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对秦军大声说道:“秦国的勇士们,拿出你们的阳刚之气,攻下郢都,我允许你们吃喝玩乐三天三夜。攻进去,里面的金银珠宝,美女财物就全是你们的了!大王说了,谁要是找到真的和氏璧,就封他为楚王!”
白起见秦军士气大作,就下令攻城。
秦军像发了情的雄狮一般向郢都杀去。
楚军抵抗了一日,楚顷襄王害怕郢都不保,就率军退到陈(今HN淮阳),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
楚王一退,楚军便无心抵抗,溃不成军,不出两日,偌大的郢都便被白起攻破了。
与此同时,司马错攻占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
楚襄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向西虽然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设郡,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国灭亡。
秦军攻占郢都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见钱物就抢,见美女就奸,凡有抵抗者尽皆杀害,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破坏烧毁。
白起让秦军在楚都为所欲为三天三夜,曾经繁华无比的楚都瞬间变得面目全非,楚国人民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战火中。
白起率军将楚国王宫翻了个底朝天,金银珠宝看到无数,就是没有找到和氏璧,一怒之下,就命秦军一把火将楚王宫烧了。
当时有人建议,说历来帝王们都喜欢将名贵器物陪葬,和氏璧有可能被楚国的哪个帝王拿去陪葬了。
白起信以为真,就率秦军将楚国历代帝王的陵墓——夷陵翻了个底朝天,即便如此,也只找到了一些奇珍异宝,始终没有找到和氏璧。
白起大怒,想起秦王下达的死命令——找不到和氏璧不准回秦国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
一怒之下,白起当即下令,一把火把夷陵烧了。
楚都被破,象征着楚国的灭亡,起码在屈原眼里是这样。
当屈原得知楚都被秦军攻破,白起率秦军在城中为非作歹三天三夜,先烧楚王宫,再毁楚王陵,把楚都搞得面目全非,把楚人折磨得惨不忍睹时,屈原心里只有撕心裂肺的痛。
可是,他竟没有流下一滴泪,没有哭泣出一声来。
显然,屈原的心已经死了。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下午,楚国的人们已从山上采药草回来,家家户户正吃着棕子。
屈原披头散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向汩罗江边走去。他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眼睛如死人一般睁着,不会活动一下,只有那白衣飘带在江风的吹拂下,看上去如鬼魅一般。
屈原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回头,那脚步不快不慢,不轻不重,有如鬼使神差。江边空无一人,江风习习,阴森森的叫人害怕。
屈原还是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回头,没有犹豫,他一直朝前走。他的面前是缓缓流去的汩罗江,江水浑浊不堪,仿佛要把人吞没。
屈原终归还是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回头,没有环顾,他一直朝前走。似乎他看到了一个美人,好像是女须的样子,在对着他笑,在对着他点头,在向他招手,少时,那美人就消失在江水中不见了。
屈原突然加快了脚步,嘴里在呼唤着什么,没人听得到,他眼睛直直的盯着着江水深处,不敢眨一下,生怕一转眼,就找不到了那个人。
屈原走进了江水中,他没有回头,没有迟疑,只是不停地用双手扒开波浪,好让自己走得更顺利一些。渐渐地,江水淹到了屈原的半腰,他仍然没有回头,没有后退,没有呼喊,没有挣扎。
天空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声震天,大雨倾盆,江水变得凶狠起来,卷起了千层巨浪,江畔尘沙滚滚,瞬间把汩罗江淹没得无影无踪。
少时,天公放晴,无风无浪,汩罗江上,尽是一处处迷人风光。
正当汩罗江畔的人们端着棕子享受午饭时,突然传来一声梆子响,只听得一个渔夫奔走相告,声嘶力竭的喊道:“快来人啊!三闾大夫投江了!”
人们听到求救声,一窝蜂地奔出门来,甚至忘了放下手中的棕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四处乱开,各行其是又乱成一团,有敲锣打鼓四处喊人救命的,有忙着找龙舟下水救人的……
少时,江畔一带的人们就一个不少的随着渔夫的指示来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
众人来不及多话,就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抢了龙舟向着屈原落水消失的江心驶去。
看他们拼命地划着龙舟,七八个人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嘴里不停地喊着号子,争先恐后地争着去救屈原。
一时间,江面上摆满了龙舟,那场面甚是壮观。
岸上的人们焦急地盼望着,等的心都要跳出来了。这时,有老者呼喊道:“你们还傻看着干什么,快把你们手中的棕子扔进江中,再晚了,三闾大夫恐怕就要葬身鱼腹了。”
于是,所有的人都把手中的棕子朝江水中扔去,都希望鱼吃了棕子,不要去吃屈原的身体。
这时,那先前呼救的渔夫对众人说:“我在对面的江岸上钓鱼,看到三闾大夫披头散发朝江边走来,像是中了邪似的,等我才恍过眼,突然狂风大作,江岸上黑成一片,过了不多时,就又清明了。”
接着又招呼众人:“我猜三闾大夫肯定是鬼缠身了,姑娘们,赶紧的,敲锣打鼓唱起来,跳起来,把妖魔鬼怪都赶走,阎王爷可怜三闾大夫,就放他回来了。”
于是,姑娘们尽展舞姿,放开歌喉,敲锣打鼓,希望妖魔鬼怪被吓跑了,就会放屈原回来。
能做的都做了,屈原还是没有回来。划龙舟的小伙们在江上找不到屈原,就泅到江底去,找了半天,还是不见屈原的尸体。
人们除了悲痛,别无他法。划船的小伙们回来了,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问他们可救得三闾大夫,都只是摇着头哭。
江畔的人们一致认定,屈原投江,再也回不来了。
人们凑在一起,都念起屈原来。凡是跟屈原接触过的,都说个没完没了。
总之,人们都在说屈原是如何如何地好,骂老天为什么不长眼,骂妖魔鬼怪为什么要抓好人。
这时,有一个渔父哭诉着,回忆起他曾与屈原的一段往事。
“那天我在行吟泽畔钓鱼,看见了三闾大夫,……”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沉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饮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人们听渔夫讲完,都感叹起来。
这时有老者们商议,打算派江边的年轻人沿江岸一带去寻找三闾大夫的尸体,就算人没了,也要把他的尸体找回来,让他有一个葬身之地。
年轻人都怀着悲痛沿江寻去,可找了七天七夜,还是找不到屈原的尸体。
后来,村里的老人们就找来道士先生,在屈原投江的岸边,敲锣打鼓摆起道场,为屈原念了三天三夜的经,以超渡屈原的亡灵。
人们这样做,是希望能让屈原在阴间少受点罪,他在人间吃的苦实在是太多了。
自此后,楚国的人们就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在江边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人们往江里扔棕子,姑娘们唱歌跳舞,小伙们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个习俗一直传到今天,五月初五也因此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