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一朝,宦官和外戚之间争权夺利极为普遍,汉灵帝时期的大将军就是上面提到的何进,何进是何皇后同父异母的哥哥,何进出身底层,没有什么大才,但与一般高高在上的贵族们不一样,他熟知民间疾苦,能做到平时关心士兵,知道士兵真实想法,并获得士兵拥戴。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因其妹的关系过封为为大将军(东汉大将军是除皇帝外,军队的最高统帅,位高权重。)。
何进权太大,可能宦官不高兴,也可能皇帝不放心,皇帝有改立小儿子刘协(也就是后面的汉献帝)的想法(仅记于《后汉书》)。所以就设了八个西园校尉。名义上是保卫皇室的近卫军。任命宦官蹇硕为八校尉之首。其下还有袁绍、鲍鸿、淳于琼和上面提到的曹操。蹇硕是董太后的人,再加上表亲骠骑将军董重。皇帝以为足可以制衡何进。但皇帝可能不知道,这八校尉中,袁绍早就跟何进走得很近,曹操还和蹇硕有仇,虽然蹇硕懂军事,身体又强壮,精力充沛,但却有点孤掌难鸣。
之后过了没几个月,蹇硕就想了一个法子对付何进:劝灵帝派何进带兵攻打反叛的羌人武装,这样至少可以让何进离开京城。原来黄巾起事后,西北方的羌人也跟着造反,他们拥边章、韩遂为主,一连攻下了金川、陇西、汉阳等几个郡,占据了凉州并威胁关中。汉灵帝大约因为身体不好的关系也打算加快行动,就同意了。
何进不算聪明,但也不傻,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立不了什么功,到时候皇帝随便找个碴就给拿了,他估计皇帝快不行了,就说正派遣袁绍在徐州和兖州征兵,得等袁绍回来,其实是拖延行期。
果然皇帝老儿挺不住了,189年4月丙辰(十一日)那天驾崩了。这之前灵帝把刘协托付给最为信任的蹇硕。蹇硕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
而何进大概还没想到宦官们会对自已动手。大大方方地呆在京城里准备灵帝的后事。直到蹇硕的一个司马叫潘隐的偷偷地以目暗示何进。何进才惊觉,忙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并派军队控制各郡国驻在京城的官邸(大约类似于现在的新闻机构,因为官邸是各地方得知中央政情抄送消息之处)。何进退回军营,蹇硕没法动他,太子刘辩又有名分的优势,加上新皇登基迫在眉睫,蹇硕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戊午(十三日),刘辩即位。何进和太傅袁隗(袁绍、袁术的叔叔)共同辅政。何进本就有朝中大臣的支持,现宫中又有太后撑腰,权利的天平已完全倒向了何进。
蹇硕阴谋失败后,早已坐卧不宁,就传信给另一些中常侍(汉代常侍为皇帝的近臣,担任传达诏书等职)赵忠等人,欲诱捕何进,其中有个中常侍叫郭胜的,与何进是同乡,曾经帮助过何太后兄妹,也深得何太后信任,郭胜与赵忠商议后,一是认为何进权高势重,蹇硕难以成功;二是他们和何太后及其家人很亲近,没有必要犯险,决定牺牲蹇硕,就偷偷地将蹇硕的阴谋告之了何进。
何进正等着这样的机会,立刻派兵抓了蹇硕,并立即处死。蹇硕死后,何进统领了蹇硕的兵马,势力大增,并于五月初六,派兵包围并捉拿了董重,董重自杀。六月董太后暴死,死因不明。大权全归于何进之手。
在这一过程中,何进与袁绍等士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蹇硕的事情,也让何进很后怕,此时袁绍就劝他把宦官统统都杀了,永绝后患。其实宦官们除了蹇硕这当子事以外,还真没什么对不起何进的事情,他们兄妹的上位,宦官是出了不少力的,所以不到最后消息泄露,大宦官张让等人都不相信何进会诛杀他们。
但此时,宦官们也只能纷纷到太后那里求情了,何太后心想宦官都被杀了,宫里这么多人谁来伺候!于是坚定否决了何进的要求。何进的弟弟何苗,也反对何进的作法。
家里人的反对也令何进很犹豫,何苗受了宦官的贿赂就劝他“我们兄弟的富贵都是从宫里得来的,应该与宫里搞好关系。而不应该拼个你死我活。”但何进因为蹇硕的事情和士人走得太近,此时早已进退两难,又怎能随便答应其弟呢。时间一长,阴谋就成了阳谋,何进也不敢随便进宫了。
宦官做到常侍一级就是皇帝的近臣,比二千石的官员,地位是极高的。何进、袁绍等人也怕时间长了,皇帝一但亲政,如转而支持宦官一边,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所以即然闹翻了,袁绍总想着斩草除根免除后患,就出了个主意,广召四方猛将和豪杰,带兵来京城,以威胁太后就范。(仅记于《后汉书》,《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中均没有记载引外将进京是袁绍出的主意,更没有点名董卓,本人认为应是何进集体商定的策略,而非袁绍一个。)。何进有些心动,主簿陈琳劝他:“将军现在手握重兵,反而向外臣求助,到时四处的兵马来了,强者为雄,只会生乱。”
