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应元与陆正元二人,听见那声音,转过头来。只见从门口走进一年轻女子,十五六岁的样子,身形高挑纤瘦,身着粉色碎花窄袖对襟褙子,内穿红色交领袄,下着淡蓝色马面裙。系着素白绢布带。面色白皙红润,脸型瘦长稍尖。微微弯曲的柳叶眉下,是一双大大的瑞凤眼,眉宇之间却没有寻常少女的娇媚之色,独有一种英气。灵巧的小鼻子下,朱唇含笑微张,唇上与鼻翼之间,一颗小小的痣,生得恰到好处。
那女子走进院子,大眼睛盯着阎应元,满眼的期许。阎应元拉起地上陆正元,两人不知眼前女子是谁,正一脸茫然的站在院中,只见门外又走来一人,乃是冯厚敦。
冯厚敦走上前来,说道“玉瑶,怎可如此无礼?自己便先行进来,若是冲撞了阎典史,岂不叫人笑话?”那女子噘着嘴,白了一眼,转过头来笑笑,说道“奴家冯玉瑶。见过阎典史。”阎应元闻之,看看一旁的冯厚敦说道“培卿兄,这是?”冯厚敦摇了摇头说道“舍妹冯玉瑶,平日里便是这般脾气,丽亨莫要见怪。”
阎应元笑了笑,说道“既如此,快请进。”说罢,引着众人来到中堂。阎应元说道“培卿兄稍等片刻,我去端茶来。”冯厚敦赶忙说道“丽亨不必如此。”阎应元笑笑说道“方才在院中稍练了几下,我亦觉口中干渴,卿培兄就莫要见外了。”
不多时,阎应元便端着茶走了过来,分与众人。刚坐定,冯厚敦说道“丽亨搬来新居已有些时日了吧?”阎应元点点头,冯厚敦又说道“为何没请几个下人?”阎应元说道“只是这几日衙门公务繁忙,未曾去东市看看,再者家中只有母亲与年幼的女儿,自己平日里打点起来倒也习惯了。”冯厚敦笑了笑说道“丽亨哪里话,总归需要人手帮忙嘛,过几日我陪丽亨去东市转转,寻几个老实可靠之人。”
阎应元点点头。说道“如此,便有劳培卿兄了。”冯厚敦看看一旁的陆正元,说道“这位是?”阎应元说道“这位是我前日结交的义士,那日在街头,邻家吴嫂被几个泼皮纠缠,正是他出手相助,擒住了那几个贼人。因得罪了那方亨,我便邀他到府上暂住几日。”说罢又转头看看陆正元,说道“正元,来见过冯训导。”陆正元赶忙抱拳对冯厚敦行礼,说道“小的陆正元。见过冯训导。”
冯厚敦看了看,见此人相貌非凡,身形健硕,一脸的刚毅之色。不禁用手轻轻的抚着胡须,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问道“既然是丽亨新结识的义士,为何不坐下?”陆正元赶忙说道“小的不过是东市上一工夫,幸得阎大人抬举,才在这府上住下,此时怎可与二位大人同坐?”冯厚敦笑笑说道“我与丽亨同是性情中人,哪来这么多礼数?”说罢,转头看看阎应元。
阎应元点点头说道“正元,培卿兄都如此说了,便坐下罢!”陆正元闻之,便不再多说,走过去坐了下来。
阎应元看看一旁的冯玉瑶,还未来得及开口,冯厚敦便先说道“此女便是舍妹,我父母过身多年,只留下这妹妹,平日里便如此疯癫,我也奈何不得她。”说罢,无奈的摇头笑笑。又说道“前几日她便吵着要见见施府擒贼的大英雄阎典史,为此缠了我几日,今日只得带着她来府上作客。丽亨莫要见怪。”
阎应元笑笑说道“既是令妹,有何见怪?”那冯玉瑶赶忙说道“我就说阎大哥定不会见怪,兄长非是不肯带我来。”冯厚敦闻之,厉声说道“玉瑶,不可如此,岂能如此称呼阎典史!”阎应元赶忙说道“培卿兄不要动怒,你我二人即为挚友,令妹叫应元阎大哥倒也无妨。”冯玉瑶也趁机努着嘴说道“哥哥在别人面前都没有那么多礼数,倒在我面前耍起威风来,哼!”说罢,白了冯厚敦一眼。
冯厚敦被冯玉瑶气的撇撇嘴,那冯玉瑶却不理他,转头又对阎应元说道“阎大哥,方才我在院外便见你身手如此了得,平日里惯用何种兵器?”阎应元说道“年少之时,随着家父习武几年,长兵短刃倒是都练过一些。前几日刘知县曾增我一长柄斩马刀。用着倒也趁手。”冯玉瑶闻之,兴奋的瞪起眼睛,说道“枪法阎大哥可懂得?”
阎应元点点头说道“粗通一些,玉瑶怎么对这习武之事如此有兴致?”冯厚敦叹了口气,说道“舍妹平日里便是这般,我教他琴棋书画之事,她便兴味索然,倒是总想着些舞刀弄枪之事,我拗不过她,只得给她买了些书,又请人教她些剑器舞。却还不满足,整日里就想着这些事。前些日子还硬要我给她买来《剑经》、《武编》①。”
冯玉瑶嘟着嘴说道“那剑舞不过是寻常女子的玩意儿,真是上了战场,有何用处?”冯厚敦闻之,赶忙说道“又说疯话,你一女子,上什么战场?”冯玉瑶却说道“那又如何,那秦良玉不也是一女子?还不一样是战功显赫,巾帼不让须眉。我就是要做秦良玉第二!”冯厚敦闷声叹了口气,说道“你...你是要气死我不成?”
