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29

第29章 伤寒明理论(5)

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泄者,谓之自利也。伤寒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也。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半表半里者也,虽曰下利,必和解表里之邪而后已,故与黄芩汤以散之。阳明少阴(少阳)合病,为少阳邪气入府者也,虽曰下利,必遂去胃中之实而后已,故与承气汤以下之。是三者所以有异也。下利家,何以明其寒热耶?且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藏寒故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故大便溏,小便自可者,此为有热。自利,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此为有寒。恶寒脉微,自利清谷,此为有寒。发热后重,泄色黄赤,此为有热,皆可理其寒热也。凡腹中痛,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自利家,身凉脉小为顺,身热脉大为逆。少阴病,脉紧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此为欲解。下利,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是知下利脉大为逆,而脉小为顺也。自利宜若可温,理中、白通诸四逆辈皆温藏止利之剂。又有肠胃有积结,与下焦客邪,皆温剂不能止之,必也或攻泄之或分利之而后已。经曰: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馀粮汤。复不止,当利其小便,是泄在下焦,渗泄而聚利者也。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与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鞕,或脉沉而滑,或不欲食而语,或差后至年月日复发,此数者,皆肠胃有积结,而须攻泄者也。《内经》有曰:大热内结,注泄不止,热宜寒疗,结伏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止。大寒凝内,久利泄溏,愈而复发,绵历岁年,以热下之,寒去利止,谓之通因通用。下利虽有表证,又不可发汗,以下利为邪气内攻,走津液而胃虚也,故经曰:下利,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者是矣。大抵下利脱气至急,五夺之中此为甚者。其或邪盛正虚,邪壅正气下脱,多下利而死。何以言之?经曰:下利日十馀行,脉反实者,死。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直视语,下利者,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脉不还,死。少阴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此数者,皆邪壅正气下脱而死者也。《金匮要略》曰: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下不禁。呜呼!疾成而后药,虽神医不可为已。气既脱矣,孰能治之?

筋惕肉第四十四

伤寒筋惕肉,何以明之?伤寒,头痛身疼,恶寒发热者,必然之证也。其于筋惕肉,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所养,故惕惕然而跳,然而动也。太阳病,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即是观之,筋惕肉由发汗多亡阳,阳虚可见矣。兹虽逆也,止于发汗亡阳而表虚,治以温经益阳则可矣。或因吐、下、发汗,表里俱虚而有此状者,又非若但发汗后所可同也。经曰: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筋脉动惕者,久而成痿,此为逆之甚者也。太阳病,发汗,复下之,后表里俱虚,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兹为逆之甚者也。发汗、吐、下,庸可忽诸?

热入血室第四十五

伤寒热入血室,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冲脉者,奇经八脉之一脉也。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并足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

王冰曰:冲为血海。言诸经之血,朝会于此。男子则运行生精,女子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内经》曰: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者是也。王冰曰:阴静海满而去血。谓冲脉盛为海满也,即是观之,冲是血室可知矣。伤寒之邪,妇人则随经而入,男子由阳明而传,以冲之脉与少阴之络起于肾。女子感邪,太阳随经便得而入。冲之经并足阳明,男子阳明内热,方得而入也。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下血、语,在妇人则月水适来。阳明病,下血语,此为热入血室者,斯盖言男子,不止谓妇人而言也。妇人伤寒,经水适来与经水适断者,皆以经气所虚,宫室不关,邪得乘虚而入。《针经》有言曰:邪气不得其虚,不能独伤人者是矣。妇人热入血室,有须治而愈者,有不须治而愈者,又各不同也。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与其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二者是须治而愈者也。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不须治而愈者也。

语为病邪之甚者,何不须治而愈耶?且胸胁满,如结胸,语,是邪气留结于胸胁而不去者,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是血结而不行者,须小柴胡汤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须治之可也。若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语,此则经水既来,以里无留邪,但不妄犯,热随血散,必自愈。经曰:血自下,下者愈。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所谓妄犯者,谓恐以语为阳明内实攻之,犯其胃气也。此无胸胁之邪,恐刺期门犯其中焦也。此无血结,恐与小柴胡汤犯其上焦也。小柴胡汤解散,则动卫气,卫出上焦,动卫气是犯上焦也。刺期门,则动荣气,荣出中焦,动荣气是犯中焦也。《脉经》有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岂谓药不谓针耶?此其是欤?

