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下了秦岭,先迂回向西南行,然后又转向东南,过了十数日,最终到了南郑。
一路走来,韩信经历过些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对于一个不识路径(或者根本就没有路径),又没有导航仪,更没有随身携带食物,又没有同伴相问,心中只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的人来说,要穿越崇山峻岭,要面对未知的世界,他能活着到达南郑,其所受过的苦难是难以言说的。
他或许遇到过豺狼虎豹,或许遇到过山川沼泽,或许遇到过层林瘴气,或许遇到过误入岐途……但他都一一的逃过劫难,化险为夷。为了活命,他可能饮过山泉,可能吃过野果,可能猎过野兽,可能捕过鱼虾,……总之,他活着到达了南郑。
他虽然活着到达了南郑,但到达南郑时,他已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了。但他坚信,只要活着到达南郑,一切就有希望。
韩信到达南郑郊外时是正午。此时正是五六月间的蜀中天气,整个大地热得起火。当韩信看见前面有村落,他意识到这离南郑不远了,于是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他实在是累得不行。
韩信觉得浑身乏力,头晕眼花,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就往路边的树阴下躺了下去,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等他一觉醒来,睁眼看时,已是傍晚时分,一轮红日往西山慢慢落下,只有最后一缕余光还散落在大地上,淡淡的。
韩信想站起来,但一丝力气也没有,他这些天实在是劳累过度,惊吓过度,之前靠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还不知不觉,当他放下绷紧的神经,这才发现他的身子像被掏空了一样。
天就快要黑了,腹中已饥肠辘辘,直叫个不停。他这才知道,这些天除了吃野花野菜野果和鱼虾野兽之外就再没有吃过一顿饭,越是这么想就越是饿得难受。也许是饥饿的力量促使他站了起来,向着村落里面走去。他想,此时浑身无力,又落魄不堪,不如到邻近的村子里面讨顿饱饭吃了,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等明日养足了精神,再去南郑见刘邦。
韩信踉踉跄跄的走近了村子。他先是遇上一些贪玩的孩子从身边跑过,再又遇到一些成年人匆匆忙忙的走过,他都没有叫住他们,直到快要走到村子尽头了,韩信遇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这才行礼相问:
“奶奶,我是来南郑投亲戚的,我已经好几天没吃过饭了,眼看天就快黑,你家能不能给我一顿饭吃,让我住上一晚?”
老年人看韩信很是可怜,且面目和善,语言亲切,就答应了他,把他领回家中。
屋子非常的小,家中很是清贫。老人并没有儿女,只有一个老头陪着。老头见了韩信,问是何人,老奶就悄悄地跟他说了一番。这地方的语言,韩信不大听得懂,但觉得他们并无恶意,于是也没多想。
这晚的饭菜很差,吃的是包谷饭,喝的是白菜汤,但韩信觉得异常可口,也吃得特别地饱,更感到异常的温暖。
晚上,两个老人围着韩信问东问西。韩信都如实回答,并问老人们一些问题,这种气氛非常好,就好像多年的儿女回到了身边一般。韩信从老人们的谈话中得知,这两个老人无儿无女,但他没有多问,听说收养了一个姑娘不过十五六岁,现在外面给人家做工。
韩信实在是太困了,聊着聊着就开始打瞌睡。老人们见了,才停止了问话,然后安排他去睡。韩信一上床就睡熟了,等醒来已是天亮。
韩信早早的起来,向老人家辞行,并问了去南郑的路。看得出来,老人们很是舍不得他走,这或许是因为自己至老无子的缘故吧,但也不强留,只是硬塞了一个果子给韩信,叫他拿着路上吃。
韩信想起老人们对他的好,看着眼前依依不舍的情景,握着那个温暖的果子,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想到,在这乱世,在异地他乡,居然能遇上这么好的两个老人,此时的他早忘了曾经的痛苦,心中只有满满的爱。
韩信走了,两个老人送出来,不肯回去,一直在给他指路,唠唠叨叨地对他说了很多话。韩信知道,他们这是舍不得他走,于是回头对老人们说道:“爷爷、奶奶,你们快回去吧!过两年我还会回来,那时我再来看你们。”
韩信说的并不是客气话,他确实想过,等哪天自己功成名就了,一定会回来看望他们的。然而,他这一去就再没回来过。
韩信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刘邦居住的汉王府。他长吁了一口气,整理一下就要进去,被守门的侍卫拦下,韩信说:“我要见汉王,请通报。”侍卫喝道:“你是什么人,汉王岂是你想见就见的!”韩信还想说什么,却被另一个上前唬道:“再不走,我把你当成奸细抓了。”
韩信无法,只得退开,再想办法。
第二天,韩信再次来到汉王府前,他上前对门卫说道:“我是来投汉王麾下的!”门卫似乎换了人,并不认识他,就吼道:“汉王不招兵,快滚。”韩信只得再一次退开。
第三次,韩信想好了,他如果还是用老办法,一定还是见不到刘邦的,于是他背着宝剑,在汉王府前大声吆喝:“卖剑了,卖绝世好剑了,得此剑者得天下。”韩信就这样一次次地在门前叫卖,希望里面的人听到会加以重视。
他从早上叫到中午,又从中午叫到下午,还是没有人肯出来看热闹。直到傍晚了,夏候婴从外面回来,听到他叫唤,觉得很有意思,再看看韩信,此人一表人才,于是上前问道:“卖剑的,你在说什么?”