冯玉瑶也不搭理,转头对阎应元说道“阎大哥,可否教导我些枪法?”阎应元听他们兄妹二人之前的交谈,有些茫然无措,看看冯厚敦,转头说道“这...”冯厚敦皱眉说道“玉瑶!你在家中如何使性子,我都依着你,莫要缠着阎典史!我之前应允带你来见阎典史之时,你是如何说的?!”冯玉瑶却根本不理,眨了眨大眼睛,满眼期待的望着阎应元。
阎应元沉思片刻,说道“培卿兄,你也不必动怒,我看令妹有这般兴致,却也少见,若她到我这里习武,恐外人传些闲话,我若不肯,又折了令妹的面子,不如这样以后我衙门无事之时,我便到培卿兄府上教她点枪法。也省得她和培卿兄赌气。只是这上战场之事,切不可玩笑。”
冯厚敦闻之,转头看看冯玉瑶。冯玉瑶一脸笑意的点点头,冯厚敦叹了口气,说道“也只好如此。有劳丽亨了。”说罢,瞪着眼看看旁边的冯玉瑶,冯玉瑶却一脸无辜的眨着眼睛,抿嘴一笑。
冯厚敦撇撇嘴,说道“还不谢过阎典史!”冯玉瑶“噗嗤”一笑,打了个万福说道“奴家谢过阎典史!”言闭。拉着冯厚敦的手嬉皮笑脸的说“我就知道兄长还是最疼惜我的!”冯厚敦无奈的说道“以后少气我些,我便知足了!”
冯厚敦转头对阎应元说道“丽亨,如此,我便告辞了。改日再登门,陪你去东市寻些家丁下人。”说罢,二人离开了阎府。
见二人走了。一旁一直不开口的陆正元痴痴的说道“有这等妹妹,真是难为了冯训导了!”阎应元闻之,笑着摇了摇头...
注:
①在中国武术运动史上明代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武术史研究有人赞成这样的说法——“明成清盛”
明朝武术发展史的重要主要体现在:
1)开始规范分类成不同流派,这是武术发展到一个较高程度的标志。而明朝以前,中国武术以军阵冲杀格斗技术为主体内容,训练以兵器实用技法为主导,拳术比例所占很少。故只有武术之名之用,而无武术体育之形之体。比如宋代的武术尚无统一的名称,是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分别被称为使拳、使棒、舞砍刀、舞蛮牌、舞剑等等。明朝以后,由军旅武术流入民间而形成的民间武术,接受了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逐步渗透,推动了明代武术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2)不同的武术理论的出现,促进了交流引出了新的武术流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自明代开始及以后,武术逐步有了内、外家的区分,出现了与少林武术在武术思想上不同的内家武术,这对后来的一些拳术有很大的影响。
3)各种传统文化开始相继渗入。例如明朝万历年间的《易筋经》就是释、道文化中气功导引术和武术功法结合。等等。随着文化元素的渗透,使武术运动在文化内涵的推动下沿着体育的发展路线不断成长壮大。比如:很多武术家同时擅长医术。
4)名家辈出。中国武术运动“明成”说的另外一个标志,就是明朝时期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武术运动家和武术理论家。如短打的“绵张”、“吕红”、“山西刘”;擅长踢法的“山东李半天”、“曹聋子”;擅长打法的“张伯敬”;擅长拿法的“王鹰爪”、“唐养吾”;擅长跌法的“千跌张”等。
5)武术论著丰富。武术理论家除戚继光外,还有俞大猷、唐顺之、何良臣、程宗猷等。他们编写的《剑经》、《武编》、《阵记》、《记效新书》、《耕余剩技》等武术典籍,都对武术体育运动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理论基础。主要如:
《武编》明代唐顺之编,介绍了明代以前各种武术器械和各派拳术的练法,并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一样,也介绍了中国各派武术的情况。
《唐荆川先生文集》明代唐顺之的随笔和文集,其中涉及武术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杨教师枪歌”“峨嵋道人拳歌”等。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代抗倭名将。
《正气堂集》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续集”,又名《北虏忌讳》。此书“余集”卷4载有《剑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转录。
《江南经略》明代郑若曾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行。该书卷8“兵器总论”记述了武术流派,其内容与《续文献通考》几乎相同,仅赵家拳一项记述内容稍异。
《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著,有多种刊本,目录内容多不相同。如周世选本分18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等;王象乾本则分14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手足篇,记述了枪、牌、筅、棍、钯、射、拳等武术;《纪效新书》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编的《拳经》32势图诀等。此书是历来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在以后出版的《武备志》以至《三才图会》等书中均有转载。朝鲜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武艺图谱通志》,日本江户时代兵法家平山行藏也曾翻印刊行。此外,日本还以《武术早学》、《军法兵记》、《兵法奥义书》等不同书名刊行此书。
《五杂俎》明代谢肇浙著。此书一部分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情况,并把少林拳称为“少林寺拳法”此书有万历如苇轩本,中华书局曾重印。
《阵纪》明代何良臣著,分4卷,其中第2卷“技用篇”记述了射、拳棍枪、筅、牌、刀、剑、短兵等武术。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
《续文献通考》明代王圻著,此书兵考“总论军器”篇中记述了枪、刀、弓、弩、棍、杂器等各派武术。
《三才图会》明代王圻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行此书“人事部”载有“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枪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多录自《纪效新书》。此书“器用部”又从武经总要转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