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700000010

第10章 山重水复(4)

待队伍走到连部时,苏指导员暗地里安排几个女人,早已把饭菜做熟,又摆上白酒,一百来号人,站在院子里,风卷残云般吃了个饱。男人们喝了酒,吼起秦腔撒泼,女人们围聚在一起拍手助兴。团部的电影放映队专程来播放“白毛女”,四野八乡来了五六百人,把赵家塬围了个水泄不通。“喜儿”那如泣如诉的委婉歌声,激荡心魄,催人泪下;娴熟的芭蕾舞技,农民们首次目睹,惊为怪事;散场之时,议论纷纷,都向学生探问。学生们大凡有点常识的,便多方解释,介绍芭蕾舞知识;“老二”说得唾沫横飞,反复宣讲,说是苏联文化,移植中国,是舞蹈艺术的伟大代表作等等。农民们听了,将信将疑;几个嘴快的姑娘,说“老二”胡扯乱讲。又闹腾一会儿,已是半夜时分,人群才渐渐散尽。

搞了几年“文化大革命”,农民们对劳动早已慢待了许多,除去每年春种秋收冬藏,像那修路、种树、造房诸般大事,都无人问津。这些天,郭连长把学生发动起来,拓展了通向六连的道路,把人们早已熄灭了的劳动欲望,重新唤醒;把人们早已淡散了的团结之心,又凝聚起来。学生们从城里来,与山沟里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相比较,真的是穿戴齐整,容貌端庄,标准的普通话,得体的举止,让农村人看了又看,既喜欢又羡慕。修路是多么艰苦的劳动,这些学生都能放下架子,挽起袖管,与农民们争抢比拼,弄得一身汗水,满头灰土,却无怨无悔,不躲不避;特别是一人歌起,全体唱和,深山之中,穷乡僻壤,修得多少辈福分,引来了这一帮青年学生,带来城市文明、青春意气。忘我劳动,童心未泯的激情,唱得人如痴如醉,浮想联翔,就是那远近山峰,也是回声荡漾,连绵不绝。

平常日子,只要学生们在窑洞里,农民家那些小儿女们,就会慢慢走到近处,一双双大眼睛,盯着学生们看新鲜;大姑娘小伙子们,有事没事,也要和学生们在一块儿嘻嘻哈哈,谈天说地。了解山沟以外的世界,学生们是他们唯一的直接渠道。

就是各排农民们养的狗,也不知中了学生们何种魔力,全都远远近近围着学生们转,天黑了就守在窑洞门口,不肯离去。十个学生,九个爱狗,凡是自己能吃的东西,毫不吝啬,抓起来就往狗嘴里丢。狗儿乖巧,跳起争食,一丢一跳,无穷乐趣。学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狗儿是但有食物便乐不思蜀,两相情愿,相互纠缠;十天半月下来,七连的十几条狗,统统叛变,全都尾随学生,朝夕厮守,须臾不离。自古狗最忠诚,不拘主人家贫,有始有终,不弃不离。农民知道狗在学生那里,也不管顾,时间久了,便去唤归。多数狗儿,看见主人,低头远避,不肯回家;三两个凶恶的,向着主人狂吠,露出青面獠牙。农民见此,能不气愤,便千方百计,要引狗回家教训。狗儿自来善解人意,观察旧主脸色,便知心怀叵测,都生出戒备之心,远远躲开。农民便央告学生,帮助捉狗。学生听了,都一口答应,私下里却是得意非凡,益发把狗娇惯。“老二”尤甚,竟从食堂买两份晚餐,连盆带碟,盛满饭菜,放在地上,唤狗进屋,要它学人,席地而坐,在盆碟里吃饭。狗虽是家畜,尚存野性,最喜暴饮暴食,不懂一日三餐;只要一顿吃饱,便是三天挨饿,仍能跳跃鼓舞,向人撒欢。“老二”见狗长存饿相,总不餍足,发了狠心,要试狗有多大饭量。遂和冯子规分工,每顿饭多买一些,积累三天,拿了十二个包谷面饼子,六个白面馒头,五个熟鸡蛋,要试狗胃大小。准备停当了,到院里唤来一条黄毛大狗,放进屋里,关闭房门。黄狗见了这许多吃食,不忘规矩,坐在地上,看着主人,等他下令。

