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率四国联军轻轻松松来到函谷关下,一路不见秦军阻拦,苏秦对此有些不安。
赵韩魏三国主将见秦军不敢与联军抗衡,以为秦军害怕了,都请求苏秦一鼓作气攻打关隘。
苏秦再三考虑,怕秦军有诈,再者,这次出兵攻秦完全是个幌子,目的是调走赵韩魏军队,好让齐愍王趁势灭亡宋国,以挑起韩魏赵对齐国的仇恨,为燕国伐齐作准备。
在苏秦的心里,这秦韩魏赵的军队早晚是要掉转枪头去对付齐国的,消耗了谁的实力都于将来燕国伐齐不利,再三盘算一通,就下令联军停止前进,安营扎寨再作打算。
两军对峙已有数日,韩赵魏主将对苏秦的态度有些不理解,每次请求攻关,苏秦都说时机未到。
这些人眼看一大块肥肉就在眼前却吃不到,那种心情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心里就各自盘算起来,也有不请自去攻关的,都被秦军依靠有利地势多次杀回来,眼看多次攻打秦国都损兵折将,也就安分多了,只是心里都在思变。
这日,苏秦和几国主将在军中大吃大喝,忽有魏国使者来报,见面就说:“秦国已派人向魏国割地求和,请求退兵,魏王已经同意了。”没过几日,韩国使者也来说了同样的话。
几天后,赵国使者匆匆来报,见了就说:“齐愍王言而无信,趁赵国出兵攻打秦国期间,亲率齐国精锐在短短数日内就攻下了宋国。赵王下令,赵军立即回撤,准备向齐愍王平分宋国。”
可怜那蠢笨的宋国王,本以为联军攻秦,无力他顾,想着可以过几天安乐日子,谁曾想竟在睡梦之中做了亡国之君。
众人听了,都惊慌起来,除苏秦外,各国将领面面相觑,百思不解:齐国主力都被调来攻打秦国了,齐国哪里来的军队去灭宋国?
这个问题只有苏秦能回答,但他仍然装腔作势,作莫名其妙状。
那韩、魏主将听得齐国已攻下宋国,都跟着咬牙切齿起来,他们都知道,一旦宋国灭亡,接着韩、魏就难保了。于是,赵、韩、魏三国急忙撤军回国,打理后事。
苏秦见盟军离去,也不忙着撤军,只是百般地得意,他心里当时思忖:
“经此之后,韩魏赵三国必定与齐国势不两立,燕国联三晋伐齐的种子已经种下,只是秦国还得再教训教训,只有把秦国打痛了,秦国将来才会出兵伐齐,再者,这齐国的军队还得让他们有来无回,切不可带回齐国以增加齐国的实力!”
于是苏秦就率齐国军队攻打函谷关。
可怜这齐国新募的军队,都是些老幼残疾,偶有些年轻力壮的都没来得及训练就被派往前线了,多有在行军路上就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的。
现在面对的是秦国军队。
秦军依据关隘天险,任齐军轮番的攻上来,都被居高临下的檑木巨石,弩林箭雨,酒油火器杀得个干净。
苏秦在阵后指挥齐军,但见有后退逃跑者都命亲兵一一杀尽,新军见左右是死,都拼命地前赴后继。
然而,无论有多少齐军冲上去,最终的结局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白起和司马错在城关上指挥。
白起要开关迎战,将齐军屠杀个干干净净,更嘲笑道:“都说苏秦得鬼谷子真传,可你看看,这分明是趋羊入虎口,天下哪有这般打仗的?”
司马错止道:“不可,苏秦绝非浪得虚名之辈,这种打法,其中一定有诈,只可死守,不得开关,以防不测!”
这苏秦眼看着齐国军队将余无几,就悄悄地溜走了,不带一兵一卒回到齐国。
此后,赵国要求与齐国平分宋国,但那是异想天开,到了此时才知道上当,可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是从此发誓与齐国不共戴天。
苏秦回到齐国,齐愍王但得到宋国版图,也不计较他攻秦的得失,反而更加相信苏秦,凡事都听其言论。
公元前286年的一天,已过80高龄的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
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
庄子破帽遮头,旧布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于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
弟子忍不住问:“请问师父,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长了几千年?”
庄子看了,漫说道:“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成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问:“此树因无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
庄子若有寄托,感慨道:“人若此木,得活千年而无所一用又有何意义!居得天独厚之地,享雨露阳光之泽,堂堂而立于天地间,徒有虚名,空有外表,而无用武之地,不如幼时夭折,不要成材的好。
我庄周非是爱浪漫逍遥,非是清高傲慢而不合于俗,只是生不逢时,百无一用罢了。我何尝不想把一生所学献诸于世,我何尝不想有所作为,成就功名,可这世道容不得我,我只能寄情于山水,逍遥于世外而无所作为罢了!”
这天夜里,庄子病重,卧床不起。
弟子侍立床前,庄子语重心长地拖着气叮嘱道:“我自知天命,已将不久于人世,在离开之前,唯独放心不下你。你要记住,为人处世,当不可学我清高孤傲,与世格格不入。
哪怕世道再不公平,哪怕人心再多险恶,哪怕你对这个社会充满了痛恨,你都要忍辱负重,去与世俗同流,只有谋得一官半职,只有身居高位,手握权柄,你才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否则哪怕你有蔑视天下的本事,你也不可能按照你自身的法则去为人处世。”
弟子见庄子惨状,哪还听得进去那些大道理,只是悲痛地低着头,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起来。
庄子见了,就劝道:“你难过什么呢?人活着总有愁不完的烦恼,总有叹不尽的人生。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我死了,就彻底的解脱了,再不会为病痛折磨,再不会为心情烦恼,再不会为生活逼迫,再不会为功名伤怀,从此什么都不会想,真正的去了极乐世界,你应该为我高兴才是。”
弟子听了,虽然止不住伤痛,但稍微感觉好了些。
庄子见了,又吩咐道:“我死后,你不必为我找人念经超渡,更不要为我举办后事,也不要给我披麻戴孝,只要把我的身子抬到那棵千年大树下就可,不要将我埋葬,不要树碑垒墓!”
弟子听了就悲伤起来,抽泣道:“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要弟子如此相待,想来让弟子悲痛啊!”
庄子摇头笑道:“人死了,再怎么风光排场,也只是做给后人看,活着的时候不懂得孝敬,死了再做些什么又有何用!”
弟子听此教训,又问道:“只是,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先生的遗体。”
庄子平静地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和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人活一口气,若没了那口气,区区尸体跟尘土又有何异。再说了,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这难道不是世上最盛大的葬礼了吗?”
弟子只得一一应允,再没有话说,只是悲痛地陪在庄子身边。
庄子似乎想通了好多事,渐渐地沉沉地睡去。
这天夜里,庄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庄子梦到自己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
夕阳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
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
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感慨地问它道:“不知你生前是何人?更不知你是哪国人?也不知你是怎么死的?”
骷髅对庄子道:“人既已死,又何必在乎生前那些事。”庄子不知如何是好。
骷髅又开口说道:“先生,楚国将要灭亡了,你还是离开这里,去找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吧!这个世界不属于你。”
骷髅说罢,就消失了。
庄子在想:“世界之大,哪里才属于我?”
想着想着,庄子突然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过不多时,庄子发现那只蝴蝶又化作了自己的模样,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弟子立在床前,只见庄子挣扎了几下,然后再也不动了,只见嘴角流出微微的笑容。
等弟子用手试了试,庄子已没了呼吸。
庄子终于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