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700000016

第16章 伤寒论注释(11)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太阳、少阳并病,为邪气在半表半里也,而反下之,二经之邪乘虚而入,太阳表邪入里,结于胸中为结胸,心下鞕;少阳里邪乘虚下于肠胃,遂利不止。若邪结阴分,则饮食如故,而为藏结。此为阳邪内结,故水浆不下而心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浮而紧,浮为伤阳,紧为伤阴,当发其汗,而反下之。若浮入里,为阳邪入里,则作结胸。浮不入里,而紧入里者,为阴邪入里,则作痞。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下利,呕逆,里受邪也。邪在里者可下,亦须待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不恶寒者,表已解也。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邪热内畜,而有伏饮,是里未和也。

与十枣汤,下热逐饮。

十枣汤方

芫花(熬)味辛,温甘遂味苦,寒大戟味苦,寒大枣十枚(擘)味甘,温辛以散之,芫花之辛,以散饮。苦以泄之,甘遂、大戟之苦,以泄水。水者,肾所主也;甘者,脾之味也。大枣之甘者,益土而胜水。

右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太阳病,因发汗,遂发热恶寒者,外虚阳气,邪复不除也。因复下之,又虚其里,表中虚,邪内陷,传于心下为痞。发汗表虚为竭阳,下之里虚为竭阴。表证罢为无阳,里有痞为阴独。又加烧针,虚不胜火,火气内攻,致胸烦也。伤寒之病,以阳为主,其人面色青,肤肉动者,阳气大虚,故云难治。若面色微黄,手足温者,即阳气得复,故云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鞕,按之痛,关脉沉者,实热也。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虚热也。大黄黄连汤,以导其虚热。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味苦,寒黄连一两味苦,寒《内经》曰:“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暠苦入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寒,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但以麻沸汤渍服者,取其气薄而泄虚热。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者,虚热内伏也。恶寒汗出者,阳气外虚也。与泻心汤攻痞,加附子以固阳。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因下后成痞,当与泻心汤除之。若服之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为水饮内畜,津液不行,非热痞也。与五苓散,发汗散水则愈。一方:忍之一日乃愈者,不饮者,外水不入,所停之水得行,而痞亦愈矣。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胃为津液之主,阳气之根。大汗出后,外亡津液,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鞕。《金匮要略》曰:“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暠故令噫。干噫食臭者,胃虚而不杀谷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土弱不能胜水也。与泻心汤以攻痞,加生姜以益胃。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中风,是伤寒或中风也。邪气在表,医反下之,虚其肠胃而气内陷也。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者,下后里虚胃弱也。心下痞鞕,干呕,心烦,不得安者,胃中空虚,客气上逆也。与泻心汤以攻表,加甘草以补虚。前以汗后胃虚,是外伤阳气,故加生姜。此以下后胃虚,是内损阴气,故加甘草。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馀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伤寒服汤药下后,利不止而心下痞鞕者,气虚而客气上逆也,与泻心汤攻之则痞已。医复以他药下之,又虚其里,致利不止也。理中丸,脾胃虚寒下利者,服之愈。此以下焦虚,故与之,其利益甚。《圣济经》曰:“滑则气脱,欲其收也。如开肠洞泄、便溺遗矢,涩剂所以收之。暠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赤石脂禹馀粮汤以涩洞(固)泄。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分其气。

赤石脂禹馀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味甘,温禹馀粮一斤(碎)味甘,平《本草》云:涩可去脱,石脂之涩以收敛之。重可去怯,馀粮之重以镇固。已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伤寒吐下后发汗,则表里之气俱虚,虚烦,脉甚微,为正气内虚,邪气独在。至七八日,正气当复,邪气当罢,而心下痞,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者,正气内虚而不复,邪气留结而不去。经脉动惕者,经络之气虚极,久则热气还经,必成痿弱。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大邪虽解,以曾发汗吐下,胃气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鞕,噫气不除。与旋复代赭石汤,降虚气而和胃。

