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8000000019

第19章 大产品的破坏力(1)

“迎接大爆炸战略的全新规则绝非胆小者游戏。这需要倾力投入、远见卓识以及强大的组织架构。”腾讯、联想、苏宁、新东方、招商银行、广发基金……一大批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大产品时代的各种改变,抵御大产品的破坏力,并积极热情地拥抱大产品时代。

“异数”微信

在大产品时代,消费者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产品“横行”的年代,“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而不幸的是,各种颠覆也同时盛行,传统创新者们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临窘境,甚至灾难。

如何规避灾难?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全球研究总监保罗·纽恩斯和特别研究员拉里·唐斯曾在2014年年初发表的《传统创新者的灾难》一文中,将应对这类“窘境”的方法总结为“大爆炸战略”:“迎接大爆炸战略的全新规则绝非胆小者游戏。这需要倾力投入、远见卓识以及强大的组织架构。”

腾讯、联想、苏宁、新东方、招商银行、广发基金……一大批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大产品时代的各种改变,抵御大产品的破坏力,并积极热情地拥抱大产品时代。

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进入新一轮高潮: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反向融合传统的PC互联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正从PC互联网时代的“按需上网”为主,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永远在线”。

在全新的产业背景下,用户在向移动端迁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新需求,追求新体验,因此互联网厂商们也应该相应地利用新技术,从全新视角设计互联网产品。换言之,所有PC互联网产品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都需要进行自我颠覆,用PC的旧思维做移动产品,必败!

事实上,各个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例。例如在即时通信领域,更符合移动用户使用习惯的微信,正在手机上取代QQ成为用户的首选。

站在PC的角度看业务和站在移动的角度看业务,有哪些差别?举例来说,手机QQ是QQ移动业务的延伸,在这个角度上,手机QQ等于QQ。但是,手机QQ等于微信吗?答案显而易见:No。微信是从移动互联网视角去做的产品,创造了亦颠覆了旧的产品手机QQ。

从这个维度来看,微信也是我们所希望定义的“大产品”的最好案例,在旧产业背景的母体里孵化出来的新生命,符合用户在新产业背景下的新需求、新体验。

所以有人说,微信是一个异数,是腾讯未来十年的机会。这家诞生且成名于PC互联网时代的大公司,他们的上一个机会是QQ。

张小龙是谁?腾讯首席产品经理,“微信之父”,在当下的“大产品时代”,被诸多产品创新创业者尊崇为“产品教父”。

2012年7月,他在腾讯内部做了一次演讲,8小时20分钟,178页的PPT,其中谈到了哲学与艺术、性与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应该遵循的原则“简单就是美”,更深层次来说就是要“让用户很爽”,“产品经理应该像上帝一样了解人性普遍规律”。事后这次演讲被冠以“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热议,不少人直呼有醍醐灌顶之快感,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圣经,类似于雷军讲互联网创业的“七字诀”。

当时的微信,已经在一堆移动即时通信产品中脱颖而出,且来势最为迅猛。

其实,微信并不是中国最早发布的同类产品。

2010年10月Kik登陆苹果AppStore和谷歌AndroidMarket,迅速在海外蹿红。这是一款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同时跨越了运营商壁垒、硬件壁垒、软件壁垒和社交网络壁垒。

在此之前,在PC互联网领域,MSN、Gtalk、QQ、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老牌社交工具和社交网络新贵都是基于邮箱这一“弱关系链接”来推送消息。但是,Kik类应用让人们发现了手机通信录——这个一度被遗忘的社交关系网。这是比邮箱更具底层意义的社交网络。手机通信录不只是现成的用户关系、社交网络,而且可能是更真实、更直接的关系网络。

这一思路无疑点醒了中国互联网业者,尤其是当中国互联网创业处处绕不开腾讯之时。对于想要挑战腾讯的后来者,这就是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对于王者腾讯,这就是一声警钟。

随后,包括小米“米聊”、腾讯“微信”、开心网“飞豆”、盛大“有你”、奇虎“口信”,三大运营商的“飞聊”、“沃友”、“翼聊”等在内的一大批Kik的追随者,蜂拥而至,参战者如云。

外界都以为,微信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马化腾是举腾讯上下之力来推广这款新产品。事实上,在产品开发的最初三个月,微信未能从腾讯公司内部得到任何支持。

坊间说法,大概在2010年下半年时,很看好Kik类应用发展的腾讯CEO马化腾,希望腾讯的无线团队来承担开发一款Kik类的产品,不过无线团队当时并未立即“接招”,提出因人手有限,得两个半月之后才能投入开发。后来,反倒是由张小龙领衔的腾讯邮箱团队毛遂自荐,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跨界开发了“微信”。

