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妙琪想起生活中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儿。
米妙琪的表弟在上初中,由于是普通的学校,米妙琪表弟成绩还是不错的,智商高,也是个挺善良、挺守规矩的孩子。米妙琪的表弟是班长,班主任是位年轻的老师,老师很严厉,但总体对表弟不错。上到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搬迁了,调走了,来了位新的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是从外地转入的,她简直成了表弟的克星,许多班级的事情让表弟帮着完成,包括制作PPT,批改作业,表弟在繁重的作业负担外,也特别积极地承担了这些任务来取悦新老师。米妙琪的表弟本质上是乖孩子,但比乖孩子多了一点儿,就是他特别喜欢打岔,喜欢接话,逗大家开心。新班主任的话音一落,米妙琪的表弟为了表示自己的聪明,接了许多话。而这位新班主任初来乍到,心怀恐惧,忐忑不安,这种情况下表弟的言语就被狭隘的新老师视为挑衅、不服管教,她尴尬地处理这些笑话,以为这些笑话都是针对自己的,是给自己的下马威。姜还是老的辣,一个想出风头的毛头小孩子,怎么斗得过一个成人呢。新班主任站稳阵角,坚定信心,表弟被撤职,而且当成了三把火的首把火。表弟很善良,从来没有利用自己是班干部欺负同学、威胁同学的情况。表弟对这位老师反感极了,发展到不愿意上学的地步。一到上学时间,就喊肚子疼。阿姨天天来和米妙琪妈唠叨这些。怎么办呢?都是公办学校,一个萝卜一个坑,表弟想转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班主任天天打他荐,他忽然由上学期的优秀班干部变身为不良学生。班主任会含沙射影,会绵里藏针,最后发展到体罚。表弟脸上的痘越来越严重。从一个阳光小帅哥变身为萎靡的中二少年。
班主任并非坏人,只不过格局小了些。她眼中的好学生也像米妙琪的爸要求的一样,像植物一样,听话、乖、不惹事,把老师视为权威。
瞧,这些并非坏人的人碰到一起,因为误解,因为心怀芥蒂,就产生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事儿。说到底,世界上完全由坏人办成的坏事竟然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多。
我们在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中消耗自己,不断积累着负面情绪,失去对生活的向往。这些的师生关系,严重的有毕业几年还要回来报复老师的学生,还有因此辍学、走向社会的失足少年;有自杀的、有失踪的、有流浪的、有沉沦的。教师属于强势的一方,他们所受的挑战和伤害和学生所感受到的有天壤之别。因为多数迷茫的家长并非有能力和时间来理解、关心脆弱的孩子。
再比如网瘾。网瘾治疗学校会用残忍的电击、野蛮的体罚来压制惩罚孩子,就像送到了集中营一样。这都是发生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奇葩事情。
究竟谁是凶手呢?
是儒家文化?所有的孩子从一入学,就要接受所谓的军事化管理。要求绝对的服从,绝对的思想要统一。孩子要变成工具,没成没有感受和尊严的器具,服从老师的管理,视老师为绝对的权威,而不能越雷池一步。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变得像了无生气的老头老太一样,从小时候的天真可爱到长大的木讷无言。能长出来的、能最终出人头地的是都属于奇花异草。
当这些孩子长大步入社会,也会变得同样的麻木不仁,他们以当年所承受的残忍遭遇,找到了自己的行为规范,他们像施暴者的残忍为学习依据,学会残忍冷酷地对待别人。麻木、愚昧,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要如何改变呢?米妙琪感到痛苦。要改变的很多,家长、老师、学校、整个社会。谁是背后的元凶呢?好像找不到,这些规章、这些冷冰冰的规定、口口相传的要求,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能回根溯源吗?这吱吱作响的庞大机器,是怎么运转起来的?
米妙琪决心探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