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是方,张仲景用于治疗“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少腹急结”等症,这里的膀胱一词,是少腹部位的代名词。热结,是里实热证。其人如狂,是指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的烦躁不安,谵语,类似精神错乱的状态,为瘀血证、里热证之一,严重时也可见精神失常。少腹急结,为少腹部拘急疼痛,按之更甚。日本学者樋口氏认为少腹急结的体征是:左下腹部剧烈压痛,按压时患者因痛剧而屈曲左下肢,有时按压时可以触及深部有压痛及索状柔软抵抗物,有的患者左腹股沟处也有显著压痛(18)。根据瘀血证的特征,“血自下”的血当为色紫黑,易凝固。桃核承气汤证如下:
1.少腹部拘急疼痛,按之更甚;
2.出血紫黑,易凝固结块;
3.精神不安,如狂;
4.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唇暗红,面红。
桃核承气汤证多见于精神病、妇科产科病、心血管疾患、急性感染性疾患、急腹症、泌尿系疾患、骨伤科疾患等。
——精神分裂症多“其人如狂”。赵氏报道用本方治疗精神分裂症26例,有效23例,认为对躁狂症及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的兴奋躁动型都有效果(19)。牛氏用本方加红花、代赭石、青皮、川芎、郁金为主,辅以少量精神病药物,治疗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治愈10例,显著进步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2年内的急性发病患者疗效较高,5年以上慢性患者疗效较差(20)。可以见得,此类有效患者多有舌质暗紫、脉涩等瘀血指征。
——日本有地滋氏对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以少腹急结为主证,且有体壮、肥胖、便秘、头痛、肩凝、发冷等客证的患者25例,用本方治疗12周,能明显改善症状,有效9例(36%),稍有效11例(44%),无改变5例(21)。
——有报告本方对痛经、闭经、漏下、经期狂躁、盆腔炎、流产出血、产后恶露不尽、胎盘残留、产后阴道血肿、妊娠腹痛、子宫外孕等有效。患者多见经血紫黑成块、少腹部疼痛拒按,并见便秘、舌暗、面红、精神不安定等证。
——以腹痛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疾患及泌尿系疾患也可见到本方证。有报告用本方加减配合大黄、玄明粉灌肠,治疗20例胸腰及脊椎骨折合并肠麻痹患者,用药后便通,患者即觉精神爽快,全身舒适,腹胀消失,胃纳增加(22)。陈氏报告用本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所致的绞痛11例,服药2~3剂痛止(23)。
本方证需与桂枝茯苓丸证、血府逐瘀汤证相鉴别。三方均可治疗瘀血腹痛,但在腹痛的部位上,血府逐瘀汤证为痛在胸胁,桂枝茯苓丸证与本方痛在少腹。桂枝茯苓丸与本方的腹痛部位相似,但本方有明显的大黄证,精神症状与便秘也以本方为重。
大黄虫丸
《金匮要略》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上十二味,未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大黄虫丸是温和的活血化瘀剂。《金匮要略》规定:“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食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中国的药店有成药出售。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g,大蜜丸,一次1~2丸,每日1~2次。
以大黄与虫类药的配合是本方的特色。虫又称地鳖虫,是一种陆栖性昆虫,体扁平卵圆形,喜居农村的墙壁下。现在多人工养殖。本药有活血化瘀、消坚去伤的作用,临床用于瘀血凝痛、瘀血经闭、瘀血肿块、腰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晕厥等。临床多用于丸散,每次1~2g,若入煎剂,每剂6~10g。此药临床功效显著,民间单方验方甚多。如以虫焙黄研末,开水或黄酒冲送服,每晚一回,每次3只,对外伤性及慢性腰痛均有显效。民间尚有用生虫二三十只,捣取白汁服用,据说对坐骨神经痛有显效。以虫为主药,配伍参三七、紫河车、鸡内金、郁金等治疗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配伍麝香、巴豆、乳香、血竭、自然铜等治疗外伤昏迷;配伍全蝎、当归、人参、马钱子、川芎、紫河车、枸杞等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等,多有报道。虫的活血化瘀作用比较温和,即体质虚弱的瘀血证也可以使用,且无副作用,故临床应用颇广。
水蛭俗称蚂蝗,我国处处都有,以温暖的沼泽水田为多。此物口有吸盘,常由人体皮肤而吮吸血液。此药的化瘀血作用甚强,对体质比较壮实的瘀血腹痛、瘀血发热,凡面紫红黑、舌质暗红、血液黏度高者可以使用。一般使用粉剂,每次1~3g。有报告用水蛭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有效。
本方中尚有虻虫,也是昆虫,其活血作用也比较强。现代临床不常使用,故此处从略。
