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韬略形容宋高宗,绝对不为过,一般来说在乱世时代的末代帝王和贵胄,都是岌岌可危的危卵,随时随地都有性命危险,高宗赵构九死一生逃命出来,不到30岁就落得没有生育能力,而且在不到30岁时候,代表主战派如军阀岳飞等等就参与册立太子之事,可想而知在当时高宗赵构只是一个虚位,一个没有兵权,甚至连自己将来的身后事和后继人裁定权,在他还是青年时候就要册立太子,想来多少前代帝王被群臣和武将利用来利用去,最后取而代之做鱼肉的故事,更令高宗胆寒警示。
高宗赵构心理自然晓得,而且高宗并非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他也是力大无穷的壮士,在和金国人比试箭法的时候,让金国人纳罕吃惊的认为这个男人一定是出身武家。。。
可宋高宗出身并不高贵,母亲家族身份是地位低下的宫女,没有显赫的外戚号召力,一切后来的建国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全靠自己打拼,靠的是勇气承让谦虚,运气和勇气真是神奇的,这几项天作和人为的优势成就了宋高宗。
宋高宗在建立自己的皇权路上,更多是小不忍而乱大谋的一种忍耐,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悲难中度过的赵构,他唯一的儿子过早夭折,在做康王时候,几个妻妾生养的女儿在靖康年中在北方都被折磨而死,30不到就没有生育能力,意味着一个皇帝身后没有继位着,一个农耕时代及其仰仗家族发展的子嗣宗族的时代,没有儿子没有儿女是多么凄凉的心境。
发妻也死在了北国,宋高宗一直等了16年,皇后位置一直留给发妻。唯一最亲的母亲被金国人羞辱奸弄,最终重金赎回母亲,善待母亲甚至为了保住母亲的名节,不被民间耻笑,他杀了柔福帝姬同父异母的妹妹,杀人灭口掩盖母亲被辱的事实。
在自私和高尚之间,宋高宗选择了要母亲,不要父亲,在选择爱和无情之间,宋高宗的一系列具有戏剧化的传奇经历中,有着无数次情绪和人性的冷暖的游动和动荡。。。。
在古代崇尚武士道和廉耻心的儒家思想里,替父报仇为过捐躯,宋高宗的气质里他都有做过,是否能做到,是否能做到最无私和自私之间的权宜和抉择与抛弃和获得,其实在心灵深处都是一个人内心里最大的苦痛。。。
艰难苦痛有时更磨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宋高宗这个男人最值得玩味的就是他创业时代的无比的忍耐性和选择人才帮助他创业,巩固自己实力和势力时候,一方面虚心谦恭的采纳才人的各种劝告,然后自己定夺选择最佳的权宜。随后伴随着自己的实力和人生阅历的不断壮大,他最终能够把握住皇帝地位的至高临下,这是在当时北宋皇帝被俘虏后,皇家地位颜面扫地后,重新崛起相当不容易的。
比如赵构和秦桧组合成的南宋最高政府,这两位执政时期,秦桧利用他的才干直接帮助赵构削弱把拔除了直接威胁高宗的军事军阀三大强人,岳飞韩世忠等,把地方军阀和中央直属的禁卫军全部集权化,这样高宗赵构的地位就不是一个被人随时可以驱逐的虚位皇帝了,他可以手握军权随时调遣,这时候他依赖秦桧不仅仅是对外采取怀柔,和金国人外交上表达绵柔,更重要这对臣子要实现在南宋建立之时代,他们的施政方针要实现权力的真实落实到自己的手中。
但是随着秦桧帮助宋高宗铲除强悍的武臣后,高宗军权在握,但是实际操纵内外大权的秦桧作为文臣来说,依然不断挑衅着皇帝骄傲的内心,作为秦桧来说这个人确实有才也很卑鄙,赵构内心怎么会喜欢这样的人呢,可他依然重用依赖秦桧,金国人也支持秦桧主持朝政,秦桧帮助高宗发展南宋的经济也确实有有一套,但是高宗赵构看着权力隆盛的秦桧,依然是心中忌惮三分,庆幸的是秦桧死的比较早,秦桧一死,让长寿的宋高宗彻底从精神上得到解放,心中不安完全的释放了出来,在秦桧死后,秦桧虽然被封为王,得到最高的礼遇,可是随后秦桧豪华的府邸就被宋高宗收回,重新装修整饬变成自己的宫殿。
可以说在宋高宗的内心里,他的防范心情一直伴随一生,这种苦难是他自幼家庭突变,国家一直岌岌可危,在千辛万苦中,委曲求全里,在通过不断的忍耐中熬出来的一种等待,那就是权利再次回归赵氏家族君临天下。。。。。。。。。
所以权臣秦桧死后,宋高宗和自己的亲信说:朕自今日起,始免于靴中置刀了。。。
这番话多少有点汉献帝被人宰割心酸不已的悲切,赵构能够在群龙乱世中保存自己并利用各种势力的机缘支持自己,从手中不到一千人的兵力,最终能建立巩固的南宋政权,南宋的政权建立到150多年,两宋历史一共300多年,一点不输于北宋,甚至从经济和实力上超越了北宋,从统治时间上也超过金国,赵构的坚毅的韧性和一种沉稳的优柔的稳健,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个性里的游弋点,那就是在困苦中保存实力,后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