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寒清快要参加高考了,你还让他下地干活呀?”看着寒清的沉默,女人便把话茬转向了正在不远处割麦子的寒清娘。
寒清娘听到女人的话,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腰来说:“这是他自己的事,来不来都由着他吧。他不来,俺也不能强行让他来呀。”
这时,正在前面割麦子的寒清爹也停了下来,接过话茬说:“地里活这么忙,怎么能让他在家坐着呢?再说,十几年都过去了,还在乎这个月二十天的。”
女人见寒清的父母是这种态度,也觉得有些话不投机,便不想再多说别的了。但是,为了彼此的面子,于是虚意赞同地说:“是啊,麦熟三天嘛!麦子熟了不抓紧收割,这老天的功事,说不定哪会儿来阵风,那可是损失不少呢。”说完,开始忙起了自己的活计。
寒清慢慢地割着麦子,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
“娘——”阿二摇摇摆摆地走进了麦地,向着寒清娘走去。
“啥事?阿二,回去,跟姐姐玩去!”听到喊声,寒清娘直起来腰,向阿二说道,然后又冲着大树下的妮子喊道,
“妮子,把弟弟领回去,好好跟他玩!”
“阿二渴了,要回家呢。”
“娘——,天热啦,回家走吧。”阿二喊道。
“乖乖,回去再跟姐玩一会儿,天热了咱就走。妮子——,把阿二领回去!”寒清娘一边哄着阿二,一边向妮子喊道。
妮子嘴里叽哩咕噜地不知说些什么,很不情愿地从地头走过来,把阿二领了回去。
常言说“麦熟不等人”。望着这一片片成熟的小麦,农人们都忙着急收猛打,谁也不愿意到手的收成再让老天抢去一部分。
天已过午,阿二和妮子躺在树下的布袋上睡着了。尽管满脸泥土的小脸上挂满了汗珠,却也不能把他们从睡梦中叫醒。
寒清一家人仍然在地里忙着割麦子。
火辣辣的太阳,悬挂当顶,农人们却依然头顶烈日辛勤地劳作着。
只见寒清爹放下镰刀,蹲在了田埂上,掏出烟,抽了起来。
寒清爹的烟抽的很凶,恨不得一下就吞下半截去。烟头闪着火星,一亮一暗,带着很不和谐的节奏。有人说,抽烟能解除疲劳。这也许是事实。一大晌的劳作之后,寒清爹大口大口地抽烟的情形,就是一个见证吧!
寒清不紧不慢地,一下一下地割着麦子。
“寒清,你先回家吧,回家先去做饭,我和你爹割完这一点就走了。”寒清娘看到寒清熬了这么一大晌已经没劲了,便指着剩下不多的麦田对寒清说道。
谢天谢地,可算是熬到一站啦。寒清听到娘让他回家,心里觉得一阵的畅快,立刻拿着镰刀骑车回家去了。
“唉,我说,还抽烟哪?抓紧把这一点割完就回家了。”望着寒清回家去了。寒清娘扭过头来对寒清爹说。
夫人的话圣旨一样灵验的寒清爹没有说什么,便立刻又那起镰刀割了起来。
回到家里,寒清拉开炉灶的风门,开始准备做饭。因为是农忙季节,饭菜也不要求质量,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于是寒清把早已准备好的热开水倒进锅里,然后又拿了些馒头放到锅梁上,这就算妥了。
高考的临近,对寒清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家中没有学校里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但毕竟是人生抉择的时刻。寒清一边做着饭,一边又拿来书本继续看。
等到开锅的时候,寒清在锅里放了些大米,便万事大吉了。只等爹娘下晌回来吃饭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寒清沉浸于对功课的温习过程中,却忘记了炉灶上的饭锅。
锅里冒着浓浓的白烟,寒清却依然在看着他的书······
“寒清——”
娘的声嘶力竭的呼喊,把寒清从书本里叫了出来。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于书本之上,爹娘从地里回来,寒清一点也没有觉察到。
“让你回来干啥呢?锅都烧坏了,还在装腔作势地看那破书。”寒清娘一边说着,一边从炉灶上把锅端了下来。
这时,一股焦糊的气味从锅里冒了出来。本来就性情急躁的寒清娘又累又饿地从地里回来,原以为可以吃顿现成饭。没想到竟是一锅焦糊的锅巴。气便不达一处来。她一把抢过寒清手中的书,顺手撕了两把,扔到了院子里。面对娘的愤怒,寒清只是呆呆地在一边站着,表情中带着一种内疚和无奈。这时,他也只能听任娘的发泄。
身为人子理应恪守孝道,听长辈的话;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寒清始终以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来提醒自己,说服自己,尽力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但是,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一个面对人生命运抉择的中学生。这时的寒清内心充满了难以名状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在高考欲念的不断膨胀中,变成了一种压抑,一种忧郁,亦或是压在心底的一种潜在的愤怒。
寒清娘是个靠情绪生活的人,一旦有些事情违背了自己的意念,她总是要发泄透顶才肯罢休。又因为寒清爹在外地工作,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上,无形中又使她的生活情绪得到了意外的膨胀。所以,当她开始唠叨的时候,不管是陈年旧账还是捕风捉影,总是要随着自己的情绪变化随意发挥,一直到她不想再说话为止。
尽管寒清在学校里那么风趣幽默,而且还能讲出一些道理来,但到了他娘跟前却只能听之任之,直到她把话说完。这也并不仅仅因为情绪不是靠理念来打造的,更重要就是她是娘,是家里的支柱,要为她保住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尊严。
在这个时候,寒清的处理方式就是逃避——离开现场,让攻击目标或是受众消失,这样再好的演说家也会停止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