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又可恨的Web3.0时代
Web3.0时代,你在做什么
Web3.0是个网络术语,但是我们一定对它不陌生。Web3.0作为Web2.0的发展,以网络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高度整合为特点,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精准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想联系的其他用户。特别是两年前垂直网站进入Web3.0时代之后,让我们的体验更加个性化和深入化。我们可以和其他朋友分享我们的体验,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口碑式营销,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还可以把网络内容留作自己用,物联网的发展也让我们的生活购物更加顺畅方便。Web3.0,实在是生活的好帮手。
但是认真想想,在Web3.0时代,我们自己在做些什么呢?
下面是某个工作一年半的行政部美眉的一天:
上午8点半到达公司,首先打开电脑,然后打开空调和饮水机。
连接网络登录邮箱,看看有没有新的任务。然后依次登录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和QQ空间,看看有什么社会上的惊爆新闻、明星八卦,好友有什么回复和新鲜事。
9点半,把刚刚打印出来的项目意向书拿给主管,然后在邮箱里给各部门发了一份物资申请表,要各个部门上报这个月的物资需求。
11点左右,看看主管不在身边,便忙里偷闲,登录淘宝,看看前几天网购的化妆品的物流情况,然后一不小心,又拍下了一个名品店的特价手提包。
临近12点,在网上帮整个办公室的同事们订餐,不仅满足了大家的不同口味,而且还给自己的账户增添了不少积分。
午饭时间在办公室里看前一晚更新的美剧,然后扭头看看其他同事,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和她一样在追同一部美剧。
下午继续收发表格,并且为下周的会议预订场地,为从外地赶来的客户在网上预订机票和酒店。
晚上回到家,通过网络和远方的父母视频聊天。
睡前再搜索查看一下第二天的天气和穿衣指数,然后就去休息,典型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这样的一天恐怕也是很多上班族的一天,除了上面的这些事情,也许我们还要在网上购买狗粮,在出游前去旅行网站查询攻略,走在路上迷路了,也要掏出手机上网来查查该坐哪一路公交车。
这就是Web3.0时代的生活,也是Web3.0时代的魅力。但是我们在让生活更加便捷的同时,却也陷入了消极的一面,Web3.0时代的种种诱惑,让患拖延症的人越来越多,工作方式更加现代化的同时,却也让个人效率有所下降。
唉,Web3.0,这个可爱又可恨的家伙。
“社交网站狂”和“信息搜集癖”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呢?明明就在同一个聚会上,但也要马上发张照片一个一个地“艾特”大家,或者在微博上问你问题,虽然你们刚刚见面的时候他并没有提起--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其实这样的习惯几乎是每个网友都早已养成的,有这样一句俏皮话说,下次老同学再次聚会的时候,就把每个人的手机都叠放在一起,谁要是忍不住先动了自己的手机,那就让这个人来买单。
人们听完总是会心一笑,因为这笑话里说的恰恰就是很多人的现实。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聊天之外竟然还在网上不断地更新和回复;时不时聚在KTV里唱歌,但也总是会出现一人唱歌,其他人闷头看手机上网的情形。
好像人们更愿意在社交网站上交流心情,而不愿意和对面的人多说一句话似的。这也算是被技术进步的双刃剑割伤的一小刀吧。
除了减少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有很多人陷入了“刷新”怪圈,尤其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白领和宅在家里的工作者为主。通常的情况是已经临近第二天的零点,但是我们还是会不死心地面对着电脑,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社交网站的网页。或者明明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却还是会漫无目的地打开又关闭一个又一个的网站,但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要浏览什么。
网络新时代的另一个让我们效率极端低下的问题就是:信息量过大,过于庞杂。虽然我们需要很多的信息来进行充实,也需要搜集信息来工作,但是网络中有太多的信息,以至于我们无法全部浏览,也不能判断真假,一不小心就陷入了信息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很多时候甚至打开网页浏览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有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而另外一些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很强的信息搜集能力,可以从网上得到各种信息,并且不论信息真实与否他们都非常享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于是往往办公室就成了流言集散地,不仅他们自己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而且还会影响他人的效率。
打开微博,仅仅十分钟没有刷新,页面上就提示着你“有250条未读的新鲜事”,这样的生活真的有些恐怖了。
在Web3.0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焦虑呢?来听听多位心理学家的亲身体会吧,试着向他们学着做一下,说不定会立即收到效果。
方法1:你一定要把手机握在手里吗?
