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动物通过吃大量的植物而使有害物质大量地积存于体内,其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往往比环境及食物中的要高。例如,据调查,浙江省萧山县某池塘养殖的各种鱼通过吃水中的藻类及浮游生物等而使鱼肉中的一种杀虫剂六六六的浓度比池塘水高十几倍到八十多倍。又如,在农田中喷洒的DDT,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引发癌症、不育症及严重的肝病。DDT能溶于动物的脂肪中,而且一旦贮存其中就很难分解。因此,牛吃草或其他饲料时,所吃进的DDT及类似的农药大部分会留在体内。所以,当你吃动物时,动物在一生中所吃进的农药大部分都会被你吃下去。由此可见,在整个食物链中,最高的消费者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因而,一个人如果成为食物链中最高的消费者——吃肉者时,那么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也一定是最高的。实际上,动物体内DDT的含量是蔬菜、水果和草的13倍。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实验证实,人体内的DDT大部分来源于肉食。
肉中的毒物还远不止于此。在肉食加工过程中,肉类食品被添加了各种抗氧化剂、发色剂、防腐剂、色素、品质改良剂和香料等添加剂,以“改善”肉的色质和品味。牲畜在饲养过程中也被施用了许多化学药物,以使之加速生长和繁殖。
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当险恶,唯一能够做的是,慢慢地努力化解险境,随时保持爱心。
——丹那·梅次格(DennaMetzger) 肉食引起的化学污染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肉量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牲畜被强迫喂食,注射激素以刺激生长,并服用开胃刺激药、抗生素、搞寄生虫药、镇静剂及化学混合饲料等。
1971年7月18日的《纽约时报》报道:“对消费者最大的潜在危害是那些看不见的污染物:沙门氏菌(一种可致病的肠杆菌),以及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品的残留物。”这些物质大多为致癌或致畸物质。实际上,许多牲畜在宰杀之前就已经死于这些物质了。
自从过去的农场演变成今天的饲养工厂之后,牲畜们再也没有见到过阳光。它们在拥挤压迫的恶劣环境里生活着,等待着最终的屠杀。所谓的高效养鸡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文章描述:在养鸡厂中,鸡蛋在顶层孵化;幼鸡被施用刺激药和麻醉药,并被强迫喂食;且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每当它们长大一些,就被宰杀。这种违背自然的饲养方式不但使鸡的体内生理失衡,而且也扭曲了它们的自然习性。因此,它们经常生患恶性肿瘤及生长畸形。
少吃肉,利益全球 人类为了大量的肉食,繁殖出太多的动物,以至于土地、水及大气层,都承受着其无法支撑的压力。家畜不仅消耗太多的水与谷物,它们也制造过多的污水、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并耗损了太多的草地。肉品生产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危机。
本文节选自世界友善农业组织的《少吃肉,利益全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吃肉——不仅有益于自己的健康,更有益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
〔美〕马克·屯尔德乔纳森·波立德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编译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地肉类生产骤增5倍,每人平均肉品消耗量较过往成长两倍以上。虽然农业的工业化可以用相对较小的区域豢养大量的动物,但工厂化农场里的动物们不能像往常一样觅食或靠残羹剩饭维生。于是,广大的土地用来种植饲养它们的作物,畜牧生产成为全球农业用地最大宗的经营形式。
为满足人类的饮食需求,农场动物的族群数量急剧扩张,不断增加的人口已超过了60亿——与近10亿头猪、13亿头母牛、18亿头绵羊和山羊及154亿只鸡,瓜分着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就拿(特别是)在世界上许多地区蓬勃发展的集约家禽产业来说,目前地球上的鸡只数目,已比要吃它们的人类多出了两倍;乳制品、鸡蛋及海鲜的消耗量,也同样地快速增加。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富有的国家是大多数动物产品主要的消费者,然而近10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渐渐接受欧美的饮食方式。虽然贫穷国家的牛肉、猪肉及鸡肉平均每人消费量仍然只有工业国的1/3,但已在短短10年内成长了1倍。所有的迹象都显示了:在可预见的将来,这样的趋势必定会随着政府目前全球采用的饲养动物的方法使大自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从最直接的影响——氮污染和草原面积的缩小——到最深远的——物种灭绝和气候变异。过度发展的、资源消耗密集型的畜牧业是与地球生态系统不相吻合的。
