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29

第29章 伤寒明理论(5)

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泄者,谓之自利也。伤寒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也。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半表半里者也,虽曰下利,必和解表里之邪而后已,故与黄芩汤以散之。阳明少阴(少阳)合病,为少阳邪气入府者也,虽曰下利,必遂去胃中之实而后已,故与承气汤以下之。是三者所以有异也。下利家,何以明其寒热耶?且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藏寒故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故大便溏,小便自可者,此为有热。自利,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此为有寒。恶寒脉微,自利清谷,此为有寒。发热后重,泄色黄赤,此为有热,皆可理其寒热也。凡腹中痛,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自利家,身凉脉小为顺,身热脉大为逆。少阴病,脉紧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此为欲解。下利,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是知下利脉大为逆,而脉小为顺也。自利宜若可温,理中、白通诸四逆辈皆温藏止利之剂。又有肠胃有积结,与下焦客邪,皆温剂不能止之,必也或攻泄之或分利之而后已。经曰: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馀粮汤。复不止,当利其小便,是泄在下焦,渗泄而聚利者也。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与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鞕,或脉沉而滑,或不欲食而语,或差后至年月日复发,此数者,皆肠胃有积结,而须攻泄者也。《内经》有曰:大热内结,注泄不止,热宜寒疗,结伏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止。大寒凝内,久利泄溏,愈而复发,绵历岁年,以热下之,寒去利止,谓之通因通用。下利虽有表证,又不可发汗,以下利为邪气内攻,走津液而胃虚也,故经曰:下利,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者是矣。大抵下利脱气至急,五夺之中此为甚者。其或邪盛正虚,邪壅正气下脱,多下利而死。何以言之?经曰:下利日十馀行,脉反实者,死。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直视语,下利者,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脉不还,死。少阴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此数者,皆邪壅正气下脱而死者也。《金匮要略》曰: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下不禁。呜呼!疾成而后药,虽神医不可为已。气既脱矣,孰能治之?

筋惕肉第四十四

伤寒筋惕肉,何以明之?伤寒,头痛身疼,恶寒发热者,必然之证也。其于筋惕肉,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所养,故惕惕然而跳,然而动也。太阳病,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即是观之,筋惕肉由发汗多亡阳,阳虚可见矣。兹虽逆也,止于发汗亡阳而表虚,治以温经益阳则可矣。或因吐、下、发汗,表里俱虚而有此状者,又非若但发汗后所可同也。经曰: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筋脉动惕者,久而成痿,此为逆之甚者也。太阳病,发汗,复下之,后表里俱虚,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兹为逆之甚者也。发汗、吐、下,庸可忽诸?

热入血室第四十五

伤寒热入血室,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冲脉者,奇经八脉之一脉也。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并足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脉之海。

王冰曰:冲为血海。言诸经之血,朝会于此。男子则运行生精,女子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内经》曰: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者是也。王冰曰:阴静海满而去血。谓冲脉盛为海满也,即是观之,冲是血室可知矣。伤寒之邪,妇人则随经而入,男子由阳明而传,以冲之脉与少阴之络起于肾。女子感邪,太阳随经便得而入。冲之经并足阳明,男子阳明内热,方得而入也。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下血、语,在妇人则月水适来。阳明病,下血语,此为热入血室者,斯盖言男子,不止谓妇人而言也。妇人伤寒,经水适来与经水适断者,皆以经气所虚,宫室不关,邪得乘虚而入。《针经》有言曰:邪气不得其虚,不能独伤人者是矣。妇人热入血室,有须治而愈者,有不须治而愈者,又各不同也。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与其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二者是须治而愈者也。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是不须治而愈者也。

语为病邪之甚者,何不须治而愈耶?且胸胁满,如结胸,语,是邪气留结于胸胁而不去者,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是血结而不行者,须小柴胡汤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须治之可也。若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语,此则经水既来,以里无留邪,但不妄犯,热随血散,必自愈。经曰:血自下,下者愈。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所谓妄犯者,谓恐以语为阳明内实攻之,犯其胃气也。此无胸胁之邪,恐刺期门犯其中焦也。此无血结,恐与小柴胡汤犯其上焦也。小柴胡汤解散,则动卫气,卫出上焦,动卫气是犯上焦也。刺期门,则动荣气,荣出中焦,动荣气是犯中焦也。《脉经》有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岂谓药不谓针耶?此其是欤?

