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十八回。小王爷搬离苏州府
小王爷说:
“就这样吧,搬起来也很麻烦。”
买房人看了看三位鉴定师,那三人稍微点点头,一万五千两银票就付过去了。
小王爷对那宅子并不在乎,临出门时,停了一会儿。回头看了看那一套黄花梨家具,眼圈有点发红,被他强忍住了。
这一眼神,没有逃过三位鉴定师的眼睛,反应最快的四娘也看出来了。四人走后,三位鉴定师对那买房的人说道:
“官人,今天捡了个大便宜。”
“鉴定师,这怎么说呢?”
“官人,这套家具,确实要比这宅子贵多了。”
“啊!鉴定师,还有这事?”
“官人,这是一整套黄花梨家具,是大明万历初年(1573年),朝廷专为王府打制的。当年打制的就不多,器型和配套,完全是按照王府的建制。你看那取材、看那花纹、都是上等黄花梨料,再看看正面没有一个节子。大明亡了以后,几个王爷的后人也没落了,都在零散的变卖家具,全都被古玩商买去了,这可是整套的,我们三人都没有见过。”
“鉴定师,没见过,怎能知到是整套的?”
“官人,这不奇怪,有史料、有书、有图样。”
“鉴定师,家居是内饰,怎么也不能比宅子值钱吧”
“官人,此话差矣,宅子年代久了,卖起来要折旧很多,年代更久了,就要重新翻盖。这黄花梨可不同,只要没有人为的损伤,千年不变,而且,越放置年代久了,越好看。看来,那卖家就是个王爷,只是不敢透露身份而已。”
“听了三位师傅的开导,在下顿开茅塞,这是一千五百两酬金,请三位笑纳。”
小王爷四人走出来以后,四娘说:
“二叔不要过于感伤,不想卖把钱还他就是。”
“小妮子哪知,这一整套家具,确实比那个宅子值钱多了。我的感伤还不在钱上,那是祖上代代传下来的,唉,不说了。”
“给我银票,我去把家具要回来,他敢不给。运到舟山有什么难的?”
“小妮子不要乱来,我搬家是为了避祸,卖那套家具也是为了避祸。你看,刚才那三位鉴定师一眼就看出了,那是王爷家的家具,我要是运到舟山,那不又是给满清官府挂上了一个幌子:“我是大明王爷”,触景生情而已,过一过我就忘了。”
二娘说到:
“二叔,回家吧,谁也别提这事了,舟山就是我们的家。”
于是,王爷租了两辆大马车,带着两个管家和十几个家人,四人骑着马跟随着,回到了舟山大院。
两个管家到处看了看,说:
“这个宅院够大,也够气派。”
到了正院大厅里一看,二管家问道:
“王爷:这大厅里,怎么少了两条大梁?”
小王爷回道:
“管家,这是悬梁设计,少的那两根大梁并不受力,为了美观,等有时间我找人把它装上就是。”
第三天下午申时,小王爷叫上三姐妹一同去宁波。
四娘问道:
“二叔,去宁波做什么?”
“那管家不提,我都忘了,去运那两根顶梁。”
“二叔,让家人去就是小二叔何必亲自前往?”
“老二等运回来你就知道了,记住!此事只有我们四个人知道,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
“我们记住了。”
员外说道:
“我们四个人都骑着马,把它驮回来吧。”
四人骑着马上渡船到了对岸,又骑到了宁波那间大的木工作坊。
小王爷对工匠说:
“把你们老板请出来,就说:绍兴的官家来取那两条定制的木方。”
老板马上出来了,有两个匠人拿出了两个木方包着油布,老板说:
“绍兴官家请打开看看,”
“老板,不用全打开就看看一头吧。”
一个工匠将一条木方的一头的油布打开,小王爷看了一眼,说:
“行了,包上吧。”
小王爷交了银两,把两条木方绑在两匹马的马鞍上。看看天色还没黑,四人牵着马走到了码头,过了渡船,走到了大院门前天已经黑了。四人进了大门,将两条木方放进大厅,小王爷关上大厅的大门,说道:
“我们先去吃饭,等天黑之后大家都睡觉了,我们四人把它装上。”
小王爷叫厨下准备酒菜,四人饮酒吃饭,也不好问。四娘忍不住了,问道:
“二叔搞得神神秘秘,究竟是为何呀?”
“小妮子,就是你沉不住气,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小王爷说道:
“京城那边我们得不到消息,就连张廷玉的情况也不知道,要派人去常驻,可惜你们三姐妹家里没有亲人了。你们看,两个管家谁去比较合适?”
二娘回道:
“二叔,我看那老一点的可以去。”
“老二,为何?”
