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审计人员对比了2006年各月同一产品的单位成本,发现被审计单位Q型摩托车本年度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在本年度内,12月份产品单位成本尤其比其他月份和以前年度金额大。审计人员了解到的情况排除了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进一步抽查成本计算单后发现,Q型摩托车12月份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的单位用量异常增高,需要进一步抽查凭证和进行材料盘点,以进一步确认是什么原因导致年末材料的用量较大。
【分析要点】审计人员应重点抽查12月份的有关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凭证。
通过审查,发现这样两笔凭证:一笔是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价值1232000元,记入了Q型摩托车的12月份成本计算单中;另一笔在建工程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用金额为592800元,也记入了Q型摩托车的成本中。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和发放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都应该记入在建工程成本。
经与有关人员询问,确认无误后,审计人员应该要求审计单位调整,其调整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1824800
贷:生产成本1824800
(三)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测试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实际成本,它是由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期入库产品成本,再减去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求得。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应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凭证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
(2)审查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相配比。首先,应审查其在品种和数量上是否一致,抽查计算主营业务的产品品种、规格及数量与计算主营业务收入的产品品种、规格及数量是否一致。注意有无两者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主营业务成本从而调节当期利润的问题;其次,应审查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时间是否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时间一致,有无提前转入或延期结转的情况。
(3)审查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企业发出存货不论采用哪种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注意被审计单位有无随意变更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情况。若有,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4)结合生产成本审计,审查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数额的正确性。注意被审计单位有无多结转或少结转销售成本的情况,从而造成当期盈亏不实。
(5)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以前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主营业务成本,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6)审查主营业务成本在利润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第四节)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生产循环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有存货、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所涉及的利润表项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等项目,其中存货又包括: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周转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这里我们在上几节的基础上,介绍各种存货相关账户及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审计程序。
一、材料采购的审计
在审计材料采购账户时,首先,应获取或编制材料采购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其次,应检查期末材料采购,核对有关凭证,对大额材料采购,追查至相关的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并抽查期后入库的情况。同时,审计人员应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材料采购的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收料报告单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审核有无长期挂账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应作调整。
二、原材料的审计
首先,应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抽查核对明细账是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相符。
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对期末原材料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解释其波动原因,并对大额异常项目进行调查。
(2)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原材料盘点情况,取得原材料盘点资料和盘盈、盘亏报告表,作重点抽查,并注意查明账实不符原因,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存放在外的库存材料,应到现场查看或函询核实。
(3)检查原材料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前后期一致:在以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原材料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原材料明细账、原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
(4)检查发出材料的计价基础,抽查若干月发出材料汇总表,验证其正确性。
(5)根据被审计单位原材料计价方法,抽查年末结存量较大的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若原材料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账项发生额、转销额是否计算正确。
(6)审核有无长期挂账原材料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7)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原材料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8)结合原材料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料到单未到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入账,其暂估价是否合理。
三、库存商品的审计
首先应获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抽查核对明细账是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相符。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库存商品盘点情况,取得库存商品盘点资料和盘盈、盘亏报告表,作重点抽查。并注意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对冷背、残次、呆滞的库存商品,关注其计价是否合理。
(2)检查库存商品的计价方法,检查前后期是否一致;对自制产品等,在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在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成本差异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对库存外购商品,在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
(3)抽查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与入账记录是否一致;并检查入库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是否与“生产成本”等科目的结转额相符。
(4)抽查库存商品的发出凭证,核对转出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是否相符。
(5)审阅库存商品明细账,检查有无长期挂账库存商品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四、在产品的审计
生产周期较长,且期初、期末在产品数量不均衡或在产品成本变动较大的企业,在产品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产品成本的真实、准确有着直接影响。
决定在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在产品数量及其计价。
(1)首先应获取或编制在产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审查在产品的结存量。
