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王生
有个姓王的书生,没有流传下来他的名字。他专门研究《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三本历史书。
他把三本书读得滚瓜烂熟,但是喜欢夸耀自己的学问,而且所讲的内容,却非常浅显、毫无新意。
他常常分不清书上内容与现实当中的环境差异,随意武断地解释书上的语句。如果有旁人同他辩论,他必然要用大话反驳人家,仿佛只有他才知道一切。
一次,他到江苏邳县去游玩,喝醉酒以后,他来到汉高祖刘邦的庙里。
他望着庙里刘邦的塑像,嘲笑着说:“你提着三尺的长剑,推翻了残暴的秦朝,又剪除了强大的霸王项羽,可是你却不能挡住人家称呼你的母亲为‘乌老’。你徒然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却一点没有做到威加海内!”
他醉醺醺地在庙里的庭院廊庑里徘徊了很久,放肆地到处张望,然后才回到住处。
这天晚上他刚睡下,就梦到十几个骑马的武士,把他抓到刘邦的庙里。
刘邦按着宝剑,大声怒喝道:“你历史书没看几页,就胡说八道来亵渎神灵。‘乌老’这句话,是哪本书里来的?如果你说不出凭据,今天你罪责难逃!”
王生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回答道:“我看过史记和汉书里的高祖本纪,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您的‘母亲刘媪’,书上的注解是‘乌老反’,书里解释说是‘老母的称呼’。这是我亲眼在史书上看到的,我还亲耳听我老师教导过,明明白白地记录在史籍里,就象日月一样清清楚楚。这可不是我胡乱编出来的。”
刘邦愈发愤怒,说道:“我在《泗水亭长碑》上,早把我的家世昭告天下,我母亲姓温。史籍上明明是用我父亲的‘刘’姓,称呼我的母亲为刘媪,就是刘家老太太的意思。注解的‘乌老’,不过注音而已,你怎么解释成我母亲叫‘乌老’?你读错了书本上的语句,而且理解错了意思,还敢在我的庙宇里耍酒疯。我这就治你犯上污蔑的罪责。”
刘邦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到外面西南的门口,有个守门的人喊道,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来了。
刘太公刚走到台阶前面,就看到王生跪在那里,就问:“这是什么人,怎么在这里跪着?”
刘邦连忙走到台阶下迎接父亲,回答道:“这个人胡言乱语、欺君罔上,论罪应当斩首。”
王生看见刘太公慈眉善目的样子,不觉来了勇气,大声申辩道:“我看过史书记载,侮辱和轻慢君主和长辈的人,都没有受到贬拙。而我只是在庙宇里说了几句玩笑话,难道就要犯了死罪吗?”
刘邦又大怒起来,说道:“史籍上面,哪里有侮辱和轻慢君主和长辈的事情?你举个例子出来证明看!”
王生说:“我就举你的例子,可以吗?”
刘邦说气愤愤地说:“可以!”
王生说:“你即位以后,大会群臣,在皇宫大殿里摆下酒宴,向你父亲太上皇敬酒。有这件事情吗?”
刘邦说:“有的。”
王生说:“你敬酒的时候,问你父亲说:‘父亲常常说我不学手艺,没有产业,比不上几个哥哥。现在我的产业,跟几个哥哥相比,谁的多些?’,有这件事情吗?”
刘邦说:“有啊!”
王生继续说:“当时大殿上的群臣,都大笑起来,高呼万岁。有这件事情吗?”
刘邦说:“有的。”
王生说:“这就是侮辱和轻慢君主和长辈了。”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说:“这个的不可理喻,还是快点把他赶走吧。不然,会被人家传闲话、嘲笑的。”
刘邦沉默不语了很久,才说:“杀了这个东西,也玷污的我的宝剑。”
他命人抓住王生的头发,扇他耳光。
王生被人扇了一个嘴巴,迷迷糊糊就从梦里醒转过来了。
这时候,天已经亮了。他那镜子照自己的脸,看到腮帮子上,有五个手指印。
这个巴掌印子,过了五天才从他的脸上消失。
******
齐君房
有个叫齐君房的人,家住在苏州。他从小就贫苦,虽然勤奋学习书籍,却记性不好,老是记不住。他长大以后,虽然也能写文章,但是都是老生常谈。他为了混口饭吃,只好给人家做事,受人家的驱使。
他写过各种文体的诗文,希望求得人家的赏识,大多数却是被人家嗤之以鼻。虽然有时人家也赏赐给他一点钱,却也只是一星半点而已。
即使他积蓄起一点钱财,也必然会生病,把钱花光了,病才痊愈。
唐宪宗元和初年,他走到杭州。当时这里正在闹饥荒,他走投无路,只好到天竺山上去乞讨。
他走到孤山寺的西边,实在太饿了,走不动,就坐在一个泉水边痛哭流涕,悲叹自己命运的艰难。
过了一会,有个胡人和尚从西边走过了,也在水边坐下来,看看齐君房,笑着说:“法师,体会到做穷秀才流浪的痛苦滋味了吧?”
