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有司仪官来报:“魏国使者乐毅奉魏昭王之命率使团请求拜见大王。”
燕王闻罢,先让使者下去好生侍候着,随即转问苏秦:“魏国的江山已经朝不保夕了,此次派使来燕,想必是联燕合纵的。”
苏秦点头说:“这是自然。只是那魏昭王极为不明,怎会想到合纵自保,而且哪来的眼光让他联燕而不联他国?”燕王说:“魏使叫乐毅,莫非是他的主意!此人你可知晓?”
苏秦听了,震惊不已,大问道:“什么?乐毅?哪个乐毅?莫非是上天要兴燕国!”燕王惊问道:“你认得此人?”苏秦说:“如果我没打听错的话,那么算是听闻过!”
燕王听苏秦说道:“乐毅者,乃魏文候时魏国伐灭中山国名将乐羊之后。乐羊攻灭中山国,因功被封于中山国都灵寿,乐羊死后,中山得以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心怀大志,自小习得一身武艺和治世之才。”
“后来,赵国发生了沙丘政变,乐毅不知因何事被牵连其中,这让他再一次看到了赵国的黑暗。不久,为避祸乱,他又逃回了魏国,想效仿其祖乐羊为魏国建功。”
“去年,魏、韩联军抗秦,他本想请命为统帅,可魏王却拜了公孙喜为大将,致使联军被白起屠杀干净。却不知为何,魏王会让乐毅为使者来燕联盟。”
“如果是我,我也会首先选择联燕合纵的,从这里亦可看出乐毅的不凡之处了。”
燕王听了甚喜,因问道:“如此说来,这乐毅确实是个文武大才了?”
苏秦说:“还得一试才能得知!如果乐毅真是大才,我敢请大王无论如何都要将他留在燕国,这样的人,绝对不能为他国所用。”
燕王点头不已,少息又问道:“不知该如何试他!”
苏秦回道:“先武试!请燕王约乐毅单独到碣石宫会面,再让剧辛带顶尖高手以私闯国事重地之罪来杀乐毅,大王可在暗中观战。”
燕王忧道:“这样恐不好吧!万一乐毅不敌被杀,岂不寒了天下仕人之心。”苏秦认为:“若乐毅真是像传闻中的那般厉害,量剧辛等人能奈他何?我只怕他碍于魏使的身份而不肯出手。”
燕王想想,还是不妥,又说道:“就算他武艺不高,也不能说他不是统兵或治国大才呀!”苏秦想想也是,就说道:“大王可暗中告之剧辛,让他适可而止。”
燕王方同意了,又问道:“那文试又该如何?”
苏秦说:“武试之后,大王如果觉得满意,就恭身相待,先不要与他谈论国事,只好酒好肉的宴请他几天,等他实在奈不住了,才与他论事。”
“如果他要请燕国与魏国联盟,大王只管问他联盟于燕有何好处,之后再请他为燕国谋划。如果他说的与我想的不谋而合,大王就得拉着邹衍等人千方百计地求他为燕国效力,我也会从中帮着规劝的。只有一点,到那时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他回魏国。”
乐毅被燕国的司仪官按燕昭王的吩咐带到了碣石宫中候着,司仪官去了,乐毅心中总有些莫名的不安。
这碣石宫虽说是敬贤的象征,也是乐毅甚至是无数天下寒士神往的归宿,可此时在他看来却无形中有几分恐怖。乐毅不敢多想,也不敢东张西望,极老实的候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坏了事。
正当乐毅有些按捺不住之时,忽听一个声音吼道:“什么人?敢擅闯国事重地!”
伴随着一声“拿命来”,乐毅只见一个大汉手持一柄开山大铁锹朝他头顶挖下来,后边还跟着数十名高手齐齐纵空杀来。
乐毅本能的要出手反抗,隐隐地觉得某个角落里有两人在暗中观望,他在刹那间想到了什么,迅速收了手,只把眼睛一闭,做出等死的表情来。
原来燕昭王和苏秦早就在暗中盯着了,燕王只见乐毅一眼,就从心底的暗自叫好。眼看剧辛的铁锹将及乐毅头顶,而乐毅丝毫不惧,这把燕昭王吓了一跳。燕昭王正要开口叫停,剧辛急忙翻身一转,闪过乐毅的头顶。
燕王这才舒了一口气,问苏秦:“你看如何?”
