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心里本打算劝韩非和他一起去秦国大干一番事业,可还没开口,韩非就问道:“你真认为在秦国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吗?”
李斯不解,反问:“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
韩非点头又摇头说:“没错,秦国确实有一统天下的基础,然而,我是韩国人,我的梦想是光大韩国,把韩国建成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这种国家靠法治来维系一切,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贵族和分封制,设立郡县制,将大权集中于君王手中,靠有序的法制体系来运转,即使换了君王,国家照样能靠一种固定的模式来维持不变。”
“只要李兄愿意跟韩非去韩国效力,我一定能说服韩王采纳我的治世思想,到那时,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复兴韩国,然后招纳天下大才为我韩国所用,励精图治十年足可与秦国抗衡,再十年,韩国定能光大复兴。”
李斯听了韩非的话,当时觉得有如听到晴天霹雳,韩非的思想与自己的想法何曾相似,甚至是不谋而合,唯一不同的是,韩非要报效韩国,让韩国一统天下,而他要去秦国,让秦国一统天下。
李斯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
他也相信韩非的话,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只要韩王能采纳他们的思想,他们一定能完成韩非的梦想。
可是,李斯不敢相信他们真能逆天而行,也不敢相信韩非能劝得动韩王。
韩非说出了这个不知在心里藏了多少年而不敢说出来的话,现在只等着这个他认为是这世上他唯一的知音的回复,他死死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希望李斯不要让他失望。
可是,李斯决心已定,他去秦国的信念就像韩非要光复韩国的信念一样坚定。
李斯的眼神告诉他,他们只能是志同却不能道合。
李斯什么都没有说,朝秦国去了。
韩非盯着李斯的背影,心里在流血。
公元前247年底,李斯来到秦国。
他并没有直接去见秦王,他知道此时的秦国由吕不韦当权,只要想办法得到吕不韦的器重,要在秦国立足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也许是天意,此时的吕不韦刚做了秦国的丞相,根基未稳,他要想实现他的终极目标、掌握秦国的大权,就必须效仿战国四公子那样广招门客,培植自己的势力,以此来壮大自己。
于是,吕不韦置广厦千万间,以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不论他们来自五湖还是四海,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饱读四书五经,只要能说会道,只要有勇有谋,只要能书能写,凡是前来投靠他的,他都好生相待。
显然,像李斯这种人才,很容易就成了吕不韦的贵宾,然后根据其本事,加官进爵,自不再话下。
李斯来到秦国不出一月,就被吕不韦看中,给他做了一个郎官。
然而,小小的官吏,李斯是看不上的,他要的是秦国的治政大权和一个能左右帝王思想的官位。
从各种的了解和观察中,李斯总是觉得在位的秦庄襄王不是一个能一统天下的雄主,就算他位极人臣,给这样的君王卖命都是没有前途的。
这种想法可能与吕不韦的想法正是不谋而合的。
此时的秦庄襄王被一次小小的战败就打击得卧床不起,这实在难挡大任。
一日,李斯来见吕不韦,神神秘秘的样子,很是有些奇怪。
李斯应该吃定了吕不韦的心思,就直言不讳地说:“先生如今虽然做了秦国的丞相,但秦国的大权却仍然掌握在秦国的诸公子及分封的贵族手中,丞相要想真正地独主秦国,必须要从秦王手中分权,然后再从秦国的贵族手中夺权,只有这样,先生才能在秦国立下不世功名!”
吕不韦听李斯说得在理,自己也许早这样想过,先是不动声色地听着,表面还装作毫不在乎。
李斯感觉吕不韦听得进去他的话,就肆无忌惮地说道:“秦王如今虽对丞相言听计从,但柔弱无能,简直就是烂泥敷不上墙,我听说当今的太子嬴政虽不过十二岁,但已有了君王风范,为人处事机智果敢,若能趁秦王病重时使点手段送他归西,然后扶太子即位,到那时,丞相定能以相父自居,这样秦国实际上就是丞相您的了!……”
这种想法吕不韦自然是想过的。
他原本只想当秦国的丞相,可当上丞相后,总是觉得跟他想要的相距甚远,所以他一直不甘心。
这秦庄襄王比他年轻很多,倘使再像秦昭王那样长命,那他怕是永远也别想掌握秦国大权了。
再者,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他开始相信嬴政有可能是他的儿子,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子,他都不能让秦庄襄王活那么久。
不行,这可不行,一定不行!