旋复代赭石汤方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人参二两味甘,温生姜五两(切)味辛,温代赭石一两味苦,寒大枣十二枚(擘)甘,温甘草三两(炙)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鞕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复之咸,以软痞鞕。怯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前第三卷廿六证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为与此证治法同。汗下虽殊,既不当损正气则一,邪气所传既同,遂用一法治之。经所谓若发汗若下若吐后者是矣。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为重虚其里,邪热乘虚而入,里虚协热,遂利不止而心下痞。若表解而下利,心下痞者,可与泻心汤。若不下利,表不解而心下痞者,可先解表而后攻痞,以表里不解,故与桂枝人参汤和里解表。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甘草四两(炙)味甘,平白术三两味甘,平人参三两味甘,温干姜三两味辛,热表未解者,辛以散之;里不足者,甘以缓之。此以里气大虚,表里不解,故加桂枝甘草于理中汤也。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大下后复发汗,则表里之邪当悉已。

此心下痞而恶寒者,表里之邪俱不解也。因表不解而下之,为心下痞,先与桂枝汤解表,表解乃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内经》曰: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伤寒发热,寒已成热也。汗出不解,表和而里病也。吐利,心腹濡耎,为里虚;呕吐而下利,心下痞鞕者,是里实也。

与大柴胡汤,以下里热。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病如桂枝证,为发热,汗出,恶风,言邪在表也。头痛项强,为桂枝汤证具。若头不痛,项不强,则邪不在表而传里也。浮为在表,沉为在里。今寸脉微浮,则邪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胸中也。胸中与表相应,故知邪在胸中者,犹如桂枝证,而寸脉微浮也。

以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知寒邪客于胸中,而不在表也。《千金》曰:“气浮上部,填塞胸心。胸中满者,吐之则愈。暠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赤小豆一分味酸,温其高者越之,越以瓜蒂、香豉之苦。在上者涌之,涌以赤小豆之酸。《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

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素有宿昔之积,结于胁下为痞。今因伤寒邪气入里,与宿积相合,使藏真之气结而不通,致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而死。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吐、若下后,七八日则当解,复不解而热结在里。表热者,身热也。里热者,内热也。本因吐下后,邪气乘虚内陷为结热,若无表热而纯为里热,则邪热结而为实。此以表热未罢,时时恶风。若邪气纯在表,则恶风无时;若邪气纯在里,则更不恶风。以时时恶风,知表里俱有热也。邪热结而为实者,则无大渴,邪热散漫,则渴。今虽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未为结实,邪气散漫,熏蒸焦膈,故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与白虎加人参汤,散热生津。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人参汤主之。无大热者,为身无大热也。口燥渴,心烦者,当作阳明病。然以背微恶寒,为表未全罢,所以属太阳也。背为阳,背恶寒,口中和者,少阴病也,当与附子汤。今口燥而渴,背虽恶寒,此里热也,则恶寒亦不至甚,故云微恶寒。与白虎汤,和表散热,加人参止渴生津。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所宜。大渴欲水,无表证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汤,以散里热。临病之工,大宜精别。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心下痞鞕而眩者,少阳也。颈项强者,太阳也。刺大椎、肺俞,以泻太阳之邪,以太阳脉下项侠脊故尔。

肝俞以泻少阳之邪,以胆为肝之府故尔。太阳为在表,少阳为在里,即是半表半里证。前第八证云:不可发汗,发汗则语。是发汗攻太阳之邪,少阳之邪益甚,干胃,必发语。此云慎勿下之,攻少阳之邪,太阳之邪乘虚入里,必作结胸。《经》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

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呕者,胃气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味苦,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芍药二两味酸,平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黄芩、芍药之苦酸,以坚敛肠胃之气。弱而不足者,甘以补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固肠胃之弱。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湿家下后,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寒也。此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

黄连汤方

黄连味苦,寒甘草(炙)味甘,平干姜味辛,热桂枝(去皮)味辛,热各三两人参二两味甘,温半夏半升(洗)味甘,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益胃。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伤寒与中风家,至七八日再经之时,则邪气多在里,身必不苦疼痛。今日数多,复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风湿相抟也。烦者,风也。身疼不能自转侧者,湿也。《经》曰:“风则浮虚。暠《脉经》曰:“脉来涩者,为病寒湿也。暠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桂,发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鞕,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味辛,热生姜三两(切)味辛,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荣卫,通津液,以和表也。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栙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鞕,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鞕,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栙据赵开美本补。

