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才出发,张良就来找陈平商议,二人密议了一番。
次日,陈平悄悄的来见项羽说:“我曾私下秘密派人监视义帝的动静,怕他暗中对霸王不利。近日探子回来说,义帝已经从彭城出发了,但在出发前,曾与齐地的众多诸侯有过频繁联络,此事有些可疑,所以不敢不报。”
项羽怒问道:“他还想怎样?要不是碍于亚父的面子,我早就用手中的天子剑问候他了,哪还会让他活到现在。”
陈平看了看周围,见范增不在,就悄悄对项羽说:“不如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项羽说:“不行,我答应过亚父的,不能加害义帝。”
陈平说:“霸王就当什么都不知道,这事让陈平去做就行了。”
项羽想了想,反正又不是自己要杀义帝,别人杀义帝总跟自己无关的,于是就默许了。
于是,陈平以项羽的名义,秘密下令此时已回到安徽寿县称王的九江王英布,要他暗中装拌成强盗,等义帝经过安徽地界时,以抢劫行凶的名义杀掉楚怀王。
陈平下令给英布的理由,从单纯方面来看,是因为英布的势力范围恰好是楚怀王的必经之地。但从后来英布与项羽反目成仇而投靠刘邦这一点来看,陈平也许是为了将来替刘邦拉拢英布而故意埋下伏笔的。
英布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定都于六,统治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
从地图上看,彭城(今江苏徐州)、寿县、庐江三地自北而南几乎呈一条直线排列,而楚怀王要到郴州,寿县、庐江都是他的必经之地,
英布接到项羽的命令,当时就傻眼了,很明显这不是要他弑君吗?楚怀王曾经视他为亲信。项羽每次让他冲锋陷阵,又让他坑杀二十万秦降卒,现在又要让他弑君,其居心叵测难道不是昭然若揭吗?
此时的英布既不敢违抗项羽的命令,更不敢背负弑君的名义,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在项羽的命令上加上了两个人的名字:在湖南称王的衡山王吴芮和在湖北称王的临江王共敖,并连夜命人将命令送达此二人手中。
很明显,英布这是要把弑君的荣誉一分为三,让吴芮、共敖和他共享,说难听点就是要拉人下水,找两个垫背的。从之后吴芮和共敖投靠刘邦的情况来看,英布此举实是为刘邦干了一件大好事。
此后,英布每日暗中派人打探楚怀王的行程,以便伺机行动。
不日,楚怀王一行人到达安徽寿县一带,可他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一伙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一直跟踪他至安徽庐江仍没动手,直到他进了江西地界,才被三伙强盗以抢劫的名义杀害的。
在江西地界杀人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里既不是英布的地盘,也不是吴芮更不是共敖的地盘。这三个人都自欺欺人的以为,在这个地方杀人,没有人会怪罪在他们的头上。
然而,人在做,天在看。
说来也巧,楚怀王被害的这一幕正被三个姓董的老头看在眼里。从后来这三个姓董的老头将项羽弑君的事告诉刘邦的行为可以断定,这绝对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有人事先安排他们这样做的。
这个人会是谁的,我想除了张良,再没有第二人。
韩信在项羽身边,一直默默无闻地当一个卑贱的看门人,从巨鹿之战一直到咸阳,他都是在痛苦和绝望中度过的。他对项羽没有抱一点希望,但他仍然没有离去,原因除了他想了解项羽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走投无路。
项羽入主咸阳后,自封西楚霸王,大肆分封天下诸侯,这一切都让韩信看在眼里。他心中非常不平衡,为什么那些废物都能一个个的列土封王,有自己的封地和兵马,而他自认为是一个不世之将才,为何却一无所有,并且只是项羽身边的一个下人。
要指望项羽想起他,然后重用他,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不说项羽不会记得他这个人,就是记得又怎样,会封他为王吗?会赏他金银财宝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如今秦国灭亡了,似乎天下已定,表面看来是不会再打仗了。所有的人都将去过安居乐业的生活,世上的人不会再想打仗,韩信也该想一下自己的将来了,总不能一辈子就给项羽当一个看门人吧。
韩信似乎是绝望了,他的绝望是对时代的绝望,而不再是绝望于没有人肯赏识自己。像他这样一个人,太平盛世不是他的时代,经商、做官、种地、讲学,这些通通都不是他想做的,他只想用兵打仗。可是,他好不容易盼来了天下大乱,然而就在转眼间,他什么都还没得到,这天下又重新恢复安定。他不甘心,十万个不甘心,百万个不甘心。
他渴望着战争,梦想着战争,可现在谁还想打仗呢?思去想来,想来想去,他确定,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想打仗的话,那这个人一定只有刘邦。
刘邦起兵为了什么,西征又为了什么,可他好不容易先于项羽进了咸阳,却因为畏惧项羽而把关中王拱手相让,他甘心吗?绝不甘心。范增死活要杀刘邦为了什么,不就是怕刘邦将来会夺项羽的天下吗?刘邦想方设法的要逃离咸阳去汉中是为了什么,难道是想去那不毛之地受罪,不就是想逃离困境以待他日东山再起吗。
从刘邦与项羽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来来往往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刘邦想打仗吗?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刘邦想杀项羽而得天下吗?范增要杀刘邦,陈平和张良却一心要助刘邦,还有郦食其,从这些人对刘邦的态度可以说明一点,刘邦绝对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有志向就好,如果再有我韩信辅助,不正是珠联璧合吗,如此难道还不足以成大事吗?
韩信认定刘邦想打仗,他也认定只有刘邦能与他合作然后打败项羽,其他的人都不足以与他谋事,于是他打定了要去汉中投靠刘邦的主意。
打定主意,但还不能立即行动,他现在还是项羽的手。如果逃跑,会被楚军当成逃兵杀掉的,于是他来向项羽辞职。
韩信通过平时的观察,他认定陈平在项羽身边很吃香,他说的话项羽大多都会采纳,而且,更好的是,陈平的心在刘邦那里,不像范增那样一心维护项羽的利益。
于是,韩信来找陈平,打算请他帮忙,请项羽放他走。陈平跟韩信不熟,虽然见过不少回,但陈平压根就对他没印象。这也可以理解,一个穿着军衣军帽拿着长戟看门的人又怎么会被陈平这种大红人所注意呢。
陈平当时很是看不起他,极不耐烦地要哄他走,韩信有些恼怒,当时就威胁陈平说:“别以为你背后那些勾当没人知道,你今天要是不帮我,我就将之公布于世,看谁死得更快。”
陈平此时才觉得韩信非同凡响,他的那些事,除了张良,恐怕再无第二个人知道。他当时震惊不已,但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人竟有如此本事,于是大着胆子地说:“胡说,我陈平做事,光明磊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韩信冷笑道:“先救刘邦,再杀义帝,接下来恐怕又要火烧咸阳宫以此来劝项羽迁都了。”
陈平吓得半死,这前面两桩,他已然做了,但劝项羽迁都的事,他正在跟张良商议,两人还没达成一致看法,所以迟迟没有下手。韩信这一说,倒让他立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幸好,此时周围没人,陈平被吓出一身冷汗。看了看周围,急走近韩信说:“你想怎样,只管说来,我一定帮你。”
韩信说:“我只想请先生帮我在项羽面前说情,请他放我走。”
陈平听了,综合起来看,他明白,这又是一个像刘邦那样想远走高飞然后成大事的人,于是干脆地说:“你等我的消息,这种小事,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