药理实验提示本方有活化纤溶系统、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对实验性肠粘连的形成与发展有减轻作用。对慢性肝炎、周围血管性疾病、脑血栓、中风后遗症、外伤腰腿痛、肠粘连、妇人闭经、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见有瘀血症者均有使用的报道。
本方所治的瘀血症是一种“干血”,又称为“久瘀败血”。即病程较长,患者的形体也日见消瘦,面色更加暗晦,两目呈青暗色,皮肤干燥,甚至状若蛇皮鱼鳞,舌质紫暗。因有瘀血在里,故小腹部疼痛有硬块,或经常腹满腹胀。
大黄虫丸证与桃核承气汤证的瘀血证是不同的。区别在于:桃核承气汤证是新瘀血,患者的体力充实,病程也比较短,瘀热内结,故见腹痛便秘、发狂、发热、舌红等证。用药剂型上,桃核承气汤为汤剂,泻下作用比较强烈;而大黄虫丸为丸剂,大黄的用量比较小,且已经蒸制,其泻下作用已趋缓和。故患者服用此丸后,剧烈泻下者是比较少见的。这里用大黄,主要取其活血化瘀的作用。
大黄虫丸证如下:
1.少腹部疼痛或有硬块、腹满感、腹胀感;
2.形体消瘦、面色暗晦、肌肤干燥如鳞甲、两目暗黑;
3.舌质暗紫、或舌见瘀斑,脉细涩。
大黄虫丸证可见于脑血栓、肺栓塞、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结核性盆腔炎、周围血管病、皮肤病、闭经等。刘氏用本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并设肌苷组20例对照。两组均用维生素C、维生素E及肝泰乐。大黄虫丸每丸3g,初服1丸,一周后增至2丸,1日2~3次,连服2月至1年。结果大黄虫丸组治愈1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肌苷组治愈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24)。还有报告以本方治疗周围血管病19例,结果治愈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25)。
与大黄虫丸作用相似的活血化瘀剂,尚有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二两(10g)、桃仁二十枚(10g)、虫二十枚(10g)。《金匮要略》规定:“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与前述的桃核承气汤相比较,本方有虫而无桂枝、芒硝、甘草;大黄、桃仁的用量也比较小,仅桃核承气汤的半量。显然,本方的泻下作用不如桃核承气汤强烈,但配伍了虫,便能治疗“干血”。干血着脐下,当有少腹痛、结块,按之痛更剧,此外,腹满腹胀、精神不安、发热等瘀血证也能见到。本方可治疗狂犬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肾病、肝硬化、冠心病、痛经、子宫肌瘤、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等见瘀血证者。
本方的煎服法比较特别,需要用酒煎。有报告以本方治疗狂犬病,以黄酒煎服,服后下恶垢如鱼肠、猪肝状,且小便红赤,症状亦随之好转。这与《金匮要略》记载的“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相似,是否如此,需进一步观察。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30g)山栀子十四枚(15g)大黄二两(10g)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茵陈蒿汤是大黄类方中治疗黄疸病的专方。严格地说,是治疗阳黄的专方。中医对黄疸的分类,大致可以分阴阳二大类。阳黄,是指属于热证实证的黄疸,黄疸色泽鲜明,并有口干、身热有汗、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阴黄,是指属于寒证、虚证的黄疸,黄疸色泽晦暗,口淡不渴、身寒、便溏、尿清白、舌质淡、苔白。可见,黄疸伴见大黄证,便属于阳黄的范围。
茵陈蒿汤证如下:
1.黄疸色泽鲜明,尿黄短少;
2.胸闷、烦躁、身热有汗;
3.腹微胀满,食欲不振。
茵陈蒿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退黄的专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别录》记载:“治通身发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蒿有利胆、保肝、解热、利尿等作用。山栀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传统的清热药,多用于黄疸、胃痛、烦躁、出血的治疗。药理证明山栀有利胆、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以大黄、茵陈蒿、山栀组成的茵陈蒿汤具有显著的清热退黄的作用,现在广泛应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重症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黄疸、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高胆红质血症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