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理的风光,人们都知道,“风花雪月”指的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提起大理的饮食,人们都知道,“头苦二甜三回味”是大理“三道茶”的特色;提起大理的文化,人们都知道,仅凭一部电影《五多金花》概括不完她的魅力。但更多的人不知道,导游45班与大理的特殊缘分。你看,EY县的杨美丽、马丽虹,DL市的董林梅,漾濞县的梅菊芳、南涧县的杨政山,个性各异的她们,不刚好就是大理“五多金花”在导游45班的代言人。
花开五朵,各表一枝。
说真的,关于杨美丽的事情,我其实了解得不多。
杨美丽是一位白族女孩。印象中的她,学习好,比较文静。在开学第一天的晚上,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大家好,我叫杨美丽。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时,大概是希望我长大后变得很美丽吧。”嗯,这个自荐广告打得不错!不过后来,班上的男生们都一致认为,杨美丽确实很耐看,这个名字确实取得有水平!
同学两年,我和杨美丽交流得不多。这主要怪我,除了在当宣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时,央求她写点文艺稿件、开展些团队活动外,其他时间,我就不好意思去跟她套近乎了。
毕业前,杨美丽在我的同学纪念册里写道:“罗勇,我特爱你这个名字。因为高中时,我们的生物老师十分博学、英俊,也叫这名字。”哎,我认为杨美丽同学有借机打击我的嫌疑。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离博学、英俊这个标准,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对了,她还在留言中感谢我在军训时帮她提过行李,还顺便美言了我几句。嗯,这是一个心细、会夸人的女生。
毕业后,由于地域限制、没有联系方式等原因,我和杨美丽至今没有机会相见。想想也是,我们刚毕业那会儿,最先进的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2000,没有手机,没有电子邮箱,没有QQ和微信可以加,通讯基本靠写信。就这样,全班五十二个同学散落在彩云之南的各个角落,彼此间没了对方的音讯。前几年,为了联系上这帮同学,除了找班主任张老师打探同学们的消息外,我还依据当年同学们用DOS系统鼓捣出来的一份通讯录,分别给很多同学写了一封信,这才联系上部分同学。
言归正传,关于杨美丽的近况,全靠来自漾濞县的梅菊芳的只言片语。说实在的,联系上梅菊芳我也花了不少功夫。据梅菊芳说,她也只知道杨美丽现在是一名人民教师,为老家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现在,杨美丽在梅菊芳的劝说下,终于加入了导游45班的微信群,开始和大家分享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跟杨美丽是洱源老乡的马丽虹,是导游45班唯一的一名回族同学。我还记得,为了尊重马丽虹的饮食习惯,我们班在开展出游、聚餐等活动时,要么集体去品尝清真餐,要么单独为她准备清真食品。
印象中的马丽虹,说话的语速非常快,像打机关枪似的。爱好似乎不多,她希望自己能经常“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和同学们的关系似乎不太融洽,不过也没产生多大的矛盾。对了,她和大理的其他四位同学一样,算得上导游45班的学霸级的同学。哈哈,我没有恶意,这或许是她在享受独孤求败的意境吧。
关于马丽虹的近况,我也只是从梅菊芳那儿知道一点点。跟杨美丽一个县的她,也是在老家当老师。嗯嗯,温馨提醒一下马丽虹老师,希望在给学生上课时,语速不要那么快。要不然,那些学生估计会崩溃的。
董林梅也是白族,还是一个才女,身材高挑,走路很有个性哦。同学两年,我似乎只记得关于她的两件轶事。
不能免俗,第一件是关于她的感情。她和我们班的岳小福同学,怎么看怎么配。遗憾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毕业后,两人最终劳燕分飞。这两年,当我联系上岳小福后,这小子还偷偷向我打探过她的消息呢。
第二件事,是关于她的文采,有文章为证。她在我们编辑的文学班刊上,登过一首叫《思乡》的小诗:
从异乡的夜半醒来
看着陌生的窗外
没有一盏灯为我而开
原来习惯是那么艰难
徘徊在异乡的大街上
耳中全是生疏的独白
浓郁的相思无法释怀
原来内心是如此深爱
我的黑夜你的白天
你我常在梦中相见
小小的书包装满你的关怀
回想你心疼拥我入怀
我的黑夜你的白天
当我想你时你正入眠
多想和你再见一面
以了我不尽的思念
怎么样?瞬间被感动没有?
杨政山是毕业之后跟我联系得较多的两多“金花”之一。另外一位是梅菊芳,她的事儿咱下文再表。对了,她们两个跟我一样,都是彝族同胞。
毕业之后的十一年,也就是2011年国庆节,在我和杨臣、李霞的组织下,导游45班第一次同学聚会终于在春城昆明成功举行。我们去校园,重温当年的点点滴滴;去滇池边吹吹风,诉说如今的苦辣酸甜。只是,全班52位同学只来了11位。现在想起来,作为其中的一名组织者,我觉得挺遗憾的。关于这次聚会,吴光亮特意写了一篇叫《十二年后的不期而遇》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吴光亮这样写道:
十二年后的不期而遇,如此的短暂,却又是如此的快乐和尽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们又能不期而遇呢?我们都在自问、都在企盼、都在奢望。但愿不要又是十二年那么漫长。不过,无论咫尺天涯,能否再度相遇,同学始终是缘分、是青春、是亲情、是历史,是一种永远忘不掉、剪不断、说不完的联系。
杨政山,就是参加同学聚会的其中一位。同学聚会结束后,在杨政山的邀请之下,我鬼使神差地和她去了趟大理。严格意义上说,我只是去过杨政山的家乡南涧和临近的巍山、匆匆路过董林梅的故乡DL市在南涧、巍山游玩期间,我有幸欣赏了著名的“南涧跳菜”的排练过程,品尝了南涧著名小吃“锅巴油粉”,见识了白族文化的魅力,也知道了杨政山毕业之后的一些事情。
和我一样,杨政山的工作经历也是从乡镇开始。不同的时,经过几年的努力,她调入南涧县旅游主管部门工作,成了一名普通公务员。她在省民专期间学到的旅游专业知识,终于派上用场。
如今,杨政山有一个心疼她的、经商的老公,有个可爱的儿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家人经常开着车经常外出旅游,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在南涧的这段经历,后来被我写进一篇名为《印象南涧》的游记中,就算是对杨政山一家人的盛情款待表示由衷的谢意吧。
最后讲讲梅菊芳这朵“金花”。
这位同学有点“预言帝”的天分。她在我的同学纪念册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见我目不斜视地走进教室(其实是害羞),她跟另一位女同学李红打赌,猜我是老师还是学生。当然,猜我是老师的梅菊芳肯定输了。后来,她知道我在新闻单位实习过,就在我的纪念册上预祝我成为一名记者。现在看来,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当记者,都被她给猜中了。
玩笑归玩笑,梅菊芳其实是一个十分实在、勤奋上进的女生。毕业后,她在乡镇工作过,并凭着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先后在县妇联、县食安委等部门当过副职,逐渐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我个人愿意相信,这朵“金花”的从政履历,应该还会更丰富些。
自从导游45班的微信群建起来以后,我多次请梅菊芳打探杨美丽、马丽虹、董林梅这三朵“金花”的消息,上文提到的有些情况,都是她提供的。另外,梅菊芳还不止一次提议,在她的老家搞一次同学聚会,既交流同学感情,又品尝以下漾濞核桃的美味。同学们,我认为梅菊芳同学有借同学聚会的名义,为她们县搞招商引资的嫌疑,就看大家愿不愿意支持她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