发黄第四十六

伤寒发黄,何以明之?经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瘅者,黄也,单阳而无阴者也。伤寒至于发黄,为疾之甚也。

湿也,热也,甚者则发黄。内热已盛,复被火者,亦发黄也。

邪风被火热,两阳相熏灼,其身必发黄。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是由内有热而被火,致发黄者也。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必发黄,是由阳明热盛致发黄者也。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是由寒湿致发黄者也。湿亦令黄也,热亦令黄也,其能辩之乎?二者非止根本来有异,而色泽亦自不同。湿家之黄也,身黄如似熏,黄虽黄,而色暗不明也。至于热盛之黄也,必身黄如橘子色,甚者勃勃出染着衣,正黄如柏,是其正黄色也。由是观之,湿之与热,岂不异哉?大抵黄家属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也。脾者,土。黄,土色也。脾经为湿热蒸之,则色见于外,必发身黄。经曰: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者是矣。热虽内盛,若已,自汗出,小便利者,则不能发黄。必也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黄家为热盛,而治法亦自有殊。伤寒八九日,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少腹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此欲泄涤其热也。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此欲解散其热也。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此欲解散其热也。

此数者,泄涤解散乃为之不同,亦皆折火彻热之剂也。一或身黄,脉沉结,少腹鞕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又为畜血在下焦使之黄也,必须抵当汤下之而愈。黄家既是病之已极,是以有不治之者多矣。非止寸口近掌无脉,鼻气出冷,为不治之疾。又若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是为心绝。环口黧黑,柔汗发黄,是为脾绝,皆不治之诊。医者更详视之。

发狂第四十七

伤寒发狂,何以明之?狂者,猖狂也,谓其不宁也。《难经》曰:狂之始发也,少卧不饥,而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也,妄行走不休也。狂家所起,皆阳盛致然。《内经》曰:阴不胜其阳,脉留薄疾,并乃狂也。又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瘖。《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脉经》曰: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病源》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则癫。即诸经之狂,为阳盛也明矣。又阳明之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其所上之处,皆非素能者,是谓阳邪并于阳明也。伤寒热毒在胃,并于心藏,使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伤寒至于发狂,为邪热至极也,非大吐下则不能已。又有热在下焦,其人如狂者。经曰:热入膀胱,其人如狂。谓之如狂,则未至于狂,但卧起不安尔。具或狂言,目反直视,又为肾之绝。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又为失志,死。若此则殆,非药石之所及,是为真病焉。

霍乱第四十八

伤寒霍乱,何以明之?上吐而下利,挥霍而撩乱是也。

邪在上焦者,但吐而不利。邪在下焦者,但利而不吐。若邪在中焦,胃气不治,为邪所伤,使阴阳乖隔,遂上吐而下利。

若止呕吐而利,经止谓之吐利。必也上吐下利,躁扰烦乱,乃谓之霍乱,其与但称吐利者有以异也。伤寒吐利者,邪气所伤。霍乱吐利者,饮食所伤也。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者,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也。经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是霍乱兼伤寒者也。霍乱,头痛发热,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圆主之。以其中焦失治,阴阳乖隔,必有偏之者。偏阳则多热,偏阴则多寒。许仁则曰:病有干霍乱,有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出泄,虽霍乱甚,则止于胃中水谷泄尽则止矣,所以死者少。及其干霍乱而死多者,以其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则所伤之物不得出泄,壅闭正气,关隔阴阳,烦扰闷乱,躁无所安,喘胀干霍乱而死。呜呼!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者,岂得致霍乱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丧身之由实自致尔。

