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从李鸿章到蒋介石的蒋百里,到汪精卫的曲线救国都是一个路子,都是论持久战,应该说论持久战在中国历史上久远长已矣!
其实中国羸弱不堪不是并非一朝一日,所以在对付外族入侵时候,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虽然百姓和激进派学生运动的抗金或者抗蒙抗日等全部和敌人交手是一败涂地。
李鸿章在中日海战后提出过论持久战,蒋介石的大军事蒋百里更是提出过,对付日本人就要以中国的巨大的人力和广阔的土地,拖死日本,战线长有战线长的好处,小日本毕竟就是一个狭长的岛屿国家,他们的战线越长,兵力和能力就越有限,以论持久战,发展力量再决一死战。。
当年的汪精卫的曲线救国的施政纲领也差不多是以蓄积自己民族的力量,不与日本人硬碰硬,发展自己的后发制人的国家实力再图中兴,汪精卫评价岳飞抗金,12道金牌开始也唤不回他回朝,汪精卫认为岳大将军是一个不懂节制和克制的大军阀。
正因为他的锐气,正因为他澎湃的诗篇《满江红》里面所阐述的,直捣黄龙,迎徽宗和宋钦二位旧帝,在宋高宗的内心配置成冷冷的对这位叱咤的大将军的不信赖,甚至是厌恶,最后12道金牌召回后,下了杀岳飞不二的决定。。。。
说到底就是悖逆赵氏家族赵构的心境,他敏锐的看到岳飞这个大军阀,一旦脱离赵构的召唤,他的威胁比前方的金国人还巨大。金国人贪婪野蛮,但是文化底蕴和中原中华的汉族文化差很多,更重要的是岳飞的几次心中不满而导致发兵缓慢没有及时救援宋他军,而且在选太子内廷私事上也染指,这些都让机警的赵构想到自己的祖先黄桥兵变的事例,足够警惕越发让赵构和秦桧这些文人心机又绝对发达的人们内心发慌,他们惧怕岳飞的势力和在与金国作战的威望。
同时和岳飞资历等同的好多军阀在各地势力也不小,精明的赵构认为,这些军阀在战时能够同心协力的一起作战金国,国内的银两经济和催缴老百姓交钱的压力都交给皇帝去做,一旦这些军阀羽翼丰满,如同自己的祖先赵匡胤和赵光义一样黄袍加身,他这位没有军权和没有根基的皇帝在杭州就等于是一位调剂军粮配给的后勤部长,赤条条的裸位子一样,没有军权,私利和恐惧让赵构在秦桧的辅佐中逐步动脑筋要收回军权。
夺回权利的把柄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自我政治为主体的皇权路上,赵构很巧妙的启用了秦桧,秦桧也因此背负了千载的杀岳飞第一罪人的骂名。
赵构杀岳飞的绝对内心理由还有是,岳飞的悲剧是因为岳飞是读书人,他不但是武将,他首先是读书人是文人里的武将,他自幼学习孔孟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的忠君思想并没有破坏了他要刺破皇权驾驭他的束缚,所以在赵构12道金牌不断催促他回朝时候,这期间,确实很多将领和百姓挽留他不让他回去。。。最终他回去了。
这一回去,高宗更看透了召回这个军阀是多么难,就像秦桧老婆说的那样,纵虎归山不堪设想,最后莫须有杀之,这一下杀一儆百,余下的像军阀韩世忠等等随着时间和软化,逐渐把全部的军队和权利都调集到皇帝的手里,最终韩世忠等四分五散,岳家军群龙武首后自然也就彻底瓦解了。。
边境上和金国协和的绍兴议和得以顺利进行,高宗和秦桧的政治斡旋就是多送钱,多议和,和和气气,只要不打仗,我这里发展经济,有钱就盖房,你金国要钱按时就给你,一旦遇到非要不打的仗,也要迎接,有时还会打了胜仗,就这样金国本国也发生权利争夺的内讧,加上连绵的外战和北方新崛起的蒙古和其他国家的制约,南宋在复杂和侥幸和优柔的外交技巧下竟然一下子生存了1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