发黄第四十六

伤寒发黄,何以明之?经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瘅者,黄也,单阳而无阴者也。伤寒至于发黄,为疾之甚也。

湿也,热也,甚者则发黄。内热已盛,复被火者,亦发黄也。

邪风被火热,两阳相熏灼,其身必发黄。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是由内有热而被火,致发黄者也。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必发黄,是由阳明热盛致发黄者也。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是由寒湿致发黄者也。湿亦令黄也,热亦令黄也,其能辩之乎?二者非止根本来有异,而色泽亦自不同。湿家之黄也,身黄如似熏,黄虽黄,而色暗不明也。至于热盛之黄也,必身黄如橘子色,甚者勃勃出染着衣,正黄如柏,是其正黄色也。由是观之,湿之与热,岂不异哉?大抵黄家属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也。脾者,土。黄,土色也。脾经为湿热蒸之,则色见于外,必发身黄。经曰: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者是矣。热虽内盛,若已,自汗出,小便利者,则不能发黄。必也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黄家为热盛,而治法亦自有殊。伤寒八九日,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少腹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此欲泄涤其热也。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此欲解散其热也。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此欲解散其热也。

此数者,泄涤解散乃为之不同,亦皆折火彻热之剂也。一或身黄,脉沉结,少腹鞕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又为畜血在下焦使之黄也,必须抵当汤下之而愈。黄家既是病之已极,是以有不治之者多矣。非止寸口近掌无脉,鼻气出冷,为不治之疾。又若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是为心绝。环口黧黑,柔汗发黄,是为脾绝,皆不治之诊。医者更详视之。

发狂第四十七

伤寒发狂,何以明之?狂者,猖狂也,谓其不宁也。《难经》曰:狂之始发也,少卧不饥,而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也,妄行走不休也。狂家所起,皆阳盛致然。《内经》曰:阴不胜其阳,脉留薄疾,并乃狂也。又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瘖。《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脉经》曰: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病源》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则癫。即诸经之狂,为阳盛也明矣。又阳明之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其所上之处,皆非素能者,是谓阳邪并于阳明也。伤寒热毒在胃,并于心藏,使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伤寒至于发狂,为邪热至极也,非大吐下则不能已。又有热在下焦,其人如狂者。经曰:热入膀胱,其人如狂。谓之如狂,则未至于狂,但卧起不安尔。具或狂言,目反直视,又为肾之绝。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又为失志,死。若此则殆,非药石之所及,是为真病焉。

霍乱第四十八

伤寒霍乱,何以明之?上吐而下利,挥霍而撩乱是也。

邪在上焦者,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者,但利而不吐。若邪在中焦,胃气不治,为邪所伤,使阴阳乖隔,遂上吐而下利。

若止呕吐而利,经止谓之吐利。必也上吐下利,躁扰烦乱,乃谓之霍乱,其与但称吐利者有以异也。伤寒吐利者,邪气所伤。霍乱吐利者,饮食所伤也。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者,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也。经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是霍乱兼伤寒者也。霍乱,头痛发热,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圆主之。以其中焦失治,阴阳乖隔,必有偏之者。偏阳则多热,偏阴则多寒。许仁则曰:病有干霍乱,有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出泄,虽霍乱甚,则止于胃中水谷泄尽则止矣,所以死者少。及其干霍乱而死多者,以其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则所伤之物不得出泄,壅闭正气,关隔阴阳,烦扰闷乱,躁无所安,喘胀干霍乱而死。呜呼!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者,岂得致霍乱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丧身之由实自致尔。

畜血第四十九

伤寒畜血,何以明之?畜血者,血在下焦,结聚而不行,畜积而不散者是也。血菀于上而吐血者,谓之薄厥。留于下而瘀者,谓之畜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抟结而不行,畜于下焦之所致。经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主之者是也。大抵看伤寒,必先观两目,次看口舌,然后自心下至少腹,以手摄按之,觉有满鞕者,则当审而治之。如少腹觉有鞕满,便当问其小便。若小便不利者,则是津液留结,可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者,则是畜血之证,可下瘀血。经曰: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又曰: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皆须抵当圆下之愈。阳明证,其人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亦是畜血之证。畜血于下,所以如狂者,经所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血瘀于下,所以喜忘者,《内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者是也。二者若有其一,则为畜血证明矣。畜血之证,又有轻重焉。如狂也,喜忘也,皆畜血之甚者,须抵当汤圆以下之。如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则为畜血之轻也,须桃仁承气汤以利之。医之妙者何也?在乎识形证,明脉息,晓虚实,知传变。其于形证之明者,众人所共识,又何以见其妙?必也形证之参差,众人所未识,独先识之,乃所以为妙。且如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有瘀血,抵当汤主之。

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又无喜忘、如狂之证,亦无少腹鞕满之候,当是之时,与承气汤下者多矣。独能处以抵当汤下之者,是为医之妙者也。若是者,何以知其有畜血也?且脉浮而数,浮则伤气,数则伤血,热客于气则脉浮,热客于血则脉数。因下之后,浮数俱去则已。若下之后,数去,其脉但浮者,则荣血间热去,而卫气间热在矣。为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也。及下之后,浮脉去而数不解者,则卫气间热去,而荣血间热在矣。热气合并,迫血下行,胃虚协热,消谷善饥,血至下焦,若下不止,则血得以去泄,必便脓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泄,必畜在下焦为瘀血,是须抵当汤下之。此实疾证之奇异,医法之玄微,能审诸此者,真妙医也。

劳复第五十

伤寒劳复,何以明之?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发也。

是伤寒差后,因劳动再发者是也。伤寒新差后,血气未平,馀热未尽,劳动其热,热气还经络,遂复发也。此有二种,一者因劳动外伤,二者因饮食内伤。其劳动外伤者,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远行之劳,至于梳头洗面则动气,忧悲思虑则劳神,皆能复也,况其过用者乎?其饮食内伤者,为多食则遗,食肉则复者也。《内经》曰:热病已愈,而时有遗者,何也?

