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的人,永远都是在外界事物干扰自己时而不动心的人。
不动心是身心灵修行的最高境界,谁能达到这种境界,谁的内心就能在大荣大辱面前“岿然不动”,在“岿然不动”中用心的力量巧妙地解决问题。这种力量可以转化成涵养和技能。
多年以后,王阳明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后,朱厚照南下,跟随他的一批以张忠和许泰为代表人物的走狗进入南昌城,希望能在朱宸濠这个老巢中大赚一笔。他们当时的身份是处理宁王余孽特别大使。接待他们的正是攻陷了南昌城的王阳明本人。
这一次,王阳明使用的是不动心策略中挪移的“移”。挪,是挪开去;移,是移过来。每个人都有恐惧,或者是恐惧某种事物,或者是恐惧恐惧本身,“移”的妙用就是要把别人所恐惧的移过来,不动声色地压制对方,让对方知难而退。
按政府规定,身为江西地方官(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应该去拜见两位中央特使大人。张忠特意给王阳明设立了下方的旁席。王阳明面不改色、大摇大摆地直接走到上席坐下,然后用亲切的口吻招呼张忠等人坐下方的旁席。张忠这位刘瑾的同行火冒三丈,破口大骂。王阳明却不动声色、心平气和地指点他们:这是正常的官场交际礼节。我是政府官员,你们是宫廷官员,你们的品级比我的要低,你们坐在那位子难道有错吗?
许泰和张忠惊惧,朱元璋曾有过严酷的规定,宦官不得参与朝政,如果有参与,就要受到残忍的刑罚。朱厚照虽然让他们当特使,但祖宗家法俱在,虽然明朝继朱元璋之后的皇帝都破坏家法,但如果真有人较真,那朱元璋的家法必然显灵。二人确定平生第一次遇到了对手。
两位阉割之人一计不成,再生第二计。他们派人到王阳明家门口破口大骂,每十人为一组,一组骂半个时辰,有人专门送饭送水。第二天准时准点到现场报到。这些骂人的人可都是中央军,他们骂得很起劲的原因是,王阳明这小子把他们的功劳占了。王阳明用静坐来对付他们。“静坐”又是挪开,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如果遇到争执,就以静待动,让对方找不到目标而自动放弃。王阳明这招“挪开”很快发生效力:南昌城里的老百姓不干了,他们组成庞大的骂人组织,来对抗那些中央军,甚至准备动用暴力。
王阳明动用心学的力量,他对百姓说,这些人也是爹生娘养的,他们所以这样叫骂得厉害,是因为跋山涉水来到陌生之地,水土不服,思念家乡,只是发泄情绪。咱们应该将心比心,体谅别人的难处。
王阳明不仅这样说,还把这些话写到布告上,广而告之。中央军的骂人特种部队看到这些布告后,自惭形秽,思乡之情真的被挑起,一哄而散。王阳明一见成效,立即出第二招:下令南昌举行祭祀祖先礼。中央军看到南昌城里到处都是招魂的白幡,一片哭声,马上就动了思乡之情。当张忠与许泰发现自己的军队人心涣散时,挽救已晚。没有了军队的配合,他们就不能在南昌城中打砸抢,不能打砸抢,就没有财富流进口袋,他们在南昌城的意义就荡然无存。
张忠和许泰只好开门见山,对王阳明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清剿宁王余孽的,现在差不多了。我们很想走,我知道你先进的南昌城,宁王的财宝,你没少落下吧,分给我们点,我们马上走人。”
王阳明面无表情,开始“移”:“宁王爷反叛前把银子撒得像雪花一样,据说都撒到京城中的达官贵人手中,收买他们做内应。宁王现在虽然不在现场,但他也是有心的人,专门留下了账单。你们要不要看看?”张忠、许泰魂飞魄散,因为那账单上必然有他二人的臭名。
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二人决定回北京。没有捞到实惠,二人这口恶气真是难出。临走之前,他们必须让王阳明出一下丑。他们的方法是:寻找对方的弱点。
在二人眼中,王阳明是个书生,骑马射箭肯定一塌糊涂。张、许二人把王阳明硬是邀请到训练场,递过去一张弓:“来,射一下。”王阳明站在那里,面无表情,一动不动。二人掩嘴而笑,花枝乱颤。王阳明就在这二人放肆的笑声中,突然举弓,一个漂亮的亮相后飞速射出三箭,三箭全中靶心,训练场上先是一片寂静,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欢呼。