“老二”要试狗有多大耐性,便和冯子规坐在床上说话。黄狗看了主人神态,知道主人心思,索性趴下,前腿抱着头,像那狼王一样,微闭着双眼,静静等待。

门外几条狗,早已嗅到气味,几只前爪,使劲挠门;有性急的,跃到窗台上,向里探望,无奈窗台狭小,哪里容得下狗儿立足,只一瞬间,又跌落下去。

屋里沉静,屋外躁动。黄狗抱定主意,要吃这些食物,一动不动地卧着,似乎要试主人有多大耐性。

“老二”知道狗的耐性比人长久,只好伸手示意,准它进食。黄狗饥肠难耐,得了主人号令,张开大嘴,咬住一个馒头,仰脖向上,略嚼三五下,便吞下肚里,如此反复,片刻吃净;又把五个鸡蛋嗅了又嗅,试探吃了一只,见鸡蛋并无敌意,把其他四只,一口一个吃掉;再坐地上,看主人还有什么把戏,可以入口果腹。

皮越和冯子规见狗吃了这许多食物,又坐在地上等待,便知道狗性贪婪,不可理喻,打开房门,放狗出去。外面的狗知它吃饱了,围着狂吠撕咬,黄狗肚里有食,并不惧怕,与群狗奔跑周旋。

学生修路时,这群狗都跟了,远远卧着,防备老主人追打;吃饭时,都围着学生撒欢。农民便批评学生,要他们爱惜粮食,说山野广阔,狗儿自有活法,能找东西吃,不会挨饿。

道路修好,人都累了。郭连长和苏指导员商议,放假三天,让大家搞一下家务,打扫卫生,休息恢复体力,很快要耕地,播种玉米高粱。

才休息了一天,“老二”已觉烦闷,向排长问清了道路,想去泾川县城转转,看看与金城有何不同。

韩家嘴到泾川县城,若走大道,必经六连,再走簸箕弯,下到瑞河谷地,便有柏油大路,可通达县城,共五十里路。如走小道,只要从连部向右拐,十里五里便有村庄,都属太平公社,可逢人便问,十几条小路,都能通到瑞河谷地,再去县城,共四十里路。

皮越和冯子规动员同学们去县城,女生胆小,不肯同行,让他俩先去探路;其他男生累得要命,不肯下山,只有一个赵文军,踊跃报名,要下山去玩。

三个人都提根短棍,背着黄书包,“老二”又带上捆行李的细绳,担心发生跌落崖面陡坡惊险事故,好向上搭救。走过连部,向右转向太平公社,山路崎岖,学生们频频回头,记住山径,只怕回来时迷路。正行走时,三条大狗,迎面扑来,摇着尾巴,欢欣跳跃;黄狗双爪搭上“老二”肩头,吐出舌头,无比亲热。

三个学生大受感动,万不知狗儿有如此灵性,晓得他们要去县城,早早的出来,潜伏在半路上等待。这几只狗都认识道路,每逢岔道,便奋勇向前;学生稍一犹豫,它们就一齐吠叫,前爪挠土,指示道途。

此时阳历四月初,万木复苏,新绿泛起,无名野花,争相开放;脚下黄土,湿润松软,狗儿撒欢,摇头晃尾,三人心情快乐,放开脚步,唱着歌儿赶路。

黄狗机灵,自路边山坡上叼住一只小动物:比成年野兔略小,毛色灰黑,在学生们面前炫耀一番,再大口吞吃。那两只狗见了,也便散去,寻找食物。

眼看山路走完,到了柏油路上,回头望去,两只狗卧在小山包上,不肯向前;黄狗狂吠数声,那两只狗并不理睬,只是卧在原地不动。黄狗便夹着尾巴,跟在学生身边,柏油路上似乎让它难受,跳到路边黄土地上行走。

二十里山路,并不觉得累。到了柏油路上,就不想再走,碰到一处水沟流过路面,三个人停下来,恰有一辆卡车,在水沟边减速,三个学生扒上车去,坐在车厢里,看那黄狗在后追赶,渐渐不闻狗吠之声。

到了县城,跳下车来,“老二”看表,上午十一时整。三个人在县城走动,一条丁字路口,二十分钟走遍,只有两座三层楼房;电影院晚七时放映《小兵张嘎》,他们不敢停留,只怕天黑了,寻不到上山小路。城里商店都看过了,没什么可买的。丁字路北,有一座城门,四周全是小摊小贩,卖些水果、熟肉、过家日用品以及各种小型农具。有个妇女,挎了竹篮,卖一种白面馒头,面粉奇白,外形像只包谷面窝窝头,但要比窝窝头细瘦高峻,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当地人叫“罐罐馍”,说是用头磨白面,半发酵半掺干面,下了死力气揉搓,用硬火蒸熟,能保持水分,不易干燥,且入口劲道,永不掉渣。听那妇人说得玄乎,“老二”掏一块钱,买了八个“罐罐馍”,要试它“不易干燥,永不掉渣”的地方特色。

