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为了让乡村大院早些开业,隔三差五地打电话给黎鸣,让她抓紧制定发包方案,并让柏青松和罗家井子村的包村干部杨辉、王兰配合她。
镇长的心情黎鸣是理解的,可她怀疑刘元是不是太急了点?
她找了个时机跟王金水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当务之急是认真推敲、核定发包方案,把该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
她还想谈点建议的,可王金水的态度让她琢磨不定,没有立即表态,就连点头“是”、摇头“不是”的态度也没有。但他听得倒是挺认真,也算是给了黎鸣一丝安慰。
黎鸣回到村里的时候,看见了李保国、吴赖子等人正站在村口议论着,见黎鸣过来立刻围了上来,吴赖子乐呵呵地说:“小黎呀,乡村大院建起来了,啥时候对外发包哇?我先报个名!”
“啥时候发包得镇上统一定,现在还没开始报名呢?到时候会通知大家的,等消息吧!”黎鸣不想和他们说得太多,她觉得在发包方案没出来之前,说什么都没有用。
“那得等到啥时候呀?”李保国不耐烦地问道。最近不知怎么了,这个在大家眼里还算老实、本分的农民,脾气似乎比以前暴躁了许多,先是吵着要承包地,接着又跟着刘三踹阻止村上退耕还草,这些都让平素熟悉了解他的人大跌眼镜,弄不明白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黎鸣看了眼李保国既玩世不恭又满怀希望的神态,心里说不出是厌烦,还是怜悯,本不想搭理他,又怕会彻底伤了这个本已被生活摧残得失去了光彩的人的尊严,便微笑着对李保国说:“我想时间不会太长,但具体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还真说不好,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定得了的事。”
“不行,我们就组织人上访。”李保国恨恨地说道。
“上访?理由是什么?难道就因为村里建好了乡村大院没有对外发包?”黎鸣来气了,暗想他怎么这样,动不动就摆出一幅“穷横、穷横”的架势,要知道贫穷并不一定就代表低素质呀?她勉强挤出笑容,并且尽量笑得很流畅地说道,话不软不硬,但很有力度。
李保国虽然还是很不服气,眼睛也瞪得溜圆,嘴里不咸不淡地嘟囔着,但终究没有再说出让黎鸣接受不了的话。
黎鸣冲着吴赖子他们点了点头,便向村里走去。一路上她又遇到好几个人,向她打探乡村大院发包的事,好在言辞并不激烈,她耐着性子逐一解释着。
还没有走到村支部,就接到柏青松的电话,说是组织部的苏燕部长从金井镇调研路过罗家井子村,不知她在不在村里,有些事情想跟她谈谈,征求一下她的意见。
黎鸣心知苏燕百分之百是为了乡村大院的事来的,她很奇怪苏燕撇下书记、镇长,还有她的同学柏青松,直接来找她一个大学生村官谈事,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虽然她一手策划建成了乡村大院,可是决策权在镇领导手里呀?
到了村支部,黎鸣嘱咐老袁头去村里的小卖店买一提矿泉水回来,自己走进屋里正准备简单地拾掇拾掇卫生,就听见门外响起了喇叭声。她透过窗户往外一看,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村支部外,苏燕和刘晓光已经从车上下来了,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拖布迎了出去。
“小黎,你还真在村里呀?我怕你不在,特意给柏青松挂了个电话。”苏燕边同黎鸣握手边说。
黎鸣想把苏燕让进屋里,苏燕却说就在院子里谈吧,屋里闷热闷热的,不如院子里凉快。说着话儿,几步便走到院子里的果树下,信手摘了几个七八分熟的大秋果,给了黎鸣、刘晓光一人一个,自己也拿起一个简单的擦了擦,便咬了一口,可能没有料到果子会很酸,不由得吐了吐舌头,但还是把果子拿在手里,瞅着黎鸣说:“这果儿还挺酸的,但味道还好,有种久别了的味道,念书的时候我家也在农村,园子里种了三棵果树,有两棵是大秋果。”
“是呀,这棵果树有年头了,每年都不少结果。”黎鸣没想到部长大人这么没有架子,甚至还有几分孩子气,同柏青松有时候的表现还挺相像,暗笑了一下—这两人不愧为同学呀。这么想着,同苏燕的心里距离拉近了不少,也不像刚开始见到她时那么紧张了。
“苏部长,我进屋给你搬个椅子去吧。”还是刘晓光会来事,说着便要进屋。
“不用了,我和黎鸣就站在院子里聊挺好的,平常总坐办公室,都腻烦了,难得出来舒展舒展筋骨。”苏燕说要跟黎鸣聊,却没有直奔主题,而是看了眼刘晓光。
刘晓光是个聪明人,一见苏燕的神态,知道她有话想和黎鸣单独聊,就说出去陪司机,钻到车里和司机聊天去了。
“黎鸣,我早就想和你好好聊聊了,但这段时间太忙,正好今天从金井回来时路过罗家井子,见回城里的时间还早,就顺道上你这里来了。”苏燕还在做着谈话前的铺垫,但从她的神色可以看出她想谈的话题在心里搁了很久。
“苏部长,我看你就别回城了,晚上就在罗家小馆吃吧!”
