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十三,究竟哪一个是第一条呢?”付尧有些无从下手。
张言听见付尧的碎碎念,偏过头来,就见付尧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又看那把伞!真是醉了。找不到开始的地方,那就是没有!这伞要是真有特殊意义,还能卖给我?”
这话好像提醒了付尧,“你这伞是在哪儿买的?”
“放假的时候,我自驾游,在一个地方过盘山公路的时候车坏了,救援要二十几个小时才会到。所以,我就打算到山脚下的村子里借住。结果路上下了雨,我就顺手在村口的摊子上买了把伞。”
付尧看了他一眼,“村子里做的伞?”
“是啊!跟你说了是小作坊,手艺不好。你自己不信的!”张言一脸无辜。
刻痕杂乱无章,付尧又实在想不出个子丑寅卯,也只能认为是自己多想了。把伞放在一边,拿了一个本子来看,字迹有些潦草,但能看出来是好好练过的,一笔一划都带着些韵味。就算不看扉页的印章,也能认出来这是张言的笔迹。
“你还自己写了游记呐!好像挺有意思的。”草草的翻着本子,付尧随口问道。
“那是,我可是打算出书的人!”张言自夸起来可是毫不脸红,“我文笔还不错吧!到时候再练练字,整理个手写稿送给你。没准以后等我成了探险家、旅游家之后,这就价值连城了。怎么样,够意思吧!”
付尧早已习惯了他的空想,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行,那我就等着了!”
翻着翻着,一个圈圈映入眼帘,“言大少爷,这‘卫村’,是个什么村子?你为什么要画个圈啊?”
“‘卫村’就是我刚才跟你说借住的那个村子。在盘山路入口的背侧山坡下,就剩些个老人孩子,没几户人家,都快空了。”张言一边抄着付尧的笔记,一边说道,“听我住的那家的老伯说,这里原本叫‘卫龙村’,曾经是个苗寨。但是不知道从多少年前开始,苗族人似乎是一夜之间都搬走了,就剩下他们这些外来逃难的汉人。”
“苗族人为什么要搬走?”付尧听得起了兴致,便接着问下去。
张言耸了耸肩,“这就不知道了,老伯也没跟我讲。多少年前的事了,估计没人知道。就连村子之前是苗寨的事情,老伯还是听老辈人闲时念叨的呢!”
“不过,这村子改名倒是最近的事情。”张言想了想,“老伯说,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没有盘山公路,只有他们山里人赤脚走出来的土路。后来政策下到省里镇里,要扶贫脱困,所以就集资修了这条盘山公路。说是,连通东西干线。可是修路的时候经常塌方,后来路修好了,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有石头滚下来。虽然从来没有伤过人,可是也把过路的车辆人员吓得不轻。一些地质专家也来考察过,就住在他们村。考察结束的时候,说是因为这几座大山正好处在地震带上,最近又比较活跃,什么地质环境不稳定,所以常有落石。”
看付尧搬了凳子过来坐下,张言讲的更起劲了,草草喝了口水润润嗓子,便又继续说道,“村子里有人不相信,非说是冲撞了什么神仙,还和苗族人搬走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于是请了个先生来看风水。风水先生说,这大山下头压着一条龙,如今龙要飞天,偏偏村子要‘卫龙’,于是龙想起而不得起,这才山动。就让村长打了个报告,非得给这村子改名,去掉‘龙’字。大伯说,这名字一改,还就真没有什么落石了。往来的车辆也就多了起来,村子也算是沾了点大动脉的光。”
“这也行?”付尧向来是不信鬼神的,可有一些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事情,也不能不相信。先不论真假,这个故事就很精彩,足够吸引人。
张言一副敬畏的样子,双手合十,“人类对自然,要始终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好了好了,不讲改名的事情了。你给这个村子画个圈圈,就是因为这个超自然的故事?”付尧问道。
“当然不是。”张言摇摇头,又眉飞色舞的讲了起来,“大伯告诉我,他的爷爷说,他小的时候真的看到有村民从山脚下挖出过玉龙,整整十三条呢!”
“十三?”付尧立刻想起了伞上的十三跟竹条,“又是十三!这是怎么回事?你快讲讲!”