吃午饭时,“老二”要了三碗米饭,称足三斤红烧排骨,和冯子规、赵文军同吃,都说那排骨别有滋味,烧得极为香润。正赞叹不已,服务员过来收起骨头,上秤一称,正好六两。此地物价,红烧排骨六角五分一斤,吃剩的骨头,称足重量,可按肉价退款。“老二”们觉得稀罕,出了饭店,在烧鸡铺里,挑了一只大公鸡,三斤半重,要留在路上吃。

县城里没什么可玩的地方,三个人自下午三时起,顺原路返回。一路上汽车极少,也没有坑坑洼洼逼车减速,三个人走走停停,不时回头张望。走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有汽车追上来,便都灰了心,加快脚步,要自己走回山上。

路过一个村庄时,有一只小黑狗在房下眺望。“老二”从书包里拿出烧鸡,让小黑狗嗅了气味,便快步疾走;那小黑狗要吃鸡肉,一路小跑,追上前来,一口咬住“老二”裤脚,向他讨要。“老二”撕下鸡头,喂到小黑狗嘴上,狗嘴太小,鸡头偏大,叼着鸡头,要往回跑,“老二”出手迅疾,抱起小狗,冯子规打开书包,把小黑狗装进书包里,小黑狗便呜呜大叫起来。

一条大黑狗从后面追上来,疯狂吠叫,三个人捡起石头,远远抛打,大黑狗灵活闪避,不敢轻易上前,只在三十米远近跟着,狂吠不已,呼唤小黑狗随它回家。

眼看到了上山的路口,大黄狗迎上前来撒欢,那两只狗也都在等候,三条大狗猛咬大黑狗,保护主人,走上山路。大黑狗不敢追上山,远远的哀声嚎叫,凄惨不已。

冯子规只顾赶路,小黑狗机灵,探出脑袋张望,突然从书包里跃出,向后狂奔。大黄狗追上去,叼住小黑狗,逼它向山上走,小黑狗害怕,只好跟着大黄狗走路,几次逃跑,都被大黄狗叼住押回。三个人观看了几次,知道小黑狗跑不了,都放了心,脚下缓慢许多。

下午六点钟,都饿了,在一块平坦的树荫地坐下,小黑狗又来拱那装鸡的书包。“老二”拿了三个“罐罐馍”,一只大狗一个分吃了。冯子规书包里的鸡头还在,抛向空中,大黄狗跃起抢中。

“老二”拿出烧鸡,连胯带腿,分给两个同伴,自己专吃鸡翅和胸脯肉,鸡脖子给小黑狗,剩余骨肉,三只大狗分食。

怕小黑狗累坏,“老二”把小黑狗又放到书包里,这一回它是不闹不叫,安心卧着,听人摆布。又走一个小时,到了连部,直奔老米家。珍儿见了小黑狗,紧紧抱住,不肯撒手;老米的女人也喜欢。“老二”说是从县城买的,送给珍儿。老米留下三个学生,同吃晚饭。

自此以后,三个学生只要到连部来,就去看那小黑狗。小黑狗初来时,也就一个多月,才断了奶。在珍儿的精心照料下,只半年多时间,长的高大威猛,黑毛发亮,每天跟着珍儿上学,出出进进,形影不离。老米想带黑狗出去走动,珍儿护住不放。老米笑着,知道狗儿过了一岁,野性长成,便不再恋家,自会随大人奔跑,就容它再与珍儿玩耍几月。

三天休息之后,农民开始撒肥耕地。学生们跟随郭连长,在新修的道路两旁用白粉画线,齐齐整整,挖了一万个树坑,左边全种榆树苗,右边全种柳树苗。又安排四个学生,赶上毛驴从山沟里驮水浇树,要保证全部成活。

