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笔记〉的设定是女主教遗传心脏病,正常情况下活不过三十岁,很小就目睹亲人死亡,一直在死亡的阴影里长大,她必须变得努力,聪明而优秀,才有生存的机率,而作为凡人,学历可能是唯一的办法。如果能像洛克菲勒一样换七颗心脏,自然可以善终,但作为凡人,能申请一颗心脏已经是运气,最多五年就排斥,女主还是熊猫血。在求生的本能,主教被激发出了极大的思考潜力.失败的下场就只能像我一样的悲摧。唯物的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只能唯心的思考自己如何更加平静。
就好比我自己,直接挂了倒干脆,万一瞎了,真不知道怎么好,可能还不如死了,所以不得不处处在意。
片子里既讲大数据概率杀人,又讲心理杀人。
量子力学虽然讲究不确定性,但在可见的时空里却是可以计算的牛顿力学。
其实这种东西在金融,经济统筹上早就应用。
片子里的二代未必能做到,但FBI之类的要做这种事易如反掌。数据和知识庞大到不是个体可以掌握,但一个好的团队可以。
最终是概率成功率的问题,人心是最复杂的事物,要完美的预算一切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文学家想象的“岱宗如何”“独孤九剑”“奕剑术”,都是文学性的对这种力量的向往。
当然FBI也不用这么麻烦。
比如用车撞人是违法的,但如果你带着人闯红灯,出了事却和你无关。你直接下毒是违法的,但你把甜食放在糖尿病人身边却是无关的,你直接用刀子杀人是违法反的,但你在一个人高危性行为后去剃发,刮胡子的上一个客户是艾滋患者,却是无关的。你直接关人紧闭是违法的,但你把你关医院,却是无关的。你直接打人,是违法的,但你言语挑衅后,对方先动手,却是无关的。你直接强X是犯法,用药迷X也是犯法的,但你用感情欺骗人蛊惑人心上床,却是无关的。直接群殴犯法,但用舆论压迫逼人自杀,却是无关的。言语恐吓犯法,但肢体语言暗示,却难以取证。直接叫人杀人犯法,但暗示人心理犯罪,却是无关的。白纸黑字有法律责任,路人嘴炮,电视暗示,完全可以说你自己想多了,就跟网上的消息一样,可能到头来什么都不是一场空。甚至AI进步了,被暗示程序了,这锅谁背?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清问题,因为,真的已经有太多“聪明人“在这么玩了.适者生存,因为有这种种BUG,所以底层人生存竞争,不得不加入各种利益结社,比如早些年海外的洪门遍地开花,不靠同胞,难道能靠加入3K党的差佬?等他们来了,搞事的早跑了。所以外乡人混生活,没有老乡之类的组织,多半混不下去,说什么道理,你都混不下去,还能说个毛阿。
所以,随着科学的进步,要有新的犯罪手段,新的办案手法,新的司法条例。
就法制的精神,追究的是主观的犯罪意图,用刀子杀人犯法,用药杀人也犯法,用概率和心理杀人,也应该犯法。随着科技的进步,这方面的取证,也会变得可能,数据够多,就能让人无法遁形。
虽然最终的真相在人的内心深处,但人心本身就如量子力学,是时刻变化的不确定性。
法制的精神在于维护社会的秩序,所以这也是必然的司法进步。
全知全能,是上帝的权柄,凡人有了这本事,怎能不自大?所以历史上的郭奉孝,姚广孝,贾文和之类的人,难免都有些原始的这种思维模板,不甘寂寞,出来搞事,当然也有志大才疏的嘴炮党如杨修。
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会扔下算筹,去学计算机。
城市里行走坐立的无数无聊中年人,守个小店,打个小工,未免无趣,所以如果你无事可干,不知道干什么好,那就去学数据吧,不会太差,因为这是未来,做什么都用的上。数据的核心是算法,板凳坐的十年冷,不为一朝能成名,享受的是过程本身。
众生难免生老病死,过眼云烟,码字虽然没什么意义,但其它的事情可能更加无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世界对话,对自己对话,或者根本没事找事,其实在时间长河里,也没有本质区别。若我老了无事,看看自己年轻时的文字,也会觉得有趣能打发时间吧。
