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二月份,宫内的选妃正式开始,年前初次入选的女子如今都已入京,下榻在京中四处。李府也住进了一位待选的同乡,李絮收了父亲的书信后就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这位待选的姑娘是苏州知府的小女儿,在家时和李家有些交情,李絮也待她妹妹一般,如今小妹长大了,又初到京中,李夫人担心她寂寥,就写信让絮儿回家陪着她以免思乡情切。
李絮到家中时,已近晌午,两个孩子在家里苦恼不肯离开,两个奶娘哄了很久才哄上马车。李絮寻思着这位小妹此刻应在自己闺房中住着,就抱着孩子直接去了后院,正看大姑娘在院中看书,喊了一声,“芙儿!”
“姐姐!”芙儿站起来迎接她,“你可回来了。”
“你可是等急了,一路舟车可还辛苦?”
“还好,一路多走水路,也不是很辛苦。两个孩子呢,我早就想见见了。”芙儿四处寻找孩子的身影,却寻不到。
“两个孩子我让奶娘抱去给母亲看了,你若想看你会去母亲房中就是了,咱们许久未见多说会话吧。”
“那好姐姐,咱们都五六年没见了,姐姐出落的我都不敢认了,都说京城不如咱们苏州养人,我看京城到没有什么比不上苏州的。”
“你喜欢京城就好,我就担心你初到京城许多不适应,又担心你太过思念家乡。”李絮道,“如今看来,是我瞎操心了,你适应这里就好。”
“我很喜欢京城,比苏州热闹,有趣的玩意儿也多。”
“只怕宫中清冷你适应不了。”絮儿心想却未说,毕竟选不选得上海另说呢,她到盼望芙儿选不上,好好的姑娘送到皇宫那个杀人不见血的牢笼中做什么。
“劳烦姐姐为我操心,妹妹这厢多谢了。”
“和我多什么礼,快坐好。”李絮笑着拉她坐下。
芙儿母家姓郭,父亲是如今苏州知府的小女儿,母亲出自名门闺秀,家世甚好,只是身为小女自小被宠爱惯了,性格活泼接人待物也大方开朗,故而很受人喜欢。
郭芙只是暂住在李府几日,只等着宫中大选,就要入宫暂住,李絮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日收到段爷的书信,就想着用过午饭就回去了。郭芙看到她放在书桌上的信想看又觉得不礼貌,就小孩子一般围在李絮身边眼巴巴的看着她,“姐姐,姐夫给你写的什么,可是催促你回家的书信。”
“倒被你猜对了。”
“在家时也是这样,我母亲一回娘家父亲就坐卧难安,往往修书一封催促母亲快些回来,只是母亲家在南京距离苏州有些路途,姐姐和姐夫只是相隔几条街,姐夫就不能忍受了么?”
“你还小,我不和你说这些。”李絮害羞的笑道,芙儿争辩道,“今年我也有十七岁了,即便不能顺利入宫,父亲也要给我许配人家了。”
“你想入宫吗?”
“父母皆不想我入宫,只说我入宫只是受苦,可我不这么想。”芙儿道,“我自小喜欢四处游玩,若是一辈子待在苏州城实在无趣的很,来到这京城,如果能入宫我想一定有趣。”
“你可知道皇帝今年多大,有多少位妃子?”
“皇帝今年刚满四十,妃子更是无数。”
“你知道还想着入宫?”
“我以前只想宫中自然有她的好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女人削尖了脑袋要进宫,自然是有她的好处。”
“你既然想的明白,我也不说了,只是念在姐妹的情谊上与你说说闲话,天气还有些寒冷,你快去睡午觉吧,我去看孩子一会就回去了。”
“我送姐姐。”
“不用你送,你养好了身子好进宫待选,快回房去吧。”李絮拦着她,外面还是天寒地冻的自然不能动着她这刚从南方来的佳人。从娘家回来后,段爷正等着李絮回来用晚饭,冰莓一日不见两个小主子想念的很,就抱着孩子进房哄着玩去了,秀妍把饭菜悉数端出来,伺候主子两个用晚饭,段爷也是一日未见李絮思念的很,一顿饭给她夹了不少菜,碗里都已经放不下了,“雪儿你多吃一些,这次回去辛苦了。”
“母亲的本意是让我回去劝劝芙儿妹妹,不过芙儿已经想的通透,我也不必多言。”
“劝她不入宫是谁的意思?”