畜血第四十九

伤寒畜血,何以明之?畜血者,血在下焦,结聚而不行,畜积而不散者是也。血菀于上而吐血者,谓之薄厥。留于下而瘀者,谓之畜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抟结而不行,畜于下焦之所致。经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主之者是也。大抵看伤寒,必先观两目,次看口舌,然后自心下至少腹,以手摄按之,觉有满鞕者,则当审而治之。如少腹觉有鞕满,便当问其小便。若小便不利者,则是津液留结,可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者,则是畜血之证,可下瘀血。经曰: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又曰: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皆须抵当圆下之愈。阳明证,其人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亦是畜血之证。畜血于下,所以如狂者,经所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血瘀于下,所以喜忘者,《内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者是也。二者若有其一,则为畜血证明矣。畜血之证,又有轻重焉。如狂也,喜忘也,皆畜血之甚者,须抵当汤圆以下之。如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则为畜血之轻也,须桃仁承气汤以利之。医之妙者何也?在乎识形证,明脉息,晓虚实,知传变。其于形证之明者,众人所共识,又何以见其妙?必也形证之参差,众人所未识,独先识之,乃所以为妙。且如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有瘀血,抵当汤主之。

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又无喜忘、如狂之证,亦无少腹鞕满之候,当是之时,与承气汤下者多矣。独能处以抵当汤下之者,是为医之妙者也。若是者,何以知其有畜血也?且脉浮而数,浮则伤气,数则伤血,热客于气则脉浮,热客于血则脉数。因下之后,浮数俱去则已。若下之后,数去,其脉但浮者,则荣血间热去,而卫气间热在矣。为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也。及下之后,浮脉去而数不解者,则卫气间热去,而荣血间热在矣。热气合并,迫血下行,胃虚协热,消谷善饥,血至下焦,若下不止,则血得以去泄,必便脓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泄,必畜在下焦为瘀血,是须抵当汤下之。此实疾证之奇异,医法之玄微,能审诸此者,真妙医也。

劳复第五十

伤寒劳复,何以明之?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发也。

是伤寒差后,因劳动再发者是也。伤寒新差后,血气未平,馀热未尽,劳动其热,热气还经络,遂复发也。此有二种,一者因劳动外伤,二者因饮食内伤。其劳动外伤者,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远行之劳,至于梳头洗面则动气,忧悲思虑则劳神,皆能复也,况其过用者乎?其饮食内伤者,为多食则遗,食肉则复者也。《内经》曰:热病已愈,而时有遗者,何也?

以热甚而强食之。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薄,两阳相合,故有所遗。经曰:病已差,尚微烦,设不了了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夫伤寒邪气之传,自表至里,有次第焉。发汗、吐、下,自轻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劳复则不然。见其邪气之复来也,必迎夺之,不待其传也。经曰: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加大黄。且枳实栀子豉汤则吐之,岂待虚烦懊之证?

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满语之候?经曰:伤寒差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亦是便要拆其邪也。盖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发汗、吐、下,随宜施用焉。呜呼!劳复也,食复也,诸劳皆可,及御内则死矣。若男女相易,则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以其内损真气,外动邪热,真虚邪盛,则不可治矣。昔督邮顾子献,不以华敷之诊为信,临死致有出舌数寸之状。由此观之,岂不与后人为鉴诫哉?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绣球缘

    绣球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暗夜学院之灵珠

    暗夜学院之灵珠

    一面瘫女的奇异人生....努力埋坑中...
  • 珠玉之名

    珠玉之名

    她,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教师;他,是一个光芒万丈的世纪总裁。他,手上逃跑;她,巧遇救助。当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人相遇,是火花万丈,携手对外?还是行同陌路,各奔东西?
  • GAME