某种意义上,大多文字都是重复性的无价值低复杂性之物,就跟一头拉磨得驴子一样,不停打转。什么样的思维是有价值的,决定了什么文字是有价值的,思考到根本,就要回到人类古老的学问,文史哲。这是必然之路。读书,码字,思考,如同远行,越走越远,不断有无边景色,还如玄奘西行,走的越远,离世界的真实越近,现实是如此枯燥的打转,大概因此人期望寻找旅程的终点。若有修真,真想出家。世俗语境里的定义,既是无事可做,无事能做,其实也是无事想做。可是有的事最后不得不做,却也无可奈何,但俺一点也不乐意。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你什么也无法再失去,什么也不想再得到,时间对你来说就失去意义,而尘世的喧嚣,也都是过眼云烟,因为没有得失心,世界如何,我还是那个静静守候在板凳上看书的我,不会有改变,不想改变,也无需改变.一切有形之物都会腐朽,一切生命都会消失,说到底,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既然无得失又无意义,码字和技能树就成了唯一能打发时间的游戏,也是必然。虽然难免枯燥无趣,但也没有别的打发时间顺便谋生的方式。大专生马总统和小学学历李超人都有知名大学社会学名誉博士的头衔,而且不止两三个,肄业生金庸不但有文学名誉博士头衔,还是浙大文学院的院长,大概世事通明,才是真正复杂的真学问。
板凳坐得百年冷,不为长生只缘痴。
======
科技进步了,人活得就长了,像吸毒的少帅,糖尿病的宋美龄,钱钟书的夫人,都能活到一百零五岁以上,赌王得鼻咽癌二十多年,现在九十多了,还活着,魔术师约翰逊查出爱滋都快三十年,多半靠鸡尾酒疗法,现在还活跃在球队运营总裁位置上。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但前年还在冲刺新三板。淋巴癌虽然凶险,但也有不同的待遇,比如年年高水准的体检发现的早,又能不禁血本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类的技术,以及基因靶向药等新技术,自然可以有效延续存活期。多半能过古稀之年,其实也算善终。
某种意义上,百年左右,人肯定要死了,这是必然的绝症,但各种绝症,在一流的医疗条件上,都可以算一定程度上的慢性病。就算什么病也没有,你也未必不会遇见什么意外。
人生矛盾的辩证,在这种意义上,也就必然存在,何况死了冰冻,对这些人来说,也不算太难。
死后冰冻有个财产权的问题,如果你死了,你的钱就是遗产,是你后代的,就算复活了,你也没钱,如果你还算活着,你的后代怎么办,还会不会把你复活。这也是一个辩证矛盾体。
红尘是非,到最后谁能逃得过时间?就好比射雕里的周伯通说的,人早晚都要死了,是非恩怨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成吉思汗,死后也不过一口棺材罢了。又何苦折腾来折腾去。
这是典型的佛系青年观点,金庸自称佛教徒,大概就是此理。但话是如此,金庸不但养生有道,还事业有成,年轻时还有过追求女神的典故。什么都没拉下。
练武本为强身健体,不为争强好胜,健身的钱比看病划算多了。凡人生活在世间,谋生工作,既是磨难,也是修行本身,若全然无所事事,反而会感觉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
文学是对生命的体悟,作为生命,早晚消失,其实有没有文字,也没有本质区别。但这就是生命必然的过程。是环境造就了想法,还是想法适应了环境?其实都不重要。简单的人类需要适应自己生存的境遇,我是这样,其他人也是这样。说到底,到最后,都是无意义的事情,至少对于我来说,已经超越了相对原始思维模板的世俗的环境,不管从哪个方面。就如《推理笔记》的最后,你的心超越了环境,其实也就获得了解脱。
技术宅理解的世界,总是技术为本,不像以前,随便开个作坊就能生存,不会工业设计你怎么生产,不会服装设计你怎么制衣,不会文学理论你怎么码字,说到底,技术宅死板的理解世界,到最后还是要认真学习才能生存。就好比做销售,没有无缘无故能卖出的产品,背后必须付出社会相对有价值的产品价值。最后能经历住时间的,只有这些硬干货。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的。因为每一个理性人都在寻求利益最大化,互相博弈制衡下的必然结果。