以热甚而强食之。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薄,两阳相合,故有所遗。经曰:病已差,尚微烦,设不了了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夫伤寒邪气之传,自表至里,有次第焉。发汗、吐、下,自轻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劳复则不然。见其邪气之复来也,必迎夺之,不待其传也。经曰: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加大黄。且枳实栀子豉汤则吐之,岂待虚烦懊之证?

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满语之候?经曰:伤寒差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亦是便要拆其邪也。盖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发汗、吐、下,随宜施用焉。呜呼!劳复也,食复也,诸劳皆可,及御内则死矣。若男女相易,则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以其内损真气,外动邪热,真虚邪盛,则不可治矣。昔督邮顾子献,不以华敷之诊为信,临死致有出舌数寸之状。由此观之,岂不与后人为鉴诫哉?

同类推荐
  • 一片情

    一片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热门推荐
  • 龙嘘气成云

    龙嘘气成云

    风落梅花岁岁寒,雪覆枯藤处处暖。竹笋破土仍有力,直刺云霄上九天。武侠的世界除了杀戮与成长,更多的是用文字也难以描述的精神意志和武侠情怀。
  • 神降天尊

    神降天尊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希望,那就是这次的神降。他是毁灭者,他是征服者,但他也是创造者!天降之子将会出现,而我们将会得到救赎!——尤达·摩尼耶华
  • 灵书天帝

    灵书天帝

    一碑天书镇山河!一字可开山,一词可斩仙,一言可封神。铸文心,凝书魂。这是一个文字决定力量的世界。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只要你相信

    只要你相信

    陈晨和李小丹是相依为命的高中同学,高二那年陈晨早恋,而李小丹和自己暗恋多年的人继续无关痛痒的做着普通朋友,偶然的机会他们和另外一班的几个男生人成为很好的朋友,而之后陈晨的早恋并不顺利,已经成为好朋友的李骐骥在这个时候给予了陈晨最温暖的支持,李小丹也心生嫉妒。在高三高考时,一件误会让他们成为陌路,再也没联系。多年后,他们都已经毕业很多年,在C市,陈晨和李骐骥再次相遇,希望命运终于能够眷顾。
  • 沉鱼思落雁

    沉鱼思落雁

    程瑜本是一名平凡普通的程序猿,有一天,一个酷似他暗恋十年的女孩出现,打破他平静的生活。他在网上发了一篇缅怀逝去青春的帖子。不想此帖的主人公,他的暗恋女神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谁的青春没有过暗恋,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都充满怀念。所以众网友纷纷鼓励他去寻找那个梦一般的女子,可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出现了纷繁复杂,神秘莫测的情况。在这样绝望的寻找中,才发现女神早已化作天边的一缕云。孤坟凄凉,当程瑜买来很多烟花,想给女孩她曾幻想过的那抹绚烂时,事情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 EXO,对不起换不来我的没关系

    EXO,对不起换不来我的没关系

    她,遭遇白莲的陷害,受到他们的不相信,自己爱的人又“害死了”自己最在乎的亲人!还出了车祸?最后她和好闺蜜(郑秀晶,崔雪莉)还有李钟硕去了美国。两年后,她回来了,但她早已不是那个凌嘉玥了,是寒凌陌?是冰菱?是全球第三集团董事长千金?是全球第一集团......“这次我受过的伤,我会加倍讨回来!这次你们的对不起再也换不来我的没关系!!!”
  • 吾为神

    吾为神

    修真万界,强者无数,上古大战,无数界面崩塌破碎。林奇,一个普通的低阶修士,偶得际遇,是命运的抉择还是....修仙宗门无数,妖孽巨擎无数。独善其身还是拼命一搏。何为修真何为真。笑看苍穹,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风卷战旗声渐狂。边城风雪煞喉肠。当年立志未曾忘。不过含血笑一场。林奇立于天地间,望着眼前数之不尽的敌人,长剑所指天地同伤,挥剑直下:“吾剑之所指即尔等兵锋之所向。
  • 异界转世魔女

    异界转世魔女

    穿越异界变成魔族公主,一代学霸就这么被兄弟坑了。在大陆最广阔的陨落森林中修炼了一年,等自己好不容易走出森林,发现兄弟已经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还不断的在折腾,什么茶叶啊,丝绸啊,都给弄了出来,你们丫的还留条生路不,商业被堵了就不说了,还特么来追杀自己这个魔族大boss,不发威当自己病猫啊!看我的禁咒……
  • 玄武真仙

    玄武真仙

    玄气至上,真武仙途。少年自星落而出,踏万界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