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力之计与生命学
海湾战斗已成历史,但战争引发人们的思考至今仍没有停止。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一部分研究报告中指出:“当联盟(多国部队)开始在沙特阿拉伯集结舰只、坦克和飞机时,萨达姆•;侯赛因却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一个国家始而挑起战端,继而坐视等待,这简直是近乎破天荒的。”意思很清楚,伊拉克既然已认识到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样最有利的作战时机,是多国部队正在集结之际,或立足未稳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实现以逸待劳的战略指导之目的。然而,萨达姆没有抓住急多国部队战斗力处于最弱的状态,没有卡住多国部队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瓶颈”失去了天赐良机。
1991年1月13日,多国部队经过五个多月的忙碌,万事皆备,只等东风。这时,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匆匆赶到巴格达,劝说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避免海湾地区爆发一杨大规模战争。假苦萨达姆此时给秘书长一个面子——趁机撤军,这样既听从了联合国的意见,也不在美国人面前掉价。伊军撤出科威特,多国部队也只好收兵回营。接着,萨达姆杀个回马枪,再进科威特,调动多国部队再次出兵……如此一番的折腾,就够美军受的。伊科边界相连,进退方便,而多国部队远隔重洋,各在一方,调动集结并不是件容易之事。
这是“事后诸葛亮”仅就海湾战争的军事斗争策略而言,仅作一种思考和推测。但古往今来,聪明的指挥员要以弱胜强,都主张不和敌手拼实力,调动敌人,消耗疲惫敌人,是“伐兵”中谋略运用的第三目标。正如孙子所说:“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劳敌、疲敌,才能造成好打之敌。
今天,随着军队远程机动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的提高,治力之计的运用不象以前那样容易得手,但局部战争表现出的“小交战,大布势”特点告诉我们,如果善于“以枢应环”,也是可以找到劳敌之法的。
治力,力及肌体重要所为,与气、心一脉搏相承,同样系生命学一大课题。举一反三: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肌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病患静脉内迅速大量被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常见疲倦乏力、呼吸困难等等。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右心衰竭常见下肢水肿、颈静脉怒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象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尚缺乏明确的全面认识。左心衰竭多因左心受到损害,负养过度,阴力增加;右心衰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左心衰竭时所产生的肺组性充血和肺动脉高压。两者择“劳”与“悲”之机行道。
心力衰弱病因治疗包括基本心脏疾病的治疗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排血量、控制体内的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治力于弛缓无力。驰缓无力,常见四肢软弱或不仅下肢软弱不力。多因肺热熏灼、**被伤和心脾亏损,肝肾阴虚,不能营养经脉。严重的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肘腕、膝、踝等关节如觉脱失。
治予肺热者,伴咳呛咽干,小便短赤热痛等,用麦门冬清肺饮合益胃汤;治予心脾者,多由易怒善悲,伴心悸惊惕等,用五痿汤;治予肝肾者,多因房劳过度或久患遗精,伴头晕目眩,腰脊无力等,用虎潜刃、鹿角胶丸。
总之,不论治何力,不必力对力,互动“悲”与“劳”,防控诱发道,开窍竭怔忡,着重心肾气,取胜痰火血,治力力维隆。
二、治变之计与生命学