但何进这个大将军却缺少这点智慧,于是何进就以大将军的名义征召董卓进京,并要他上书朝廷进京的目的是“清君侧之恶”的。
何进挑中董卓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董卓的地位很高,进京前为前将军,并州牧,仅列三公之下,并在抵抗羌人反叛的战斗中战功赫赫;另一方面董卓本人桀傲不训,敢于抗命,用以威胁太后比皇甫嵩等人更为合适。
但何进的目的仅仅是威胁太后,以达到诛灭宦官的目的,所以他只命董卓屯兵关中上林苑,同时命王匡发动本郡的弓箭手备用,同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鱼夷城,派武猛都尉丁原火烧孟津(今HN省中西部地区),火光让京城里的人都可以看到,而且都打着诛灭宦官的旗号。但太后还是不听。
不过太后还是打发走了一些地位较低的宦官,这下宦官们真的害怕了,纷纷到何进那里去请罪,袁绍认为机会难得,劝何进就地处死,虽然袁绍费尽口舌,但何进由于没有得到太后的允许,迟迟不愿意动手。
事情弄到路人皆知的地步,何进也不敢大意,他派袁绍出使洛阳和武官们谋划安排监视那些宦官,又命令袁绍的弟弟袁术挑选虎贲士兵二百人,马上进入皇宫,接替手拿兵器的黄门侍卫守卫宫门。
为了明正言顺的处死这些宦官,何进最终还是决定召董卓进京以威逼太后就范。
何进不会想到,董卓还没到,自已却被宦官谋害了!
何进被杀,其实不奇怪,他要诛尽所有的宦官,就是和所有的宦官为敌,宦官们横竖是个死,只能孤注一掷了,张让等“十常侍”集体商议后,决定以太后的名义骗何进进宫,伺机行刺。
何进是在上朝时被骗进宫的,本来何进一直有所防范,一来是自已的亲妹子召见,不会有假;二来是宦官都被自已整怕了,估计不敢下手,所以毫无防备的就进去了。不料一进去,就被十几个宦官乱剑猛刺,不等反映过来就被刺死了,具体下手的是段珪、毕岚,他们早就拿着兵器悄悄地从侧门埋伏在宫中,何进一进嘉德殿,就下手行刺。
宦官做这些是有准备的,杀了何进之后,张让、段珪就伪造诏书命故太尉攀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HN尹。尚书得到诏板后,怀疑有假,说:“可否请大将军出来议事?”中黄门(在宫廷服役的太监,地位比常侍要低)就把何进的脑袋扔了出来,说:“何进造反,已被诛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何进的部属将吴匡、张璋等人在外面听说何进被杀,大为震怒,要带兵入宫为何进报仇,宦官们慌了,忙关了城门。听到消息的袁绍、袁术兄弟也赶来助阵。但皇宫一来坚固,二来为皇室重地,估计这些当兵的也不敢造次,所以一直僵持到日暮,袁术和吴匡胆大,当即放火烧了南宫门,大声喊叫要求交出张让等人。
张让等人只得跑到太后宫里,告诉太后,说大将军造反,放火烧了宫门,太后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不是傻子,当然不会相信自家兄弟会无无缘无故造反,张让等人说不动太后,知道城门迟早被攻破,慌乱之下,来不及细想,连忙劫持了太后、少帝及陈留王刘协(就是后来的汉献帝)逃跑。
何太后也有些胆量。在张让等挟持她从南宫转移入宦官的老巢北宫的时候,她乘其不备,毅然跳楼,被卢植所救,这样宦官们就失去了太后这块金字招牌,只能逃出皇宫。
攻陷皇宫之后,袁绍、袁术、吴匡等人开始大肆捕杀太监及对宦官有好感的官员。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杀了张让任命的根本没机会上任的攀陵、许相;何苗、袁绍引兵杀了曾帮助过何进的赵忠;吴匡又怨恨何苗不与其兄长同心,又怀疑其与宦官同谋,于是在军中说:“杀大将军者即车骑将军何苗,大家愿意报仇吗?”何进一向得士兵爱戴,于是吴匡又带着一帮愤怒的士兵杀了何苗。为了斩草除根,杀红了眼的官兵们关闭了城门,疯狂地追杀宦官。
宦官就惨了,不管年长年幼,被抓着了就掉脑袋,被杀的约有二千余人,最可怜的是那些不长胡子的普通老百姓,有些就被误杀了,也有聪明的,当场脱裤子给当兵的看,才得以幸免。这些当兵的根本没细想去找到皇帝,只有卢植等大臣率队忙着寻找皇上。
就在京城里乱得不可开交之时,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进了城,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身形愧悟的将军,此人正是董卓,和他一起的则是十四岁的小皇帝,顿时,乱轰轰的场面安静了,但谁也不会想到,董卓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汉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