手机不离手,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坏习惯。他们说,担心有重要的事情不能联系到、担心错过客户的电话、担心家里有事。可是就算你的手机放在包里再塞一层棉花进去,也还是可以听到的。请把你的手机放远一点儿吧,因为这是你的焦虑源头之一。
方法2:你的邮箱是满满的吗?
虽然电脑非常方便,邮箱的查找功能可以帮我们很快查到我们想要的那封邮件,但是,如果不用查找就能看到,是不是更快一些呢?许多人不懂得整理自己的邮箱,于是一个工作邮箱里总是被各种广告、论坛信息、朋友邮箱的更新提示,还有订阅的杂志填充得满满的,查找邮件是一个问题,如果操作失误把别的内容错发出去,岂不是非常不给面子的事情?
建议是,把工作邮箱作为独立的邮箱,另外设置私人邮箱、论坛邮箱、网站注册邮箱和杂志订阅邮箱,然后用一个邮箱进行管理,或者用Outlook之类的软件进行管理。这样可以职责分明,不会混乱,邮箱使用也就高效多了。
方法3: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你的过去有一段非常辉煌的经历吗?还是过去你曾经有一次摔得很惨?不管怎样,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曾经的辉煌能带给我们愉快的回忆,但是也会让我们沉湎过去,容易懈怠。曾经的挫折虽然会提醒我们现在要加倍努力,但无形之中却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压力和阴影。既然过去了,那就和现在的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了,每天都把自己作为一个新的人,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我们要用这崭新的日子来创造历史。
方法4:没用了,就扔掉。
很多人会保存着很久以前的杂志或者资料,虽然那些东西已经不会再用到了。但是不知道是出于怀旧情结还是节约的心理,觉得留在身边才是对得起这些文件似的,殊不知,这些已经没有用处的书报杂志不仅占用着空间,还占用了我们整理收拾它们所用的时间,所以赶紧把它们清理掉,给自己的生活腾个地儿吧。
方法5:选择你的朋友。
我们是谁?这个是天生的,没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和谁交往。我们应该对每个人都心存善意、保持友好,但是每个人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我们能与之交心,有些人我们却觉得磁场不对,甚至还有些人在占用着我们的情感、浪费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选择朋友,就像选择一本书一样,把那些消耗你精力的朋友放远一点儿,多交一点儿能够给你正能量的朋友。
发条微博,告诉大家你要升级了
在享受着网络新时代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我们能不能继续做一个准时准点、生活规律的人呢?应该还是可以的。当我们感觉对某一样东西产生依赖的时候,说明我们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和释放,面对在网络中浪费时间的残酷现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分析,找出我们的需要,然后满足它。
如果总是流连于社交网站舍不得退出,就反映出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逃避倾向。当我们的网友数量超过现实朋友数量的时候、当我们宁愿跟别人约定在QQ上聊天而不是一起喝下午茶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采取行动了。这时候,豆瓣、同城之类的活动网站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网络和别人联系,但是约定的结果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兴趣相投的朋友们一起活动,比如文艺爱好者一起约定去看一次展览,摄影爱好者一起去老城的旧巷子里拍专题相册,等等。和“活生生”的人交往,才能让我们更加的“活”。
如果在淘宝和其他购物网站上疯狂血拼,每个月都有数不清的包裹寄到家里,而且你已经和八大门派的快递员都很熟识,除非你是淘宝店主,否则还是自发地寻求改变吧。过度的网购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和世界接触的时间,和其他人的交流也会减少许多。而且当你觉得在网上购物节省了出门的时间,可以提高你做事的效率时,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有90%以上的人在网上浏览商品的时候甚至会花费比现实中购物更多的时间,因为网站的信息量更大,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同一样商品甚至有几百个卖家。除此之外,网上购物还很容易让我们的注意力被吸引,本来只需要买一本书,但结果可能是买回了书、衣服、鞋子还有一个手机壳,尽管你本身并不是那么需要它们。
又短又小的文字习惯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写作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让你写一篇工作计划或是工作总结,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去网上搜一下嘛”,因为网络的丰富资源让人不愿意自己动脑,而且由于习惯了发送140字以内的状态,我们对于长文的写作已经没有什么感觉,写一份报告可能会花费过去三倍的时间。
技术不断升级,我们也要升级成为更好的人,为了练就金刚不坏的身躯,现在就去发一条微博,告诉大家我们要开始升级了,要成为对网络中的恶习更有抵抗力的人,当然,也不妨学着灰太狼的语气喊一声:“我还会回来的!”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化妆间也需要高效率
保住了效率,怎么能不保住我们的脸?一个资深的美容达人为我们提供了下面的方法,看看她是怎么做的,然后在化妆间里做一个高效率美人吧!
