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风拂过,拂过天边云朵,拂过竹林,拂过一袭白衣。
君七面前有一道线,很直的线,就如同他自己。君七将剑一次次的挥出,但地上始终只有一条线。,但是线的长度在不断变长,不断延伸,直到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人脚下,不偏不倚,分毫不差。
宁浩然猛地拔剑而起,浩然之气充斥着竹林,竹叶四起飞舞。所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来形容这浩然气真是再合适不过。但,君子之躯,可折不可弯。白色衣袍在猎猎作响,愈发显现出君七挺拔的身姿。君七持剑行礼,礼毕,拔剑横于胸前,这是礼,君子之礼。
宁浩然大笑道:“小七,让为师来试试你的功力。”
说完,一道一往无前的剑势便向君七扑面而来,如浪,如山。君七面不改色,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地向前刺去。没有凌冽的气势,也不像宁浩然那样浩气无双,只有两个字,正,直。在他面前,任何阻碍都会被一分为二。
浩然的剑势以破,宁浩然便已来到君七眼前。宁浩然很快,他的剑更快,君七上一口气已呼出,还未吸入下一口气,剑已来到颈前。宁浩然不愧是一代宗师,竟然能把握住这刹那,在其换气的间隙中刺出一剑。两大高手对决,最忌中途换气,这也是为何高手对决时大多沉默不言的原因。
君七只得憋气,收剑格挡,转攻为守。砰的一声闷响,两剑并没有一触即分,而是僵持不下。雄浑的内力将周遭的竹子跨擦擦地折断,露出青白的断茬。君七如磐石,在宁浩然地滔滔巨浪下坚持着。宁浩然看着自己满意的弟子,欣慰地笑了。于是收剑,君七同样收剑。
宁浩然笑得更加开心。为何?要知道,宁浩然能在刚刚激烈的内力比拼中收剑,靠的是数十年的功力,而君七习武不过短短十年,内力自然不如宁浩然。理应来说,宁浩然的剑一收,强大的阻力刹那消失,君七势必要向前冲去,但君七却安然无恙地将剑收回,这就是为何宁浩然开怀大笑的原因了。
那为何君七能毫发无伤地收回剑呢?因为君子对敌,力不过七,留三为己。在宁浩然收剑后,正是这三分内力将剑稳住,从容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