——世界观察研究所 及国际间农业上的庞大利益而持续上升。
现今的政策无法永续 畜牧规模的扩张不仅无法永续,要能健康喂养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前景也十分堪忧。在已发展国家,不当的饮食习惯逐渐被认定是导致疾病和不健康的原因。肉类、肉类制品和乳制品占人们饱和脂肪摄取的最大比例。营养学家们已有普遍共识,认为这是导致数种已达流行程度慢性疾病的重大原因,所有的见解都强调我们应减少消费动物产制品,转而增加摄取富含纤维质的碳水化合物与新鲜蔬果,使罹患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甚至是某些癌症的风险降低。
将动物性产品置于粮食政策的中心,也降低了我们提升供养全球人口能力的可能性。如同人口的成长不可避免地造成地球资源利用的吃紧(致使许多专家认为人口数量的控制对于对抗饥荒甚为重要),持续上升的农场动物族群数量,也威胁着资源的稳定性。除了被放养在作物很难生长的土地,或是靠残羹剩饭维生,成为混合轮作一部分的动物之外,农场动物所生产出来的肉,其实是食用更多卡路里的食物所换来的。肉品是最昂贵的粮食资源,因为牲畜在消化和维持身体机能的过程中,耗费了它们原先摄取的食物中大多数的能量和蛋白质;人类直接取用土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其实可获得更多的粮食。
农场动物也和人们争夺其他宝贵的资源,特别是水。水资源的匮乏在目前被公认是可耕地产量的一大威胁,开发对水资源依赖程度最小的粮食生产系统因而变得至关重要。每一卡路里的肉品比起谷类需耗费更多的水来生产,因此,要用较少的水来生产较多的食物,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对肉品的依赖。
超过承载的大量牲口,正酝酿着对环境毁灭性的影响。畜牧也是促成全球暖化的因素——排放了10%的温室气体,其中最关键的甲烷约占总排放量的25%,且农场动物每年产出约130亿吨的废弃物,即使是在污染防治措施严格的国家,仍无法避免氨及硝酸盐对土地、水和空气的高度污染。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种植动物的饲料,对环境造成了更深的伤害。
其他的生态问题则因个别区域而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南美洲的雨林因饲养制作汉堡的肉牛或栽种喂食动物的大豆而灭绝,以及部分非洲地区因超限放牧而沙漠化。
若不是工业化农场经营方式的发展,肉品生产效能是无法明显增加的,传统的饲养形态并无法养肥数量庞大的动物族群,但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忽视了动物们的权利和需要,使他们失去展现自然天性的机会,运动、新鲜空气和社会性互动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动物们因违反自然规律的急速增长,身体许多部位的健康问题也伴随而来,特别是腿部畸形和心脏衰弱。
1997年起,欧盟已承认农场动物是具感知能力的生物,决策者须禁止严重损及它们天性及基本福祉的生产方式。唯有透过降低动物的繁殖、饲养及屠宰的数量,也就是降低肉品的生产和消费,才有可能达成。
全球粮食生产可预见的未来 不管是谈地球上人类的健康、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保护或者动物福利,人类减少对动物性产品的依赖都是刻不容缓的;然而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及迹象显示:这警告似乎未获得应有的重视。世界银行在2001年11月公布的《畜牧发展——农村贫穷、环境和全球食品安全》(LivestockDevelopment-ImplicationsforRuralPoverty,theEnvironment,andGlobalFoodSecurity)中提到︰“全球肉品需求预计将从1997年时的2.09亿吨,增加到2020年时的3.27亿吨(56%)。
同时期,全球牛乳消耗量预计也将从约4.22亿吨,增加到6.48亿吨(54%)。”
这巨大的增加比率与我们过去40年来所见到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而同样的情形也预测将在短短的20年内发生。预计这样的增加,大部分是来自于工厂化畜牧,且多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与工业化国家每人肉品消耗量从75公斤增加到84公斤相比,发展中国家每人的肉类消耗量将从25公斤增加到35公斤。
