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坤在弱冠之岁迎娶了琅琊望族诸葛氏的女儿诸葛婉,二人门当户对,婚后举案齐眉,恩爱非常。但是膝下福薄,虽年已而立,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像其他兄弟辈的文明、文昌等人,孩子早就一大堆了。
如今夫人诞下麟儿,文氏后继有人,文坤自然心中大喜。更何况这孩子天生不凡,刚一诞生便有祥光绕体,令人惊异。
文坤用少牢之礼去家庙中祭祀五庙祖先,顺便又向族中长辈问询此事,长辈们都说这是天降祥瑞,日后这个孩子一定能够光大文氏门户。
文氏大翁文源的客人,一个外来的孟姓老人特意为孩子卜了一卦,批出了乾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老人言道:“《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世子日后贵不可言,贵不可言呐。我还有一语,不可言,不敢言,愿书与将军,还请左右诸公退下。”一众老翁听到这话也不恼怒,向文坤虚施一礼后便退了出去。
“老人家请。”文坤施礼道。
那老人提笔在黄帛上写下五字鸟篆:“得纯钧为帝。”文坤看到这五个字后,赶紧掩了黄帛,也不发问,手放腰间,一手握空,这才想起佩刀是进宗庙前放在了门口。
那老翁似乎毫不在意,言道:“将军何需如此,老头子并非恶人,将军何须防备?”
此话一出,文坤似乎惊醒,对刚才动了杀心而略感好笑,此人既然能算出如此多的事,自然不是凡人,自己刚才的反应过头了。
清醒过来与老人相视一笑。
“如今殷帅北伐声势浩大,文氏忠勇,何不祝其一臂之力?”老人问道。
“所用非人,虚有其势,无非建康夺权之手段耳。何必当真?”文坤笑道。
*****
按照传统习俗,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天都要待在产房里,由母亲喂养照料。所以在这三天之中除了母亲诸葛氏和一些服侍婢女能够见到孩子外,就算是文坤也得等到三天后举行了庆生仪式才能与孩子正式相见。
文氏坞屹立琅琊,势力在北土也是首屈一指的,这孩子又是文氏宗主的嫡长子,日后文氏的继承人,庆生仪式自然不能简易了,操办得是风风光光。
宗主院里,路寝正门大开,两旁围廊过道张灯挂彩,锦绣辉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焚香沐浴,一时之间文氏坞,香雾缭绕,恍若仙境。
文氏坞设宴百桌,文坤遍请了周边的堡主将军、名士耆硕来这个庆生宴会。膳宰准备好猪牛羊三牲太牢之食,摆在路寝正中,以供仪式之后众人分食,场面热闹非凡,很是大气。
卜者提前在整个文氏坞的青年俊杰、家将武士里挑选出两个仪式中的重要执行人。最终选定了文坤的堂弟,文学俊逸的文明和武功翘楚的文氏家将祖平。
文明要在迎接孩子的仪式上持抱孩子,他就是孩子的文师父,负责教导孩子礼仪文学。祖平将军作为射礼仪式的执行人,也就是孩子长大后的武功导师,负责教导孩子弓马骑射。两个人一文一武,是文氏坞青年一辈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是最好的搭配。
因为是庆生仪式,所以文坤早早起来,穿上了侯爵礼服,戴七琉冕,着紫蟒袍,缀苍青玉璧,面色欣喜,庄重地站立在路寝正门之前,迎接往来宾客。
文明和祖平两人一身礼服,文左武右站在文坤两侧等候迎接孩子。
卜者站在文坤身左,看着日晷,观测时间。
看着吉时到了,高声喊道:“家子见人!”
诸葛氏从侧室中抱着孩子出来,沿路寝右侧台阶拾级而上,走到路寝的正门旁停下。看到诸葛氏抱着孩子来了,文明小步趋前,接过孩子,轻柔地抱着,向着诸葛氏小揖一下,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卜者道:“行射礼!”
