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更多。体现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让三产强于二产,让二产强于一产,经济布局就合理,有财力就有了活力,也达到民富镇强的目的。目前西岔村及机关企业学校有8000人,农业人口4600人、企业700人、学校2100人、镇机关及其他单位400人、商贸200人,从从业人员上就可看到一产强,二、三产弱,定位工贸型小城镇有基础,但需努力,要做大量的工作。
让公共服务更齐,分区布局更合理。在西岔,以皋营路为中心线,南部为商贸、工业区,北部住宅、休闲区。道路建设要有档次。皋营路是建设的关键地段,体现直、宽、平,人车分道,原设计为24米,现变为28米,南北建筑物距离32米,达到要求。附属设施要预留发展空间。排水要雨水和污水分排,先期建渗井,后期建污水处理厂。雨水采用路云教搂,洗锌决绿化用水,又降低前期投资。绿化要有“点睛”之笔。行道树的位置要建成条形,实现乔(木)、灌(木)、草搭配,乔(木)以花木为主,忌高大,防止后期树冠扩大后遮盖建筑物,造成主街道色彩不明。灌(木)以长花期为主,忌纯绿,添加花色品种,让城市更美丽。草以常绿为主,忌娇贵,减少后期的管理费用。休闲区要有品位。镇政府所在地建成休闲广场,修花园、铺彩砖、建石凳、栽高大乔木,给行人以乘凉、休憩的环境。村委会对面修村民活动中心,建戏台、科技文化活动室、信息室、图书室,配套篮球架、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给群众有聚会、娱乐的环境。在南部休闲广场和村民活动中心之间,建小型绿色园,设置能体现西岔特色的太平鼓艺术、民俗风情的雕塑,用文化提升内涵。城镇色彩要亮丽。基色以白为主,配色以红为主,点缀绿叶,使城市变得明朗开阔。
让居民生活得更好。实现自来水入户,集中供暖,建设平安城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让居民居住得更舒心。
我先后在三个乡镇工作,虽地域不同,但都以农业为主,修渠建路搭棚盖房子,种菜栽花剪树移苗子,多半工作和项目、工程有关,对如何实施项目建设工程有自己的看法。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干不成的。刚到水阜,感觉到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景象残敗,仔细寻找原因,实际是水阜河道由于乱挖乱采沙石造成的。要治理必须考虑排洪、行路、耕地恢复的问题,需用资金的量很大,乡村无法筹措,彻底解决难度太大,在农林水各部门请教,都说没有好办法。土地部门在涝池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陪同上级领导检查,和分管的一位处长探讨这个事情,他答应想办法,后来一直和他联系,去年这个项目批下来,投资在1500万左右。
迟干不如早干,早干不如巧干。今年修老鹳村道时,资金一分没有,物价又在上涨,考虑在物价稳一点或者资金到位后再修,犹豫不决,心情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总结去年修冰草路的经验,又和村上领导、工程队负责人商量,决定早修比迟修好。立即请示交通局,得到允许,提交党委会同意后,4月初开始动工,6月中旬完工。刚施工时水泥每吨260元,动用乡干部工资8万元买水泥1000吨,到5月中旬水泥涨到每吨320元,到6月初水泥涨到400元,而且还无现货,而老鹳村道路受涨价因素的冲击不是很大。
常年在基层工作,和最讲究实惠的农民打交道,自己也有许多的酸甜苦辣。
群众欢迎,领导肯定是我之喜。
