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老师先后从南师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又到吉大读博,师从张文显老师。从事法理学研究。法理在南师是主打品牌,他更是中坚力量。他是大腕级的。
他曾经到英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在国外学的绅士风度根本用不上,就拿开车说。在英国如果在叉路口,有行人过马路,轿车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有一次,他也这样学。结果竟然造成了交通堵塞。他停下来让行人过不要紧,但别的车不停,行人过一半又不能停下来,就停在他的车前,他动不得,走不得。其后面车越来越多,喇叭满天响,一时路面乱成一团。
他说法理学是一盏远远的航标灯,它树在那里。为国家的法律指引正确的方向。因此很多法理学的教授都担任了领导。如南师的公丕祥教授、吉大的张文显教授分别担任江苏省、吉林省高院院长。
据路透社消息,大家都讲庞老师是南师法学院最帅的,这在班上也得到了公认。高大魁梧的身材、满腹经纶的知识、潇洒自如的风度,的确很吸引眼球。
他强调: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带着目的去阅读,变成某一小问题的专家。第1学期广泛阅读,带着问题思想去寻找相关学术论文,找选题。看到感兴趣的论文后,看下面的注释,再去找这些书来读。泛读可以选择一个领域,但论文一定是一个问题。
你要是按照他的方法去读书根本就不要来上学也会成才;但你坚持下去,会感觉到绝望。一本专著里标注的书太多了,你会失去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听他的课很解渴。课堂纪律也是最好的。直到最后,我反思他为什么上课好,首先第一点就是课堂纪律好。他嗓子动过手术,讲起来有点嘶哑,嗓音也较特别。
最关键的是他第一节课,采取的策略,甚至于比刘老师更严格和苛求。他良好的高大帅气的形象往讲台一站,就吸引住了同学的目光。然后,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眼神等综合形成的气场就盖住了所有的人,也明确告诉大家:在教室,我是主角,你们必须得听我的。我的地盘我作主。我是主人,我说了算。无论在座的是什么身份,在教室你们都是学生。
这种权威表现在正在讲课时,一同学手机忽然响了,这名同学想都没想,拿起手机从后门出去,边走边接。
我们都有点习以为常。
而高手就在此时显示了无比高超的处理技巧。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不客气地指出:这是他最反感的事。一来打断上课的思路,他谦虚地说可能会忘了下句,连接不起来;二来不尊重老师和课堂纪律。你有什么重要的事非要在此时联系?如果太重要,请假不来,没人会怪你,也能理解。既然做到课堂上,就要像个学生的样子,如果连课堂纪律保证不了,那还怎么讲课,别的同学还怎么听?他严肃地说,“你不来听课不要紧,但在我的课堂上,请不要接听任何电话。刚才那位同学,出去接电话了,请……。”
他的话没说完,在众目睽睽这下,接电话的那个电话赶紧挂断电话回到座位,满脸通红。
紧接下来,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从桌位上收起来。我则看看手机有没有调到静音。我座位边的一个同学口袋里,手机一直在振动,但装着没听到。
直到庞老师转身板书的那一刹那,电光石火之间,那位同学匆匆看了一眼就把电话挂了,并且关了手机。然后装成若无其事认真听课。
他的庞大气场震住了所有人,尤其是女同学……
从此,凡是他的课,大家都自觉地把手机关了或调成静音。我想他在最开始的对事情的处理,是否也算是一种博弈?
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学生,如果不这样处理,学生则会通过试探来判断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以决定对他采取何种态度。如果允许课堂乱糟糟,再有名气的老师,也不会让学生自动地尊重他、敬畏他。
他一上来就明确无误告诉学生,他是谁。有些违反纪律的事绝不能有第二次。遇到挑衅,你对别人作出什么反应,往往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制造出一个强大的印象,有利于自己。如果造成的印象一再地不利于自己,想挽救是很难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最初的心理印象。
虽然课后庞老师对同学很和蔼可亲。以至于课后,有同学和他聊天时,说听了他的课,再比较以前读大学时老师讲的课,感觉大学真是白学了。以至于到了下一年,还有同学去2012级的课堂去追课。
这一点上,在另一位秦老师身上,已经表现到极致,并产生一种品牌效应了。多少年下来,已经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了。很多同学,从南到北,坐一天车赶到学校,就为了听他一节课,和那一次货真价实的点名签到!
他有一次在课堂上说:“等大家毕业的那一天,他把我们硕士帽的刘海从右拔到左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有愧?我学到了吗?对得起我头顶的帽子吗?”这句话经常被大家提及。
他还说,“在职学习,就是给你刺激,让你那颗近乎麻木的心重新再活起来。要不然,这三年的学白上了,尤其花这个钱,不如在家陪陪孩子老婆。”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
他以前看不起人文社科类,感觉没什么用。不如科学类技术实在。但当“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党章时,他深深感到真是中华民族之福。这四个字阻挡了一些人再想走文革那样的老路。
但这四个字是多少位以及几代法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给中国提出了十大忠告,其中的一条是“中国必须让其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最后一堂课,直到中午12点30左右,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