2011年1月下旬,微信iPhone版、Android版、Symbian版等各平台版本接连推出。2011年,被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

比微信早不到一个月,雷军和小米团队的“米聊”诞生。米聊出人意料地获得了领先,并率先采用了导入手机通信录、MSN用户等关键的产品思路。那时的米聊春风得意,最初的爆点是在广东汕头的中学里,当地用户开始疯狂增长,全国用户几乎一天翻一番,涨疯了。

相反,微信在推出后的最初三个月里,并没有得到腾讯公司内部任何支持。

对微信的态度,腾讯内部不是没有过分歧。比如担忧微信等Kik类工具将来有可能会对QQ造成冲击;比如担忧与运营商的冲突,这种Kik类应用直接影响到运营商巨大利润来源之一的增值业务——短信和彩信,同时对中国电信运营商老大哥中移动的飞信也会造成冲击。

不过,微信非但没死,反而做到了用户四五百万。有长期关注微信的业内人士很肯定地说,微信是靠产品本身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张小龙对产品“超乎想象的偏执”,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且不知妥协,张小龙和早期的微信团队,在微妙复杂、理不清的内外部利益关系的纠葛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张小龙这个团队的生猛势头,甚至逼退了竞争对手。事后开心网内部人士回忆,因为微信,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不得不关停了运营仅一个多月的、与之一模一样的移动社交产品“飞豆”。开心网曾被视为中国很具Facebook相的社交网络,一度是中国SNS的代名词。程序员出身的程炳皓及其团队,以崇尚产品技术在业界颇有口碑,这支自诩中国最牛之一的产品开发团队,开发新品时几乎不会考虑竞争对手做什么。

但是张小龙和他的微信,给开心网团队很大的刺激。开心网内部做飞豆的开发团队,与张小龙的微信开发团队在同一周开始做产品开发,同一周结束开发做产品封闭测试,也是在同一周,市场上出现了开心网的“飞豆”和腾讯的“微信”。

此前开心网的产品从来不做市场推广,都是靠口碑传播。飞豆却是例外,推出后,开心网在很小范围邀请用户试用,受邀的都是些做产品技术的。但是,一个多月后,开心网管理团队把这个项目叫停了。

“微信差不多每周都能更新一到两次,我们可能撑死了一周一次,有时候两周一次,速度远远赶不上对方。它(腾讯)是一个巨无霸,还能保持这么大的创新,我们是这么小的公司,居然在这种特别细微的产品开发上,虽然是战略级的重量产品,我们没有PK过它,你们知道这种感受吗?”

微信推出早期,腾讯内部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米聊则率先通过手机通信录导入好友抢得了先手,然后又开始导入人人网、MSN、邮箱以及新浪微博的好友资源。不过,巨人很快就清醒过来,也推出了手机通信录导入好友,此外还可以导入QQ好友,一下子用户数就上来了。

从产品开发到推出,大概是在半年之后,腾讯强大的推广资源跟进,开始发力推广微信。到2011年8月时,有非官方的数据显示,微信的用户数达到1500万,3倍于米聊。

而裹挟着腾讯强大资源的微信,新增用户数非常惊人。据腾讯官方消息,到2011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2012年3月份,微信用户数破亿。2012年9月17日凌晨零点34分,马化腾在微博中转发了微信团队发布的消息“终于,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移动即时通信类产品,微信当仁不让。还是坊间消息,2012年6月份之前,微信的官网域名在内测时曾使用next.qq.com,张狂吧。如果微信会死掉,一定是死在功能太多、野心太大上。这艘巨轮,承载了整个腾讯移动互联网的伟大梦想和蓬勃野心,但是移动互联和PC互联最大的区别就是单点突破的专注,大而全的产品体系会让微信沦为四不像,而非平台吗?

微信已经变了。比如,变得越来越“重”:安装包越来越大,大到手机运行它变得缓慢,有人抱怨“我只想用它聊天,你给我这么多,还让我没选择”;功能越来越多,公众账号、游戏、O2O[1]、电商购物等,甚至有人戏谑,未来某天打开微信,首先你会看到公众账号毫无默契地给你推荐京东商品的促销信息,然后你周围的打折信息又排在下方,紧跟着又有新游戏提示你“谁谁都在玩,你还不玩”等等。

张小龙也在变。现在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他,半推半就之间,或被裹挟着或主动地,正在走出自己的世界,尽管他内心仍坚持对于产品的超乎想象的偏执,却也在艺术家与商人之间,学习寻找那微妙难言的平衡感。