齐君方说:“穷困流浪的滋味,我尝够了。可是你怎么称呼我‘法师’,是不是认错认了?”
那个和尚说:“你不记得在洛阳的同德寺里讲解《法华经》的事情了吗?”
齐君方说:“我活了四十五岁,一直在江南地面生活,从来没有去过京城长安和洛阳。哪里会有洛阳的事情?”
那个胡人和尚说:“你被饥饿困惑住了,记不起从前的事情了。”
说着,他拿出一个钵盂,取出一颗拳头大小的枣子,递给齐君方,说道:“这是我们外国出产的枣子,你吃了,就能明了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了,岂但是前世的事情。”
齐君方实在太饿了,拿过来就吃了。吃完枣子,他觉得很渴,就喝了一些泉水。忽然他感觉很困,就伸着懒腰,躺在石头上睡着了。
睡醒之后,齐君方一下子全部想起来了,前世在同德寺讲解《法华经》的事情,也象刚发生在昨日一般。
他哭着给和尚行礼,向他逐一打听自己前世一起修行的几个朋友来。
他问道:“震和尚,去哪里了?”
那个胡人和尚说:“震和尚因为钻研佛理不够深入,重新投胎到四川做和尚去了。现在已经了断尘缘了。”
齐君方又问:“神和尚上人,去哪里了?”
胡人和尚说:“他前世发的愿没有达成,听说又投胎做法师去了。”
齐君方问:“悟法师,去哪里了?”
胡人和尚说:“你可还记得,他当初在香山寺的石像前面,开玩笑发下大誓言:‘如果不能证道大菩提,我就愿为雄赳赳的高官。’。我前几天听说,他已经做了大将军了。
我们当时一起修行的五个人,只有我解脱人世间的苦海,也只有你投胎做了忍饥受冻的穷书生。”
齐君方哭着说:“我四十几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三十多年来就穿着同一件衣裳。浮生尘世的心念,也早已抛弃光了。为什么我仍然不能修行完满,困顿到今天这样呢?”
那个胡人和尚说:“你的过错,就是当时在讲台之上,大声宣讲异端邪说,让前来学习佛法的人,心里产生疑惑。你触犯了佛家的戒律,误解了禅宗的理义。一个人沙哑的嗓子,无法唱出清亮的歌声;糊涂的心智、扭曲的期望,得到苦痛的报应,也在情理之中。”
齐君方说:“那我该怎么挽回啊?”
胡人和尚说:“你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也没有办法。前世的冤孽,也是你这一生的警戒啊。”
他说完,又从那个钵盂里拿出一面镜子,镜子的正面,晶莹剔透。
胡人和尚对齐君方说:“你要是想知道富贵和贫贱的区别、长寿和短命的缘故,以及佛法禅理的变化、天道轮回的盛衰,请你照一下这面镜子。”
齐君方接过镜子,照了很久,遗憾地说道:“因果报应、兴亡变化的道理,我都记住了。”
胡人和尚把镜子收起来,放进包裹里,背着包裹离开了。他走出去十几步,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这天的傍晚,齐君方走进灵隐寺,剃掉头发,受了戒律,出家做了和尚,法名叫做镜空。
二十年以后的唐文宗大和元年,齐君方到了香山的敬善寺,他跟人说:“我五十七岁了,做了二十年的和尚,还有九年的寿命。我离世的那年,天下的佛教,会受到一次大的打击。”
人家问他是什么意思,他不肯回答。
九年以后,唐武宗兴道灭佛。人们才明白他所说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