可是,当李斯说出了吕不韦的心声后,吕不韦突然害怕了,他不能容许有人知道他的心计,不能容忍有人的想法跟他一样。
吕不韦还没等李斯把话说完,就用剑指着李斯怒喝道:“大胆李斯,你想弑君造反不成!我原本以为你是一个人才,没想到你就是一个间谍!说,谁派你来谋害秦王的?老实交待,不然,立刻叫你人头落地!”
李斯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吓,起初确实吓了一跳,但想想又镇定地说道:“丞相,秦王才三十五岁,而你呢?五十五岁了!如果你甘愿一辈子这样碌碌无为,你只管把李斯的人头砍去献给秦王邀功!”
吕不韦见识了李斯的诚心,但还是不放心,直骂道:“狂夫,休得胡言乱语!再敢多话,马上让你血溅当场!”
李斯又劝道:“这事不消丞相操心,只要丞相点头,我保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吕不韦这才放心了,就吼道:“你马上给我滚,姑且念你年轻狂妄,今天的事就当没发生过,要是以后敢给我惹出点事来,我定不放过你!”
李斯听得出话外之音,吕不韦这是答应了,但要他小心谨慎,不可给他带来祸患。
传说,李斯早年曾有幸得鬼谷子指点,习得些阴阳、神鬼、药草、练丹之术。
李斯的医术即使没有师父高明,但要让久卧病床的秦庄襄王不知不觉地死去,却不是件难事。
公元前247年深冬,秦庄襄王病逝,在位三年,享年35岁。
秦庄襄王是如何死的,谁也不知道。
秦庄襄王死后,年仅13岁的太子嬴政即位秦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秦国的军政大权从此落在吕不韦手中。
在公元前247年至前238年这9年的时间里,秦国的军政大权一直由丞相吕不韦把持,嬴政名义上贵为秦王,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
秦始皇少年时代的命运是悲惨的。
他从出生至回到秦国这一时期,过的是东躲西藏、没有父爱的沦落生活,跟着母亲相依为命,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杀害。
他见其他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他就会问母亲,他的爸爸是哪个,他的爸爸去哪儿了?
可他的母亲竟吞吞吐吐地回答他,找个借口敷衍他,说的都是些不准确的话。
也许,就连他的母亲也确实不知道,他的爸爸到底是吕不韦还是赵异人,又或许她知道这个孩子是吕不韦的,但她不能告诉孩子实话,于是只能找些外话和拿些糖果来打发他。
可等孩子再大些,实在难以欺骗的时候,她就只能告诉孩子,他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他的父亲是秦公子子楚,理所当然的,他也是秦公子。
于是,嬴政很开心,他骄傲于他是秦国的公子。可回头又想,我既然是秦国的公子,为什么我们不回到秦国去,还要在赵国遮遮掩掩的过日子。
不仅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玩耍,连名字都要改成赵政,看到官兵来了就得躲起来,更不可以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名字和家庭住址。
这样一问,他母亲就会告诉他,赵国人很坏,如果让他们知道你是秦国公子,就会杀了你。
这一说,足可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仇恨的种子,他会想,等我长大了,要把这些赵国人通通杀尽,让他们再不敢欺负我们母子。
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只相信他最依赖的人说的话,而且从小形成的仇恨意识也是一生都难以改变的。
从此,他在赵国每一次受的苦难,他都要把它算到赵国人身上。
他从小与外人隔绝,这就让他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世界,什么事都只有自己,从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会去迁就于别人,更不懂得与别人沟通和交往。
凡事独往独来,我决我断,秦始皇后来的霸气正是在此时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