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十七回。三姐妹功高感人
四娘说:
“报告小王爷,是我干的,与她俩无关。”
“老四,既然自首了,不予追究。”
四人都笑了。小王爷派家人去买些好菜。
四娘说:
“小王爷,就买好菜啊?”
“这个小妮子,你还要什么?”
“小王爷,再买点好酒吧。”
“啊,妳们三姐妹,在外面闯荡了这些日子,把酒练会了?”
“小王爷,在外面女扮男装,一点就不喝,会引起怀疑。”
“老二妳这理由编得好,外面的酒不好,好酒在家里。你们一定累了,先歇歇吧”
不一会儿,家人买回了一屉下酒菜,四人边喝边谈,小王爷问道:
“妳们三姐妹,这些日子都闯出了什么名堂,说来听听。”
四娘刚要说话,小王爷说道:
“这个小妮子,嘴上没有把门的,还是老二说吧。”
二娘将刺杀胤禛一事,详详细细讲了一遍。小王爷说道:
“啊!这古今第一大的无头案,尽然是三个小女子所为,让人吃惊又敬佩。”
四娘说:
“小王爷过奖,今后要是有何差遣,我三姐妹夜间进入紫禁城杀个人,易如反掌。”
“哈哈,小妮子,再也不要妳去杀人了,那三卷前朝密档拿出来吧。”
四娘从腰间解下来,交给了小王爷,小王爷叫过来管家,说:
“再拿两坛陈年佳酿来,妳们三个小丫头慢慢饮吧,别喝醉就行。”
小王爷拿了一只红笔,边看边圈点,看完第一卷说道:
“这第二卷就不看了,吴三桂的亲属与部下与我们无关。”
接着,小王爷看第三卷,也是边看边圈点,看完后指着三姐妹说:
“知道吗,你们三姐妹为明末的皇室遗孤、东林党人的后人,立下了天大的奇功,这前朝密档要是不拿出来,又要有一大批家庭被灭门。”
二娘问:
“小王爷那是为何?”
“老二,当今这些人,大都还在,朝廷按照前朝密档来抓他们也不难。弘历这不文不武,不学无术的小儿,比起他老子更加阴险毒辣,他一上台就打击和贬低前朝旧臣。就连张廷玉这样,对清廷有大功的三朝元老,都让他贬得一钱不值。如果这前朝密挡落在他手,定会大开杀戒,懂了吧,你们三姐妹的功劳是不是奇大?”
四娘说道:
“小王爷,这好办,我们进紫禁城把弘历的头取来就是。”
“小妮子,不可,大明的江山已经失去了近百年,反清复明已是不可能了。当今老百姓的生活还算过得去,杀了弘历,会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满清的皇族们要争起权来,那会千百万人头落地,这也是我们也不愿意见到的。”
四娘问道:
“小王爷:这三份名单,怎能这么完整地落在了玄烨之手?”
“小妮子,这正是我们要警惕的,或许是有奸细出卖,我也拿不准。”
二娘问道:
“小王爷:那该怎么办?”
“老二,这些人,遍布江南四省,要拿着前朝密挡去告知,否则,有些人不会相信。”
四娘说:
“小王爷,既然前朝密档如此重要,需要有人保护,我随你去吧。”
二娘说:
“你这小妮子,就想出去游玩,你忘了,小王爷说过:我们三人不能离开。”
“老二说得对,一起去吧。今后以叔侄相称,老二是二侄,依次排列。姓也要改,就改姓李吧,李、吕的音相近,还是多加防范,小心一些为上。”
四娘笑着说:
“那小王爷就成了我们家的人了。”
“就是你这个小妮子会耍嘴,今后,小王爷这个称呼忘了它吧,不要再提及。这两卷密档,还是缠在小妮子腰间吧,妳的武功最好。妳三人还是装扮成游山玩水的文弱书生,不要带刀、剑,带足了暗器就行了,今晚早点休息,明早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四人上马先走苏州,然后在江苏告知完毕后,又去浙江、福建、广东。在这沿海四省转了一大圈。沿途,在四娘怂恿下,免不了游山玩水,回到苏州小王爷的住宅一算,整整走了三个半月。“
小王爷倒是省事,每到一家小王爷说的都是套话:
“这是我雇了几名绝顶的武功高手,拼着性命从紫禁城夺出来的。今特来告知,至于你家是更名改姓隐居,还是变卖房产远走他乡,还是不予理会,那就请自便了。”
还好,所到之处,绝大多数人都很在意,有些富裕者,纷纷捐款奖励。为了三姐妹的后大半生,小王爷都一一留下了。一路上,将那些捐助的银票,分散给三人缠在腰间。回到苏州家后,小王爷一点数,吓了一跳,共有三百余万两银票。
四娘说:
“小王爷,这么多的钱,上哪里去花啊。上次小王爷给的钱,还剩一大半呢。”
“小妮子,有时钱能买命,有时钱能惹祸,就看你怎么来运用了。小妮子不是喜欢玩吗,你玩遍了全中华,也用不了多少钱。你要是想到月亮上去玩,这些钱就不够了。”
“小王爷也学会了耍笑,月亮上怎么去啊?”