每当完成一件工作,群众满意了,领导也高兴了,自己心里也很满足,感觉有了成就。2003年修“引大”水渠时,省“引大”指挥部和县“引大”指挥部共同安排资金40万元,修建干斗3公里,解决通过冰草村向涝池灌溉的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发现即使修好3公里干斗,也无法实现向涝池村供水,原因是还有2公里的支渠必须扩建升级才能保证水量,而且农渠与干斗没有连接,水供不过去。发现问題后向县上汇报,县上的意见是以后逐年安排解决,看来此路不通。马上向省“引大”指挥部汇报,分管指挥和主任认为只要当年灌溉达到7000亩,资金可以安排,前提是乡上必须垫付资金搞建设,建成后按验收工程量付款。将这一新情况及时向县“引大”指挥部汇报,县“引大”反复考虑与斟酌,认为风险太大,不宜冒险。又向乡党委汇报,党委会认为这是机遇,若以后“引大”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水阜川永远就无法实现灌溉“引大”水的愿望。但风险太大,仅凭个别领导表态上百万工程变数太多,用四个月时间修建干斗12公里、斗渠26公里时间太紧,工程完不成灌溉面积就无法达到7000亩,资金就会泡汤,而且乡上没有资金前期垫付。最重要的是乡财力经不起折腾,一百多万的欠款是几年都还不起的。党委会决定:“事情得做,风险必须化解。”会后,组织群众投义务工、赊欠水泥等必须物资,抓进度保质量,圆满完成了任务。看着群众浇水时欢呼雀跃的情景,验收时各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心里太高兴了。
个别社员蛮不讲理,一些干部软弱无能是我之怒。
工作18年,今年5月份的一件事情,是我发脾气最大的一次,骂干部半天,自己气得昏睡一天,第二天醒来浑身无力起不了床。事因是修水阜川人饮工程,须在涝池的一个山顶修1000立方米的调压水池,只有一条路通过荒废的碳酸钙厂上到山上。村上、乡上、县水利局多次登门协调,厂主及其儿子要过路钱,从2.5万元到1.5万元,再低坚决不让过。水阜川开挖10公里管道,都是无偿从农民耕地中通过。通过人家600米已修好的路,就要1.5万元,让人觉得太不通情理。工期紧,施工队着急,实在没办法,就考察了另外一条线路,绕山脚走,依原有田间道,通过两块早地到达半山腰,再用推土机两天时间推一条道至山顶,投入不大就解决这个难题,方案可行。征求村上的意见,提出把已种植的早地补几百块的产量,问题就得到解决。我就让工程队去修,一天过去了,无事。第二天县水利局打电话说让人堵了要过路钱。派个副职去处理,他答应了1000元,人家还不接受。理由是由于施工车辆通过,带起的尘土会把他的路旁的胡麻呛死,必须要赔,否则不让过。副职回来说明情况后,我问他五个问题:走公用路对庄稼有啥影响?不到一分地的胡麻值多少钱?不到一分地的胡麻给1000元,沿途的几十亩地的庄稼给多少钱?作为执法人员心中有没有公平正义?你是如何凭良心工作的?
农民的小农意识之浓,干部的不思进取之心之多是我之哀。
改革开放30年,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农民的小农意识转变得太慢;一些千部混日子的思想严重,一个单位能独挡一面的干部缺乏。拿工资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农技干部最缺,农民最需要。
农民不参与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恐惧新农村建设是我之愁。新农村建设是破铎当代“三农”问題的总抓手。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按部就班,政府号召的往往是群众抵触的,谁对谁错?农民在公共设施建设上袖手旁現,牵扯到自己的小利益还故意刁难,干与不干?村社千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能躲就躲。乡镇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搭钱还办不好的事,最好别染。
农民断档,农村空襄是我之忧。现在,大多数种地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我有家亲成,兄弟四人生了八个男孩,除最小的一个在上初中,其余的男孩全部脱离农业,远离农村,到城市打工糊口。这在农村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今年民工工资的大幅度提高,这种现象更明显。城市需要发展,工商业需要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农业同样需要发展。生命离开农业将会变得很脆弱。国家没有强大的农业将会把软肋永远留给敌人。农业工业化是时代的必然,这也是今后农业工作面临的时代责任。
官位卑,责任重。乡官之痛、乡官之忧,是国之痛,国之忧。乡官之乐、乡官之喜,是民之乐,民之喜。忧哉,乡官。乐哉,乡官。