祖平便从侍从手里接过一张山桑木弓,搭弓射箭,由侍从递箭,一箭向天,寓意敬事天神;二箭向地,表示敬事地祇;后四箭分射东西南北,寓意将来威服四方。每射一箭,在场的所有人都会高声欢呼一次。
等到射礼完成之后,诸葛氏将孩子重新接过来抱着。
膳宰便分别向文明和祖平敬洒,两个人接过斟满酒的漆碗一饮而尽。
文坤向膳宰挥手道:“奉礼”。膳宰领着侍女向两个人各奉上五匹锦帛作为酬谢。
仪式的最后就是由卜者在文氏诸位宾客家将的正室夫人中卜选出一位性情宽厚、慈惠、温良、恭敬、谨慎寡言的做幼儿的保母。这位保母需要在孩子十岁之前就负责和夫人一起照料看护幼儿。最终卜者选出了文氏坞中年资人望最高的家将刘烨的夫人王氏做孩子的保母。
仪式结束后,孩子由夫人抱着,王氏在一旁随护,走到文坤跟前,让文坤正式与自己的儿子相见。
等待了三天,终于可以亲手抱一抱孩子,摸一摸他的脸,逗一逗他。
看着白白胖胖的儿子,小脸粉嘟嘟的,见到自己就张着胖乎乎的小手在面前胡乱抓着,脸上满是欣喜的模样。
文坤难以压抑住心中的惊喜之情,赶忙从夫人怀里抱过孩子,慈爱地看着孩子。坐在堂下的所有人都一齐站起来,向文坤道贺。
文坤抱着孩子,走到堂下,去拜见文氏的长辈和其他赴宴的堡主将军。
每走一桌,桌上的人都要向文坤敬酒道贺,架不住众人的热情,而且今天也高兴,文坤也就不计较夫人让自己少喝的提醒,一杯接一杯,一桌又一桌,一开始还能稳稳地抱着孩子,到后来脚底就有些飘了。
诸葛氏赶忙上前从文坤怀里接过孩子,在文坤腰间狠狠拧了一下,疼的文坤一激灵,原本还有些微醺,现在一下子就清醒多了,马上明白过来了,满脸歉意。
由于宴会很热闹也就没人注意文宗主脸上的变化,都以为文宗主是海量,嚷嚷着继续灌他。
诸葛氏轻声道:“少喝点,我先把孩子抱进去了,你自己注意点”。文坤连连点头称是。可是文坤一转身上了酒桌可就由不得自己了,桌上众人早就扔了漆碗换上酒罐。
诸葛氏抱着孩子去了专门为他准备的卧房里,以后那就是孩子的屋子了,母亲和王氏两人负责照料他。除了亲人,其他人除了得到允许,否则不可以随意进出,以免惊动幼儿。
*****
三个月后的六月初二日。
卜者算出今天是上佳的吉日,所以就要在这一天为孩子剪发赐名。将写有孩子名字和出生时间的竹简放入简盒里,由文氏大翁专门收藏起来。汉人最重礼法血统传承,这些繁文缛节少不得,从今天起这个孩子就正式得到了文氏一族的承认,成为文氏的孩子,这也是日后他继承宗主位置的证明之一。
文坤一大早于演武场习练弓马刚回家坐下,祖平将军便来报,道:“启禀宗主,薛翁带领铸剑军户于今日终于练成了流云钢刀!现在奉于宗主观赏。”言罢打开锦盒,让文坤观看。
锦盒一开,寒光一闪。文坤看向盒中,只见一长刀横卧,宽二寸,刃长三尺七寸,柄长一尺二寸,花纹如流云行天,端的是一口好刀。
文坤拿起宝刀双手持握,飞身一步,来到中庭。练将起来,文坤身法刚劲,刀口生风,轮转如舞冰轮玉镜。
试练完毕,文坤言道:“好好好,果然是宝刀,甚合孤意,薛翁与诸公辛苦了。今日正逢孤的儿子三月赐名之时,流云钢刀终于炼成,岂非天意?”
“嗯~”文坤背着手沉思了一会道:“今日宝刀铸成,刀锋无匹,这小子日后也应当如这钢刀一样,锋锐刚强,就叫文锋。锋儿。”
“宗主,还有一事。”祖平道。
“哦,何事?”
祖平上前低声在文坤耳侧道:“羌贼姚襄叛晋,殷浩大败,退回寿春。”
“知道了,将军下去吧。”
“嗨!”
***
诸葛夫人和王氏一大早就起来为孩子清理头发,小心剪掉孩子头顶大部分的胎发,只在左边留一点,再用五色丝线结成的绳子,给孩子编一个角辫。
文坤看了看日晷到时辰了。便进入正寝的大门,从昨阶登堂,站在昨阶上,面向西看。
诸葛氏则由侧室来到正寝,从北阶向上走。抱着幼儿从东房出来,在西阶上当循而立,面向东。
这时,孩子的保母王氏站在妻侧稍前,帮助传话,道:“夫人诸葛氏,今天恭敬地携带孩子拜见他的父亲。”
文坤按礼回答,道:“钦有帅。”
同时小心拉着儿子的右手,含着笑对着孩子道:“今日流云刀成,又逢你起名之时,天意如此,我与你母亲也希望你能如钢刀一般,刚强勇锐,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男儿,大丈夫。故今日父亲为你取名‘文锋’,锋儿。”
诸葛氏答道:“记有成。”
说罢,就转身向左把小儿递给保母。带着保母,让保母抱着孩子去将孩子的名字遍告文氏的诸妇、诸母。
文坤则去宗庙里祭告祖先,然后把小儿的名告诉给文氏大翁,由大翁转告给文姓的父兄子弟,同时在简策上恭敬地写上孩子的名字和生辰,然后放进檀木盒子里收藏起来,由自己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