树栽好了,郭连长又选那平坦塬地,要盖十排平房,都向着南面,屋后背阴,留出十米,七米砌上围墙,让庄稼人堆放柴火,饲养猪羊;另三米留做道路,可推架子车对面行走。

连里没钱,除墙体连接处砌砖柱子,其余全用土坯砌成。郭连长调了老米、老贾、年忠义几个人当大工头,分派些学生,各自准备。

老米会干木匠活,叫了老贾和五个学生,做门窗桌椅。“老二”、冯子规、赵文军,都跟着老米。老米分拣选定了木料,划好线,老贾推刨子弄平,再定下卯榫,把木料放在长凳上,用臀部压住,左手握凿子,右手拿斧头,在画线处一打三摇,掏出卯位,切割平整,一排排的收拾整齐,垛在一块儿。“老二”看了一会儿,就去推刨子,又去打卯定位,怎奈手脚生疏,工具都不服使唤,只得再让老贾从头收拾齐整。一百套门窗,还有后墙上通风小窗一百套,要老米在六月底交工,然后抢在入冬封冻之前,把房子全盖起来。时间紧,任务急,老米不敢松气,白天黑夜地忙,不肯稍事休息。

砌墙用土坯的制作程序是:把木框平放在石板上,撒下炕灰做隔离剂,装满潮湿黄土,再用木把石臼杵子,高高提起,自由落下,先打木框四角,再打四边,最后打压中间,尔后用木片刮去浮土,分开木框,一块土坯砖,平平展展的,当时就拿得起,横着立在平地上,一块砖和一块砖之间留下三公分间隙,一排一排的分层垛好,让风慢慢阴干,就可以砌墙使用。

这等制砖方法,真是十分简易方便。年忠义带领一帮学生,赤着脚,踩在湿润绵软的黄土里,两人一组,一个人围上木框,铺撒炕灰,用铁锨上土,另一个人用脚把土踩均匀了,用杵子打压结实,再削去浮土,脚跟向后一碰,开了木框,轻轻把土砖拿起来,送到旁边垛上,回来时,土框已围合,撒了灰,上了土,只等再次压平开打。

“老二”干了几天木匠活,略知推刨、打卯、开榫的方法,看这边打土坯热闹,就过来看望,只见学生们配合得熟练了,两个人默契得很:围框、撒灰、上土、压实、击打、开框、上垛七道工序,玩得熟练,有的动作故意浪漫轻狂,仿佛舞蹈一般。“老二”便要学习,演示了一天,掌握住基本要领,也狂放起来,试着手舞足蹈,要弄出些新鲜花样来娱人。稍不留神,杵子捣到脚面上,哎哟一声,跳着脚,去一边揉搓。

第二日早起,脚背红肿,不能挨地,只好请下病假,坐在床上,向窗外呆望。

四月中旬,窑洞火炕早已熄灭,潮气自地下升起,两天不晒被褥,躺下便觉湿凉。农民们睡惯了火炕,此时仍用麦草煨烧,让火炕保持温热,一觉醒来,特别解乏。学生对木板床自幼使用,情有独钟,若不是郭连长要盖平房,窑洞里的火炕,学生们早已动手拆除了。

黄狗在院子里卧地,闭着眼睛休息。老米听冯子规说“老二”捣伤了脚,赶来看望,狗儿见是老米,既不吠叫,也不抬头。

老米仔细查看“老二”的伤脚,知道骨头没事,放了心,拿出一只玻璃瓶,里面装着獾油膏,给他涂抹了,扶他到院子里坐下,让太阳晒着,效果更好。

这陇东高原的向阳山坡上,有些三十公分粗细的洞口,里面住着一种动物,本地人叫它獾。獾比狗小,比野兔大,脑袋小,通体浑圆,四只爪子,短壮有力,挖起土来,两只前爪打洞,后爪向外扬出,五分钟能掘一米深。獾洞幽深,曲曲折折,留有其他洞口备用。农民捉獾,因山区少水,只用烟熏。獾见烟来,在洞中壅土堵塞,它还要从备用洞口出来,看看是谁在捣乱。獾极为警觉,人、狗都到不了身边。凡是洞穴居住的动物,晴空丽日时,必出来晒太阳,烘热关节,驱逐潮气。那时若有长枪,远距离射杀,可得此獾;但若不能击中要害,獾必回洞中,用土封闭洞口,让人挖寻不到。

同类推荐
  • 青烟或白雾

    青烟或白雾

    “做官一时,强似为民一世”。在崇“官文化”的时代里,“做官情结”一直萦绕在一代代农民心中,哪个家族都希冀能出几个光宗耀祖的官儿。而面对自己头上的层层政权机构,呼唤“清官”,盼望“清官”为他们做主,又是中国农民的基本思维定势。可是,“清官”这种明显带有封建时代色彩的昨夜星辰,能照亮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
  • 血旗袍

