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见面,兴奋地说道:“从今以后,终于可以不用再打仗了。我盼这一天盼了好久。从此天下太平,这是霸王之德,天下之福啊!”
项羽却开了一个玩笑说:“刘邦,你还敢来谈判,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刘邦听了,怔了一下,然后说:“怕,真心的怕!”
项羽听了,大笑不已。
楚汉双方正式座上谈判席,拉开了楚汉和谈的序幕。
谈判向来都是你喊齐天,我还齐地,你狮子大开口,我却一毛不拔。起初谁都不让步,只有经过强烈的争论、妥协、反思,最终使得双方的底线合成一条中线,谈判才能达成一致。
楚汉双方的谈判亦是如此。
经过连续三天的谈判,刘邦和项羽终于达成如下协议:
一在领土方面,楚汉双方以鸿沟(原魏国开挖的一条运河,以勾通黄河至颖水,北起广武,南至淮阳,中经陈留)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
二楚军撤出已占领的荥阳,汉军退出已攻占的楚地。
三除韩信和彭越(这二人不听刘邦的号令)所部外,刘邦必须在限期一月内撤走所有驻守齐地的汉军,待汉军越过鸿沟之日,项羽必须归还刘邦家人并引兵东归。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将彭城之战中掳获的刘邦妻、父及一家老小送还,准备引兵东归。
前203年十月初,项羽正式引兵东归。
项羽东归的路线并不是从荥阳直达彭城,而是从广武出发,经陈留(今河南中牟县)顺鸿沟南下至固陵(今河南淮阳一带),然后才北上彭城。
对于项羽的东归路线,我是百思不解。从地图上看,荥阳与彭城几乎成一条直线,按理说,以当时项羽的处境,他应该尽早地赶回彭城才是,为什么要向南面绕一大个圈子呢?
对于项羽当时的心理,我作了如下两点揣测:
一项羽完全地相信了他与刘邦的鸿沟盟约,所以他才不急着回彭城防守。既然是最后一次出来了,那就顺着鸿沟旅游一下,好好地去看看楚河汉界,放松一下心情。
二项羽并没有真正地相信楚汉盟约。为了避免遭到汉军的追击和伏击,他才选择顺鸿沟南下,以避开刘邦军、彭越军、韩信军的势力范围。因为南下便是楚国的地盘,南方的九江地区还有楚军大司马的九江军镇守,从这里绕行,不仅可避开汉军,而且还有楚军接应。
有时,我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项羽引兵南下会不会是他故意所为,目的是引诱刘邦率军追击,然后趁机将之一网打尽。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项羽四次率楚军攻打荥阳,其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为了打破与刘邦长期对峙的局面,项羽决定与他盟约,然后引汉军离开荥阳、成皋至自己的地盘上一举歼之。因为他相信,刘邦是绝不会真心和谈,汉军的那些将领、谋士也一定会劝刘邦假借盟约、趁楚军东归时追击之。
如果真是这样,项羽这一招倒真是高明之至。首先他借盟约解决了彭城之忧(汉军从彭城撤军);其次,他借盟约解决了粮草和兵力补给问题(楚军南下便可和周殷的九江军会师,粮草器械补给等问题也能得到解决);最后,他将刘邦引诱到自己的地盘上作战(刘邦占领的成皋、广武、巩义一带易守难攻,不利长期作战)。
且不说项羽是何种想法,但刘邦和他的那些手下却是真正地想假借盟约,趁机追击楚军。
对于刘邦来说,与楚盟约有几点好处:首先,他成功地救回了自己的家人老小;其次,他有力地将汉军收拢并使得项羽退出荥阳;最后,他想趁项羽东归之际从背后捅楚军一刀,而且是一刀致命那种。
于是,在项羽拔营准备东归之前,刘邦就秘密派出很多精明的探哨,他们的任务是跟踪楚军,及时将消息送还。
为了掩人耳目,保证追击项羽东归的这一军事机密不被泄露,刘邦表面上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关中。
而实际上,刘邦却暗中与张良、陈平、樊哙、周勃、夏候婴、曹参、灌婴等高级将领深夜密谈。
深更半夜时分,在一间密不透风的小屋里,刘邦与张良等谋士、武将们正在秘密会谈。
刘邦轻声地问张良:“一切都按计划准备好了吗?”