张言思索了下,“有点复杂,说到哪儿算哪儿。”
付尧点点头,像期待听睡前故事的小孩子一样,全神贯注。
“大伯说,村口以前有个石头,刻着‘卫龙’两个字。祖辈人说,这是苗寨以前的名字。还传说,这个卫龙寨是古代一个什么王还是什么人的后人,可有钱了。都传说寨子里有一大笔金银财宝没有带走,就在山脚下埋着。只是谁也没有找到。后来,一个小孩上山捡柴火,捡回来一块玉石似的东西。村子里的人就以为是找到了苗寨的宝贝,就去那个地方挖。”张言一边说,一边比划,形象极了,“一锹下去,两锹下去,一直挖了三四天。一共挖出来十三条玉龙。龙是盘在柱子上的,所以又有人说是盘龙。小孩子捡回来的玉石,是第一条龙的龙角。”
“那,这玉龙是干什么用的?”付尧追问。
“他们也不知道,只是听大伯说,这玉龙刚一挖出来,就被村里人分了。一家一块,都拿去换钱了,因为村里实在太穷了。后来,因为玉龙的事情传开了,所以就来过几个古董贩子,也就是盗墓倒斗的。好像也没出什么大动静。大伯的爷爷当时带那几个人去过那个地方,那几个人给了他一大笔钱。后来他们家的房子都是拿这笔钱盖的,所以大伯记得特清楚。”
“玉龙,竹子,十三,盗墓。这到底有什么关系?”付尧听了这许多,还是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手腕上智能手表的震动拉回了付尧的思绪。张言也看了眼桌子上的电子表,“两点半了!”他拍拍付尧的肩膀,“快快快,收拾收拾见老板了!你破雨伞的事情晚上再说,先帮我度过这一关。”
二人一边往校园走,一边还在说着玉龙和卫村的事情。
张言从兜里拿出手机,从相册里找到了一些照片,“这是十三则。大伯说,卫村每家每户都有这个,是刻在石板上的。”
“十三则?”付尧一听跟十三有关,立刻拿过手机来看。
照片里,是一个嵌在围墙里的石板,字迹已经有些不清了,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出一些,似乎是很久很久之前刻上去的。
“大伯说,他记事的时候,就有这块石板了。小的时候,他爷爷还让他背过这些内容。”张言指着手机里的相片说道。
付尧费劲心思分辨了一下,却还是没能认出这到底是什么字,“这上边写的什么?”
“这是标准的篆书啊,亲!”张言有些无语,他一直以为熟读史书三百篇的付尧应该认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的所有字体,“读的史书里应该会有一些的。”
“呃,”付尧有些不好意思,“我能说,我只看现代汉语写的文言文吗?还是有标点符号的那种。”
“好吧,”张言摊摊手,“那就让小爷来告诉你上面写了什么。”
“等一下,”张言刚要说下去,付尧就阻止了他,“我知道这是什么了!”
这话说得张言一头雾水,“你知道什么了?我还什么都没说啊!”
“石板,石板,这个石板就是关键!”解开了这个奥秘,付尧高兴地跳了起来,往宿舍的方向跑去,“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张言很是不能理解他这种心情,大喊道,“还要开会啊!”
“你帮我和老齐请个假!”付尧拿着张言的手机,兴奋的往宿舍狂奔,公然翘导师的会,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忧心的事了。
付尧兴冲冲的跑回宿舍,满脑子都是那些刻痕,抑制不住的猜测这把伞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会告诉他怎样的故事。
可他奔上五楼却发现,宿舍的门开着。
被盗了?
仿佛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大脑一般,付尧一下子懵了,满心满意只想着那把伞还在不在,现金、电脑都显得不重要了。
他箭步冲到卧室,就看见一个人正站在张言的屋子里。
那人背对着他,身材瘦小,却是衬衫西裤的正派打扮。似乎正低头看着什么,很仔细专注的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有人进来。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那人脚边放了一个硕大的金属材质拉杆箱,提手上还粘着长长的一条托运标签。拉杆上边搭着一件轻薄的纯黑色夹克,下边似乎还压着一条绒制的经典格子围巾。
“吉师兄!”付尧又惊又喜,“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告诉我们?”
吉尚平被吓了一跳,用手里的雨伞狠狠的梆了下付尧的胳膊,疼的付尧直咧嘴,“臭小子,就这么吓师兄啊!我心脏不好,你不知道啊!”
“我错了,我错了!”付尧又是鞠躬,又是作揖,满脸堆笑,连连道歉。复又指着这把伞,“你回来的正好,我刚弄明白这把伞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