张忠、许泰被震在当场,王阳明温和地把弓还给张忠,微微一笑。这一次,王阳明“移”的是自己的能力。张忠和许泰灰溜溜地离开了南昌城,有生之年,他们谁也不想再来南昌城,更不想再见到王阳明。
关于王阳明用“不动心”心法中“移”的力量还有两件事。朱厚照身边的走狗宦官们披星戴月地跑来南昌,然后派锦衣卫去通知王阳明,让他押解宁王返回南昌,放到鄱阳湖上去,等待朱厚照到来,其实是想玩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王阳明当然不肯,所以当锦衣卫来见王阳明时,王阳明不见他。王阳明的弟子苦劝他应该见一面,告诫他说,锦衣卫可是皇帝派来的特使,是来下命令的,得罪不起。王阳明说:“做儿女的对神经错乱的母亲错误命令,如果能劝其改正,就劝,但现在很显然,我劝不了。见,或不见,都一样。”锦衣卫留下命令要走,按照规定,王阳明要给锦衣卫跑腿费,王阳明只给了五两银子,这还不够锦衣卫打牙祭的。锦衣卫气冲斗牛,把银子扔在地上。第二天要走时,王阳明露面。他拉着锦衣卫的手,用满怀情感的声调说:“我曾下锦衣卫狱甚久,未见像您这样轻财重义的。昨天那点薄礼是我的意思,只是个礼节而已。您不要,令我惶愧。我别无长处,只会作文字。他日当表彰,让人知道锦衣卫中还有像您这样的。”这是把对方还仅存的那点良心移了过来,压在了对方的身上。
第二件事是,张忠紧接着就派人来见王阳明,要王阳明把宁王交给他。王阳明就向前来要人的人说,把叛王交给你可以,但你家主人要写一个领取宁王的文书凭证。凭证可以这样写:今收到宁王一人,以后丢失,由领取人负责。
这是用严厉的责任来压张忠,张忠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做这样的保证,所以,此事不了了之。
这种挪移功夫,正是心学所提倡的“中和”,“中和”就是随机而动,主动调和,让麻烦和矛盾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并让对方的良知主动站出来,告诉他是对还是错。
对付冥顽者,别无他法,只有这一招。
4.让别人动心
勿论管用不管用,且说他怀疑不怀疑。一怀疑,就成了。
——《王阳明年谱》
【原文直译】
别说是否管用,先说他怀疑不怀疑,只要一怀疑,这事就成了。
【心学解】
1519年阴历六月十四,宁王朱宸濠在扣留了所有的江西官员后,宣布革命。王阳明侥幸未被朱宸濠扣住,因为在朱宸濠以本年六月十三过寿为名扣留江西所有官员时,王阳明奉中央命令到福建剿匪。这是他本人和朱明王朝的幸运,却是朱宸濠的厄运。
朱宸濠的军事方略是攻打南京。为了确保通往长江的道路,他的先锋部队在宣布革命当天就从南昌出发去攻击九江。三天后,九江陷落。
就在朱宸濠的先头军队出发的第二天,还没有走出江西的王阳明得知了朱宸濠谋反的事情,他急忙掉头,星夜兼程赶到了吉安府。此时,朱宸濠已经开始围攻安庆,安庆陷落,南京没有重兵防御,指日可下。
王阳明在吉安府镇定自若,不动心。他做了几件事,首先是让地方小官员大造进攻南昌的声势,让人派几个机灵鬼兼替死鬼怀揣他伪造的机密文件(文件指出,中央大军正在集结,军事目标是南昌城)故意被朱宸濠捉住。又使用反间计:伪造了朱宸濠得力部下的投降书,让人带着投降书再故意被朱宸濠活捉。同时,还写了封无中生有的给李士实与刘养正的回信,大意是,你们的来信我已收到,感谢你们精忠报国之心,但现在坏事已成,你们要隐忍。最后一招就是给那些已经归附朱宸濠的江西军队官员写信,要他们改过自新,政府可以既往不咎。各种消息、密报、告示,把朱宸濠的心搅得一刻不宁。他感觉还没有搞出一点名堂,就已经众叛亲离了。
王阳明对临时召集起来的军队指挥官们分析说,朱宸濠革命方略有三种:第一种是从南昌采用闪电战直奔北京;第二种是,攻南京;第三种是巩固南昌,搞定江西全省,再图后举。朱宸濠如果出第一种,那我们大明朝就完蛋了;如果是第二种,那咱们就得打持久战,甚至是焦土抗战;如果是第三种,那恭喜我大明,这小子很快就会完蛋。我搞了那么多事,就是想把他留在南昌,让他不由自主执行第三种方略。
他的弟子问:“这样管用吗?”王阳明回答:“不论管用不管用,且说他怀疑不怀疑。”弟子回答:“肯定要怀疑。”王阳明说,只要他一怀疑,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