张良得意地说:“我已分别给韩信和彭越写了信,约他们二人率兵南下,合力灭楚。刘贾和英布在半年前就到了九江地区(安徽南部一带),我刚刚得到消息,他们现已拥兵三万,只要他们成功劝降周殷叛楚,南方可定。我已经给刘贾回信,无论如何一定要策反周殷,然后扫平南方,率兵北上阻击项羽东归。更可喜的是,萧丞相在关中招募了大批新兵并一应粮草补给不日运到。”
刘邦听了,兴奋道:“太好了!成败在此一举,望诸公努力,共享天下!”
不日,彭越在昌邑(山东巨野县)收到刘邦的书信。他看后,不愉地将之扔到了一边,愤慨地对手下说:“这个刘邦,有事的时候就想起我,没事的时候就把我扔在一边不管不问。之前三番五次地叫我帮他扰袭楚军后方,可事成之后,连一兵一卒、一草一粟都不给我,说是封我做梁王,可到现在也只是一个虚名。现在又要叫我帮他对付项羽,简直就是把我当枪使,要知道,我的兵马也要吃饭。”
彭越手下那些人听了,也是怨声一片。于是,大家商议好,刘邦要是不来点实惠的就拒不发兵。
很快,韩信也收到了刘邦的书信。
韩信叫来李左车和蒯通,说:“刘邦约我率兵南下,与他一起前后夹击项羽,你们怎么看?”
李左车听了,惊讶地说:“原来刘邦与项羽盟约是假,欲从其后偷袭楚军才是真!”
蒯通倒显得很镇定,只冷冷地说了一句:“鸿沟盟约只是一个阴谋。刘邦有阴谋,难道项羽就不会有阴谋?”
韩信问:“依你们看,我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蒯通说:“楚汉相争走到今天这一步,能决定成败的只有一人。这个人不是刘邦也不是项羽,而是齐王你。”
韩信听了这话,很是受用。
蒯通又说:“兵是要出的,不过不是去围杀项羽,而是率兵南下,占领彭城,然后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韩信问:“你的意思是要我坐观成败,不去围杀项羽?这个我做不到!”
蒯通反问韩信:“敢问齐王,你认为是建功立业重要,还是报仇雪恨重要?”
韩信说:“功业要建,但项羽更要杀,打败项羽是我此生最大的志愿。”
蒯通听了,直摇头,再问:“项羽一死,天下归汉,敢问齐王,到那时,你是反还是不反?”
韩信想想,无话可说。
蒯通见韩信无语,又劝道:“即使齐王你甘居臣子之位,奈何你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刘邦是容不得你的。难道齐王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般卸磨杀驴的道理吗?”
韩信却说:“我有不世之功,谁敢杀我?只要刘邦敢动我,我便一声令下,反了他又有何难?”
蒯通听了,非常失望地说:“齐王,此一时,彼一时,恐怕到时天下既定,也没人会愿意听你的号令去打仗了。要知道人心都是善变的,只有利益才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韩信想了许久,沉默不语。
蒯通无可奈何,只得妥协道:“那能不能请齐王答应我一事?与项羽临阵对敌时网开一面,这天下最终将如何,就让天意来决断。”
韩信想了许久,于是答应了,说:“好吧!听你的,我这就派军占领彭城,然后静观其变。如果有一天,我跟项羽在战场上相见,我保证让开东南一角给项羽,至于他能不能活着出去,就看他的本事了!”
项羽撤军后,先从荥阳南下,后沿东南方向顺鸿沟一路南行。
刘邦得知了项羽的撤军路线后,既喜又忧,喜的是项羽终于撤军了,他马上就可以实行他的追击计划,忧的是项羽并没有按他预想的路线那样直线东还。
刘邦着急了,忙找张良等机要人员商议,张良听后,思虑了片刻,方说道:“项羽是担心在撤军的路上遇到我军的伏击,这才选择先南下后北上。现在彭越和韩信怕是指望不上了,英布和刘贾又不能一时劝降周殷率军北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刻召集兵马追杀楚军,千万不能让项羽深入楚地,与南方的楚军会师,否则我军就无胜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