如果这预测属实,到2020年时,全世界增加量的80%将在发展中国家出现,届时他们将须为全球产量的65%负责。世界银行亦指出,增加出来的牛奶产量,95%将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57%。
虽然《畜牧发展》的作者们意识到此扩张“可能会严重影响全球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存量以及农村公平”,但是他们排除了合乎逻辑的响应——即“抑制肉类和乳品的需求”——将之视为“一个无法实行的选项”。
拯救地球的替代方案 生活的富裕与动物性产品销量的增加,在历史上似乎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因此,要阻止发展中国家仿效二次大战结束后工业国的食品生产和消费模式,是极其困难的。然而不同于接受当前高肉品的饮食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提出替代性的方案是必要的。除非人类从饮食上减少对动物性产品的依赖,否则将造成地球资源惨烈的负担,使人类健康、饥饿、自然环境及动物需求的潜在灾难,都会伴随而至。
这份报告概述了人类在饮食上减少对家畜依赖的案例,并且提出可望达成的改变模式。它主要针对已发展国家的决策者和个人两者加以探讨。虽然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检视:对肉类和乳制品的依赖增加,意味着什么样的迫切问题,但是这样干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政策也许有些冒昧——尤其是当绝大多数动物产品都还是工业国在消耗时。不过,希望仍在于,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接受在此呈现的逻辑。同时,北半球国家最强有力能说服南半球国家不对肉品过分依赖的方式之一,便是树立一个值得仿效的榜样。已发展世界朝着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前进——无论多迟——也都还是个促成发展中国家永续粮食政策的最好方法。
如何达成改变 首先,透过个人的力量,以消费者和(或)活跃的公民、运动者等身份,采取行动以刺激进步,并透过决策者的决定来达成。
近20年来,在工业世界的某些角落,很多个人已经彻底地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在英国,一些消费者已经降低他们的肉品消费量(尤其是红肉),或决定只吃有机或自由放养的产品。素食者(vegetarian)的人口已经显着成长,约占总人口的5%。严格素食者(vegan)的数量也已经从1985年所估计的约7万人,急剧地提升到目前的25万人了。这份报告的部分目的便是想鼓励更多人支持这些行动。
不过,到目前为止,政治人物几乎没有将肉品消费当作值得认真讨论的议题,更不用说引进可以带来进步的计划。这份报告的主要功能在于,让彻底改革的需求在政治层次获得认可,并建议一套可促使粮食政策更为健全、人道及永续的方法。为了人类、动物和这个星球,肉品相关问题必须立刻成为一个迫切的政治议题。我们建议已发展世界的政府在2020年以前,努力达成削减该国肉类消耗量15%的目标。这并非极端的手段,而应被视为是适度响应许多具公信力的组织在健康和永续粮食生产模式上的最新发现,其中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定义农业的永续性 永续性已经成为环境论者和人权运动者的关键概念。那么其在粮食生产的意义又是什么?英国艾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ofEssex)的朱尔斯·普莱蒂(JulesPretty)博士做出以下定义︰“农业是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形下将自然材料作最佳的利用。永续农业在粮食生产的过程中整合了包括营养循环、固氮作用、土壤再生和天然的害虫防治等自然过程。它同时能将损害环境或危害农民及消费者健康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到最小。”
为了追求这个目标,许多倡议者建议:放弃集约生产,而改以传统的方式,将为数较少的动物们饲养在开阔的环境中。动物性产品被视为是蔬食为主的饮食里的奢侈补给品。适当的动物福利标准是为了确保家畜能享有相对较自然的生活以及在屠宰时能让它们能尽可能迅速和无痛地死去。它们的排泄物能回归土壤,有助于维持土壤的肥力和环境生物多样性,就像部分实施混合有机轮作的系统或是边境牧地上的放牧一样。虽然全世界的趋势是背离永续农业并朝着企业主宰的工业生产迈进,全球许多小规模农场的主人仍然沿用传统方式生产粮食。例如,集约家禽业在整个世界的集约经营形式中增长最为迅速,然而在亚洲和非洲仍然有大约80%的农民,其所饲养的鸡群是靠着自行觅食维生。
当前肉品消耗的程度之所以特别危及食品安全,是因为动物饲养的数量,以及它们被喂以谷类及大豆(换言之,土地主要用来是提供动物饲料,而非直接提供人类食物)这两点的缘故。如果要达成永续生产,这些趋势就必须被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