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边喊拔出那玉柄雕龙宝剑。
“圣上,小的们来了。”
乾清宫的侍卫都进了宫门跪在地上。
“圣上传小的们有何旨意?”
“没看见地上两个人?”
众侍卫凑近一看,那两名侍卫喉头上中梅花袖箭,倒在了地上,无血迹。
众侍卫都知道,那小小的梅花袖箭是江湖上所用暗器,在战场上并无大用。
(梅花袖箭,箭筒内放六枝小型袖箭,中间一只,周围五枝,排列成梅花状故而得其名。
箭筒放于袖内,极为隐蔽,有弹簧装置和按钮,发射时,只需一抬手,按动按钮,小袖箭即可发出。可单发亦可群发,全凭手上按钮的时间和力度来控制。)
之所以能致命,因箭头上有剧毒,谁也不敢去拔掉。
“禀圣上,那二人中了梅花袖箭,箭头有剧毒,需赶快解毒。(其实并无毒,只是打得极准而已。”
“尔等四个人快抬到御医处,免得来回通报误了时辰,其余人等在宫门外听命。”
那宫里的御医只会看一些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症,哪里见过袖箭,更谈不上解江湖上的剧毒,两名侍卫白送了性命。
当晚再也无事,第二天胤禛起得晚,吃不下饭,也就没用早膳。
“速将九门提督传来。”
由太监和侍卫们出面传旨,不一会,九门提督来到乾清宫。
“参见吾皇万岁。”
“起来说话。”
“谢万岁!”
“你手下这些无用之辈,都派到了宫里,你得了多少常例钱?
“微臣不敢,在这宫廷之内,本来是侍卫内大臣管辖,臣只是来协助防范,微臣不敢有半点疏忽。”
“昨晚有刺客闯进宫中,两名侍卫白送掉了性命。”
“皇上,臣有罪,罪该万死微臣听后处置。”
“你死有何用,这宫里就安全了吗?”
“皇上,臣今晚增兵布防。”
“你要把这紫禁城变成兵营?”
“皇上臣不敢,请圣上降旨。”
“换掉所有的宫廷侍卫,择优选来,人数不变。”
“皇上,臣领旨。”
“那两名贴身侍卫死于暗器,你看如何处置?”
“一切听圣上旨意。”
“秘密送出宫去,好生掩埋,抚恤家人。由你亲自办理不得张扬。”
“皇上,臣懂得,臣领旨。”
“朕的两名贴身侍卫,如何安排?”
“臣已精选军中两名正三品的前锋参领,此二人都是身经百战。”
“死去那二人,你未曾精选?”
“皇上,臣有罪。”
“那前锋参领,是在战场上周旋之人,进宫做带刀侍卫何用?莫非要将这宫中变为战场不成?”
“圣上容奏,此二人乃直隶仓县人氏,出身于武术世家。在军中从兵士做起,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渐升为前锋参领。”
“那又如何?”
“皇上,这二人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胆大心细,曾多次在万军中杀出重围。”
胤禛听后下旨曰:
“召进宫来,赐从正三品带刀侍卫。由你连保,如有差错,拿你是问。”
“皇上,臣愿连保就是。”
“换防以后,你先别走,你在宫内教训两侍卫三日,再查清一切可入宫门之处,派人严加防范。退下罢。”
“臣领旨谢恩。”
九门提督经三天的查视,与侍卫长和两个贴身侍卫交代:
“注意房上,江洋大盗是不会轻易进宫里来的,江湖高手多有会轻功者,必然由房顶而下。如再有刺客来犯,可在房顶设灯。”
“提督大人:我等是带刀侍卫,若有那轻功之人翻越屋顶,需弓箭方能应付。请大人奏明皇上,为我等配置弓箭硬弩。”
“这事不用再奏,圣上已让本督自裁,尔等均配上强弓硬弩即是。要小心使用。”
从此,宫内三日无事,九门提督回到任上。
小、太监见到,宫里好像是在备战,纷纷议论:
“这紫禁城要成战场了。”
“那些新换的侍卫,和以往的不同。”
“有何不同?”
“那些人,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我也有同感,找机会消遣他们。”
这些话被大总管听见了:
“胆大包天的奴才,敢如此非议皇天大事,掌嘴!”
于是,小太监们相互掌起嘴来。
“用力!”
不到一刻时,那些小太监被打得满嘴流血。
“罢了!今后再有敢胡言,扰乱人心者,定杀无赦!”
从此,宫里太监,人人自危。
到了第五天晚上,二更刚过,只听得后宫的坤甯宫房顶,有人在轻轻走动。
“坤甯宫房顶有人。”
宫下的卫侍大喊。
众侍卫带着弓箭一拥而入,那弓箭雨点般打在坤宁宫的房顶。
还是新换来的侍卫,善于设防,卫队长来到坤甯宫大声下令:
“各就各位,休得乱跑,小心调虎离山之计。”
这时,侍卫们才回到各自的守位。
乾清宫门前的两名前锋参领,没敢离开,在方才那一刹的慌乱中,突然宫内的蜡台全部熄灭了。
胤禛大喊:
“快来人!”
