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公司的营业额只有200万左右,而2005年公司已有5家分公司——广州、深圳、中山、广州、佛山,营业额做到了1600万。和2004年相比又翻了好几番,整个公司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能让这些年轻人奔赴四方,义无反顾呢?是老板,更是老板传递的一种文化。
还记得2003年,公司还在赛格科技园58平米的小办公室里。因为地方小,连个单独沟通的地方也没有。偏偏老杨又喜欢与人洽谈,于是就经常点根烟站在走廊上和同事们唠嗑。还记得当时老杨站在走廊和我们谈未来、谈发展的场景,一腔热血,挥斥方遒。在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老杨对我讲:我们公司以后是要上市的!虽然当时公司每个月还在为发工资而发愁,但看着老杨认真的样子,彪哥竟然信了!
老杨出生于HB荆门的一个小乡村,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基本上他是由外婆和姨娘带大的。他说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看不到任何希望。后来靠着家中亲戚的接济,上完了中专。彪哥在青春时期也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但那更多是来自于心理的困惑。而老杨面对的是心理上加经济上的双重煎熬。
老杨中专毕业后和很多同学一起来到了深圳,在公明镇的一家自行车工厂上班。因为来自农村,人又踏实肯干,很快他就从普工做到了生产线上的拉长。在1997年的7月1日(也正是香港回归那天),他坐车2个多小时,从公明一路来到深圳的地王大厦。那是他第一次从关外进入SZ市区,当时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在地王大厦这样的写字楼里上班,那才真体面呢!
这工厂是台资企业,为欧美生产自行车,做OEM。有一次因为交货周期很短,他那条生产线的工友们为了赶工都没有休息,干了整整24小时。有些工友实在坚持不住了,在生产线上打起了瞌睡。当时一个课长路过看到了,竟然随手拿起手边的刷子对着几个工友打了起来,边打还边骂:“叫你们偷懒,叫你们睡觉!”一个小姑娘因为又困又累,被打了几下就直接昏了过去。老杨看到这一幕便和课长吵了起来,强烈要求他向刚刚几个挨打的工友道歉。谁知课长却不以为然,老杨一怒之下便带领车间的工友集体罢工,坚决要求工厂出面让课长道歉。最后,课长是道歉了,但老杨却因此丢掉了第一个饭碗!
互联网老兵变形记27——打人了!打人了!反抗之后竟丢了饭
老杨在厂里待了一两年,也见过很多老师傅在工厂干了十年的生活状态。每天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杨从这些老师傅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十年的样子,不甘平庸的他最终离开了阻碍他发展的平凡生活,去了心中的那个天堂——关内。
老杨倡导的狼性文化
那做什么事情能不用每天重复机械式的活动,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呢?老杨最终发现只有做业务才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于是他开始做办公家具的销售代表,后来进入互联网的一家龙头企业,再后来又自己创业……在这里我分享下老杨自己写的东西吧,看一看他创业时候的生活状态。
那时候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从来没有感到辛苦,似乎全身有用不完的劲。早上7点起床,从赤尾村走20分钟到公司,8点之前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放激励性的音乐。8点半开早会,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后白天和大伙一起打电话,一起见客户。晚上和大家一起分析客户,做培训,开展模拟训练。同事都下班后,我开始梳理整个公司的工作,帮助客户做方案,通常回家都是11点以后了。感觉时间对于自己来说永远不够用!虽然十分努力,但销售业绩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如意,相反,可以说非常糟糕。一方面公司刚开始没有任何积累,另一方面网站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惨烈,通常一个客户有十几个网络公司竞争。几轮厮杀下来,幸存的竞争对手通常会以规模太小为理由攻击我们,提议客户到我们公司看场子。如此一来真的是必死无疑了,因为我们的办公室确实很小,完全不像一个公司呀!这种结果对同事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我知道他们为一个客户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是无辜的。但客观事实就是如此,我一下子也无法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同事选择了离开。并不是别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公司太小,感觉没有前途。既然这样,我也无力挽留,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定要从这个地方搬出去!
2004年4月8日是公司一周年庆,虽然当时也没挣钱,但老杨还是带大家到八卦岭的一家HB菜馆找了个包厢摆了两桌。记得那个包厢还有音响设备,吃饭的时候还可以唱唱歌,彪哥那天还唱了动力火车的《明天的明天的明天》!那天老杨不是一般的开心,毕竟自己的公司稳步前行了一年,又新入职几个同事——甘姐和小余等。吃完饭大家在包厢里开心地蹦起的士高,老杨那天还身着西装,边跳边拿着老金威开始吹起了瓶子,最后终于喝大了。我们都明白,这是老杨难得的放纵,是紧张忙碌的奔波后暂时的喘息。放肆的笑容背后,更隐藏着旁人难以理解的疲惫。后来大家都说,这个老杨是个爽快人,跟着干肯定有前途!
公司虽然只有10多个人,但老杨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当时他最崇拜的企业是华为,仔细研究了《华为基本法》之后撰写了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虽然一切都带有模仿华为的痕迹,但也不失为能指导企业运营、规范自身言行的优秀工作信条。当时老杨经常提到的文化表现形式有:
战斗文化
每一天都是生死大战,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狼性文化
敏锐的嗅觉,群体奋斗的意识,快速行动。执行文化
决心第一,结果第二;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如果说,我们做数学题需要公式,那么这些理念就是我们做事、处理问题的公式。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觉得这句话对于初创型的中小企业来说一点没错。如果没有老杨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感染着我,彪哥这么懒的人是不会那么卖力的。现在彪哥深知工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就像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