第一步:两分钟,粉底搞定。
我们使用粉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肤色看起来更加均匀细致,所以,选择和我们肤色接近的粉底颜色就好,把粉底液在稍微暗色的皮肤部分轻轻拍打到全部吸收,接着再拿粉饼来轻拂,让我们的粉底保持更久。
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工作时不要在满脸都涂上粉底液,这样会让我们的皮肤像是浮在脸上一样,或者显得特别白。
第二步:三分钟,打造美眼。
我们的日常工作只要画淡妆即可,对于眼部的妆容,初学者可以用眼线液在眼睑处画线,然后用睫毛膏让睫毛卷翘起来,再用咖啡色或卡其色的眼影让我们更加干练。
第三步:半分钟,给你美眉。
我们的眉形应该定期去美容院或者护肤店进行定型和修饰,然后再用眉笔轻轻在眉毛上扫过。注意,如果眉毛已经很深就不要再用眉笔了,蜡笔小新虽然可爱,但是职场上的小新就非常尴尬了。
第四步:一分钟,诱人嘴唇。
唇色最好是淡淡的粉色,看起来就很清新健康。先给唇部去死皮,然后涂一层防晒指数较高的润唇膏,接着再用啫喱状的唇蜜进行修饰,看起来就非常亲切了。注意,日常时候不要让嘴唇过于浓艳,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你在职场上不够专业。
第五步:最后搞定发型。
为了让发型更好打理,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用真丝巾垫在枕头上,或者把头发包住,第二天早晨你会发现头发非常顺滑。用清水或者啫喱水给头发定型,就可以放心出门了,注意在喷啫喱水的时候不要喷到脸上影响妆容。
好了,高效率美人打造成功,带着你的自信出发吧!
小钱不攒,大钱没有
虽然现在我们的GDP、GNP年年保持很高的水平(当然CPI指数也是高水平),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头脑里装着“穷人思维”,这种“穷人思维”有一种很直接的表现--小钱不攒,大钱没有。
他们对零零散散的几块钱十几块钱不放在眼里,不知节省,但是需要购买大件物资或者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的时候,他们又觉得口袋空空,难以为继。
这和“要钱没有,要命不给”的无赖逻辑有得一比了,不过此时的无赖损失的一方还是自己,所以不知道有多少机会就这样从他们的指缝中溜走了。
我们的各种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的,有怎样的金钱观,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时间观念。当这种“小钱不攒,大钱没有”的人面对时间的时候又会怎样呢?是的,毫不意外,他们会浪费细小的时间,同时腾不出大块的时间,细细算来也没有什么事弄得他俗务缠身难以脱身,但他就是完不成任务,到不了现场,提不了成绩,拿不出成果。
这些“时间乞丐”们浪费时间有些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现在来盘点一下:
1.长时间上网而且没有收获;
2.一天之中过于频繁地查看邮箱;
3.候车候机的时间无聊度过;
4.睡觉时间没有被全面利用;
5.热衷于没有意义的闲聊;
6.过分关注别人的动态;
7.走路速度很慢,总是“刚刚好”错过地铁或公交;
8.看电视时间过长;
9.整理书桌或家务时间过长;
……
当你觉得小事情耽搁一下不会浪费很多时间的时候,恰恰是它们让你放松了警惕。细小时间不去珍惜,我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大事,没有细节带来的增值,我们也达不到摘取梦想果实的高度。
把一张纸折叠51次,还是把51张纸重叠起来
一个美国人曾经做过一次粗略的统计,看看自己的一生时间是如何分配的。在他72年的生命里,睡觉用去21年,工作时间用了14年,个人卫生的整理时间占用7年,吃饭用的时间是6年,旅游用的时间是6年,排队耗用的时间是5年,学习时间总共4年,开会时间就有3年之多,打电话用了2年,找东西总共耗用1年,做其他的事情用去3年。
那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旅游时间会更短一点,排队时间和开会时间会更长,但是大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
拿排队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排队的情况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但却没有想到排队的时间加起来竟然比我们学习的时间还要多,吃饭排队、等车排队、买票排队、看病排队,这实在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但是,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既然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我们排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些排队的时间全部都利用起来的话,不是等于重新上了一次学吗?人生的价值可以得到翻倍呢。
可惜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
曾经有这样一个试验,读者朋友也可以动手试一下,那就是,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这张纸会是什么样呢?你也许会想:咳,这不是难为人吗,不是说一张纸最多超不过八次折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