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30

第30章 伤寒论方(1)

桂枝汤方

经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盖桂枝汤,本专主太阳中风,其于腠理致密,荣卫邪实,津液禁固,寒邪所胜者,则桂枝汤不能发散。必也皮肤疏凑,又自汗,风邪干于卫气者,乃可投之也。仲景以解肌为轻,以发汗为重,是以发汗吐下后,身疼不休者,必与桂枝汤,而不与麻黄汤者,以麻黄汤专于发汗。其发汗、吐下后,津液内耗,虽有表邪,而止可解肌,故须桂枝汤小和之也。桂味辛热,用以为君,必谓桂犹圭也,宣道(导)诸药,为之先聘,是犹辛甘发散为阳之意。

盖发散风邪,必以辛为主,故桂枝所以为君也。芍药味苦酸,微寒,甘草味甘平,二物用以为臣佐者,《内经》所谓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芍药为臣,而甘草为佐也。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二物为使者,《内经》所谓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姜枣为使者也。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此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

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麻黄汤所以不用姜枣者,谓专于发汗,则不待行化,而津液得通矣。用诸方者,请熟究之。

桂枝君,三两,去皮芍药臣佐,三两甘草臣佐,二两,炙生姜使,三两,切大枣使,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以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方

《本草》有曰:轻可去实。即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实为寒邪在表,皮腠坚实,荣卫胜,津液内固之表实,非腹满便难之内实也。《圣济经》曰:汗不出而腠密,邪气胜而中蕴,轻剂所以扬之。即麻黄葛根之轻剂耳。麻黄味甘苦,用以为君者,以麻黄为轻剂,而专主发散,是以为君也。桂枝为臣者,以风邪在表又缓,而属理疏者,则必以桂枝解其肌,是用桂枝为臣。寒邪在经,表实而腠密者,则非桂枝所能独散,必专麻黄以发汗,是当麻黄为主,故麻黄为君而桂枝所以为臣也。《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辛苦者,兹是类欤。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温,用以为佐使者,《内经》曰: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者,荣之主也。伤寒,荣胜卫固,血脉不利,是专味甘之物以缓之。故以甘草杏仁为之佐使。

且桂枝汤主中风,风则伤卫,风邪并于卫,则卫实而荣弱。

仲景所谓汗出恶风者,此为荣弱卫强者是矣。故桂枝汤佐以芍药,用和荣也。麻黄汤主伤寒,寒则伤荣,寒邪并于荣,则荣实而卫虚。《内经》所谓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者是矣。故麻黄佐以杏仁,用利气也。若是之论,实处方之妙理,制剂之渊微。该通君子,熟明察之,乃见功焉。

麻黄君,三两,去节桂枝臣,二两,去皮甘草佐使,二两,炙杏仁佐使,七十枚,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缓取微汗,并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法将息。

大青龙汤

青龙,东方甲乙木神也。应春而主肝,专发主之。令为敷荣之主,万物出甲开甲,则有两歧,肝有两叶,以应木叶。

所以谓之青龙者,以发散荣卫两伤之邪,是应肝木之体耳。

桂枝汤主中风,麻黄汤主伤寒,二者发散之纯者也。及乎大青龙汤则不然。虽为发汗之剂,而所主又不一必也。中风脉浮紧,为中风见寒脉,是风寒两伤也。伤寒脉浮缓,为伤寒见风脉,是风寒两伤也。风兼寒,寒兼风,乃大青龙汤专主之也。见兹脉证,虽欲与桂枝汤解肌以祛风,而不能已其寒,则病不去。或欲以麻黄汤发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风,则病仍在兹。仲景所以特处大青龙汤以两解之。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热,寒则伤荣,必以甘缓之,风则伤卫,必以辛散之。

此风寒两伤,荣卫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为发散之剂。表虚肤缓者,则以桂枝为主。此以表实腠理密,则以麻黄为主,是先麻黄,后桂枝。兹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也。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甘为助,佐麻黄以登(发)表。大枣味甘温,生姜味辛温,辛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辛微寒。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则伤阳,寒则伤阴,荣卫阴阳为风寒两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轻重之剂以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荣卫之气俱和。是以石膏为使,石膏为重剂,而又专达肌表者也。大青龙汤发汗之重剂也,非桂枝汤之所同。

用之稍过,则又有亡阳之失。经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又曰: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即此观之,剂之轻重可见矣,其用汤者宜详审之。

麻黄君,六两,去节桂枝臣,二两,去皮甘草佐,一两,炙杏仁佐,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佐,三两,切大枣佐,十枚,擘石膏使,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止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一作逆,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又温粉方

白术藁本川芎白芷各等分右捣,罗为细末,每末一两,入米粉三两,和令匀,粉扑周身止汗。无藁本亦得。

小青龙汤

青龙,象肝木之两歧,而主两伤之疾。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则为荣卫之两伤,故以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则麻黄汤可以发。中风表不解,则桂枝汤可以散。惟其表且不解,而又加之心下有水气,则非麻黄汤所能发,桂枝汤所能散,乃须小青龙汤,始可祛除表里之邪气尔。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

