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侧邓艾和诸葛绪围剿姜维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东侧的钟会出兵了,他率领魏国主力部队十余万,南下陇右,兵锋直指汉乐二城。
此时的汉中是空虚的,蜀国大将军姜维远在沓中,无法迅速赶回,这是上天赐予钟会的良机,而蜀汉朝廷及地方将领对姜维的“敛兵聚谷”战略做出了生搬硬套的执行,在兵力不足,汉中无将的情况下,依然放弃外围险关,收缩兵力至阳安关和汉乐二城,这更是直接将战略要地拱手让于敌人,使得蜀魏东段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三国志·王丘诸葛邓钟传》: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
从中也可以看出姜维在蜀国军中的地位,何其之重!姜维虽然受到了排挤,赴边关屯田,可他的战略部署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两川局势,在他数十年的征战中,早已根深蒂固,不可撼动。
钟会聚集众军,全力攻打汉乐二城,蜀国将领蒋斌、王含亲率两城军民上城拒敌,死战不降,钟会费尽精力竟也不能将两城攻克。以十倍之敌,占尽天时,终不能克,这是钟会第一次统领大军作战,可惜的是,不但没有给他揽回多少荣誉,反而使其拙略的战术能力尽显无余。
无奈,钟会令李辅围困乐城,易凯围困汉城,自己亲率大军继续往西,寻求别的突破口。这一晃就到了阳安关。
《晋书·文帝纪》:钟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李辅围王含于乐城,又使步将易恺攻蒋斌于汉城。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
这时西线的战况是,诸葛绪已经占住了阴平桥头,姜维刚刚撤离沓中。对于钟会,虽然没有攻下汉中,但纵观全局,局势还是非常乐观的,沓中的姜维已成为瓮中之鳖,汉乐二城的蒋斌、王含也不过是负隅顽抗,“久之,无粮,必破矣”。
不管最后是哪一路胜利,对蜀国来说都是灭顶之灾。而作为灭蜀战略的制定者,钟会永远是第一大功臣。这,才是青年才俊钟会的智慧。而相较而言,任人摆布、疲于奔命的老头邓艾真的要可怜得多。
钟会引军赶到阳安关后,遂发起进攻。所谓阳安关者,阳平关也,是中国有名的险关,系汉中之门户,比汉乐二城要艰险得多。钟会引军至关前,看到如此雄关,顿时瑟瑟发抖,如果自己连汉乐两城都拿不下,那这如此雄关,就真的能攻克吗?
年轻的钟会第一次对自己赶到失望,他甚至一度想坐等西线邓艾和诸葛绪的捷报,但左思右想,自己太不作为也不好,所以就像样地攻打了一下,谁知这一次尝试,改变了整个东路的局势。
原来深受姜维器重的部将蒋舒因被降职而怀恨在心,在钟会攻关时建议主将傅佥出战。傅佥前脚踏出关隘,后脚蒋舒就领关投降了,于是,在四面混乱之中,蜀将傅佥奋战而死,阳安关遂失。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这是我在前文中所说的,此次灭蜀之战最偶然的部分,如果傅佥、蒋舒团结一心,固守对敌,或许汉中就能坚守到姜维赶回,而如果姜维可以赶回汉中,率主力部队实施“敛兵聚谷”战略,那就将意味着魏国三路伐蜀大军的全线溃败。我们知道,汉乐二城作为蜀国的门户,一直到蜀后主投降之际,都依然在蜀将蒋斌、王含的手中,不曾被克。由此可见,像阳安关这等天下雄关,傅佥坚韧,又怎会轻易失守?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蜀国的灭亡是必然的,这取决于国力的对比。但是,整体的必然不代表每个部分都是必然,像这次灭蜀之战,魏国的胜利则更是充满了巧合与奇迹。
蒋舒降了,傅佥死了,汉中的门户大开,钟会引军一拥而上,几乎占领了整个汉中。我不知道,姜维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什么感受,自己殚精竭虑培养出来的青年将领,竟也如此负他,真是天要亡汉,无可奈何。
一日抒忠愤,
千秋仰义名。
宁为傅佥死,
不作蒋舒生。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这是罗贯中在写到这里之时,附上的一首诗。或许,连他自己都不忍再看下去了吧。“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寥寥几句诗,更是写尽了对忠臣名将的歌颂,隐隐之意,无以言表,徒自涕零。
钟会拿下汉中后,志得意满,豪气迸发,遂写下了名文《移蜀将吏士民檄》,对汉中甚至是整个东川的蜀地军民进行劝降。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
钟会那卓越的文学才能在这篇檄文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檄文虽短,但所现钟会之豪气,益长。
未噬人,先诛心。
与其拙劣的战术才能相比,他的战略、谋策之能则是独冠天下,在那个英才丧尽的年代里,更显得难能可贵。
然而,汉中并不是钟会的最终目标,背在他身上的重任是亡蜀汉,统中华。在发布檄文后不久,钟会即留两万兵力围困汉乐二城,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南下,向蜀都进发。
可就在此时,西路传来败报,蜀汉大将军姜维突破阴平,与蜀将张翼、廖化等人会合,移守剑阁。
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连汉乐二城的蜀国弱旅自己都拿不下,而现在,面临剑阁这个天下雄关,又逢姜维的主力部队,钟会更是显得力不从心。无奈,他趁机上书司马昭,收走了诸葛绪的兵权,合兵一处,开始在剑阁与姜维死撑。
再不济,我也兵多,不信撑不过你。
这是钟会与姜维的第一次交手,也是最后一次。或许,年轻的钟会此时还不知道,他面前的这个敌国将领,最不缺的,就是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