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雨歇,接连下了二十多天的大雨终于停了。又过两三日,洪水也基本退去。大批的难民开始返乡。千恩万谢的离开了清凉寺。
秋汛每年基本上都有,但很少有像今年这样凶猛的。以前水利不是很发达,人们饮水极是不便,大部分人家都会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居住。然而,每次的洪涝灾害都会让很多人流离失所。所以当地好多人也把黄河叫做“功过河”。
难民中有一孩童,父母在转移财产的时候被洪水卷走,紧急关头他的父亲把他抛到一处高地上躲过了一劫。很多人说他的父母已经凶多吉少,具体是死是活现在谁也不敢乱说。孩童名叫张吉元,七八岁的样子,长的愣头愣脑,甚是可爱。
人们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唯独张吉元没有人愿意把他带走。在那种环境下,是很少有亲朋邻里愿意把他带回家的。毕竟年龄太小,又没有劳动能力,带到家里也只会多一张嘴吃饭。对于灾后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负担。所以老和尚决定在未找到他父母之前先暂且把他留在寺庙里。
杨林自从独挑了十几人以后,在陌南小镇附近已成为名人。很多好武的少年都慕名而来和他讨教结交。杨林本就是性格豪爽人缘极好的一个人。家庭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子,人当然被也孤立了起来。
有了朋友以后他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以前冷清的庙宇,最近香客也多了。如今的杨林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照顾张吉元。这孩子聪明调皮,给枯燥的寺庙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
又过几日,还是没有人来接走张吉元,老和尚和杨林都已心里明白,他的父母很可能已经离开人世了。生离死别本就在所难免,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但这对于一个幼小的孩童来说还是过于残酷的。张吉元偶尔也会哭闹的要找父母,但随即被他俩一通打岔分心也就暂时忘记了。
这一日,一个药材商人找到杨林,愿意拿出二十两白银让他护送一批药材到西安去。镖师镖局在永乐这个小县城还是没有的,此地并非贸易重地,是个名副其实以农业为主要的地方。来此做生意的也就是一些土产和药材商人了。一人能把十几人打趴下,在这种小地方已经属于大侠一类的人物了。所以,能有人过来找他也是无可厚非的。
中条山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每年都会有各地的药材商人前来收购。运送的货物较多较值钱的话,商客就会雇佣一些武师之类的江湖人士负责护送。杨林当然也很想出去看看。由于前几日他初显身手就大获全胜,所以他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几分自信的。其实骨子里他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还不想在这里做个井底之蛙。
在和老和尚商议后就答应了下来。那人倒也是痛快,当场就付了十两的定金。杨林给自己留了些许,剩下的全交给了老和尚。寺庙生活本就清苦,这些钱可以让老和尚和张吉元用上很长一段时间了。将近快一年的一起生活,杨林亦然把寺庙当做了他的家。老和尚更像是自家的长辈,虽然没有什么师徒的名分,他也并不是什么出家之人,但在他心里老和尚就是自己的师父长辈。
杨林用粗麻一类的东西做了个简单的刀鞘,把“避风刀”斜跨在背上,来回的插拔了几次发现还很顺手。简单的装束一番,还真有点少年侠客的样子。杨林本就英俊,又如此装扮就更增添了几分英武。
一行十几人护送着五辆大车向西而行,同行的也有几个看似行走江湖的人物,那个名叫常老三的汉子也在这行人之内。杨林当然认识此人,那天晚上自己受伤应该和此人有莫大的关系。虽然心里明白,但也未曾点破。常老三肯定是不会记住杨林这个人的。这几个人看来相熟,一路上有说有笑。杨林也并未搭话。姑且不谈这几人的武艺如何,外貌看起来都很彪悍威武,年龄大部分都在三十岁左右。剩下的几个人除了那个老板便是车夫伙计了。
不多时,一行人到了一个叫做古魏的地方。时近下午,再往西六十里便是有名的风陵渡口,但这六十里却是最为凶险不过。此地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位于晋、豫、秦三省交界,治安相当混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彪悍,龙蛇混杂。
学武之人都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生活,武艺高强的老江湖当然是不会害怕。初处茅庐的小子也不会害怕,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世道险恶,更不知道天高地厚。只有那些半吊子路经此地时才会提心吊胆。江湖对于杨林来说基本还是一个谜。同行的几个老江湖都是附近州县的人,对此地情况也较为熟悉。多多少少也会认识几个当地的地头蛇。但由于此地帮派较多,想要安全的过去还是有一定的危险系数的。只要安全的过了此地,往后的路程就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状况了。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建议,如果天黑之前到不了风陵渡口,便不能再往前走了。为了不冒险,他们便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
客栈里边一般都会有各个帮派安插的眼线,他们专门负责调查来往商客运送的货物。如果发现东西比较值钱,就会紧盯目标,要么索要高额的过路费,要么杀人越货。
常老三明显是这几个人里头说一不二的领头人物,安顿好以后他就去附近拜访一些三教九流的江湖人物,希望能看他的几分面子,让货物安全的渡河。然而,在他回来以后就一直闷闷不乐的唉声叹气,说话也有些心不在焉。具体事情谈的如何,其他人也无从知晓。单从他的表情来看,估计不是很顺利。
老板也看出了常老三的变化,心里隐隐觉得可能会有麻烦,不免有些着急,试探性的张口问道:“老三兄弟,事情是不是不好办啊!要多少钱,我们照出还不行吗?”