桂味辛热,甘草味甘平,甘辛为阳,佐麻黄表散之用,二者所以为臣。芍药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温,二者所以为佐者,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药、五味子为佐,以收逆气。干姜味辛热,细辛味辛热,半夏味辛微温,三者所以为使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苦躁,急食辛以润之。是以干姜、细辛、半夏为使,以散寒水。逆气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心下有水气,散行则所传不一,故又有增损之证。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水畜则津液不行,气燥而渴。半夏味辛温,燥津液者也,去之则津液易复。栝蒌根味苦微寒,润枯燥者也,加之则津液通行,是为渴所宜也。

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水气下行,渍入肠间,则为利。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麻黄专为表散,非下利所宜,故去之。芫花味苦寒,酸苦为涌泄之剂,水去利则止。

芫花下水,故加之。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经曰: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即。又曰: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噎为胃气虚竭,麻黄发汗,非胃虚冷所宜,故去之。附子辛热,热则温其气,辛则散其寒,而噎者为当两相佐之,是以祛散冷寒之气。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附(茯)苓。水畜在下焦不行,为小便不利,少腹满。凡邪客于体者,在外者可汗之,在内者下之,在上者可涌之,在下者可泄之。水畜下焦,渗泄可也。发汗则非所当,故去麻黄。

而茯苓味甘淡,专行津液。《内经》曰:热淫于内,以淡渗之。

渗溺行水,甘淡为所宜,故加茯苓。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喘为气逆,麻黄发阳,去之则气易顺。杏仁味甘苦温,加之以泄逆气。《金匮要略》曰:其形肿者,故不内麻黄,乃内杏子,以麻黄发其阳。故喘逆形肿,标本之疾,加减所同,盖其类矣。

麻黄君,三两,去节甘草臣,三两,炙桂枝臣,三两,去皮芍药佐,三两五味子佐,半升细辛使,三两干姜使,三两半夏使,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大承气汤方

承,顺也。伤寒邪气入胃者,谓之入府。府之为言聚也。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源。水谷会聚于胃,变化而为荣卫。邪气入于胃也,胃中气郁滞,糟粕秘结,壅而为实,是正气不得舒顺也。《本草》曰:通可去滞,泄可去邪。塞而不利,闭而不通,以汤荡涤,使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以舒顺,是以承气名之。王冰曰:宜下必以苦,宜补必以酸。言酸收而苦泄也。枳实苦寒,溃坚破结,则以苦寒为之主,是以枳实为君。厚朴味苦温。《内经》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泄满除燥,则以苦温为辅,是以厚朴为臣。芒硝味咸寒。《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人伤于寒,则于病热。

热气聚于胃,则谓之实。咸寒之物,以除消热实,故芒硝为佐。大黄味苦寒。《内经》曰:燥淫所胜,以苦下之。热气内胜,则津液消,而肠胃燥。苦寒之物,以荡涤燥热,故以大黄为使,是以大黄有将军之号也。承气汤,下药也,用之尤宜审焉。审知大满大实,坚有燥屎,乃可投之也。如非大满,则犹生寒热而病不除。况无满实者,而结胸痞气之属,由是而生矣。是以《脉经》有曰:伤寒有承气之戒,古人亦特谨之。

枳实君,炙,五枚厚朴臣,半斤,炙,去皮芒硝佐,三合大黄使,四两,酒洗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

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馀勿服。

大柴胡汤方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此言所共知。至如峻缓轻重之剂,则又临时消息焉。大满大实,坚有燥屎,非驶()剂则不能泄,大小承气汤峻,所以泄坚满者也。如不至大坚满,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又非承气汤之可投,必也轻缓之剂攻之,大柴胡汤缓,用以逐邪热也。经曰:伤寒,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又曰:太阳病,过经十馀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可大柴胡下之则愈。

是知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馀,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用汤者,审而行之,则十全之功可得矣。

柴胡君,半斤黄芩臣,三两枳实佐,四枚,炙芍药佐,三两生姜使,五两,切半夏使,半升,洗大枣使,十二枚,擘右件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人参味甘温,甘草味甘平。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表邪未已,迤逦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邪气自表,未敛为实,乘虚而凑,则所传不一,故有增损以御之。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烦者,热也。呕者,气逆也。胸中烦而不呕,则热聚而气不逆,邪气欲渐成实也。人参味甘,为补剂,去之,使不助热也。半夏味辛,为散剂,去之,以无逆气也。栝蒌实味苦寒。除热必以寒,泄热必以苦,加栝蒌实以通胸中郁热。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津液不足则渴。半夏味辛性燥,渗津液物也,去之,则津液易复。人参味甘而润,栝蒌根味苦而坚,坚润相合,津液生而渴自已。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宜通而塞为痛,邪气入里,里气不足,寒气壅之则腹中痛。黄芩味苦寒,苦性坚而寒,中去之,则中气易和。芍药味酸苦微寒,酸性泄而利,中加之,则里气得通,而痛自已。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大枣味甘温,去之则鞕浸散。咸以软之,牡蛎味酸咸寒,加之则痞者消而鞕者软。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心下悸,小便不利,水畜而不行也。《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坚肾则水益坚。