妇,宜减服之。

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风则伤卫,湿流关节,风湿相抟,两邪乱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也。风胜则卫气不固,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为风在表。湿胜则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外抟也。与甘草附子汤,散湿固卫气。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味辛,热白术二两味甘,温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桂枝、甘草之辛甘,散风邪而和卫。附子、白术之辛甘,解湿气而温经。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浮为在表,滑为在里。表有热,外有热也;里有寒,有邪气传里也。以邪未入府,故止言寒,如瓜蒂散证云“胸上有寒暠者是矣。与白虎汤,以解内外之邪。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味苦,寒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两味甘,平粳米六合味甘,平《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暠知母、石膏之苦、甘,以散热。

热则伤气,甘以缓之,甘草、粳米之甘,以益气。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总计一万四千印张,二十一万一千二百页, 定价:98000.00元。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盐铁论(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

    盐铁论(传世名著百部第5卷)

    本书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谋略、修身养性的智慧,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精华(第二卷)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该书选取四库全书中的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热门推荐
  • 九天龙尊

    九天龙尊

    来到异界的杀手该何去何从?是将一切天才踩在脚下?将美女尽收?还是走以前冷酷无情的道路?(新人新书,还请支持。)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苍天魔主

    苍天魔主

    历史湮灭于岁月,神话早已是尘埃。久远时代,猛兽如云,远古先民刀耕火种,夹缝求存,立武之正道,驱逐邪兽异虫,开辟蛮荒大地。蚩尤兵败于天命所归的黄帝,身死而魔心不灭,感应天地,遂兴魔之一道,与正道相抗。刑天与天帝相争帝位,以致落败,被残忍断首亦邪念不止,再起邪武……
  • 逐天之旅

    逐天之旅

    天降万苦于一人之身,可我不认天,从我走出家门那一步,就注定了我是谋天之人,若有一天归来,我定将这天逐出去!
  • 河北霸主袁本初

    河北霸主袁本初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北方双雄本是幼年好友却是走上了对立的道路是非成败是否转头皆空
  • 圣元玄天

    圣元玄天

    武元大陆,一个对实力有着势利到畸形的世界,在这里,强者为尊,弱者为隶,几千年钱便传承下来的规矩,已经慢慢演变成为人们无可替代苟同恶习。在几千年的书史记载当中,人们把武学初境与实力巅峰分为了十个不同的意境级别,分别是“武生”“武玄”“武灵”“星魂”“月世”“日元”“战将”“神皇”“武圣”以及“无上”,而每一个级别又被苛刻的分成了九个实力不等的星级。在实力上的严格以为,武元大陆还存在着一种划门归派的东西,人们称之为“武职”,不同的武职,依据着个人不同的体格和天赋选择,而武职之间修炼进法以及武技斗战存在极大的差异。
  • 九世帝女花

    九世帝女花

    考古系学霸跟随教授赶赴四川峨眉山周边观察奇石,却不料,那群老头竟开始了文化战!撒泼骂街一个比一个彪悍。姑娘看在眼里,心觉凄凉。就在她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却不料,天降意象,奇石大动!就在那石头迎面滚向她的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龙之九子无故失踪,历史将要被再次改写。而掌管七大星宿的主神天倾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威胁,恐吓...等等手段,只为了让她去完成将九龙归位的任务!可是,她区区一个女子,何德何能?演技派的神仙大叔索性住进她家,成了她的男朋友...“你等着!等我找着你得道之地!我就在那里泼粪便!断你龙脉!”“你妄想了,几万年前地壳变动时早就变成汪洋大海了!”"....”
  • 末世之星空纪元

    末世之星空纪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又一次天地大劫,幻想之门开启,天地万物纷纷返祖进化,丧尸、变异兽,虎啸苍穹,鱼跃龙门,看沐羽的重生逆天之路!
  •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歌颂

    天歌颂

    大梦万古,万世加身,我还是我,俯瞰时空长河,脚踩大道。不那不是我想要的,诸天灭神,崩灭一切,仙又如何,帝又如何,我不要,回首凡尘只为追回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