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如林,铠甲掩映着幽幽桐光,孙坚带着诸将和众多甲士到达尹府的时候,也不由为尹府门前的盛况而吃了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儒生?
旋即大笑,好,不愧是南阳数一数二的实权豪门,如此甚好,可以一场酒宴就交好诸多的儒生士族,看来让尹功曹办比自己办好多了。转头回顾身后人影憧憧的兵士,孙坚自己倒觉得不好意思来,只不过到城里参加一个文士聚集酒宴罢了,我怎么带了这许多的刀兵,确实有点煞风景啊。
孙坚弯腰低头,悄悄交代了跟随在身边的孙策几句,让他先把这些甲士安排远一些,尤其记得不要冲撞了各位学士。
孙策领命而去。
孙坚入城早有人报之尹功曹,所以他早早地在府门相候。看到孙坚及众将到了,尹功曹笑呵呵地迎上去,“孙坚将军,光临寒舍、不胜荣幸,请……”
孙坚飞身下马,抬头看了看尹府的府门,赞叹道:“格局清奇雅致,不愧尹氏经书传家,自然有一股饱学之气。”
“哈哈哈……孙坚将军谬赞了,快请进,酒宴早已经在樱园水榭备好……大家就等着孙坚将军呢,可以说是翘首以盼啊……”
“哎哟,只怪孙某军务繁忙,来得晚了些,倒叫各位名士久等,孙坚惭愧啊……”
两个人一番客套逢迎,尹功曹亲自引路,带着孙坚等众将领往樱园走去。
孙坚是江东吴郡人,就是杭州,江南秀丽,多有园林。一路行来,看到尹府后院的气度不凡,孙坚也是由衷赞叹,“难怪看尹兄举止从容,自有一股浩然正气不啊气度,原来是尹兄居所熏陶的结果,想不到南阳虽然地处中原,也有如此园林。”
孙贲、韩当、朱治等更是被尹功曹府邸的气度折服,不由对尹功曹的好感度直接上升。
“啊……”在进入樱园之后,孙坚更是虎躯一阵,一时迷离。久别吴郡,不想竟然在这里也能看见江南风景,小桥流水,假山叠石。此时以近酉时,夕阳西下,满园桃色,灿烂壮丽。孙坚也不由惊叹,勾起了他对江南故邸古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大量的士子,不少人也是在山石、回廊、桃树处流连忘返。
孙坚哈哈一笑,对尹功曹道:“尹兄家学渊源,深得士子之心,这次有尹兄主持酒宴,孙某就放心了。”
“诶!哪里话,此时酒宴,意在壮我军心,以顺讨逆,必将得胜而归也,孙将军乃中军主将,全军统率,这次酒宴如果不是孙将军主持,那就要黯然失色,众士子也要不高兴啊。”
一番话说得孙坚及属下众将都暖洋洋的,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大步流星地往那中心高达数丈的水榭楼台走去。
“孙坚将军……”
“尹功曹……”
一路上不停地左右都有文人士子鞠礼、问好,孙坚、尹功曹也是不停的回礼。
水榭楼台并不大,虽然有三层,可是上面根本就摆不开多少席位。于是尹功曹把主席设在可以俯瞰全园的二层月台,大概有三十席,一层则摆了数百席位。等孙坚入席,大家纷纷坐定。名士有南阳樊琛、范琪、宗承、何咸、黄叙等,更有恰好来南阳访友的颍川名士荀悦、在南阳为太守的寿春名士黄猗等,另外还有乐就、孙策、孙贲、韩当、朱治等军中将领,至于没有再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宛城名流士族儒生更是不知凡几。
酒宴未开时,众人就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更有看到满园春色已经诗兴大发的士子脱口而出,吟诗作赋,和自己的朋友赏花品评,自己就玩得不亦乐乎。
待到华灯初起,孙坚当中而立,举杯邀饮,口中说道:“贼不两立,王业不安,初平二年,故臣以讨贼也,荆州刘表,董卓爪牙,割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恐贼坐大,此臣寝食难安也,遂起刀兵,解危倒悬,以承帝业。今聚樱园,高朋满座,同心戮力、共扶王业,幸甚至哉也!谨饮此杯、同发宏愿!”
于是大家一起举杯共饮,楼上阁下数百人一起喝干了杯中酒,大家义愤填膺、不由就大骂起刘表来,嗡嗡的议论声一时四起,气氛骤起。
紧接着,南阳太守黄猗兴致勃勃地站起来说了几句祝贺之词,请大家饮酒。还不忘鼓励大家今日尽兴而归,更要拿出诗词歌赋助兴。
尹功曹作为东家,又起来感谢士子名士光临,劝酒三杯,然后又隆重地向全场的文士介绍破虏将军孙坚,南阳太守黄猗,以后是樊琛、范琪、宗承、荀悦、何咸、黄叙等名士。
“哎哟,这不是座师樊琛吗?”阁下几个士子远远看到了连行跪拜之礼。
“这就是师门范琪尊师呀,我见都难得一见,今天果然来尹府真是对了,想不到可以见到。”
“天,荀氏八龙,荀悦公……荀悦公啊……”简直要疯了一般,眼睛盯着高台上的主席,口中不停的喃喃说道。
“天哪,是原来这就是现任太守黄猗,果然是寿春宋玉,气度不凡……”
“哇,这个就是如玉公子何咸,真是帅到让男人都嫉妒啊。”
“咦……这个黄叙是谁?怎么这副打扮,有辱斯文啊?还插一把缳首刀,不知道君子佩剑吗?”
“兄台,你最近不在宛城吧?南阳幼虎都不知道啊?”
“见笑见笑,弟游学颍川,的确是近日才回来,还请兄见教。”
“不知道可知‘劝学诗’?”
“可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的那首么?”
旁边有个士子听了,插话道:“哈哈,正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这首。”
旁边顿时一阵善意的哄笑,正是这首,我与兄同有戚戚焉。
“妙哉……”,顿时有人忍不住吟道:“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我辈士人当如是也!”
先前那个人一看想不到周围这些人都知道,问道:“莫非这劝学诗就是这个黄叙所写?”
“正是啊!亏你还是南阳人,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