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押韵有兴趣,
背诵默写解句词。
诗的主题也好找,
总结课文有格式。
学生的课本上,还有许多诗歌体裁的文章。如《人人热爱***》、《丰收山歌》、《我当了一次会计》,借着学生研究押韵,找韵脚的兴趣,背诵、默写、理解词句。针对课后作业,一一作了复习。
除了研究诗歌的押韵以外,对诗歌的主题、内容中心、材料组织、层次划分,进行研究。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除了对诗的押韵没给学生作详细的分析以外,别的阅读知识都有涉及。首先是诗歌的主题。王学奎看看学生忙得差不多了,就笑着说:“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主题是什么?”
“猪的蹄子。”这是一个很小的声音。
“猪蹄子好吃,《我爱我的红领巾》的题子好吃吗?”他没有批评那个打岔的学生,借蹄发挥到主题上去。
陈玉梅总是很看事,她举手发言说:“‘我’是‘爱’的主体,‘红领巾’是‘爱’的对象,这个‘爱’的对象是谁的?是‘我的’。这首诗歌的主题,应该就是‘红领巾’吧?。”
“是不是啊?”王学奎依然笑着。
“就是啊!你看看全诗七个小节,哪一个小节不是说的‘红领巾’?”大家都同意陈玉梅的说法。
王学奎点点头,继续和大家研究另一个问题——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首先要理解“红领巾代表什么”的问题。
学生大胆举手,积极发言。有的说:“红领巾代表少先队员。”有的说:“因为是‘我的红领巾’,就是说‘我是少先队员’。”有的说:“‘我爱……红领巾’,是‘我很愿意按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是怎样按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呢?”面对学生对‘红领巾’的理解,要研究的问题继续深入。学生马上动手找诗歌中的具体事例:完成作业、用心听讲、讲卫生、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纠正错误、借给别人水彩颜色、教育小朋友不要吵架、爱护公物、热爱劳动、不怕困难。
这就是诗歌的内容。总结诗歌内容的方法是:看主题、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他板书了一个格式:
这首诗歌记叙了( )表现了( )
学生用这个格式总结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这首诗歌记叙了(“我”完成作业、用心听讲、讲究卫生、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纠正错误、借给别人水彩颜色、教育小朋友不要吵架、爱护公物、热爱劳动、不怕困难。)表现了(“我”按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王学奎看见学生原封不动地把一个一个的事件搬过来,填在括号里,觉得很无奈。又一想,学生毕竟是学生,临时翻不过跟头来也很正常。等他们的知识积累多了,有了概括能力,也就行了。他们这样,对认识材料组织特点,也有好处。
于是,王学奎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格式:《我爱我的红领巾》紧紧围绕( )的中心,选取了( )的事件,剪裁得体,生动真实。
学生一看板书,两个嘴角一下子就翘起来了。他们很幼稚的想到,这个材料组织特点的格式,和总结诗歌内容的格式,答案是一样的。只要把两个括号前后一颠倒就行了。
事实虽是这样,可它们表达的意思却有天涯之别。这首诗歌记叙了( )表现了( )说的是“写的什么”;《我爱我的红领巾》紧紧围绕( )的中心,选取了( )的事件,剪裁得体,生动真实。说的是“怎样写的”。
王学奎没有等闲视之,他马上组织学生认识这两种说法的意思。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有人故意把“兔”读成“免”一样。他们都知道“《我爱我的红领巾》紧紧围绕(‘我’按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中心,选取了(‘我’完成作业、用心听讲、讲究卫生、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纠正错误、借给别人水彩颜色、教育小朋友不要吵架、爱护公物、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事件,剪裁得体,生动真实。”是作者写这首诗歌的方法。
结语:
诗歌要研究,主题和中心。
内容靠材料,身边事去寻。
事例一大串,剪裁有标准。
写的是什么?主题是根本。
是怎样写的?事件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