外界看到,2014年5月,腾讯事业群扩充,微信战略地位骤然提升,成立微信事业群,张小龙出任微信事业群总裁。与之相伴的是,微信的商业化趋势不可避免,而且会来得愈发强劲。

如张小龙在内部邮件《微信因你而美》中所言,微信团队将负责以微信为基础建设移动互联网社交、开放与O2O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信与线上娱乐、生活和商业化的综合性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微信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孵化,从产品升级为腾讯战略级的业务体系,成为腾讯社交帝国的另一个底座,承载着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梦想与野心。

当用户数已经几亿时,是时候考量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运营和商业化能力了。

现在的微信,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广告营销、电商、搜索、在线招聘……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是关乎选择的问题。互联网的创业者以前经常被问到“腾讯做了,你该怎么办”,现在是“微信做了,你该怎么办”。

微信的公众账号、微信的O2O生活圈、微信的游戏平台、开放一级入口给战略合作伙伴京东等微信开放平台,都是它在移动端的盈利探索。

比如2014年8月,微信开放平台宣布上线开发者认证功能,与此同时开放的还有智能接口。有分析说,开发者借助微信开放平台,可以完成从基础服务、开发、运营、推广到变现的完整生态闭环。微信借助开放平台给开发者提供服务,无限延伸了自己的各项能力,让商业化充满了无限遐想。这是微信开放开发者资质认证和智能接口背后的真正野心!

在商业化的路上,对微信的担心质疑也接踵而至。有人说,微信已经逐渐失去那种让人惊艳的俏丽,正在变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公司移动平台,重回循规蹈矩的路线,放弃了自己的巨大社交梦想,跟合作伙伴与公司伙伴把酒言欢。

张小龙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还是回到微信事业群(BG)成立时张小龙的那封内部邮件,其中有段话: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来考虑的。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是的,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回到创业的初心。所以,我们会看到,微信一方面推出“微信小店”[2]功能,一方面严格限制朋友圈的集赞活动。换言之,现在在微信上面做销售,微信并不反对,但是微信不鼓励商家主动骚扰用户,对平台上的营销行为十分谨慎。这意味着微信希望将信息流通的主动权交给用户,以用户索取为主,而不是企业推送。

既然微信的商业化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就由张小龙和微信团队来主导航行吧。

微信的商业化探索始于2013年,比如2013年年底,微信首先尝试深入地融入O2O产业链,和多家线下百货商场合作开展移动支付和购物业务。

在微信早期商业化时,张小龙负责产品,腾讯电商副总裁戴志康负责商业运营,包括如何接入第三方商户,如何拓展线上到线下等,就连微信的支付也是交由财付通团队来做。

之后外界看到,戴志康离职、微信支付从财付通剥离并入微信,以及2014年5月微信事业群独立等一系列事件,有观察者将此视作一种信号,微信商业化的主导权交给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也正在试图找到艺术与商业之间的某种平衡,以形成“商业化的价值观,以及艺术家的方法论”。如腾讯内部一位高层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讲到的,微信把开通什么功能、接入什么合作对象这些商业行为,都纳入到产品的一部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产品则是商业的一部分。

你可以理解为,张小龙他们希望的平衡感是,在不增加微信的复杂度下,让商业化从产品的创新中产生,而不是被商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

·注释·

[1]O2O:即OnlineTo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线上,又可涉及线下,就可统称为O2O。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O2O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有所介绍及关注。2013年O2O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了本地化及移动设备的整合,于是O2O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成为O2O模式的本地化分支。

[2]微信小店:在微信上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自助申请“微信小店”功能,从而实现批量添加商品、快速开店。“微信小店”的上线,被认为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启了“零门槛”的电商接入模式。

以“余额”之名

互联网的舞台上永远不缺少个性、非主流的表演者,人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层出不穷的热闹。

同类推荐
  • 成功店长训练

    成功店长训练

    作为门市店经营的中坚角色,店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开设一家甚至十几家分店并非难事,但要培养一个甚至十几个强有力的店长并非易事。本书将现代化门市店长应具备的经营管理运作上的技术与能力,包括店长应具备的商品战略管理、销售业绩管理、店铺人员管理、卖场管理与运作以及顾客服务与管理能力汇整而成。
  •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后发企业的追赶与超越

