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完成的动作。因为,如果真的可以把一张纸进行51次折叠的话,那么它的厚度已经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可是如果简简单单地把51张纸重叠起来又有多高呢?不用去动手,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对待纸张的态度也好像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有些人并不因为一张纸的微薄与不起眼而随便丢弃它,而是把一张纸折成了跨越宇宙的厚度;而另一些则是一直保持随意作风,看不到细微之处的价值,所以只能得到51张重叠在一起的纸。前者用几百本书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而后者则是蜻蜓点水,取轻取巧,时间过去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看你手中的那张白纸,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利用好下一秒,就是你找回时间的唯一方法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看到这里一定有所领悟,逝者不可追,我们没有办法穿越到过去重新再来一次光阴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弥补的事情来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
首先请你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下面的三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明天就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你会如何度过呢?
再想一想,如果上天愿意多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会怎样安排度过呢?
如果上天同意再给你一年的时间呢?
也许面对第一个问题,你会觉得非常急迫和焦虑,因为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如果只剩下一天,来不及环游世界、来不及功成名就,那么就把所有我爱的、关心的人找来,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吃最后一顿团圆饭吧。
当看到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又有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比一天时间要长多了,好像可以好好规划一下了,每个星期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见一些最想见的人,在温情和爱意中离开这个世界,还好没有太匆忙。
再来第三个问题,如果上帝宽宏大量、慈悲心肠地给你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很多梦想都有了实现的可能?也许你要去拍一部电影,或者环球旅行一次,或者去慈善组织做义工,或者学习你一直想学习的一项技能--世界在你面前重新展开了。
好了,三个问题思考完毕。现实情况是,上帝觉得你很珍贵,于是给了你更多的时间,但是它并不告诉你什么时候截止,现在你会怎么做呢?
请像对待最后的时光一样对待每个下一秒钟,即使浪费的时间不能弥补,但利用好下一秒钟,才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有一个迷人的句子是这样说的:每个故事都有个结局,但生活中每个结局都是开始。
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高效阅读的七个法宝
法宝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要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白阅读一本书籍或一份文件的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是“知己”;在正式进入阅读状态之前,可以先浏览一遍书的内容简介和目录,以便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框架感,条理更清晰。
法宝2:资料像“屯粮”,要让自己有优势
善于收集学习资料。根据学习的目标,收集所要学习的资料,包括书籍、杂志、报纸、文献、录音带、网上信息资料等。
法宝3:集中火力,各个击破
定向选读。如自己需要攻克某个方面的技术或项目而缺乏相关知识,即选定相关的书籍、资料进行阅读和学习。比如爱因斯坦为了创立相对论,即针对自己非欧几何知识缺乏的情况选学这个学科的有关书籍,效果立竿见影。
法宝4:借力打力,事半功倍
借用别人的头脑“读书”。人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而时间又极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可借助别人的力量。比如把一些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书、资料交给有一定素养的人阅读,让他读后把核心内容和要领归纳告诉自己。听了他的介绍后,如发现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自己再有重点地阅读。
法宝5:渠道多多,生活即“阅读”
通过多种形式获取知识,不仅从书本、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与人交往来学习。据了解,今天人们接受的信息,来自文字的不到五分之一,而来自语言的超过五分之四,如通过交谈、讨论、会议、报告、电视、广播等手段,使人们可吸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法宝6:有轻重缓急,才有收获
确定精读的资料,下工夫读懂读透;不需要精度的部分,就大致了解之后一笔带过就好,不用时时处处纠结细节。
法宝7:扩大范围,大网捞大鱼
按学习所划定的范围泛读,以取广采博收之效,让自己尽可能地涉猎更多的知识,说不定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得到广泛学习的回报。
如果你也有选择恐惧症
买下那件你第一眼就喜欢的衣服
