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鸣乘坐早晨的第一班车来到罗家井子,下了车之后边往村里走,边琢磨着村里发展点什么经济好呢?真愁人啊!
本来黎鸣心里已经想好了,今年罗治业的“菜园子”工程也算是给其他村民“打样”了。大家也都看出来了,他的这块菜地肯定是有收益的,只不过收益多少而已。
农民大都有这种朴实的价值观——做什么买卖无所谓,凡是能挣钱的买卖都做得。经营土地也是这样,今年有人种大豆挣钱了,明年不用动员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种。明年又有人种大白菜发家了,好嘛,后年种白菜的户数准能创个历史记录。
按照这个逻辑,罗治业的瓜菜地注定会成为示范点。明年罗家井子种瓜、种菜的村民极有可能要比往年多,问题是如何想办法把那些瓜菜地连成片,也像罗治业这样搞规模种植,村民得的实惠会更多些。还要注意引导他们不要一窝蜂的种植瓜菜,调整种植业结构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呀!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眼下黎鸣还有一桩烦心事。
昨天下午,陆春把她找了去,让她看了县里下发的一份文件。文件是县委组织部发的,要求每个乡镇都要搞以发展特色经济为内容的“一村一品”工程,并特别强调村党支部和大学生村官要在其中积极发挥作用。近期内县委组织部要逐镇逐村进行检查指导,摸排情况,并要求各乡镇尽快上报规划,年底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统一验收。
陆春跟她商量说,整个北岭子镇也没有哪个村发展特色经济的,而且还必须是在村党支部和大学生村官带动下发展起来的,那更是天方夜谭了。如果要是充数的话,张井村的苗圃算一个,那是村集体筹钱建的,而且镇里又派林琳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可那个苗圃规模大不大先且不论,关键是短期内很难成气候。
她的意思是想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罗治业的瓜菜地说成是在村党支部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这样黎鸣这个大学生村官对上边也好有个交待。
对这种做法,黎鸣坚决不同意。说这不是弄虚作假吗?再说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儿,早晚要露馅的。
这件事陆春也没有想好。由于“一村一品”工程有时限要求,年底要验收呢。她知道北岭子镇哪个村也谈不上有自己的特色经济,心里很是着急。在向刘元汇报的时候,受了镇长点拨,也是情急之下,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见黎鸣的态度很坚决,陆春便说我也是胡思乱想的,不行就算了,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吧。
因为心里有烦心事,黎鸣下了车之后直接来到村支部,想把自己这段时间里脑海中浮现出的一些想法系统的梳理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一条既符合罗家井子村情,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真能带动村民致富的项目来。
从内心来讲,黎鸣还是想在绿色产业上做文章的,她认为农村就应该在发展绿色产业上下功夫、求突破。横向要形成一个个产业带——有机菜产业带、有机粮产业带、有机瓜果产业带;纵向要形成一条条产业链——菜、粮、瓜果的产、加、销一体化。
这方面,罗治业的瓜菜基地最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是具备了产业带、产业链的雏形——有机菜与有机瓜果算是两个产业带,而罗治业和罗家小馆意向性的合作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粗线条的产业链。别说,这还真符合“一村一品”工程的硬件要求,唯一缺憾的是村党支部,也包括村委会,还有她黎鸣并未在其中出什么力、做什么贡献。那个瓜菜基地是人家罗治业,或者说是罗氏三兄弟自己搞起来的,跟别人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正因如此,她是绝不会利用人家现有的果实的,她只是想着通过罗治业的瓜菜基地和罗家小馆悟出点什么,看看能不能启发自己的灵感。
在村支部里坐了一会儿,从头到尾地理了一遍思路,感到有些头绪了,黎鸣便找出纸笔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写在了上面。
写了一稿后,她并不满意——因为她的思路大体停留在罗氏瓜菜基地的模式上,走出不去。此时她才真正觉得罗治业似乎天生就是做买卖的料,在罗家井子和周边村屯,还真合适发展瓜菜经济。因为罗家井子村毗邻北岭子这个中心镇、又是兰水县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屯之一,占尽了地缘优势,交通也极为便利,早就有兰水县城的“菜篮子”的美誉。罗氏瓜菜基地生产的瓜菜又进行了精心的包装,符合现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理念。你说他的瓜菜经济能不火吗?
黎鸣甚至抱怨起自己来,为什么早没想到发展绿色蔬菜经济呢?想想又禁不住苦笑了一下,早想到了又有什么用呢?
早前村里的绝大多数人对大规模地发展瓜菜经济并没有多高的认识,也就是在院子里种点菜,产量要是大些,留够给家人吃的,剩下的再用三轮车拉到城里去卖而已,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这种定式的思维,一般是很难打破的。
明年也许会好些,有了罗氏瓜菜基地这个活教材,村民们种瓜种菜的一定会多起来,但是这必须得有个好的规划,还要搞连片经营。
可这些都是明年的事,眼前怎么办呢。
黎鸣坐在办公桌前抱着脑袋想了一阵儿,觉得应该到村里、地里看看,总比闷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要好。
想到这儿,她把写好的那张纸放进了抽屉,这里面的设想基本都是如何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带的,她认为现在提出来时机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有些细节性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敲定,只能先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