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会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
显然,作者以设问的形式收尾,不仅引人深思,还进一步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文章的结尾和文章的开头一样,要根据文章的叙述和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好的结尾往往能给人一种自然舒适水到渠成的感觉。
第三课作文的中心
一、什么是中心
作文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立意,文章的主心骨,也是行文之本。它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文章内容所包蕴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喜爱的感情,也有厌恶的感情;有赞美的感情,也有控诉的感情。我们读一篇文章,只有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才说明我们真正理解了文章内容。
二、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
我们在认真审清文章的题目及要求之后,对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定也有了较为具体的思考。所谓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可以理解为文章的写作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文章要突出表达且紧紧围绕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文章中必须让读者十分明确,作者在写作时也要时时、处处都想到、照顾到的。
那么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呢?这是我们习作者必须学会的本领。
1.多角度确定文章的中心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事物或某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与感受。况且,不同的人因理解的不同、水平的不同,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所以即使是针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来写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角度,会写出具有不同中心的文章来。由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多角度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多角度地确定文章的中心。
2.多层次发掘文章的中心
生活中的事物及现象,有很多不是一眼就能分辨其内在所包含的深刻意思,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才能把握住的。如果我们对所写的对象作深入分析,仔细发掘,我们会发现,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社会现象中,可以总结出多种层次的内在意思,即所谓多层次发掘文章中心。
如我们在给《一次扫除活动》习作题确定中心思想时,我们可以根据扫除中的不同层面的意思,确定出不同层面的中心。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扫除中个人的层面去分析,突出“我”或某几位同学扫除中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中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扫除中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层面,突出集体力量大,同学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中心等。
总之,文章的中心,可以根据习作者本身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而各有不同,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确定中心”和“多层次发掘中心”的方法,并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经常地加以运用。这样,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很快提高的。
第四课作文的命题
一、什么是作文的命题
作文的命题就是给作文确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往往是表情达意的窗口;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二、作文命题的原则
作文命题必须做到: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
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精炼,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生动,指的是题目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有文采,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命题要求做到:
展示我的个性
吸引他的眼球
收获欣赏赞美
三、作文命题的五种题型
1.全命题作文。如:《美丽的夏天》
2.半命题作文。如:《我的……》
3.看图作文。(观图写文,自定题目)
4.给材料作文。(如:续写、扩写、改写、补写或缩写。)
5.自命题作文。(自己根据表达的内容确定题目)
四、常见命题方法示例
1.形象比喻法。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主题。如:《诚信的存折》《为心灵除草》《心灵鸡汤》《鸡蛋里的爱》。
2.节奏韵律法。通过语言旋律的美突显文章的美。如:《小巷深深深几许》《花谢花飞飞满天》《爱,就一个字……》《这个冬天不冷》。
3.借用时髦法。借用时髦流行语言命名,使文章生动有趣。如:《别让精神下岗》《与狼共舞》《守望精神家园》。
4.巧用短语法。使用一些常用短语,点明文章主题。如:《感恩苦难》《因为有了爱》《为了友谊》。
5.判断褒贬法。通过一些判断语言,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一种高贵无需证明》《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6.公式符号法。借用一些数学公式或数字符号命题,使文章中心形象明了。如:《99+1=0》《1+1>2》。
7.术语关联法。借用一些常用术语命题,使文章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如:《降低愚蠢指数》《为感情加点酶》《奋斗不要休止符》。
8.夸张荒诞法。使用一些夸张荒诞的语言,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如:《把快乐从上帝那里夺回来》《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9.情境描述法。使用一些优美的描述语言,增强文章的意境美。如:《午夜飘零着伤心的花瓣》《那边的草总是更绿一些》《倾听花开的声音》。
10.反问设疑法。恰当使用反问句命题,文章更能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如:《生命需要什么?》《素质教育怎么啦?》。
11.对比哲理法。违背常规的关联,似乎有悖常理,其实更加吸引眼球。如:《孤独的盛筵》《错误让我如此美丽》。
12.比拟物化法。抽象的比喻,形象的表现。如:《把耳朵叫醒》《幸福就住在隔壁》《品味挫折》《学会收藏阳光》《放牧你的心情》。
13.对偶并列法。采用对偶排比句,增强文章韵律美。如《那山·那水·那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金子、太阳、鲜血》。
14.借用引用法。借用或引用一些名言名句命题,增强说服力。如:《敢问路在何方》《谁动了中国品牌的奶酪?》《救救孩子》《作业猛于虎》。
15.呼告强调法。采用祈使或号召语句命题,使文章更具感召力。如:《悔改吧,人类!》《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让生命芬芳》。
采用何种拟题方法,关键要看自己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而定,所拟题目必须和自己作文的内容相符,切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所拟题目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
第五课作文的选材
一、什么是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就是指为了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选择对你的写作有帮助的资源和材料,比如典型事例、成语故事、名言典故、好词好句等等,通过运用这些素材可以使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而且能够更简单明晰的表达你的观点。
二、选择素材的原则
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选材要注意新鲜的、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选材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
三、怎样选择作文素材
1.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之躯”。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凡是那些与写作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舍弃。即使是新鲜、具体、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
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这里所说的“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确有其人其事,真实准确。如《收废品的老爷爷》,作者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耳闻目睹的有真情实感的事情,使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真实是反映出某种事物的本质。如《最佳行星》,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真切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记叙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所以呼唤人类,拯救地球,刻不容缓。因此,它也是典型的,也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就连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唐僧取经之事却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如《再见了,亲人》,作者魏巍选择抗美援朝胜利后同朝鲜亲人告别的情景,抒发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当时这种场面和感人的事例很多,但作者经过筛选、浓缩,最后只选取了三个典型材料:(1)朝鲜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而失去唯一小孙子的故事;(2)朝鲜大嫂为志愿军到前沿阵地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拄着双拐的故事;(3)小金花为救志愿军战士失去母亲的故事。这三个故事集中表现了一个主题:中朝两国人民那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由此看来,只有用典型材料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生动感人。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因此,选材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例如:《第一次见鬼》一文,小作者选取自己晚上走在没有路灯的路上,心里本来特别害怕,这时把一只被风吹起的塑料袋当作“鬼”的故事,最后得出“鬼是自己心里作怪这一主题”,来表达写作目的。这就是“文贵出新”的道理。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也才能够让你的文章精彩耐读,引人入胜。
第六课作文的分类
学生作文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是有区别的,本书着重介绍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但为了把学生作文和文学作品区分开来,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分类做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一、文学作品的分类
文学作品一般以体裁分类。文学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是组成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文学体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也就不同。我国古代有人曾根据语句有否押韵,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与散文两个大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采用“三分法”或“四分法”分类。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叙事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叙事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叙述故事,并塑造人物形象。抒情文学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它们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特色。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它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
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归于此类;而小说则成为独立的一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用的分类法。
二、学生作文的分类
根据写作方法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学生作文一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能的一种文体。如:实体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等。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如书信、笔记、公文、契据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如: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随笔、杂谈、笔记)、读后感等。
本书从小学生在实践中接触最多使用最广最为基础的写作入手,主要介绍状物、写人、叙事、写景、诗歌、童话、话题和最常用的一些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以及一些优秀例文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