曾经和一个好朋友去商场逛街,当时正好是圣诞前夕,很多品牌都在打折,这对于任何女人都是激动得泪流满面的季节。走到某家品牌店里的时候,我的好朋友一眼就看上了挂在店中央立柱上的一件银灰色的小风衣,这是当时流行的大直角剪裁,没有任何图案,看着非常大气有范儿。她找来店员拿下来试,穿上去的效果非常衬托气质,纯净而且干练。当我在旁边激动得一个劲儿赞叹的时候,她却犹豫了,一会儿想材质是不是容易皱,一会儿想价格是不是有点高,一会儿又想会不会很快过时,犹豫了好久,还是决定先去其他地方逛逛,之后再作决定。
结局你一定也可以想得到,当她逛完几层女装的店之后决定回头去买这件小风衣的时候,它已经被卖出去了,好友的懊恼可想而知。
其实很多人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都会遭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心爱之物被人横刀夺爱但又无处发作的时候,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挫败感,我甚至还遇到过一个朋友错过了某件衣服,走在街上看到别人穿的时候都觉得心头旧伤复发。
应对这种情况的最佳方法就是:买下那件你第一眼就喜欢的衣服。
原因有三:
第一,你选择衣服的时候,衣服也选择了你。这是一种“一见钟情”式的眼缘,在第一瞬间就打动你的心的,一定是你潜意识里渴望的。
第二,根据聚光灯效应,我们自己会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即使在别人眼中只是过眼云烟。所以在作购买衣服的决定时,不要过度犹豫或者依赖别人的评论,可以避免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第三,出于避免错误决定的考虑,当你第一眼就对一件衣服特别满意,并且购买它之后,你的满足感和满意度都会上升,就会带着更加平和的心态进行后面的购物过程,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其他的折扣和减价,不会放纵自己作出错误的购买决定。
作出选择,或者一无所有
一个朋友面临着她自己前后十年中最重要的选择:婚姻问题。两个男人同时表达了想要和她白头偕老的愿望,并且都等待着她的答复。
这个女孩像做SWOT分析一样描述给我听:女孩是东北人,在上海读研究生,A男为上海本地户口,房车齐全,性格阳光幽默,不足是长相中等偏下,而且身高和女孩差不多。B男为广州人,经济情况中等,外貌英俊,性格也很好,不足是结婚之后就要在广州安家,离女孩东北的家乡太远了,而且B男年龄比女孩大很多。
朋友觉得自己读完研究生也差不多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是不知道应该选哪一个,似乎两个人都很好,但是两个人又没有“那么好”。我作为旁观者就更不知道她该选择哪一个了,只有听她诉说一下自己的苦恼,然后告诉她如果条件太多无从比较,那么干脆就不比较了,单纯地想想更爱谁、和谁在一起的踏实感和幸福感更强烈。女孩看着天花板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好像都蛮喜欢的。我只好放弃提意见,单纯做个情绪垃圾桶。
这件事情就这样拖着,女孩和两个人都保持着联系和来往,但是也一直都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大概过了快半年的时间,年龄较大的B男由于家里的压力,跟选志愿“服从调剂”似的娶了家里介绍的本地媳妇。这下事情算是明朗了,我这个朋友也算是系统排除一个错误答案,正确答案就在眼前了吧。
但是她心里感觉有了一个确定的选择了,可以慢慢耗着不用作决定了,哪想到快一年之后,上海的A男要和家里安排的结婚对象一起出国深造。这个故事的后面就不会有我这个朋友什么事了。
可想而知,这个女孩该有多么失落。
这并不是极端的成功主义者要的“AllorNothing”,而是比它简单许多的“OneorNothing”,只要选择一个,只要作出选择,仅此而已。然而还是有接连不断的类似遗憾在不停地上演着。
对于时间的管理要避免拖延,避免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而对人生选择的管理则是时间管理的集中和放大,如果还是左摇右摆、一拖再拖而不能作出明确的选择,那就不仅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机会,更是在拖延别人的人生。
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还是努力克服选择困难症,做一个果敢的人吧。
也许你恐惧的并不是“选择”
生活中很多人好像都患有这种“选择困难症”,比如去了书店,在两本书之间犹豫不决,先比较完了两本书的目录,然后比较价格,接着比较章节的详细程度,再比较出版社、图表的来源和附录,然后又重新翻开目录进行新一轮的比较。
图书管理员说不定在旁边看着这情景几度扼腕。
选择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很多人在作决定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选择利器”--抛硬币!有一句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用抛硬币来作出选择其实并不是因为硬币的结果,而是因为当你把硬币抛向空中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决定。”--这也算是听从命运的安排了。
还有人会去佛像或神像前虔诚地朝拜、找个算命先生算上一卦、拿着竹筒抽个签或者拿起一副塔罗牌来占卜一次而得出芝麻小事或者人生大事的答案--这算是听从神灵的安排。
还有一些人,在到了作出选择的关键时刻,会去寻求亲人、朋友或是某个权威的帮助,把自己的事情全权托付给别人,希望通过别人的经验或者判断来代替自己作出选择--这算是听从他人的安排。
可是作了这么多决定,他们却从来都不曾听从一次自己的安排。当他们摇摇头摆摆手,说自己有选择困难症、不能作出选择的时候,其实背后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两个字:责任。不愿作出选择的人,他们不愿意为自己承担责任,而希望把负责的压力寄托到别人的身上。选错了老公,她们可以说那是父母的责任;报错了专业,他们可以说那是老师的责任;作错了投资决策,他们可以说那是理财专家的责任。
所以他们并不是患有“选择恐惧症”,而是患有“负责恐惧症”,从内心深处来看这些人还是愿意把自己当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永远躲在别人的背后。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每一次犹豫所耗费的时间,每一次错过所浪费的机会,还有每一次依赖而错过的成长,都在积累着。30岁的时候还是想要回到不用负责任的十岁,那么中间经历的20年时间该是多么大的人生的浪费啊!