“芙儿父母的意思。”李絮道。
“天底下圆满的家庭应该是没有希望把子女送进宫中的。”
“罢了,芙儿对宫中的事向往的很,我也好言说过了,她年少气盛,总是要吃些苦头才能懂得父母的苦心。”李絮道。
“吃饭吧,不要像那烦心事了。”
“段郎,我总是觉得心理惴惴不安的,你不做王爷了我真的安心,不用常年担惊受怕的生活。”
“我知道你的想法,以后咱们安分守己总不会让皇帝捉到什么把柄。”老段劝慰她,夫妻二人草草用了晚饭,一日不见觉得十分想念,就早早上床歇息去了。虽然成亲两年,也有了孩子,段爷对絮儿的感情依旧不减当年,小事上絮儿说什么便是什么,大事上二人多是意见相同也没有什么值得争吵的事情。当夜恨不得彻夜缠绵,夜班夫妻二人仍旧说这悄悄话,段爷裸着上身只穿了一件薄衫,头靠在絮儿的肚子上摆弄着她的头发,李絮把头发收了回来不让他玩弄,段郎不肯,紧紧的捏着她的手,李絮感慨道,“快要开春了,夜还是这么长,我却睡不着了。”
“睡不着就不睡了,我倒喜欢这样的日子,孩子不在身边吵闹,也没有下人骚扰,更没有案牍劳形,就只有我们两个独处说说心里话,我实在喜欢和你单独在一起。”
“我也喜欢这样的时候,就我们两个。”说罢在他的额上落下一个吻,“明日头发该是得洗了。”
“明日让冰莓帮我洗了,顺便梳理一下头发,正月里一直没有打理头发,是时候打理一下了。”段郎穿了衣服下床倒了一杯热茶水递给李絮,“你晚上吃咸了,喝点水。”
“嗯。”李絮接了水,慢慢的喝了,夫妻二人一直说话到下半夜才慢慢睡去,蜡烛也没吹灭,第二日一早醒来蜡烛烧完了,滴了一盏的烛泪。早上刚刚用了早饭宫中就有圣旨下来,一是晋了李大人的职位,二是弟弟李晟在此次春试中博得头筹狈皇帝选为太子侍读,常伴太子读书。头一件已经是喜事,更不用说第二件,弟弟未到成年就已经取得皇帝的赞赏,还特召进宫内陪伴太子读书,对于读书人这是天大的喜事,李大人一时之间欣喜若狂,差点在宣旨的太监面前失了仪态。李大人接了圣旨就写信送往段府通知李絮这个好消息,她原以为弟弟违背规矩入太学院读书已经是触怒隆恩,没想到皇帝虽然猜疑兄弟,对有才之人却宽容的很。李大人的加官之礼三日后就已举行,当日李大人在府上大摆宴席庆加封一事。爱子李晟在五日后辞别亲人入宫伴读,当日李絮同段爷伴着李家上下在门口欢送弟弟,李晟还是沉默寡言的,父亲这几日常常教导他进宫之后多读书写字少说话议论闲事,做儿子的自当把父亲的话牢记心中,于家人辞别后,李晟登上高头大马,恍惚间如同大人一般,李絮想着以后再见弟弟一眼就更困难了,心中有些伤感,在段爷怀中落下眼泪来,李夫人更是哭的泪人一般。宫中的车马队伍走后,李大人闷闷不乐的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独自伤心,众人知道李大人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落泪,便不戳破,各自忙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