“钱能通神,神仙可以带你去,不过,神仙要的钱可多了。”
大家都笑了。
小王爷说:
“这三个半月很累,我们吃完饭早点歇息吧。休息几天还要出发。”
四娘问道:
“还要去哪里啊?”
“去花钱。”
歇了几天,小王爷对三人说:
“我们也要搬家了。
四娘问道:
“小王爷,往哪儿搬啊,这里不是挺好吗?”
“小妮子,妳看,那前朝密档的第一卷里,我是排在前面的,不得不防啊。搬到浙江舟山吧,那个岛子是个风水宝地,满清是草原上马背上的民族,不太在意海岛。”
“小王爷,那苏州这个宅子谁来住?”
“卖掉它,但必须在舟山买了房子再卖掉这里。”
四人去了舟山,那个海岛不大不小,确实别有风光。小王爷找了一个房产掮客,买下了舟山岛上最大的一个院落。那是崇祯时代的一个王爷府,已经半荒废了。
小王爷通过掮客,花了九万两白银,将那废弃的王府大院买了下来。
把那大院落隔成了三个院落,另外开了两个大门和后门,看起来好像是三个院落,里面却是相通的。
后来又找了一位建筑、园林设计专家,将整个院落重新设计翻新了一遍。把外墙的红色全部刮掉,刷成灰色,院墙又加高了五尺。把大门和院子里的,所有带王府标志的造型和图案全部去掉,每个院子里都增加了一个练武场。
改造、翻新共花了十二万两白银,再加上给那个专家的工钱一万两白银,由他来监工,
加在一起,共花了二十二万两白银。当时在江南,不管是买一个院落,还是新建一个院落,这个价位是顶天的了。
按小王爷的意图,这个院落从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进到里面一看,相当壮观,这些,那建筑、园林设计专家都做到了。
经过近半年的施工,完成了,小王爷看后非常满意。于是将那房屋掮客找来,将三个院落房契、房主,分别落在了三姐妹的名下。把三姐妹找来饮酒庆贺。
二娘说道:
“这怎么行,应该落在小王爷的名下。”
“哈哈,二叔我先死,三位侄儿后死,你们说应该落在谁的名下,别再说了,这件事听我的就是。这三个房契,三位侄儿应该是拿得心安理得”
四娘说:
“小王-----
“啊,从现在起要改口了,叫我二叔吧,在家里,我排行老二。”
四娘说:
“这叫起来不顺口,还有点别扭。”
“小妮子,你要是听起来不别扭,那满清官府听起来,可就高兴了,慢慢习惯吧。”
二娘说道:
“二叔说得有道理。”
“还是大侄子改得快。喝完酒,吃完饭去睡觉吧,明天随我去苏州卖房子。”
第二天一早,四人骑马向苏州奔去,因要绕过杭州湾,走了两天才来到苏州。因当时苏州的房价江南最高,小王爷那个宅子不大,找了一个掮客,也卖了四万五千两银票。
办完过户手续后,卖家看上了那一整套家具,出七千两银票想买下来。四娘说:
“二叔,他给的钱太少了,你要是卖了,我看花上三倍的钱也买不回来。”
小王爷回道:
“四侄子:我也有些舍不得,但这么大一堆东西,路途遥远,怎么运输啊?”
二娘说:
“二叔:要不然,不饶杭州湾了。从苏州运到金山港,再用货船运到舟山,那是一条直线,很近的,你不要给我吧。”
买房者一听,说道:
“请稍等等,我找个内行人来看看再说。”
“那好,请快一点,我们急着赶路。”
买房者请来了三个眼睛(鉴定师),整个看了一下,问道:
“请问官人,这套家具是买的还是祖传的?”
“当然是买的,在一个破落的明代王爷家买的,当时的买价也不低。”
鉴定师说:
“啊!怪不得,这一整套黄花梨家具,是明代王府的设置家居,现在已经是古董了,不好估价,你们买、卖双方商议吧。”
四娘说道:
“要五万两白银。”
买房者笑了笑,说:
“啊!这位小后生,比买这套房子还贵,我喜欢也买不起。”
小王爷说道:
“四侄子,不要胡言。买房的官人:你看最多能出到多少吧,我也不好再要价了。”
买房人说道:
“因为我不懂,刚才所出的价是低了点,既然是这样,我给翻一倍还多一点,一万五千两银票,再多,我也买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