当你发现你的“恐惧选择”其实是在逃避责任的时候,恭喜你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选择恐惧症”的治疗了。
首先,在正视自己存在对选择的恐惧和对责任的逃避之后,我们要整理出自己逃避的是哪种类型的责任。比如你在买衣服的时候需要别人来下最终的决定,或者总是听从别人的话去报某种健身课,那么你的逃避重点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外表。
其次,想象一下如果由你自己作决定,会有哪些最坏的后果。比如你自己决定去买下一件衣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能是颜色款式搭配混乱,让自己看起来整个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或者买错了款式,不合身,半个月的工资都打了水漂;或者是其他你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
接着,想想这样的最坏结果是不是你能够承受得了的。比如,衣服穿着不好看,不穿便是;工资浪费了,那衣服送给穿着合适的人做人情;或者在网上卖掉,也不错,还是可以承受的。
最后,如果结果可以承受,那么你已经开始在模拟自己作决定了,下一次真正实践就好。如果觉得这些选择是关系到人生命运的重大问题,那么就想想如何能把弊端降到最低,然后去征求意见再来作最后的拍板。
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渺小的一段,即使是你觉得再难以承受的结果,最终你都能够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当你不再恐惧选择、不再畏惧责任的时候,也是为人生增加价值的时候。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高效率开会的艺术
我们工作中的会议,大部分都是没有效率或者效率很低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通常处在一种为了开会而开会的状态,并不是真正期待通过开会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在进行自己工作的时候突然就被叫去开会,或者一个会要拖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会议也没有达成效果,损失实在很大。
1.提前公布会议主题,最好要具体一点;
2.公布会议要进行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下午三点左右;
3.会议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最好控制在三点左右;
4.有主持人来保证会议不跑题,能给每个阶段进行归纳,并且引导大家进入下一个阶段;
5.严格控制时间;
6.有会议记录者,在会后把会议记录发给所有人;
7.尽量不要让总是侃大山、说大话的人占用太多的会议时间;
8.每次的会议记录都采用相同的格式,方便所有人快速看到会议纪要和会议任务。
自欺欺人是一剂“强心针”
骗着骗着就习惯了
你想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或是玉树临风吗?有这样一个传说中的方法,找到你希望成为的那个人的图片,最好是大张的海报挂在墙上,每天看一段时间,然后,你就会慢慢地长得更像这个人了。笔者还没有尝试过这个方法,但据说笔者的一个女性朋友非常喜欢周杰伦,看海报看了快十年了,所以长得就有一点儿像杰伦了。当然读者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自试验一下。
这个改变长相的方法确实听起来有点儿悬,但是所谓的“夫妻脸”确实真的是在后天形成的。据说科学家们到现在还没有能对“夫妻脸”的现象进行完全的科学解释,但是他们推测,正是由于日日夜夜的朝夕相处和生活习惯的相似,让两个人的外貌发生了变化,更加趋于相同。原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还能用在人的样貌上!
这些都是时间和习惯的力量。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某一特定行为的时候,大脑就会记住它们,而且还会自然地发出这些动作,形成习惯之后,这些行为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所以虽然说“自欺欺人”是十分悲哀的一幕,但是如果情况需要,我们确实可以骗骗自己,告诉自己一些还不是现实的事情,让自己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