两名前锋参领,打开宫门,一个箭步跳入宫内,两把刀早已抽出来。
“兄弟,你看那边有一浅蓝色的亮物,或许是暗器,把他砍了!”
“休要胡来,那是宝珠。”
听见胤禛在说话,二人慌忙跪下:
“皇上,臣救驾来迟。”
“你二人快取火种点灯。”
这时二人才醒过神来,取出火石,点燃火种去点蜡台。
只见那四个蜡台上的蜡烛顶部被齐齐削去,直点到将那顶部的蜡全融去,露出芯线方才点燃。
八支蜡烛点了好一阵。
“搜搜,看是何物打灭了蜡烛!”
两个管带在宫里仔细搜寻,共找到八只梅花袖箭。
“启奏圣上,八只梅花袖箭。”
胤禛一看,吓得头顶冒凉风。他想:
“这八件暗器,只需一件打在我的喉头就没命了。”
胤禛只能勉强镇定说:
“将它收好,小心有毒,明日交给侍卫长。”
“皇上,臣遵旨。”
胤禛又想:
“如果是刺客,有此身手,为何不取我的性命?”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突然啪的一声,御案钉上一支梅花袖箭,带着一张纸条。
两名前锋参领,又是一个箭步跳出了宫门外,四处搜寻,早已不见了人影。
“回来!”
二人回到宫中。
“不需追赶,若能让你二人追上,他就不会打这支梅花袖箭了。”
胤禛将字条扯了下来说:
“拔去梅花袖箭一并保存。”
一前锋参领将御案上的梅花袖箭拔了去,收在一起,正要走出去。
“回来。”
二人站住了。
“你二人就在这宫里守卫吧。”
“皇上,臣领旨。”
“今后说话不要拘于礼节,在关键时刻,怕要误事。”
“皇上,臣领旨。”
胤禛无可奈何,打开字条一看只有四个字:
“东林党人。”
又是一个谜,他想:
“东林党人是明末文人及其后代,是不满清代的统治,一个反清复明的团体。早在康熙年间已被剿除。”
胤禛抬头看那两名前锋参领,那身经百战的旗人,腿在发抖。
他想:
“这两个武官,虽然能在万军中杀开一条血路,却不习惯于站在天子面前。”
“你二人将那侍卫长传来,还是在门外守卫吧。”
二管带如释重负,叫来了侍卫长。
“还是你来宫内守卫,他二人在门外吧。”
“皇上,臣领旨。”
二名前锋参领,带将那九支梅花袖箭,交给了侍卫长,卫队长也看出了点门道说:
“二位多多注意这宫墙两侧,那暗器是从两侧打进来的。”
胤禛又叫两个小太监召来了大总管。
胤禛拿出了字条给二人看了看:
“东林党人都文人后代,为何有如此身手?”
“圣上。”那侍卫长说道:
“看此身手,定是江湖高手所为,假托东林党人而已。”
“圣上有所不知。”那大总管说:
“皇上,东林党人的势力范围,在前朝就超过了长江流域。康熙老佛爷只剿灭了其主脉。那余党更加分散,地方官吏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肯如实禀报。”
“真是杀不尽的乱党。”
“皇上,近百年了,或许至今东林党人与江湖之人有所勾结。”侍卫长说。
“小心防范就是。”
侍卫长说:
“圣上能不能换个地方住?”
“迁至何处?”
“皇上,离开这紫禁城的中轴线,迁至养心殿。此事只有我和大总管二人和那俩前锋参领,四人知道,此事不宜外传”
“正和朕意,乾清宫内由侍卫长带领侍卫守候,那两前锋参领随朕去养心殿。”
“圣上,何时迁?”大总管问道。
“大总管回去吧,趁天黑朕这就过去。”
胤禛带着夜明珠,由两名前锋参领跟随来到养心殿,当夜无事。
胤禛好像有了些安全感,睡到次日午时方起床,用完午膳,将那九门提督传来。
胤禛递过那字条说:
“卿是前朝老臣,看看这个。”
“回圣上,京城内从未发现过东林党人的踪迹。”
胤禛将昨晚一事说了一遍。
“臣立即清查京城大小旅店,并在九门设卡盘查。”
“不可!就连这紫禁城,乱党都可随意出入,你查有何用?”
“皇上,臣每晚在紫禁城墙外布暗哨,发现有人越城墙,立即射杀。”
“此举可行。”
“皇上,臣告退。”
快黄昏了,胤禛用过了由两前锋参领,去提来的晚膳,胤禛正用着晚膳,见夜明珠的光照到了书柜上,打开了书柜看了看。
突然发现了前朝的密档,分为三卷,胤祯正要打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