    血旗袍

    一幢古老诡异的西式洋房,一段玄乎其玄的诅咒传说,一场骇人听闻的离奇凶案,一首摄人心魄的恐怖歌谣,一袭染血的华美旗袍,一段被尘封的陈年往事。她的一生都在爱与恨间纠缠,她说,在这世界上我唯一不会伤害的只有你……
  • 女发言人

    女发言人

    小说将周芥平的回忆、叙述,和王皓雯的过去及现在,点点滴滴交织在一起。既有当下光怪陆离、可笑可鄙的现实生活,又有情到深处时的清新脱俗和感动。书中人物,个性突出,鲜明生动,有刘正大这样圆滑虚伪的市侩小人,也有安接生那样自作聪明的老太太。书中最主要的人物,还是王皓雯,虽然她有着令人难以启齿的过错,但本质上,却还是一个诚实、自然和坦率的人。终于,她去寻找更适合自己、更能心安理得的生活了,并且开始矫正之前对世界偏激的看法。她意识到,虽然从小到大,屡遭不平,可努力去做一个公正的人,才是弥补社会不公带给人心灵伤痛的最好办法……
  • 扬起生命的风帆

    扬起生命的风帆

    《原创阅读文库:扬起生命的风帆》收集了作者四十七篇精短小小说。这些小小说从众多角度和侧面,集中反映了社会上不同层面的鲜活事件和人物形象。作者通过真挚的语言、精巧的手笔,向人们热情地弘扬了真、善、美;用诙谐的风格、幽默的调侃,无情地鞭挞了假、恶、丑。书中的这些小小说,就像一串串玲珑剔透的小珍珠,当你欣赏她们时,你便可以从中吸取到生命中极其丰富的雨露甘泉;当你品味她们时,这些作品一定会令你的生活增添一道道迷人的斑斓色彩,从而使你的人生更加充盈目又精彩。
  • 财道:富人向天堂

    财道:富人向天堂

    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情、奇事的奇书。它演绎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小说引进了真实案例,表现了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又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由苏北穷小子而成为沪上大亨的崔钧毅等人拥有高超智慧和财富雄心,他们是真正的财道英雄,还是一时得势的财道枭雄?
热门推荐
  • 三绝剑仙

    三绝剑仙

    “斩尽佛徒。灭尽诸仙!”天界金仙三绝道祖证道大罗金仙顶聚三花,遭到佛教燃灯佛祖、阐教云中子联手偷袭,陨落重生狂体少年赵龙身上。从此踏上了一条道祖重生,联截教,盟地狱,吞中天九界,并诸天,震万界,掌大道的无敌之路。
  • 战略

    战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身在校园

    变身在校园

    大学校园内尴尬变身生活,各种古怪时间,羞死了羞死了
  • 岁月游离

    岁月游离

    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的人生情感历程。
  • 美女会长到我家

    美女会长到我家

    你曾许我年华,你曾护我半生,却始终不懂,你是我的谁?机缘巧合,马路家住进一位美女会长谢洛洛。与大美校花学生会长同居的日子,马路又会发现什么秘密?身世之谜?今生情缘?有帅哥有美女,是否有你同行?
  •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她的爱情故事,单恋却美好。。。。分享给大家,。。。我所看到的。。。。祝他幸福,也祝她。。。。。。。。。。。。。。。。。。。。。。。。。。。。。。。。。。。。。。。。。。。。。。。。。。。。。。。。。。。。。。。。。。。。。。。。。。。。。。。。。。。。。。。。。。。。。。。。。。。。。。。。。。。。。。。。。。。。。。。。。。
  • 天天找玉玺

    天天找玉玺

    一名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而入宫偷盗传国玉玺的少年被了逃命而误穿回现代。在现代,各类美女因好奇而纷纷投怀送抱,各路豪杰因义气而纷纷出手相助。只有找回传国玉玺,才能重返大唐。无奈玉玺部落强人手中,武力不亚男子之下。为了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场跨越千年的玉玺争夺战就此展开……
  • 异世修仙,上官七小姐

    异世修仙,上官七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佣兵之王,在一次意外之中穿越到了风灵大陆,在那里她找到了前世找不到的东西亲情、友情还有爱情,看她如何创造属于她的世界………(有兴趣的亲可以点《异世修仙:上古遗神》)
  • 谢谢你,还在等我

    谢谢你,还在等我

    借用一段别人说过的话。在念念不忘中相忘,在依依不舍中相离,我以为,最伤人的是;我们结束了我们的再见。可谁知,最伤人的却是夜深人静时我还能想起,初见模样。而就算我预知天命,注定我要痛苦相连,病魔缠身。而我还想,还想,再来一次。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