苏秦震惊道:“从乐毅不惧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不仅有蔑视天下的武功,还猜透了大王这是在试他,否则像他这么一个一身本事还未得展示的大才怎肯轻易就死!一个人为了完成一件事如果连命都不要,那这样的人已经是天下无敌了。如果乐毅肯为燕国效命,就凭他这种执着精神和胆识谋略必能兴燕灭齐。”
燕昭王明白苏秦的意思,急对剧辛等人喝道:“尔等还不快快退下,怎敢如此对待贵客。”乐毅看时,只见燕昭王老远的便恭身作揖笑迎而来,边行边说道:“燕国小君姬职拜迎魏使乐公大驾碣石宫,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乐毅见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此前只知燕昭王爱贤,却没想燕王敬贤有过于此。再想想他这些年来的不得志,想起那些曾经让他伤透了心的无情君王,他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心中有无上的感动和说不出的千言万语。
燕王见乐毅不语,也不肯直起头来,只是微笑着似乎是等待乐毅的许可。
这时,苏秦在背后提醒乐毅道:“乐将军,大王还在等你呢!”
乐毅这才清醒过来,眼泪汪汪的急忙单膝跪地扶燕王道:“大王折杀乐毅了。乐毅拜见大王。”
燕昭王这才直起身来,扶起乐毅。
此时乐毅的心里,既有高山流水相见恨晚,又多感慨造化弄人,他心中那个为魏国复兴的坚定信念似乎为燕昭王动摇了。
燕昭王与乐毅相见恨晚,英雄相惜,一连几天,只管饮宴,不谈国事。二人食则同席,卧则同榻,行则同路,真个形影不离。
燕昭王把乐毅奉为先师般孝敬,对乐毅的生活琐事务必亲手操办,不准任何下人插手,甚至亲自为乐毅打热水洗脚,斟酒、奉茶、陪玩自不在话下。
乐毅也曾惶恐地拒绝道:“乐毅乃区区魏国小吏,怎敢劳燕王如此对待!”可燕昭王总是笑而不答,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乐毅每每总请燕王谈燕、魏联盟事宜,可燕王总说:“将军使燕,舟马劳顿,先修养些时日再谈国事不迟。”
见燕昭王如此,乐毅也不敢多作强求,只好将就着度日。
这日,二人对坐宴饮,燕昭王不停地给乐毅斟酒夹肉。面对燕王的无限殷勤,乐毅本想拒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只有默默地接受着,即使心中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酒罢奉茶,乐毅坦诚地说:“乐毅何德何能,竟连日蒙燕王无微不至的照料,想来实在诚惶诚恐。我蒙魏王厚爱,出使燕国,只求联盟互利,恐报答不了燕王的天恩啊!”燕王笑道:“我并非独爱将军,不过是敬天下贤士罢了,将军莫要多心。”
乐毅直言道:“燕王之志,在于兴燕灭齐,燕王的心意我也明白,然我已身为魏国之臣,今生不能再事二主,就算是我死了,也不会改变此志。”
看到燕王很难为情,乐毅又说:“不过,大王于我有天高地厚之恩,我更敬重天下那些爱贤之主,如果大王不嫌,我愿为燕国谋划一二。一来以报燕王高山流水之恩,二者希望燕、魏早日结盟,也好放我早日回国复命。”
燕王听了此话,既为乐毅忠贞不二之志和情义所感动,又长恨为何自己没能早些时刻遇到他。但见乐毅愿为燕国谋划,怎能不洗耳恭听,因说道:“愿闻将军指点燕国的出路,职(燕昭王自称)必定刻骨铭心,并将之付诸于行。”
乐毅遵命,就为燕国谋划起来:“燕国要灭齐必须三管齐下,一是兴燕,二是间齐,三是联盟。”燕王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忙问:“何能兴燕?”乐毅道:“燕国需要一个战能统兵,和能主政的大才,以创一个清明的国政,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发展生产,使国富民强。”
燕王又问:“何谓间齐?”乐毅说:“派一个能纵横天下的说客去齐国作间谍,劝齐王对外频频作战以耗国力,并结罪于诸国,对内施暴政于民,从而引起齐人对他的怨恨。”
燕王问:“这样的人何有?”乐毅说:“大王身边的上卿苏秦是不二人选,他早年出使齐国不正是为此事吗?”燕王听了,内心百感交集。
燕王再问:“那联盟呢?”乐毅回答说:“燕国要灭齐国,必须合天下之力而战之。秦与燕是姻亲之国,联盟不必说,若再得赵、韩、魏之力,那么齐国必亡。而韩、魏早已结盟,燕王今天与魏国联盟也就等于与韩国联盟,待时机成熟,再使人与赵结盟,如此,大事可成矣。”
燕王听了,震憾不已,没想乐毅的设想竟与苏秦所言丝毫不差。而乐毅借进言之机,巧妙地道明了燕、魏结盟的利害,这让燕昭王既佩服又感不安。
燕昭王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把乐毅留下来为燕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