    GAME

    命运的罗盘始终不停的转动,将灵魂出卖给谁也是难以抉择的难题。在这场权力与欲望的游戏里,谁输谁赢,皆无定数。我爱你,所以我要毁灭你;我爱你,所以情愿被你玩弄。践踏我的尊严,从我身上踏过都可以。当你选择继续前行,就不要看身下的骸骨有多少,请原谅我,无法陪你走到天光。
  • 兰陵珺

    兰陵珺

    南北朝时期,北齐风雨飘摇,君主荒淫,高氏家族内部为争皇位,勾心斗角,频频重演弑兄的历史,一位飘零在外的贵族嫡女步步成长,最终夺回自己的名位,并唤起兰陵王最深的爱恋..她--若菱本为贵族荥阳郑氏的嫡女,但因家族内乱,为救同胞妹妹而被人拐失,少小离失家人,沦为奴隶她--郑氏二女,兰陵王妃,若菱同胞妹,从小地位优越,万人宠,世人只知道其温柔贤惠,可不知是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之人他--兰陵王继承其母绝美容貌,但却因身份卑微而备受歧视,隐忍的他过早地承担这世间的阴暗,也过早地懂得如何伪装,温柔的笑容后是嗜血的屠杀和毁灭他--宇文邕,从小地位显赫,不懂什么是爱,错失若菱是他一辈子的殇...
  • 万古帝圣决

    万古帝圣决

    混沌归一,阴阳相生人族百代昌盛,却暗藏杀机。看一名市井小人物,为探寻自身谜团,陷入灭世阴谋。救苍生于水火,成帝圣于乱世
  • 期待,那个童话

    期待,那个童话

    她们相信,每一个青春,都是一段美好的童话。[事前声明,此文超短,才三千字左右哦。]
  • 王俊凯:为什么

    王俊凯:为什么

    霸道校草遇上呆萌女孩,会擦出什么的火花呢?拭目以待吧!
  • 情梦难圆

    情梦难圆

    梦晴从懵懂少年开始就一直爱着她的白马王子,兜兜转转她终于发现原来属于她的那颗北极星一直守在她的身边。
  • 校园暖爱之恶少来袭

    校园暖爱之恶少来袭

    【本文一对一,身心干净,校园,暖文,宠文】每个人女孩的心底都藏着那么一个人,那么安以静的那个人又在哪里呢?我从未忘记过你,从未……我一直在等你,一直……我想你,想你……简介无能,欢迎大家跳坑。
  • 美人心机深几许

    美人心机深几许

    为了整个家族命运,她被迫与心爱之人分离走入后宫,权谋之下,一场交织的风雨如期而至。※※※※※※※※※※※祭天地礼上,受到昏君调戏,难以忍受如此轻浮举动,她当众怒斥昏君,惊动整个朝堂。本以为死期将至,太后一句话却让她逃出生天。后宫美人毒若蛇蝎,一步步将她逼近深渊,而她依旧在自己单纯的世界中,幻想着有一日能与心爱之人天上地久。伤害一次次临近,她一次次逃避,企图用自己的善良化解这一场场的危机。只是,从一开始就踏入了一盘棋局,她如何能挽救自己的命运?※※※※※※※※※※※好淫食色的皇帝性情大变,使她为心爱之人留住处子之身的愿望落空,种种经历过后,她幡然醒悟,权势左右的朝中,早已风雨飘摇,她决定尽全力挽救自己命运。只是,一切都来得太晚,一切仿佛都成了定局。莫须有的罪名,香消玉碎的沉重。雨寻马上成为刀下亡灵了,请你一定要珍重······”※※※※※※※※※※※也许一切本来就没有定局,因为真爱的永恒,整个世界都随之变幻,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经历过什么,爱你的人始终会在你身旁,不离不弃,相守终生。※※※※※※※※※※※※※※※古风言情大戏《美人心机深几许》超级熊孩子倾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