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刘老汉一等孟建学的话说完就马上举起手:“‘单干单干,顿顿吃的是白面干饭,合作合作,顿顿吃的是莜面砣砣’。合作有啥好的,肯定是单干好!”
刘老汉的话让院子里哄然大笑。
“是的嘛,合作有什么好的嘛!”有人附合。
“凡是合作的时候,总是最穷的时候。”
“合作一切都得听干部的,一点自由也没有。”
这个话题一被提起,主张单干踊跃发言,主张合作的人根本插不话。
小宏媳妇最后这句话又引起院子里一阵大笑。
“不管是什么时间的合作,不管是合作做啥——合作总没有好事情!”主张单干的那边又抢走了话荐。
“我看根本不是单干和合作的问题,合作的时候也有吃的饱的时候,单干的时候也有挨饿的时候,关键是看老天爷下不下雨!”六十多岁的张老汉从口里取下旱烟锅在地下磕了磕,插了一句。
他这句话把院子里的村民惹得哈哈大笑。
“对,这才是大实话!”人群里立即响应。
“那你到底是要‘单干’还是要‘合作’啊?”四喜笑着问他。
“等下了雨再说啊!”张老汉的话再一次让院子里的人笑翻了天。
“我看是人心齐不齐的问题,人心不齐,合作也没用!”主张单干的说。
“这不是人心齐不齐的问题,都单干了,与齐不齐有什么关系吗?”刚才明显主张单干的刘老汉反驳说。
“你到底是替谁说话嘛?”还没有拿定主意的宝珠妈着急地问。
刘老汉发现自己说错了连忙改正,又招来一片笑声。
“我看关键是有没有脑子——有脑子的人,合作的时候,大家都在挨饿,他就把生产队的东西往家里拿,一家人总是能吃得肥头大耳的;没有脑子的人,合作社的时候饿得象个猴似的,站都站不稳,一风就能吹倒!单干这么多年,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什么用?”强强妈等大家笑完后接过话荐说。
她的话又引起村民们的一阵笑声,都觉得她说到点子上了。
“那怎么才算有脑子呢?”小宏媳妇抢着问。
“像人家建学建东兄弟两人一样,上学啊——上完大学,脑子自然活了,也就会赚钱了。”
“那你是想单干还是想合作啊?”小宏媳妇穷追不舍地问。
“我想让我家强强上大学,上完大学后象建学一样当官。当上官之后,打工的时候老板就不会拖欠工次。”
强强妈的男人以及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但由于总被老板扣着工钱不发,所以现在家里穷得丁当响。家里只剩下她和婆婆及还在上中学的女儿三个人,吃了上顿没下顿。
村民们都笑着说她牛头不对马嘴,既然上大学当干部了,还用得着打工。再说她家强强已经二十多岁了,打了好几年的工,怎么还会有机会上大学。
“那说明还是单干好,合作社的时候,一天到晚地在地里劳动,那还有机会上大学啊?”宝珠妈接过话茬说。
“对,就是单干好!单干这么多年,至少也没有饿着被风吹倒的人!”
“五八年的时候,一个人一天只吃一个红薯一勺能照见人影的菜汤。那些二三十多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走起路来饿是栽跟打头的象失了魂似的。走着走着就一头栽在地埂里再也爬不起来了——哪里还用得着风吹啊!那两三年,不知饿死过多少人啊!”六十多岁的刘老汉伤心地说。
“我爷爷兄弟四个,就饿死只剩下他一个了!”刘五子说。
当然听得最投入的莫过于董细雨了。这些诉说虽只是只言片语,但已足够详尽地描述了那个年代。对她来说,不仅是第一次亲耳听见,也是第一次直面想象,这是她从教科书上没有学到过的,是闻所未闻的。董细雨觉得建学开场说得太对了,这的确是一堂历史课——是一堂老年人对年轻人,或者是这些农村人对她这个城里人补上的一堂历史课。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