韩信说:“将军,买剑吗?绝世好剑啊,得此剑者得天下!”夏候婴笑道:“胡说八道,江湖骗子,凭一把剑就能得天下的话,那谁都能得天下了。”韩信说:“项羽得天子剑而得天下,谁要是得我手中的剑,便可从项羽手中把天下夺回来。”
夏候婴越发地觉得韩信话中有话,而且见识不凡,连项羽靠手中的天子剑得天下这样的事他都知道,可见此人绝非胡说八道。他打量了韩信一会儿,然后问:“你是谁?从哪里来?”韩信说:“小人韩信,从咸阳来。”夏候婴听了,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又问:“你到南郑多久了?来这里所为何事?”韩信说:“三天前到的。来卖神剑。”
夏候婴听了,拔出剑来就要砍韩信(也许他只是想恐吓他一下),但韩信随手将手中的神剑一挡,就把夏候婴的宝剑折成了两断。这时,他手下的士兵围了上来,要杀韩信。夏候婴急忙止道:“退下,不可乱来。”士兵才退开了。
这一举动,让夏候婴瞠目结舌。他不敢相信,他的宝剑遇到这把丝毫不起眼的宝剑时,竟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于是就说:“剑是好剑,但你却尽说瞎话。汉军入蜀后,把唯一的栈道都烧了,你怎么可能在我们之后进入汉中。”
韩信笑道:“天下之道,难道只有一条,如若真是那样,汉王想复出中原,岂非做梦。”
听到这里,夏候婴不再问了,只是客气地请说道:“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恕罪,敢请阁下到寒舍息息,再行请教。”如此,韩信终于得进了汉王府。
夏候婴与韩信彻夜交谈,韩信把所有关于他的事都和盘托出,然后说明了来意,表明了心志,夏候婴无比的兴奋。他认定,如果他们还能回到中原,如果刘邦还能得到天下,必定是因为有了韩信。
第二天一大早,夏候婴就捧着韩信的宝剑,拉着韩信来见刘邦了。一见面,问候毕,夏候婴就急忙对刘邦说:“汉王,此人叫韩信,是不世之将才。我与他交谈了一夜,其见解独到,实为我平生罕见,他是前来投汉王的,请汉王拜他为将军。”
刘邦见了,先问:“你可是张良推荐来投汉的?”韩信说:“不是。”刘邦又问:“以前在哪里干过啊!”韩信说:“在项羽手下当一名小兵。”刘邦一听,更是不看好韩信。他想,如果韩信真有本事的话,怎么会只当一名小兵呢,他怎么又会没听说过这个人呢,于是就对韩信说:“念你初来,对军中不熟,那就还让你当个小兵吧!慢慢来,如果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
韩信最不信的也许就是这句“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话了,他就是被这句话诓了无数回。夏候婴听了,觉得很是过分,于是又坚持要求道:“韩信确实是将才,汉王怎么只让他做一个小兵呢?这未免有失体面,恐寒了天下士子之心,阻了天下大才前来投靠之路,请汉王收回成命,再三考虑才是。”
站在一旁的萧何看了韩信,也大为赞赏。他更相信夏候婴不会看错人,于是就帮着夏候婴劝刘邦说:“汉王不可轻易下定论,还要多多考察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