治变与“治气”、“治心”、“治力”相接连。“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正正之旗,即队伍旗帜整齐有序;堂堂之阵,指部署周密严整的盛大阵容。这一状况用于现代战争,代表了大兵团规作战的布势。这种作战布势,各部队协同紧密,便于发挥整体威力。然而,船大难调头。其阵势缺乏灵活性,战法呆板。孙子讲的治变之意,在于用灵活多变的战法,分敌、扰敌,奇袭其要害,破坏敌战场力量结构,使敌之长变弱。切忌以堂堂之阵对堂堂之阵。
当然,治变包括用谋施计,不拘泥古法,不唯书,不唯圣人之言,一切依情况达权变通。战国时,孙膑以“减灶法”示弱,诱魏将庞涓上钩,就范于马陵,一举歼灭之。东汉时,虞诩被任命为武都郡太守。赴任途中,关羌人率领部队在陈仓崤谷这个地方,阴追虞部队。虞诩命令部队急行军赶路,每天做饭时,每个士兵要各挖两个灶。每隔一天,灶数增加一倍。羌人见虞诩的部队灶数日增,不敢逼近,随后四散而去。有人问虞诩说:“孙膑用减灶法,而你用增灶法;兵书上说,要日行30里(不能行军太快)以务不测,而今天却每天走200里,这是何道理?”虞诩说:“羌虏人多,我们走得慢了,容易被他们追上。走得快一些,他们就摸不清我们的虚实。而羌人见我的灶数日增,就会认为我们的援兵到了。我和孙膑遇到的情势不同,所以不能照搬前人。”
兵书言法:“胜战不复”。抗日战争时,刘伯承元帅在山西七垣村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方法两次设伏,连歼日军。这一“重叠”战逆兵书而施谋,妙就在于变通。
凡堂堂之阵的正规打法,多是作战条令所明确的打法,是正法,唯善用变者方能出奇,出奇方能取胜。
今天,西方在管理科学中,提出一种“权谋论”;在军队编组中,强调“积木式”灵活编组,都是力图改变以往那种死板、固定、模式化的方式,便于随机应变,增强自我组织能力。
治变,旨在以善变治不变,治呆滞古板。
防变,在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到自己胸痛、肩痛、背痛、胁肋痛、腹上部痛等等。照他们说,不是跌打就是风湿。其实,除少数表面痛外,多数属心绞痛,心绞系冠心所为。因为冠心痛是由于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快,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由冠状动脉内膜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性改变。
因此,心绞痛的典型表现,痛的部位在胸骨后中部或1/3处,可向左肩背、左上臂放射:其不典型者则可痛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胸部等处。痛时有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烧灼感等。至于如何治疗在此不作交代。
需要交代的是:患者如果发生此类似痛处,必须先请医师论断,不能自以为是,以便防变;就临床大夫来说,更必须确诊疗得有效,以防再扩变。
治变,在生命医学领域中有着最广泛最有力的运用,它同时跨入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医学界的学者们,务必做到,一是“论通”(诊断确切);二是要把握三理,即:病理、药理、方理;三是要对因下药办症论治,以求最佳效果。
记得三十年前有一个案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们李先生,因身患肝变腹水,经多家医院治疗尚无效果,因此转达业回家。回家后,承请一位专家采症。这位学者经清明审理、全面采症,确诊为水木滥成灾,必须运用高压手段,鼓动肝动作,开门引渠,水行南北之道,达到旋肝出水、行气化水、泽泻通水的目的。
在拟定方案中,用茵陈白茯汤,方中重用土茵陈60克;重用车前子30克,并因水克火舌燥,架配用大黄、桃仁;因水木俱伤胃浣痛,配用三菻、莪术;因肝气郁结肝区痛,配用青皮、陈皮、郁今;因败土木没根腹蒂青筋,配用大复皮、川朴;因败水阻道腹部虚肿不消,配用陈胡芦;因水火久犯尿深红,配用瞿麦、扁蓄;因小便涩,配用滑石、木通、枝子;罟败土脾、胃、三焦气机不运、不思食,配用炒麦芽,只壳;因内毒生气便下绿色,配用川连;因热不退,配用黄芩、柴胡;因阴阳不调神经烦燥,配用炒枣仁;因腿足肿,配用牛七、防巳;因黄胆严重致眼者,配用苦丁茶(每周服一次)。
经一个疗程诊治,患者病情基本消除,继治之养阴、补肝肾、利湿,不到一个月时间完全恢复健康。
在诊治过程中,周边有人对其中药味提出疑问,如:因茵陈损阴不过七(7钱)何敢重用二小两,肝变腹水已损阴,怎能再用车前子一小两。三菻、莪术女人行经用,肝变何为用此药,等等。我听了好象这些人有好多“不”:不懂得主要矛盾,不懂得汤药服法,不懂得药性所在,不懂得对症论治,更不懂得“论通”。何其板式!
李先生,三十年前治变得康复,三十年来健康应变肩负领导之责,希望李先生青春常驻,幸福永远!
总之,无论治何变,不能呆板,不能套老框框,不能模式化,而应随着高科技发展,把握生命客观,发挥中西医并举的优势,灵活变通地对因施治,以实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