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后,荆轲一身侠客打扮,身背长剑来见太子丹。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太子丹见了荆轲,不得不为其风范、气势所折服,即请入屋招待。
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诸侯全部成为他的臣下,它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现在秦国已经攻灭韩国,占领了赵国,王翦的大军逼近易水,进驻燕国南境。想我燕国国小力弱,多遭兵祸,现在就算征全国之力也不可能抵挡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
“于是,我私下考虑,要是能得到一个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相机将之擒杀,天下大势或许能因此而有所转机。”
“秦王一死,秦国的王公贵族必定会互相争权而内乱,秦国在外征战的大将也必定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到时,各诸侯联合起来,势必能击破秦国。”
荆轲听了,热血沸腾起来,若真能诛杀秦王而改变天下形势,就算是死了,也能名扬天下,含笑九泉。
荆轲点头道:“太子的事,田先生把一切都告诉我了!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太子既有求于田光,田光又求于我,于公于私,我荆轲都势要为朋友两肋插刀,诛杀暴秦,纵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
太子丹听了,感激道:“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啊!先生若肯出手,燕国必得长久。这是燕国之福,也是天下之福,先生的侠义必定会福泽万世,流芳千古。”
荆轲欣然答应,并说道:“为了田光,为了太子,为了燕国,为了天下,我荆轲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太子丹再三拜谢。
荆轲稍而又请求道:“请太子明鉴,要想刺杀秦王成功,光燕国督亢之地图还不够,我还要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
太子丹听了,疑惑不已。
荆轲说:“我听说,秦王现在正用万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于期。我还知道樊将军兵败后投奔燕国,太子将其奉为贵宾,收为己用,可有其事?”
太子丹供认不讳。
荆轲说:“秦王最恨叛逃之人,燕国收留樊将军,这也是招致祸患的直接原因。如果燕国不杀此人,秦王必定不会善罢甘休,相反,如果我能把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之地图献给秦王,秦王才有可能相信燕国求和的决心,也只有这样,秦王才会接见我!”
太子听了,坚决地收色表态道:“不行!如此而为,岂不让天下人说我不仁不义,以后谁还敢来为燕国效力!”
荆轲又问:“燕国和樊将军相比,孰轻孰重?如果二者只能取一,太子会如何选择?”
太子丹坚决道:“二者我都要!”
不管太子丹是演戏还是真心的,荆轲都为其大义所感动,再没有逼问,只是心里暗暗的在打算着。
荆轲又问道:“听说太子身边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用忤逆的眼神看他。太子可否愿意让秦武阳和我同行?”
太子考虑了一下,又说:“这我也还得和他商量商量,如果他愿意和你去,就如你所愿吧!”
太子丹的仁义和度量让荆轲折服,他虽贵为太子,却珍爱生命,敬重下人,从不强人所难,这是很少人能做得到的。
从此,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
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时进献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以便让他称心如意。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于期,当面喝彩说:“樊将军在燕国的日子过得好自在啊!”
樊将军不知何意,很是纳闷。
荆轲又说道:“将军虽独善其身,在燕国享受荣华富贵,可你的父母和同族都被秦王杀害了。现在又听说秦王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求您的头颅,将军难道还能无动于衷,过得如此快活吗?”
樊将军听了,悲从中来,想起那些事,不由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就恨入骨髓,虽考虑再三,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你只见我表面快活,却不知我内心之苦,我现在活得是生不如死,几回想自尽,总又不甘心!”
荆轲问:“你为报仇,可有一死之决心?”樊于期走上前说:“若能报仇,我情愿九死,又何惜一生!”
荆轲于是把他的想法一一的同樊将军说了。
樊将军听了,若有所思,久久不能回答。
荆轲说:“我若能得到将军的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就会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您的大仇就可报了,不知将军愿意否?”
樊将军想了好久,终于袒露出一条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樊某的人头就拜托给你了!”
荆轲将剑递给樊将军,激动道:“你先行一步,待荆轲完成使命就来找你!”
樊将军深信不疑,将荆轲的剑接过来自杀了。
太子听说樊将军自杀了,赶紧驾车奔去,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起来,极其悲伤。
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於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
次日,太子丹用一千金从徐夫人手里买到一把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并让医师用毒药水淬染匕首,这是见血封喉的天下至毒,经过多方试验无误后,才将之包裹妥当带来见荆轲。
陪伴太子丹来见荆轲的还有秦武阳。
秦舞阳(约公元前239年或之前—公元前227年或之后),亦作秦武阳,燕国贤将秦开之孙。
年少时就犯下杀人案,后被燕太子丹找到。后于公元前227年随荆轲赴咸阳刺秦王。
荆轲见秦武阳不过十多岁的孩子,然长得凶神恶煞的,很是喜欢。
太子将匕首递给荆轲说:“这是天下最锋利的匕首,上面已经浸淬剧毒,希望他更能让先生得心应手。”
荆轲打开看了,只见眼前一亮,寒光四射,稍试锋芒,吹发即落。
太子丹又指秦武阳道:“你要的一个活人,我给你带来了,希望他能助你一臂之力!”
荆轲甚喜。
太子又将装着樊於期人头的匣子交给荆轲,说:“你要的一个死人,我也给你带来了,希望他的在天之灵能护佑先生!”
一切准备妥当,只待荆轲入秦。
公元前227年初秋,太子丹率众宾客,身穿白衣,头戴白帽,为荆轲送行。
此时的易水河畔,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一派肃杀景象。
易水呜咽地流着,一波三折而去不回头。
太子丹一行人到了易水河边,祭祀完各路神灵,就要上路。
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
唱罢,荆轲又踱上前大声吼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
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再回头看一眼。
一行人来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非常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年年向秦国进奉纳贡,只求能够奉守宗庙。燕王不敢亲自来见大王,特地斩了樊於期,并献上燕国督亢之地图,封装在匣子里,派使者前来拜见大王。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荆轲捧着封藏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
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舞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见秦舞阳不过是一个孩子,就对荆轲说:“起来,把秦舞阳拿的地图取过来。”
荆轲就取过地图奉上。
打开卷轴地图,秦王欣喜万分的观看,看得如痴如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