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额尔金勋爵,便惨成了柏迪出气的对象,尴尬地慢慢爬起来。
形势上,额尔金勋爵难再逞强,被逼在六国代表见证之下,代表英、法两个国家,分别签署了柏迪提出的中、英《北京条约》及中、法《北京条约》。
见到额尔金勋爵签署了《北京条约》,奕欣露出满意笑容。
除此之外,早前在一八五六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派普提雅廷(E。V。Putiatine)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
及至一八五八年五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曾经以武力强逼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须把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三十七万五千英哩)的土地予俄国,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二十五万英哩)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另一方面,俄国更伺机介入调停,普提雅廷先于英、法美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
原本,俄罗斯打算在中、英及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新任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便再以「调停有功」为理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逼令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二十五万英哩)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
同时,俄国还预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
更加准备强逼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二十七万五千英哩)土地。
不过,俄罗斯看见柏迪提出的《北京条约》得到英、法两国同意签订,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对抗外侮,不再容易受欺。
所以,原来打算趁此机会检便宜的俄罗斯,如意算盘完全敲不响,更被清政府以威势把签订了的中、俄《瑷珲条约》取消,可说是赔了夫人。
至于,觊觎中国利益已久的日本,自从明治维新改革自强之后,开始励兵抹马,准备向中国挑战。
现下,见识到中国的力量,就连英、法两大西方强国也吃闷棍,日本的狼子野心亦大为收敛。
自此,《北京条约》成就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也使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新的显吓地位。
中国官方庆祝签署《北京条约》的活动,在两周后正式展开。
其中,最主要的活动,乃在恭亲王府举行的盛大晚宴。
晚宴所招待的,全是京城的达官贵人。
然而,奇怪的是,身负任务的张柏迪竟也参与其中。
更加使人莫名其妙的是,清室的正主儿皇帝咸丰,他不但缺席这个盛宴,甚至连京城也不愿意回来。
开席之前,被视为上宾,与恭亲王同席的柏迪,向奕欣提出借用一点时间的要求。
恭亲王虽然不明所以,但是,鉴于柏迪对打败联军的贡献,首肯。
于是,柏迪从怀中取出一物,此物一出,大教全场人士震惊,包括了恭亲王奕欣。
柏迪手中握着的,便是当日从咸丰皇帝手上取得的「圣旨」。
当时,柏迪以打败英、法联军的策略,作为跟咸丰皇帝谈判的条件。
除了要求咸丰远走热河之外,柏迪还向他求取「圣旨」一道,并要咸丰皇帝承诺,只要能够打败英、法联军,便可以公开「圣旨」的内容。
见到「圣旨」,全场人士立时下跪接旨。
接着,柏迪当众宣读「圣旨」。
「圣旨」内容只有一件事项,然而,此「内容」却使到场中所有人默言,不敢说话。
其中,以恭亲王至为愕然,皆因,他事前全不知情。
原来,「圣旨」内容便是咸丰退下来,把帝位传予奕欣!
接过圣旨,奕欣连忙拉走柏迪离席,到书房再谈。
亲王暂时离席,宴会仍然继续,众宾客吃喝之余,同时在热烈地议论咸丰传位恭亲王的事情。
书房之内,奕欣也跟柏迪讨论圣旨之内容。
「张先生,怎么搞的?竟然要我当皇帝?」
「是的!」
「知道吗?这样做等如谋朝篡位,陷本王于不义呀!」
「咸丰皇帝亲口同意的!」
「话需如此,你以打败联军胁逼皇帝让位,怎样也说不通。」
「王爷,也该知道中国的形势多么险峻。」
「那又怎样?」
「中国需要有能者的强势领导,才可以走出危机。」
「皇上治国也很尽心尽力。」
「可惜咸丰的资质有限。」
「张先生,虽然你立下大功,也不可诬蔑皇上。」奕欣显出对咸丰的尊重。
「该记得当年,王爷如何从道光皇帝手上,失去当皇帝的机会。」
「先皇选择咸丰,自有其道理。」
道光晚年,有一次,与诸皇子打猎,结果,以奕欣所捕获的猎物最多,而另一名皇子奕宁,却没有发过一箭。
道光问及奕宁此事,他解释,当时适逢春天,是鸟兽繁殖的时期,不忍心伤害生命,而损天地祥和,便不发一矢。
道光听后,感到欣喜,也暗示他是帝位的理想继承人。
由此,道光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是偏重于仁德,而忽略了才能。
在这场较量中,奕宁因为老师杜受田的教导或指示,瑞摩到道光的心理,结果反败为胜。
但事实上,咸丰奕宁是个只有仁德,没有才华的皇帝。
虽说咸丰奕宁曾有治国之心,但面对朝中内政、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等内忧外患,他不懂正确认识敌我,也不肯面对大时代的转变,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畏首畏尾,举棋不定,造成多次决策上的过失。
可见,道光在立储的抉择是错误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