常老三一手摩挲着发髻,一手扶着桌子,肥嘟嘟的脸色微现尴尬的接口道:“是啊是啊!他们不要钱只要货,其他的帮派我都已打过招呼。只有一家不肯给我面子啊!此人是便是狼帮的帮主,名叫王珏,他和本县捕头王范一奶同胞,势力也是本地最强的。我的面子不够啊!此次真是爱莫能助了。唉!”
狼帮是本地势力最大的一个帮派,由王范和王珏两兄弟掌控,属于黑白通吃的那种。捕头就好比现在的公安局长,地方上最高武装机构的领导人。有了这层关系,其他帮派当然是不敢与其抗衡的。来往商客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老板听了以后脸色已变得煞白,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常老三更是满脸通红,估计也是心里窝火,或许是自己心里惭愧不好意思。低着头说道:“是啊是啊!实在对不住了,我们哥几个还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混饭吃,那人我们得罪不起啊!我们哥几个把银两如数奉还,你请另谋高就吧!”此人虽然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也做打家劫舍的买卖,但做起生意来却还信守承诺。说完便和那几个人把银两放到桌子上悻悻离去。临走时还对杨林挤了挤眼。从陌南出发至今,他们和杨林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这个时候使眼色显然是在提醒他,哥们你还不走在这儿等着送死吗?出门便听到他骂了一句:“操他奶奶的,这个王疯子,我迟早会找回来的……”声音渐渐远去,挣到手的银子飞了,心里当然是老大不痛快的。
药材在任何时候都是金贵的,五车药材在当时来说最少也有几千两银子,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以往都是一车两车的运送,但前一阵子突发大雨耽误了运送时间。才会一下子积压五车一起运送。却没想到就此埋下了祸根。
老板和伙计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房间里乱转。此时杨林的处境却尴尬了,走,他把银两都留在了寺庙里,如今也没有银子退还人家。留,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凶险复杂。自己有没有那个把握和实力心里也着实没底了。也明白应人事小误人事大道理。张口安慰老板道:“老板,放心吧!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不行我们就一车一车的往过运送。”
“唉!杨大侠有所不知啊!我们依然被人盯上了。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放过我们的。这五车药材可是我全部的家当啊!杨大侠不会也想弃我们于不顾吧!”
“不会,我于你们共进退。老板先不要着急,如今时间尚早,我们来共同想想办法吧!”
众人虽然着急但也无计可施。由于天色尚早,杨林便出了客栈。想打听打听狼帮到底有多强大。
古魏镇属于晋南大镇,街上各类店铺一应俱全,地摊小吃五花八门,来往行人也是形形色色。杨林不知不觉间转到了临街南端的戏台,只见此戏台坐北朝南,青砖红瓦,台面高数尺,戏台上垃圾成堆,戏台垫木已不知去向,整个看上去给人一种破破烂烂的感觉。看样子已经废弃很久了。
戏台墙根坐着一群乞丐,此时正在晒着太阳。胡吹乱侃打盹下棋干什么的都有。看到这些人杨林想起了饶千、苏伯庸和精猴儿,不知道他们几个人现在怎么样了?精猴儿呢?到底是死是活啊!这几个人和他萍水相逢,但人却是极好的。思绪不知不觉的飘到了远方……
正走神间,只听一人说道:“公子发财,积德行善。”
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乞丐,手上拿着一个破碗,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己。杨林在乞丐窝里呆过,知道这是找他行乞呢!随后便从怀里掏出了几钱碎银子放到了碗里。张口说道:“小小意思,天气凉了,弄几件衣服穿穿吧!”
小乞丐收起了银子,把碗夹在腋下,抱拳作揖的说道:“多谢公子,敢问公子可是从姑苏而来?可是姓杨?”
杨林来此快一年的时间,只有寺庙的老和尚知道自己的来历。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虽然对乞丐较有好感,但对方打听的自己来历,便不由的便多了几分谨慎。而且还知道的这么详细。心里想着难道是寺庙中的难民?拱手诧异的问道:“小兄弟怎么知晓?”
小乞丐大概也感觉到了杨林的变化,脸上稍带歉意的说道:“啊!公子请不要误会,那你就是杨公子了,请随我来。”
杨林也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跟着小乞丐来到了戏台的另一侧,只见一老乞丐背对着他,头发灰白,手上拄着一根黝黑的八节竹棍,身上还有八个小小的布袋。背影感觉有点熟悉。那人转过身来,脸带微笑,满目沧桑,此人竟然就是饶千,杨林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动的说道:“饶大侠,饶师父,是你吗?您怎么会在这里?”三步两步的跑到饶千跟前,好似做梦一般的看着饶千。
“呵呵!杨兄弟别来无恙啊!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没想到我们会在此地相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