黄芩味苦寒,去之则畜水浸行。《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

茯苓味甘淡,加之则津液通流。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不渴则津液足,去人参,以人参为主内之物也。外有微热,则表证多,加桂以取汗,发散表邪也。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肺气逆则咳,甘补中,则肺气愈逆,故去人参、大枣之甘。五味子酸温。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气逆不收,故加五味子之酸。生姜、干姜一物也。生若(者)温而干者热,寒气内淫,则散以辛热。盖诸咳皆本于寒,故去生姜,加干姜。是相假之,以正温热之功。

识诸此者,小小变通,触类而长焉。

柴胡君,半斤黄芩臣,三两人参佐,一两甘草佐,三两,炙半夏佐,半升,洗生姜使,三两,切大枣使,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栀子豉汤方

同类推荐
  • 呼家将

    呼家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由二十四不经典著作组合而成的《二十四史》,其成就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历史方面。就像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的初衷一样,从中既可察时势之变、误决策得失、学领导智慧。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领导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领导学的角度开掘《二十四史》这座智慧的宝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本书对《二十四史》中有关领导智慧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条文清晰,是读着轻松阅读、理解深入、掌握到位。
  • 劫余灰

    劫余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热门推荐
  • 农村小伙狂在都市校园

    农村小伙狂在都市校园

    于清风,一开始就是牛逼哄哄,到后来又得到了一块玉佩,开始了狂妄无边的生活,美女尽收。
  • 第一影后:军长大人送上门

    第一影后:军长大人送上门

    她,其貌不扬但肯努力,在娱乐圈赢得立足之地,不料遭前男友和堂妹的毒手,携恨重生,欺她者害她者绝不轻饶。这世她不想混娱乐圈,只想低调低调再低调,未想醉酒惹了位大人物,一撩成名那叫一个悔!天意如此那就高调吧!但不当谐星当影后。翌日,她在拍结婚戏时,那视她为脏物的男人来砸场,然后,单膝下跪拿起鹅蛋般大的戒指道:“嫁给我,我会把这十年亏欠你的弥补给你!”某女则处于懵逼状态。
  • 大衍灵诀

    大衍灵诀

    圣灵大陆,以武为尊,强者尊,弱者跪。少年自卑末之地走出,踏上武修大道,以手中之兵成就万古唯一!
  • 出人头地的方向

    出人头地的方向

    畅销书《出人头地》的作者方向以自身经历为主线,逼真刻画“狼与狼的交情”令人在笑中品味着人性悲苦。深度曝光黄金投机业的暴富玄机,08年黄金爆仓案千篇报道未掀的谜底被豁然翻开。小说动中有静,情人童言那沉静的真爱像一曲致死犹唱的圣歌。
  • 快穿终之最后的任务

    快穿终之最后的任务

    走过了人来人往,保留的是对生活的感激和对生命的感悟,在最终时又回到了起点,一个圆的美好只有她知道。最后一个任务实现她在最初的幻想,不切实际,荒唐可笑的愿望。最初的梦想——最后的任务:只做自己
  • TFBOYS:余生的余笙

    TFBOYS:余生的余笙

    给你一颗糖,你看见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过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
  • 战役城市

    战役城市

    未来的某年的某月的某天,世界爆发了灾难性的病毒,人类无法找其根源,等待着的,只是一点一点地看着自己死亡。恐惧?迷茫?暴动?然而,某位科学家在某颗陨石中发现,某种粒子能让人类进化,从而抵抗世界爆发的病毒。进化后的人类,拥有以前所没有的异能。于是,故事开始了……
  • 九霄焚天诀

    九霄焚天诀

    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着众多国家。它们互相征伐,战火连绵。在这个世界,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人命。
  • 剑尊无双

    剑尊无双

    异世大陆,强者林立。奇门遁术,万千宗派。一名现代的大学生因旅途跌入山崖而灵魂附身到了一名大家族的子弟身上。灵魂力的强大使他在领悟方面极其突出,从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一夜之间变为一代天才。激烈的顶级碰撞,天才之间摩擦的火花。翻江倒海,上天入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尽在剑尊无双!
  • 剑道情侠传

    剑道情侠传

    一个逍遥自在的少年,一块神秘莫测的胎记;一场预示着六界大乱的变故,一把注定要撼天动地的神剑……那一个又一个谜团,终让少年踏上漫漫问道之路。鬼怪妖魔,他在劫难中走向强大;生离死别,他在苦乐中历经冷暖。仗剑伏魔天地间,六界茫茫心已远。他终将揭开自己前生今世,终将逆转摇摇欲坠之乾坤!然而,为何仗剑?为何问道?为何痴情?为何行侠?他终究只是想知道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