由于工业产品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在产品的种类较多,全面审查的工作量很大,所以一般采用抽查法进行审查。审查时,应深入生产车间了解在产品盘点情况,检查盘存记录是否完整、正确,核实盘存数量,查明有无多盘、漏盘,以估计代替盘点,以及其他弄虚作假的情况。由于审计期与在产品盘点期的不一致,在产品的数量已发生了变化。为了确认在产品盘存的数量是否真实、准确,应作如下调整计算:
盘存期在产品应存数量=审计期在产品实存数量+盘存期至审计期产品完工数量-盘存期至审计期产品投产数量然后将计算出的盘存期在产品应存数量同期末计算在产品成本时的盘存记录进行比较,如基本一致,即可确认盘存期在产品数量基本准确;反之,即可推断存在一定错误或舞弊。
在产品结存量审查的常见错误和舞弊主要有:以估计数作为盘存数;为调节产品成本有意多计或少计在产品数量;以期末账面结存数作为实际结存数等等。
(3)审查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在产品的计价方法有多种,而且每种计价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计价方法选用不当或任意改变都会影响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审查的重点在于计价方法的合理性。
①对采用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应着重审查企业在产品数量是否较多,而且期初期末在产品数量是否较均衡;年终是否对在产品数量进行实地盘点和重新计算成本,并调整本年完工产品的成本,有无长期不调整从而影响成本计算准确性的情况;②对采用按耗用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应审查其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比重是否较大,而且材料是否一次投入;③对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应审查是否符合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否根据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完工程度的确定是否合理;④对采用按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应审查每个工序的在产品是否制定有定额成本,定额成本是否合理,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是否进行了调整,有无不调整而任意多计或少计在产品成本的情况。
除审查在产品计价方法外,还应当审查计价方法在一定期间有无变化。
五、周转材料的审计
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筑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一)包装物的审计
首先应获取或编制包装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抽查核对明细账是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相符。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对期末包装物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解释其波动原因,并对大额异常项目进行调查。
(2)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包装物盘点情况,取得包装盘点资料和盘盈、盘亏报告表,作重点抽查,并注意查明账实不符原因,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存放在外的包装物,应到现场查看或函询核实。
(3)检查包装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前后期一致。
(4)检查发出包装物的计价基础,抽查若干月发出包装物汇总表的正确性。
(5)根据被审计单位包装物计价方法,抽查年末结存量较大的包装物的计价是否正确;若包装物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账项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
(6)审核有无长期挂账包装物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7)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包装物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8)结合包装物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料到单未到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入账,其暂估价是否合理。
(9)检查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二)低值易耗品的审计
首先应获取或编制低值易耗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然后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检查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
(2)检查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领用的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4)审核有无长期挂账低值易耗品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六、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目标是:确定存货跌价准备发生是否真实,转销是否合理;确定存货跌价准备发生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
(1)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据、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期末对存货作检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依据、方法是否合理,前后期是否一致;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抽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项目,审查期后售价是否低于原始成本。
(4)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如果不符合,应作纳税调整。
(5)验明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七、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
(一)工资审计
对工资的审计主要是为了确定工资的计提金额是否合理、正确;确定工资计提和支付的记录是否完整、正确;确定工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工资的披露是否恰当。具体的审计程序如下:
(1)获取或编制工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对本期工资进行分析性复核。
①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工资变动情况,判断其变动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要求被审计单位予以解释;②将本期工资费用总额与上期进行比较,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其增减变动的原因,或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关于员工工资水平的决议;③将本年度产品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费与前期进行比较,查明其异常波动的原因;④将本年度管理费用中直接人工费与前期进行比较,取得管理当局有关员工工资变动的决议。
(3)检查工资的计提是否正确,分配方法是否与上期一致,并将工资的计提数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项目核对一致。
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实行工效挂钩的,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确认的效益工资发放额的认定证明,并复核有关合同文件和实际完成的指标,检查其计提是否正确。
(4)核对应付工资的凭证和账簿,检查其计算和记录的正确性。
(5)审查工资发放中的大额和异常的记录。如果存在大额和异常交易,往往会存在舞弊行为。
(二)职工福利费审计
职工福利费是按照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开支的。对职工福利费的审计主要是为了确定职工福利费计提和支出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计提的依据是否合理以及职工福利费期末余额是否正确。其审计程序如下:
(1)获取或编制职工福利费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结合应付工资审计,检查按工资总额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是否符合规定,计提金额是否正确。
制度规定,工资总额是计提职工福利费的依据。审查中应该核实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工资总额构成与统计上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人为调整并导致多提或少提的情况。制度还规定,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企业不得擅自变更,审计人员可采用复算法查明计提比例的合规性。在审查了计提福利费的依据和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复算法验证各类人员职工福利费的计提结果是否准确。
(3)检查职工福利费的分配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由于职工福利费的分配方向与应付工资基本相同,所以实际账务处理中职工福利费的分配纳入应付工资分配表中,其分配及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可结合应付工资的审查一并进行,重点审查福利费的分配方向是否与应付工资分配方向一致。
(4)审阅职工福利费明细账,抽查职工福利费原始凭证,以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定用途,报销是否符合审批程序。
(5)审查职工福利费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