一、
S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之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农副产品、日用商品集散地。民国时期人们就以东西一条路,南北一条河(中山路,春秋河。)来概括该市的风貌特征。1966年之前,S市的轻纺工业就十分发达,有些产品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工业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才严重匮乏,指望每年国家统分大、中专毕业生已是杯水车薪,因此S市政府号召:有条件的主管局或大型国营企业自力更生办学校,在应届高、初中毕业生中招生。
S市纺织局决定办一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为将来创办纺织试验工厂培养人才。当劳资科范科长拿着政府批文赶到市招办时,招生办李主任告诉她:“应届高、初中毕业生差不多安排完毕。只剩下没考取初中的小学生和部分档案暂时封存的高、初中毕业生。”范科长是个机敏人,听了李主任介绍,立刻抓住‘档案暂时封存’问个来龙去脉。打听清楚之后,她立刻回到纺织局向局领导汇报。局领导班子为招生问题举行临时会议;决定招收这批学生,为了规避政治风险,录取通知书的学校名称由‘纺织中等技术学校’改为‘纺织技术训练班’。两天之后,朱清民终于盼来邮递员在屋外叫他的名字:“朱清民取邮件!”他是从屋里冲出来的,接过信封手还在发抖。当他撕开信封,马上傻眼了……。
开学典礼在一个租来的小礼堂内举行,纺织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高振国在会上致贺词;郭吉利副局长兼‘纺训班’校长,在会上讲办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负责‘纺训班’日常工作的范科长和专职老师熊昌本与全体同学见面。
当天下午填报专业自愿表,朱清民拿着专业设置说明认真看了几遍,凭个人爱好他很想选择美术设计,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喜欢美术。初中一年级时,教美术课的熊老师发现他,收他在学校美术班学习过一年素描。报“美术设计”需要参加专业考试;画一张素描,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但考虑到学美术设计今后就要从事脑力劳动,涉及到文化艺术领域,政治上犯错误的机率增加。萧老师那鹰一般的眼睛,伴随着严肃而冷酷的声音,立刻回旋在朱清民的脑海里:“改造世界观要从最艰苦的体力劳动做起!”朱清民的心颤抖了一下,不敢再犹豫,立刻选择了‘纺织机电’专业。他想尽快地加入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去。
一年之后,wen hua da ge ming 开始;破四旧立四新、革命大串联、造反有理……。1967年4月初,是S市春风拂面春暖花开的季节,wen hua da ge ming如火如荼地向纵深发展。自‘上海一月风暴’向资产阶级司令部夺权之后,S市所有的保皇组织背上了打、砸、抢的罪名,被公安机关强行解散。造反派在全市各个领域向走资派夺权。由于权力之争,造反派内部又分出‘红旗派’和‘钢革派’两大派性阵容。派性斗争由大字报、大辩论向文攻武卫方面发展……。虽然,春天是花红柳绿的季节,可是S市的人民却早早地感觉到了夏日的闷热与烦躁。
S市纺织局坐落在一片老居民区内,解放前这里是一处私家花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一栋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洋房,静静地立在绿树丛中。两个多月前,纺织局造反派“机关雄师”战胜了保皇派“卫东红师”并打倒了走资派,占领了办公楼的二楼。作为“机关雄师”的同盟军‘纺训班’学生的“纺技红旗战斗兵团”在二楼也有了一席之地。1967年3月纺织局成立了由军代表、革命干部和机关造反派组成的三结合革命领导小组。机关造反派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巩固之后,作为同盟军‘纺训班’的学生便失去利用价值。姜还是老的辣,3月下旬机关造反派杜撰了‘纺训班招生黑幕’叫囔:“走资派把 ‘黑五类’学生录取到‘纺训班’读书,是搞阶级斗争调和论。”几天之后,解散“纺技红旗战斗兵团”的通知公布:要求全体学生三天之内离开纺织局,到所分配的单位报道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