凡人研究学问,如能武侠小说里练功夫,学无止境,普工到中专模具专业生,到附录里大学机器人工程师技能树,到大厂机械总工程师,到李开复,到钱三强,到爱因斯坦,每一个跃迁都是天地之差,凡人短暂的余生,只怕是走不完的,但凡人挣扎在世间,再难也能坚持走下去,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靠谱的安身立命之道。虽然这把年纪成功率不高,但却是能选的唯一有成功率长生久视的途径,也不用太远,能有李开复的技术水准,就足以享受时代技术的福利,总好过徒劳在这个城市晃悠,徒死草莽,除此之外,倒对别的五色喧哗索然无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可以享数十年太平平静,好好在书海畅游一回。也不枉作为智慧生命来世上一遭。人的行为无形中遵循博弈的原理,说到底,就是无形中的道,人遵循道,又利用道,这是人的智慧的必然选择,生活会教会人聪明,思考会教会人智慧,二者殊途同归。虽然如此,终究无法避免自然规律必然的结局。想来也是无奈叹息,无趣的很。
这样或者那样,剩下的半辈子也就过去了,可能转角就默默无闻地被车撞死。在这样的心境下,自然也就难免玩世不恭。想来浮生如梦,难免如此感受,出家还是在家,都是逃不过那一天。说到底,也是环境选择了人心。最初倒有认真生活的初衷,奈何命运不给机会,随着时间,也成了绝望的笑话。“朝露梦幻,过眼云烟。”
倒不是想当书虫,实在除了看书,无以打发生命,虽然难免枯燥,可耐着性子,也就渐渐品出点味道。大概数年,或者数十年间,我就会消失在天地之间,如同没有存在过。
小市民求生求存的努力虽然脆弱,却又是艰难生存的无奈必须,是经验教训的智慧,虽然没有意义,但时光流水,还是要这么的过日子,某种意义上,能活着,就不错了。肉身如此脆弱,思维却有无限可能,生命就是这样的矛盾体。李波讲述北漂文青故事的小说《我在北京有张床》,用书里话说,“解构性写实”“后现代”“黑色幽默”“囚徒困境”等吓人名词,而且里面出现了疑为锤子手机的罗胖跑龙套。作者虽然以痞子口气写书,但能码好几本非自费出版的书,还能通过托佛去美国,其实已经相当厉害了。凡人若带有这种沉重的真实感,难免做事能多几分毅力,少些浮躁。
无限流一般都是以力破巧,但也有一些无解的鬼怪无限流,凡人对鬼怪毫无战力,只能以智谋躲避,或者曲折破解,比如楚人美的“有爱不死”,贞子的“复制录影带”,又比如超级玛丽马里奥永远不能直接对付库巴大魔王(就是最后一关城堡里的乌龟),只能跳过去扯断桥间接过关。作为小市民生存在城市的智慧,除了一些无力的套路外,最简单的,也就是明哲保身了,只要根本没人冲突,也就不必处处小心了。这么想的话,也就获得了在城市里生存的套路的智慧。凡人经营知识,寄生在城市的经济和法律秩序里,短暂的数十年转眼而过,倒也简单。相对乱世,能活在太平盛世已经是幸运。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肉身如此脆弱无奈,生活如此枯燥无趣,难怪人们需要娱乐业和网文。
凡人能生活的界限,就是如此的有限。转眼间,数十年也就过去了。
经济规则和司法条例,说复杂和生活息息相关,说简单此间学问深不可测,大概凡人生活的区间一般属于安全区域,而之外的凶险,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由心证,但也在一线之间,难说复杂的很。久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唯有不涉因果是非,方是长生久视之道。用网游的话说,就是中招率虽然不高,但中了招致死率却是极高,总的来说,最后倒霉的几率相当高,唯有置身事外,才能安享晚年。
每一个北漂都有过好好生活的梦,可惜生活和时间会教会他做人。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毁掉容易建设难,小市民挣扎求生在这个世界,难免有些绝望。世间的罪恶大多是源自人性的贪婪,人类存在,人性不变。
说到底,我跟大多数凡人一样,没有选择的权力,没地儿可去,没工作可选,也没选择生活的权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这尘世坚持忍耐,码字不过是透一口气的呼吸罢了。就跟《平凡的世界》里一样,没有人安于土地,可是离开土地,根本无法生存。这种沉重的无奈,就是生活的现实。
活一天算一天,很快几十年过去就可以永远休息了。世事通达,人情看透,倒无可无不可,就历史地宏观视野,人类的生存状态自然包罗万象,但到头来,不都是一样地过完余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才是世界的真相。
天堂地狱,其实都在人心一念之间。所以宗教宣扬的信念,也是有它实际的价值的。人心向善,无处不净土,人心向恶,举目皆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