“不了,要是中午嘛,在这儿吃顿饭还情有可原,晚饭还是回家吃吧。别说我还真挺想罗家小馆的菜团子,是真正的荤油菜团子,不见肉星,却有肉香。”苏燕很快活地说着,又用力地呼吸了几口树上飘来的果香,才回转身来看着黎鸣的脸说道:“小黎,乡村大院发包的难度很大吗?为什么还没有开业的动静。我问过刘元,他说有发包意向的人多,不好平衡。我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平衡的,也可能是我离开农村的时间太久了,对农村现在的情况了解得不多,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情况。”
苏燕一心想着乡村大院早点开业,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兰水县“一村一品”工程的典范,想在这上面捞取政治资本,更不想搞政绩工程。她实在是太想干出一番事业了,无奈由于身体不好,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出院后又苦于找不到干事创业的支撑点,心情一度苦闷到了极点。从乡村大院筹建到现在,她觉得自己又有了精气神儿。如果这个项目搞好了,肯定会引起轰动效应,不仅为全县的村级党组织带领村民致富找到一剂良方,而且黎鸣这个能干事、肯干事的大学村官还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引领其他大学生村官立足本职,多干便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指明方向。还有一层更深的意义,据此可以驳斥某些人讲的“大学生村官可有可无”的错误论调。
正是有了这些想法,当听到刘元说乡村大院的发包工作遇上了点小麻烦而有可能延缓开业时,感到很着急。她知道刘元同样怀着急切的心情,可她又觉得事情并不像刘元说得那么简单,再三追问之下,刘元才说出想承租乡村大院的人太多,不仅仅是罗家井子村的村民,还有外乡、外村甚至县里的人都想租,不少人还是挺有来历的,所以镇上、村上都不敢贸然发包,怕出乱子。
出现这样的局面完全出乎苏燕的意料,除了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复杂外,她更没想到一个小村子里的铺面会这么火,看来黎鸣他们当时的选项还是正确的——绝大多数人都认准了有农家特色、符合绿色理念的餐饮经济,那就说明乡村大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可眼前需要解决的是尽快将店铺租出去,并且抓紧时间开业经营,不能抱着个金饭碗而不往里放粮食呀!
怀着这样的心理,苏燕在去金井镇调研回来后,车子快到罗家井子村的时候,便萌生了想找黎鸣谈一谈的想法。她认为黎鸣是乡村大院的策划者,又是罗家井子村的党支部副书记,而且还很有思想,在如何处理好发包店铺这件事上,她是最有发言权的。
黎鸣乍一听部长要听她的看法,着实吃了一惊,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苏燕是真心想解决乡村大院店铺发包难的问题,所以才找她谈的,她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苏燕认真的听了黎鸣的想法,又仔细的看了黎鸣草拟的发包方案初稿,觉得很可行,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发包方案制定容易,可如何保障方案的有效落实呢?”
“苏部长,这个问题我早想过了,若想保证方案执行下去,必须做到公平、公正。”黎鸣从买水回来的老袁头手里接过了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子递给苏燕后又继续说道:“首先明确发包对象必须是罗家井子村村民,而且镇、村,包括县里的干部家属、亲友不能承租店面。除此之外,承租人还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门熟练的农家美食手艺;二是家庭人均年收入必须低于或等同于罗家井子村人均年收入,也就是处于中下等生活水平,甚至是困难类家庭才能承租店面;三是承租店面必须先行缴纳每年5000元——10000元不等的租金,缴纳不起租金的以房照、土地证或其他财产抵押,盈利后再缴纳租金。若是到期出现亏损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导致无法盈利的,再经村民代表集体商议酌情处理。”
“嗯,可以,把这三点写到方案里,就能把很多有承租意向而又不符合条件的人扣在圈外,而且又为家庭困难的村民提供了一条致富门路。”听了黎鸣的话,苏燕感到如释重负,她认为三个条件的提出才是方案的核心,若是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店铺发包难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临走的时候,苏燕又叮嘱黎鸣务必把所有能想到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在短时间内敲定发包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从镇领导到村民代表,每个层面的意见都要征求到,确保方案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