“二叔,我看他老成持重,办事也稳重,年龄大一些的人,处世经验要多一些。”
“老二,说得好,这次就听你的,过几天让他准备好了就去,以做生意为名,实际上,是我们在京城的联络点。”
四娘问到:
“小王爷两次提到张廷玉,我看好象是和我们有些瓜葛。”
“小妮子心眼不少,当然有瓜葛,等我把人派到京城,消息传回来再告诉妳们吧,说不定妳们三人还要去闯一趟紫禁城。”
四娘说道:
“二叔,那干脆明天就去吧,到紫禁城问问弘历,不就什么都知道了。有必要,顺便将那弘历的头取回来就行了吧?”
“小妮子,谁让妳去取头,妳已经取过一个了,还要取多少个?”
“二叔,说要去取谁的头,我们就去取来。我们在从京城回来的路上,已经取了三十八个人的头了。”
四娘一边说,二娘一边用眼睛瞪她,四娘装做没有看见。这些小动作,都被小王爷收入眼底,小王爷问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回来怎么不说,老二说来听听,小妮子别插嘴了。”
二娘无奈,只能将在路上遇见马匪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小王爷听后说道:
“啊!好危险,亏得妳们三人武功盖世,今后要尽量避免杀戮。谁能保证每次都一个不漏地全杀光,有人跑了,去报告官府,妳们三人就要被通缉,那样惹来的麻烦就大了,听好了,我不希望妳们三人暴露身份。”
二娘说道:
“是,今后一定要听二叔的。”
吃完饭,小王爷说:
“他们都睡了,走吧,去干活。”
四人来到正厅,将油布打开,见到了那木方上画着民间的花纹,小王爷问道:
“你们三个人看看,这木方有什么特殊之处?”
三姐妹将一个木方翻来翻去,只感觉很轻,还是四娘聪明,她看到有一面的图案处,有一个小圆的凹点,因为有图案的掩盖,不容易看出。有鹌鹑蛋大小,她用手向后一扒,木板开了,原来里面有全是空的,里面有几个木楔子。
小王爷说道:
“大家看出来了吧,把里面的木楔子拿出来,我们来安装。”
小王爷去取了两条绳子,说道:
“来,把木方的两头用绳子绑上,那个凹点向上,吊上去。老二、老三带着绳子和木楔子先上去吧,站在上一层的梁顶上。”
说罢,二娘、三娘带着绳子,飞身上了梁顶,小王爷说道:
“老二、老三开始拉绳子。”
这时,木方被缓缓地拉了上去。
小王爷喊道:
“把木方的两端放在两面的凹槽里,在用木楔子楔上。”
这样,第一个装饰房梁安装完毕。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安装上了第二个装饰房梁,这时一看,房顶好看多了。小王爷说道:
“老四,你也上去吧,试试这装饰房梁的承受力。”
四娘一纵身也上去了。小王爷道:
“妳们三人站在一个装饰房梁上,看看能否经得住。”
三人站了上去,装饰房梁纹丝不动。小王爷说:
“都下来吧。”
三人都跳在了地上,看看上面,感觉很不错。小王爷说:
“把绳子和油布都扔在门外,明天由家人来收。”
干完活,小王爷将三人叫到了书房说道:
“都坐下来歇歇吧。”
四娘说:
“二叔,我们不累。”
“你们不累,二叔可累了。”
小王爷坐了下来,开始数银票,一边用算盘算着,那些都是各家捐赠、奖励的散银票。小王爷数完后说道:
“这些都是大明皇室的后人、东林党人的后人捐赠和奖励的,我们一定要把它用在正地方。用来保护我们的人,保护我们的权益,这是三百万两银票整数,一会儿将它放上去。”
四娘说:
“二叔,我现在就去放吧。”
等一会儿,还有东西,小王爷拿出了三卷‘前朝秘籍’说:
“我已经誊写了一份,将这原件也放上去,放在另一个装饰梁里。”
四娘说:
“这三卷书已经没用了,二叔誊写了一份,还放上去做什么?”
“小妮子听我说:这是历史的见证,要一代代传下去。每一代写的历史,都是应当权者的需要,都要有篡改。譬如张廷玉写的康熙史,将不利于胤禛的事件都删除了,才赢得了胤禛的提拔和重用。每当改朝换代之后,都要将前代的遗孤和反对者们进行诛杀。我大明代的江山有二百七十六年,满清的气数一定要低于大明代,因为是异族统治。等到满清灭亡后,这个真实的史料,让后一代当权者看看,他们也会对满清的后人、遗孤进行同样的手段,这就轮不到我们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