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叶亭的祖父本是北方的一名商贩。后来黄巢大军揭竿而起,如奔涌的黑云,在长江以北的辽阔大地上鼓角峥嵘,戈矛辉映。而守护大唐的士兵却像决了堤的黄河水一般,被打得丢盔弃甲,四散溃逃。
他祖父自知难以保全平安的生活,洞察先机,将家中仅有的物产全部兑换成钱粮,买了一辆马车,拖儿带女,带领着一家老小,摇摇晃晃地南下到湘赣的深山密林中避祸。
几经辗转,他祖父终于在湘南寻到了一个名叫桐木村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溪涧通幽,是个远离外界喧闹的世外桃源。
他扛起农具,领着家人在山下开垦出了一片土地,在上面建造了几幢房屋,又花钱买了许多果树的幼苗,在屋后的一座小山丘上种植了数百棵柑橘树。自那之后,他们一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果农,以售卖柑橘作为主要的营生手段。
到了巴叶亭的父亲这一代,凭借着祖上靠柑橘生意积攒下来的余钱,巴老爷又买下了村前两口碧水清波的池塘。他买来尺许长的鱼苗,在池塘里蓄养鱼虾等物。
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变寒,巴老爷便要雇佣村中的青年男子干涸鱼塘,捕捞肥鱼。还要请村中勤劳的妇人进入橘园,采摘新鲜的柑橘。
当这些丰收的货物都准备停当时,巴老爷会派上几个可靠的长工,将这些水产和柑橘放进不同的竹篓,让长工们在肩膀上扛起扁担,沿着小道步行到几十里外的集镇上进行叫卖。
“呵呵呵……”
巴老爷对这样隐逸而富足的生活很是满足。
他曾经站在村后那长满苍翠松柏的山岭上,俯瞰着自家坚实的宅屋,黄灿灿的橘园,还有那波光粼粼的池塘,心中满是感慨: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写出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虽当过县令,却还得为养活自己而日夜操劳。相较之下,我守在桐木村中,吃穿不愁,日子过得恬淡安宁,似乎比他还要强上很多啊!”
自东汉的蔡伦发明纸张以来,市面上流通的书纸已不少。巴叶亭的祖父在北方当商人时,也曾做过贩卖书籍的商贩。后来他们一家慌慌张张地往深山奔逃时,随身携带的行李中,便有一个宽大的木箱子。
在这木箱子里,存放的全是当年还来不及售卖出去的旧书。他把这些书籍带到了偏远落后的山村,也给思想处于封闭状态的巴家人带来了开眼看世界的精神食粮。
巴老爷性子随和,与世无争。他打开木箱后,在闲暇时节进行翻阅,发现最合他脾胃的诗词作者,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诗人谢灵运,另一个便是隐逸山林的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他要是心有所感,总会随口引用几句这两位诗人的词句,借以抒情遣怀。
巴老爷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成为一个借山水中陶冶情操的人,可惜龙生九种,各有不同,动物如此,何况于人?自巴叶亭认字读书以来,就对那些平平淡淡的田园诗词便没什么共鸣感。让他深深迷恋的,是那些神鬼灵怪无所不谈的唐传奇小说。
唐传奇小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文辞华丽,生活气息浓厚,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当巴叶亭翻看着这些情节动人的故事时,一颗呆呆傻傻的心,早就沉浸在了那个与落后山村截然不同的世界。他的双眼仿佛被清亮的雨水洗涤过,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就这样轰然而至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聂隐娘、虬髯客、柳毅……”
这些鲜明而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形象时时在他的脑海闪现。在深深的惊叹中,他幼小的心灵已萌生了叛逆的念头。他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精彩天地中翻江倒海,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