    本书所选择的案例包括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君禾泵业有限公司、宁波沁园集团、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宁波西摩电器有限公司、宁波高发汽车拉索有限公司、浙江企赢控股集团共八个“单打冠军”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个头不大,但各具特色,他们采取了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追赶道路,在一个个细分市场中确立了优势地位。在对8家宁波“单打冠军”企业追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并借助所构建的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分析框架,从具体到一般,本书最终归纳出三种不同后发企业追赶模式及其特点,包括得力文具和音王集团创造的“基于品牌塑造的追赶模式”,君禾泵业、沁园集团和九龙物流创造的“基于创新推动的追赶模式”,西摩电器、高发拉索和企赢控股创造的“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追赶模式”。
  • 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

    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

    本书分10个领域,对杭州2009年度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和应用状况进行全面总结,既有对2009年我国以及国际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的宏观分析和综述,更着重于对杭州互联网细分业务和典型应用发展状况的关注和研究。该报告内容客观、资料丰富、数据翔实,为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从业企业和有关专业人士以及有志于互联网经济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可资借鉴参考的重要文献。
  • 网上开店与创业

    网上开店与创业

    本书以网上开店与创业的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介绍了网上开店与创业的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准备、网店商品摄影、网上开店、网店管理与推广、网店客户服务、网上创业法律和法规等内容,同时辅以相关链接、小知识、案例分析等栏目,穿插与创业相关的营销、物流等知识,总结了网店卖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实用性强,是一本关于网上创业与开店的全程指南教材。
  •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释了广告的消费心理学基础,深入挖掘出广告运作过程中的消费心理学规律。
热门推荐
  • 妖刀圣皇

    妖刀圣皇

    平凡少年偶得神秘刀柄,从此脚踢天才拳打妖孽,一步一步踏上武道巅峰!
  • 梦回此生

    梦回此生

    努力了一生,却,终究逃不过命运,欠下的,情,若有来生,我定能还清,要好好爱自己,记得要等我.........
  • 女王驾到之嫡女逆袭

    女王驾到之嫡女逆袭

    这篇文文写聊斋。在500年前的仙界,有一个叫露仙儿的仙子。她生心善良,美貌乃仙界第一,人缘极好,几乎仙界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本因该就这样辛福的过完这一生,可偏偏出现了一个让她爱的心甘疯癫成魔……
  • 钢铁之翼

    钢铁之翼

    我是一位菜鸟警官,我是一位穿越大众。我是黑色士官长!求收藏!求收藏!360度打滚求收藏!大家能给点推举票吗?新人急需支持!在这里先谢过大家了!
  • 火修

    火修

    不是仙人,又怎能只手遮天,不修心法走火修,吞噬火焰炼化自身,我亦为火神。苍穹焰,修苍穹之道,亦为吞噬,毁灭之道。
  • 重生之八卦女王

    重生之八卦女王

    全能天后苏璃离奇死亡,再睁开眼却成了某刊八卦小记者谢小小。失去前世的璀璨星光,却得到了一个貌似牛X的系统。头条感应神器——哪里有八卦,哪里就有谢小小。明明只想做个小记者,可剧情是走偏了吗?一脚踏入娱乐圈,片约拍戏络绎不绝,谢小小表示这一世一定要换个活法。……简介无能,大体就是重生娱乐圈,八卦娱记变身星光女王成长史。
  • 小屁孩

    小屁孩

    本书选自作者2014年在国家、省、市报刊(含民刊、文集)公开发表、获奖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正能量作品23篇。长篇小说《小屁孩》主人公小屁孩以其任性、调皮、淘气、顽劣而得名,但长大后却是一个正直、善良之人。小屁孩一生坎坷,婚姻、家庭生活非常曲折、不幸,其所爱之人被继父逼嫁他人,捡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准备结婚时却发现恋人是同母异父的妹子……
  • 极品男神抽奖系统

    极品男神抽奖系统

    人生能有多少个不如意?假如我们可以从头再来,我一定不会屈服。
  • 豪门权谋

    豪门权谋

    想在这个家继续活下去,你就要比他们强,手段比他们狠!朋友比他们广,圈子比他们精,这家无时无刻都充斥着各种阴谋,各种黑暗手段一个不小心不是万劫不复,就是化为灰烬这就是豪门的准则。
  • 妻约难逃,失婚总裁求复合

    妻约难逃,失婚总裁求复合

    五年前,他毫无征兆的丢来一纸离婚协议。五年后,她成为名医,带着一双儿女归来。本以为不会和他再有交集,却误打误撞地再次相遇。医院里,两个可爱的小家伙闯进病房,一个是为了好吃的,另一个则是为了一睹亲生父亲的真容。“葛葛,他就是我们的爹地吗?”小妹嘴里塞满东西,含糊不清地开口。见哥哥点头,立刻变脸大哭起来,“哇,叔叔,你不要和我们抢妈咪,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